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癥狀是比較輕微的關節疼痛,這個時期,患者的關節是可以自由的活動,隻不過會伴隨著一些疼痛,到瞭中期那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就會受到一定的關節活動限制,具體有關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看看下文,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運動

專傢指出:從表面上看都是類風濕,都表現為關節疼痛與僵硬,但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它們處於不同的病理階段。對處於急性期的患者來說,關節腫脹,發熱比較厲害時,我們建議患者應該適當地臥床休息,盡可能地減少關節的活動,避免影響今後的關節功能,必要時可用小夾板或石膏固定,以減輕疼痛防止關節內炎癥的加重及關節腔積液的增多。如果在這個時期活動關節,會不可避免地使關節水腫加重以及炎性滲出物增多。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越活動病情越加重的原因瞭。

當關節紅腫基本消退,進入緩解期以後,要盡可能早地開始關節的活動及鍛煉,逐步活動僵硬的關節。幅度從小到大,以能耐受為限度,在剛開始活動時,要在別人的幫助下小幅度、慢慢地活動,同時病人自己也要主動地去活動關節,逐步加大活動量。這樣可以防止肌肉的萎縮,關節僵硬強直的發生,從而較好地保持關節的正常功能。

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運動?通過上述內容的介紹希望這類患者對於這種疾病能夠由一個爭取的認識,如果能夠做到積極的參加體育運動瞭,對於身體的康復和治療工作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征兆

Ⅰ級 關節能自由活動,能完成平常的任務而無妨礙。

Ⅱ級 關節活動中度限制,一個或幾個關節疼痛不適,但能料理日常生活。

Ⅲ級 關節活動顯著限制,不能勝任工作,料理生活也有困難。

Ⅳ級 大部分或完全失去活動能力,病人長期臥床或依賴輪椅,生活不能自理。

據估計,關節功能在Ⅰ級者占15%,Ⅱ級者占40%,Ⅲ級者占30%,Ⅳ級者占15%。當今風濕病醫務人員的任務,是要使更多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長期保持Ⅰ、Ⅱ級功能,減少殘疾的發生。

晚期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關節就會完全失去一定的活動,這個時期我們無法讓患者達到正常人的康復情況,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就是如何分級進行介紹的,瞭解瞭全過程可能就會對我們的病情也會有一定的幫助吧,看看吧。

類風濕性關節炎常用哪些藥物治療

(1)非甾體抗炎藥(nsaids):nsaids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大劑量還可抑制多種與炎癥有關的酶活性,抑制糖蛋白合成、膜離子流通和趨化因子釋放,從而影響炎癥細胞流行性,因此,nsaids具有抗炎、止痛、消腫、退熱的效應,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首選藥物和長期維持治療藥物。

此類藥物因病情、年齡等療效反應不一,長期用藥需個別化。主要副作用有: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上腹痛、胃粘膜糜爛出血,聽力障礙(阿司匹林),血小板功能異常、皮疹、腎功能損害、中樞神經反應等,應時刻警惕。

(2)糖皮質激素(gs):由於gs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對磷脂酶、膠原酶及其他多種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對免疫系統有強力抑制作用;並可減低透明質酸的合成,減低滑膜血管通透性等多種生物活性,因此能迅速消除關節腫脹,減輕疼痛與晨僵,已被臨床廣為應用。近來總結gs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經驗,認為,gs雖能解除病人痛苦,但長期應用並不能阻止關節結構破壞,不能改善病變的發展,且長期使用,耐受量增大,撤藥困難,中等或大劑量 (>30mg/日強的松)所引致的毒副作用本身,比其正效應大。故目前以有控制的小劑量或中等劑量維持為主,或可試用倍他米松酯類復方註射劑 (diprospan 1ml,im,每月一次)。對有發熱、嚴重貧血、消瘦、神經系統病變,嚴重血管炎、心包炎、胸膜炎、鞏膜炎及felty綜合征等重癥和難治病例可有控制、有選擇地使用中等劑量或大劑量沖擊療法(甲基強的松龍,10mg,iv*3d),一旦病情好轉即應盡早減少用量。對慢性活動期病例,nsaids加 dmards無效者,可加用小劑量(強的松5-7.5mg,1/日)維持治療,待病情控制後停用。對急性或亞急性單關節或少關節炎病人,可考慮關節腔內註射治療,常用制劑如醋酸確炎舒松-a(triamcinolone acetate)2.5-10mg/次或乙酸倍他米松1.5-6.0mg/次,但在使用前應特別註意排除感染性關節炎,且每個關節用藥一年之中不得超 3-5次。

