類風濕性關節炎又稱為類風濕病(RA)是一種以慢性、對稱性、多關節滑膜炎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表現該病好發於手、腕、足等小關節,反復發作,呈對稱分佈。病情進展可累及肩關節、肘關節、踝關節、膝關節及髖關節等大關節。那麼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如何引起的?對身體有哪些危害呢?我們一起瞭解下。

類風濕性關節炎對身體有哪些危害

起病緩慢,多先有幾周到幾個月的疲倦無力、體重減輕、胃納不佳、低熱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驅癥狀。

1、關節癥狀:

(1)晨僵:關節的第一個癥狀,常在關節疼痛前出現。關節僵硬開始活動時疼痛不適,關節活動增多則晨僵減輕或消失。關節晨僵早晨明顯,午後減輕。

(2)關節腫痛:多呈對稱性,常侵及掌指關節、腕關節、肩關節、趾間關節、踝關節及膝關節。關節紅、腫、熱、痛、活動障礙。

(3)畸形: 後期病例一般均出現掌指關節屈曲及尺偏畸形;如發生在足趾,則呈現爪狀趾畸形外觀。

2、關節外表現: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表現的一部分或是其並發癥。本病的關節病變可以致殘,但不會致死。而關節外表現常是本病致死的原因。

1)類風濕結節:見於15~20%的患者,多見於前臂常受壓的伸側面,如尺側及鷹嘴處。在皮下摸到軟性無定形活動小結或固定於骨膜的橡皮樣小結。血清類風濕因子強陽性者皮下類風濕結節更常見。

2)類風濕性血管炎:類風濕性血管炎是本病的基本病變,除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外,全身其它處均可發生血管炎。表現為遠端血管炎,皮膚潰瘍,周圍神經病變,心包炎,內臟動脈炎如心、肺、腸道、脾、胰、腎、淋巴結及睪丸等。

3)類風濕性心臟病:心臟受累、心肌、瓣膜環或主動脈根部類風濕性肉芽腫形成,或者心肌、心內膜及瓣環淋巴細胞浸潤或纖維化等。

4)類風濕性肺病:慢性纖維性肺炎較常見,肺小血管發生纖維蛋白樣壞死及單核細胞浸潤,發熱、呼吸困難、咳嗽及胸痛。

5)腎臟損害。

6)眼部表現:葡萄膜炎是幼年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常見病變,成人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引起角膜炎。

7)Felty綜合征:是一種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常引起脾臟腫大,中性粒細胞減少,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率高,抗核抗體陽性。

8)幹燥綜合征:是一種慢性炎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淚腺和大小唾液腺等,導致腺體破壞和分泌減少或缺乏,臨床表現以眼和口腔粘膜為主的幹燥癥群。

9)消化道損害。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如何引起的

(一)細菌因素 實驗研究表明A組鏈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peptidoglycan)可能為RA發病的一個持續的刺激原,A組鏈球菌長期存在於體內成為持續的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發生免疫病理損傷而致病。支原體所制造的關節炎動物模型與人的RA相似,但不產生人的RA所特有的類風濕因子(RF)。在RA病人的關節液和滑膜組織中從未發現過細菌或菌體抗原物質,提示細菌可能與RA的起病有關,但缺乏直接證據。

(二)病毒因素 RA與病毒,特別是EB病毒的關系是國內外學者註意的問題之一。研究表明,EB病毒感染所致的關節炎與RA不同,RA病人對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強烈的反應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現持續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體,但到目前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發現EB病毒核抗原或殼體抗原抗體。

(三)遺傳因素 本病在某些傢族中發病率較 高,在人群調查中,發現人類白細胞抗原(HLA)-DR4與RF陽性患者有關。HLA研究發現DW4與RA的發病有關,患者中70%HLA-DW4陽性,患者具有該點的易感基因,因此遺傳可能在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四)性激素 研究表明RA發病率男女之比為1∶2~4,妊娠期病情減輕,服避孕藥的女性發病減少。動物模型顯示LEW/n雌鼠對關節炎的敏感性高,雄性發病率低,雄鼠經閹割或用β-雌二醇處理後,其發生關節炎的情況與雌鼠一樣,說明性激素在RA發病中起一定作用。

