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典型癥狀有什麼特征?很多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都表示自己對於該病出現時候的癥狀表現是不清楚的,所以就做不到及時發現疾病的存在。於是很多患者都以為該病的癥狀是不是不夠明顯,對此專傢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其實一些典型癥狀的特征還是比較明顯的,關鍵是患者需對此有一定掌握。下面為大傢簡單的介紹一下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典型癥狀。

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何青睞女性

專傢告訴記者,臨床中,不少病人都是病重瞭才來醫院診治,往往錯過瞭治療的大好時機。怎樣早期發現該病的癥狀呢?他介紹,類風關突出的早期臨床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紅腫熱痛,常見於四肢小關節,指間近端關節腫脹,掌指(蹠趾)、腕、肘、踝等關節腫痛及活動困難,患者早上感覺關節僵硬,到午後逐漸減輕。因此,發現關節不適,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女性40~65歲是高發病年齡段 據統計,在類風關患者中,女性多於男性,男女之比約為1:3,女性在40~65歲間是高發病年齡段。類風關為何“重女輕男”

專傢認為,這主要跟女性的激素水平、遺傳等方面休戚相關。他根據臨床接診提醒,身陷三大“重災區”的女性要及早預防:

職業“重災區”:

女教師和女會計 在女性患者當中,教師和會計這兩個職業居多。究其原因,是兩個職業的工作壓力與生活壓力比其他的職業要大得多。部分患者年輕的時候勞累過度,不清楚關節疼痛或腫脹就是疾病發出的信號,而把原因歸結為勞累。在更年期前後,當整個內分泌系統全面失調,疾病就表現出來瞭。角色“重災區”:孤獨的女人感染也是類風關的一個重要誘因,而孤獨的女人免疫力往往比幸福的女性要差得多,因此,大齡單身女青年、離異女性、喪偶女性和婚姻名存實亡的女性常常淪為“災民”。

起居“重災區”:時尚女人和粗心女人一些時尚女性,喜歡一開春就穿上超短裙,早早地把膝蓋露在外面;入秋以後,依舊光腳穿涼鞋。長此以往,這些不當的起居細節都會埋下禍根。還有的女性,在月經期間不註意保暖和調節心情,寒氣和不順心的事交織在一起,也是類風關的“導火索”。

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典型癥狀

1.關節疼痛,比如手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處的疼痛,有的還伴有晨僵,可能會按風濕或者類風濕關節炎治療,但是效果不佳。

2.口腔潰瘍。

3.面部紅斑或盤狀紅斑。

4.脫發。

5.發燒,可有高燒。

6.化驗血小板減少,按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治療,一段時間後出現其他狼瘡癥狀診斷為狼瘡,或者因貧血、白細胞減少等為首發。

7.尿常規發現有白細胞或(和)紅細胞,身體無不適,詳細檢查化驗後確診狼瘡。

8.雷諾氏現象,雙手遇冷變白變紫,開始診斷為雷諾氏病,一段時間後出現其他狼瘡癥狀,診斷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9.還有的女性患者長期月經失調,在流產、生育後出現以上的某些情況也要註意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

10.可能沒有任何的癥狀,化驗免疫抗體譜裡相關的狼瘡指標陽性。

總而言之,早期的癥狀比較繁多復雜,需要多小心,仔細鑒別,以早發現早治療。

如何預防類風濕關節炎復發

(1)適度減肥。體重的增加為關節增添瞭額外的負荷,並且由於姿勢、步態等的改變,導致關節的生物力學有所改變。大多數肥胖者均伴有膝骨關節病變,常見部位集中於關節內側軟骨,尤其缺少運動的肥胖者更易患此病。故應在控制飲食的同時增加活動,減輕體重,這有利於減輕關節負重,減輕關節上的壓力和磨損程度。

(2)規范用藥。對已確診為關節炎的患者,一定要嚴格按醫囑用藥。

(3)及時調整心態。研究表明,心理應激和精神創傷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因有關,精神受刺激、心情壓抑、過度悲傷等心理異常會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保持心情舒暢對預防該病有重要意義,要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現實,要學會緩解自己抑鬱、焦慮的心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保證充足的睡眠。

(4)適當運動。對於沒有關節病變的人來說,正確和適當的運動就是保護關節,不要參加過度、過勞、劇烈的運動,同時做好對負重關節的保護措施。對於已經有關節疾病的人來說,要求做無負重運動。正確適當地鍛煉,可以預防、延緩和減慢骨性關節炎的進程,註意,不當鍛煉可加重骨性關節炎。在發病時宜盡量休息,同時配合正確的臨床治療,逐步恢復正常的關節功能。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都是什麼

遺傳因素: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某些傢族中發病率較高,在人群調查中,發現人類白細胞抗原(HLA)-DR4與RF陽性患者有關,HLA研究發現DW4與RA的發病有關,患者中70%HLA-DW4陽性,患者具有該點的易感基因,因此遺傳可能在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性激素:RA發病率男女之比為1∶2~4,妊娠期病情減輕,服避孕藥的女性發病減少,動物模型顯示LEW/n雌鼠對關節炎的敏感性高,雄性發病率低,雄鼠經閹割或用β-雌二醇處理後,其發生關節炎的情況與雌鼠一樣,說明性激素在RA發病中起一定作用。

細菌因素:A組鏈球菌及菌壁有肽聚糖(peptidoglycan)可能為RA發病的一個持續的刺激原,A組鏈球菌長期存在於體內成為持續的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體,發生免疫病理損傷而致病,支原體所制造的關節炎動物模型與人的RA相似,但不產生人的RA所特有的類風濕因子(RF),在RA病人的關節液和滑膜組織中從未發現過細菌或菌體抗原物質,提示細菌可能與RA的起病有關,但缺乏直接證據。

病毒因素:RA與病毒,特別是EB病毒的關系是國內外學者註意的問題之一,EB病毒感染所致的關節炎與RA不同,RA病人對EB病毒比正常人有強烈的反應性,在RA病人血清和滑膜液中出現持續高度的抗EB病毒—胞膜抗原抗體,但到目前為止在RA病人血清中一直未發現EB病毒核抗原或殼體抗原抗體。

解析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危害

腎病:類風濕關節炎出現腎功能障礙,多與長期使用抗類風濕藥和非甾體消炎鎮痛藥有關。停止用藥後,即可逐漸改善。長期使用非甾體消炎鎮痛藥,也有可能引起間質性腎炎,雖然進展緩慢,但可導致腎功能衰竭,因此老年人和有腎病患者應慎重使用。

神經系統疾病: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往往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其原因與頸椎壓迫脊髓或因滑膜炎、肌腱滑膜炎壓迫周圍神經,都可出現神經功能障礙。

呼吸道疾病:多見胸膜炎和間質性肺炎,特別是長期患病的老年人。

心臟病:類風濕關節炎並發心包炎可高達20%~50%,少數還形成類風濕結節,多數無癥狀,往往在心臟超聲檢查時發現。但也有引起左心衰竭的可能。

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這種類風濕的癥狀表現主要是:指關節喪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動范圍受到限制,類風濕患者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關節有尺側偏斜,關節半脫位等。

心臟表現,這是主要的類風濕的癥狀。約20%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有類風濕心包炎。類風濕癥狀常與胸膜炎同時並見,可發生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任何階段,但一般發生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早期或病情活動期常見。類風濕因子大多為陽性,免疫復合物增設以及補體水平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