(3)柳氮磺胺吡啶(ssz):ssz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定療效,據報道其有效率可達76%,為dmars之首。其作用機制未明,可能與其代謝主物5-氨基水楊酸和磺胺吡啶有關。ssz0.25-3.0g/d,由小劑量開始,逐漸加量到3.0g/日,口服,最多用到 4.0g/日。一般8周後可見到療效,包括血沉下降,c-反應蛋白降低等。常見毒副作用有胃腸道反應(20%),反應性超敏反應,如皮疹、肝炎、頭痛、眩暈及骨髓抑制,個別發生精子數量及活力減低等。

(4)免疫抑制劑:免疫抑制劑是從腫瘤治療中發展起來的,它們可選擇地影響某一種或多種免疫功能。不同疾病選擇不同的免疫抑制劑,但它們對風濕病都是非特異性的,而且毒性較大,因此一般適用於其他抗風濕藥無效或病情較重而必需的情況,在評價其正確療效時,更應註意評價其可能的毒副作用。

此外,我國已從多種中草藥中提取出一些有效成分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並已取得相當成效,如青藤堿(正清風痛寧),白芍總甙等。在國外,也已開始註意從草藥中提取有效成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如帕歌斯風濕樂等。

總之,目前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療效仍不令人滿意,急待進一步研究開發,如環氧酶抑制劑、il-1抑制劑,膠原酶抑制劑、自由基清除劑以及單克隆抗體和基因重組幹擾素等,均在積極探索之中,可望今後能有較大突破。

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中藥偏方

中藥偏方一

黃芪30克,人參10克,白術12克,當歸10克,仙茅10克,菟絲子30克,仙靈脾10克,白芍15克,雞血藤30克,威靈仙15克,防己12克,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生薑10克,大棗5枚。

中藥偏方二

川烏粥 原料:制川烏2克,薑汁10滴,粳米30克,蜂蜜適量。烹制方法:將川烏研末,粳米洗凈,同放入瓦鍋,加適量水,沸後加入川烏,用文火煮2~3小時,待米熟爛後加入生薑汁和蜂蜜,攪勻,再煮1~2沸即可。食用方法:佐餐食用,隨量服食。

中藥偏方三

穿山甲5克,白薇10克,澤蘭15克。共三味藥。用一斤黃酒煎,用小火。大火煎開,用小小火煎15-20分種。放少許紅糖,去渣喝酒,視酒量。一天最少吃二次,要堅持。

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誘因

1、遺傳性因素

通過臨床對類風濕關節炎患的調查研究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有著一定的遺傳性的,因此大傢在生活中,要針對這種因素做好相應的預防,因為傢系以及同卵雙生子、非同卵雙生子的研究結果,支持遺傳因素在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這一結論。

2、感染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原因中,其中感染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平時生活中,要預防類風濕關節炎,就要註意這種情況。許多微生物被認為是誘發慢性滑膜炎的病原體,包括多種細菌、支原體、衣原體、病毒,所以大傢知道引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原因是什麼後,要提前進行預防。

3、不註意保暖

在導致類風濕關節炎的原因中,其中還有沒有註意保暖,尤其是在天氣變化的季節,因為風寒的侵入會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出現,所以人們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