寒冷、潮濕、疲勞、營養不良、創傷、精神因素等,常為本病的誘發因素,但多數患者前常無明顯誘因可查。

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預防嗎

1)飲食上應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烹調方式應以清淡爽口為原則,少吃辛辣、油膩及冰冷的食物。

2)多吃開胃的食物如大棗、薏仁等,尤其薏仁具有去濕祛風的作用,煮成薏仁粥或和綠豆一起煮都是很好的選擇。

3)盡可能的減少脂肪的攝取,熱量來源要以醣類和蛋白質為主,若是體重超過標準,要逐漸減輕體重。

4)身體若屬熱性,應多吃綠豆、西瓜等食物;若屬寒性,則應吃羊或牛肉等,不過攝取量不宜過多。

5)若有服用阿司匹林,一定要在飯後才能服藥,因為此藥容易對胃造成傷害,並且容易造成缺鐵性的貧血。

6)適當補足維他命A、C、D、E或含鈣、鐵、銅、鋅、硒等礦物質食物,以增強組免疫力及預防組織氧化或貧血。

7)若有服用類固醇容易造成食欲大增、鈉滯留和骨質疏松癥,因此需要控制食物的攝取,以免體重急遽上升,而含鹽量高的調味料和加工食品盡量減少食用,多攝取含鈣食物如脫脂牛奶、傳統豆腐等。

8)減少長時間臥床時間,且在運動時不宜劇烈,可以選擇坐著或臥床進行運動。若采坐姿,可將右腿打直、小腿與足部往上提,離地三十公分以上,持續五秒鐘後放下,左腳也以相同動作重復,每日可多作幾次,以能負荷為原則。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飲食調理

1、多食含硫的食物,如蘆筍、雞蛋、大蒜、洋蔥。因為骨骼、軟骨和結締組織的修補與重建都要以硫為原料,同時硫也有助於鈣的吸收。

2、多食含組氨酸的食物,如稻米、小麥和黑麥。因為許多關節炎患者體內積聚大量的銅和鐵,而組氨酸有利於清除機體過剩的金屬。

3、經常吃新鮮的菠蘿,可減少患部的感染。

4、保證每天食用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亞麻籽、稻米麩、燕麥麩等。

5、少食或不食花椒、茄子、番茄、土豆等茄屬蔬菜,以防這些食物的茄堿幹擾患者的酶,而造成疼痛不適。

6、禁服鐵或含鐵的復合維生素。因為鐵與疼痛、腫脹和關節損傷有關。

7、關節炎患者不要經常使用鐵鍋烹飪。用鐵鍋炒菜,類風濕風性關節炎容易復發,發病後血清中的鐵含量下降。

類風濕性關節炎護理事項

第一、做好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飲食護理。飲食護理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護理不可缺少的一項,患者盡量多食用魚油、夜櫻草等不飽和的長鏈脂肪酸和硒等微量元素,可有效緩解關節疼痛和腫脹,減少晨僵、緩解疲勞。

1、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飲食要註意以清淡為原則,不要食用辛辣食物。盡可能少吃脂肪食物,堅持以醣類和蛋白質為主要熱量來源。因為,肥胖對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會造成影響,因此體重超標者要註意健康減肥。

2、日常可以吃些濕祛風的食物,比如,大棗、薏仁等,尤其是薏仁具有去濕祛風的作用。如果身體屬熱性,應多吃綠豆、西瓜等食物;若屬寒性,則應吃羊或牛肉等,不過攝取量不宜過多。

3、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還應註意營養均衡問題,適當補充維他命A、C、D、E或含鈣、鐵、銅、鋅、硒等礦物質食物,以增強組免疫力及預防組織氧化或貧血。

第二、類風濕性關節炎護理患者應該避免風、濕、寒的侵襲。類風濕和風濕有一定的相似性,那就是都怕關節受涼,所以大傢在日常生活一定要註意關節保暖。

不穿濕衣、濕鞋、濕襪等。夏季暑熱,不要貪涼受露,暴飲冷飲等。秋季氣候幹燥,但秋風送爽,天氣轉涼,要防止受風寒侵襲。冬季寒風刺骨,註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第三、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也要註意適當運動。減少臥床時間,但是患者不適宜劇烈運動,坐姿也應註意。專傢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坐姿可以將右腿打直、小腿與足部往上提,離地30厘米以上,持續5秒鐘後放下,左腳也以相同動作重復,每日可多作幾次,以能負荷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