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癥多發生於中青年群體中,誘發的因素主要與人的個性和環境有關,前者多見於那些內向,羞怯,過於神經質的人,後者常與激烈競爭,超負荷工作,長期腦力勞動,人際關系緊張等密切相關,亦有部分患者誘因不典型,臨床上醫師常把焦慮癥分成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兩類。

焦慮癥吃什麼

​1、玫瑰花烤羊心

配制原料:鮮玫瑰花50克(或幹品5克),羊心50克,精鹽適量。

制作方法:將鮮玫瑰花放人小鋁鍋中,加精鹽、水煎煮10分鐘,待冷備用。將羊心洗凈,切成塊狀,穿在烤簽上邊烤邊蘸玫瑰花鹽水,反復在明火上炙烤,烤熟即成。可邊烤邊食。

2、棗麥粥

配制原料:棗仁30克,小麥30—60克,粳米100克,大棗6枚。

制作方法:將棗仁、小麥、大棗洗凈,加水煮至10沸,取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成粥。每日2—3次,溫熱食。

3焦慮癥患者吃什麼對身體好?

1、 飲食宜清淡、食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2、 多補充營養素,如維生素B群、 鈣及鎂、L-酪胺酸。

4焦慮癥患者吃什麼對身體不好?

1、 避免可樂、油炸食物、垃圾食物、糖、白麥粉制品、洋芋片等易刺激身體的食品。

2、 忌煙酒。

日常飲食如何治療焦慮癥

1、 壓力大導致的焦慮癥

飲食方向:強肝食物

食用多糖類及全谷類的食物及蛋白質,如糙米、大麥、小麥等,它們可使腦部產生安定作用;蜂蜜能舒緩壓力、改善情緒;蛋白質跟情緒安定有直接的關系,如奶制品、豆制品等。維生素A、C、D、E、K、B1、B2、B6、B12等加上各種微量金屬鈣、鉻、鎂、錳、硒和鋅及胡蘿卜素、葉酸等,如深綠色蔬菜、香菇、栗子、南瓜、苦瓜、杏仁、柑橘類水果也能鎮定神經。

2、 焦慮癥引起的心情不好

飲食方向:開心食物

可以和壓力大一樣吃同類的食材。另外可以加一些小米、大米、黃豆、薏米、山楂、蘋果、大棗等歸脾經的食材,有健脾益胃放松心情的功效。

焦慮癥治療

一、藥物治療

(1)三環類抗抑鬱劑:以丙咪嗪、氯丙咪嗪效果較好,開始劑量宜小,如丙咪嗪可從每天睡前一次開始,隔天增加,一般治療劑量150mg,個別需用至300mg以上。

(2)苯二氮蕈類:以阿普唑侖療效最好;其次,氯酯安定、氫羥安定、舒樂安定、安定等也有較好的作用。阿普唑可用0.4~0.8mg 3次/d。

(3)B-腎上腺受體阻滯劑,心得安可用於減輕病人植物神經亢進癥狀。

(4)丁螺環酮對廣泛性焦慮療效好,無嗜睡等副作用。

二、心理治療:

是治療本病的基本方法,常用者有:

(1)集體心理治療;

(2)小組心理治療;

(3)個別心理治療;

(4)森四療法。

心理治療由醫生向病人系統講解該病的醫學知識,使病人對該病有充分瞭解,從而能分析自己起病的原因,並尋求對策,消除疑病心理等,減輕焦慮和煩惱,打破惡性循環。並予講解治療方法,使患者主動配合,充分發揮治療作用。個別心理治療是在集體或小組治療的基礎上針對個別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心理輔導。森田療法,主張順應自然,是治療神經衰弱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條件的醫院也可以選用。

焦慮癥癥狀

(1)急性焦慮:主要表現為驚恐樣發作,在夜間睡夢中多發生,有瀕死的感覺,患者心臟劇烈地跳動,胸口憋悶,喉頭有堵塞感和呼吸困難,由驚恐引起的過度呼吸造成呼吸性堿中毒(二氧化碳呼出過多導致血液偏堿性),又會誘發四肢麻木,口周發麻,面色蒼白,腹部墜脹等,進一步加重患者的恐懼,使患者精神崩潰,這類患者就診時往往情緒激動,緊張不安,常給醫師一種心血管疾病發作的假象,一般急性焦慮發作持續幾分鐘或數小時,當發作過後或適當治療後,癥狀可以緩解或消失。

(2)慢性焦慮:急性焦慮常在慢性焦慮的背景上產生,但更多患者主要表現為慢性焦慮的癥狀,一般慢性焦慮的典型表現為五大癥狀,即心慌,疲憊,神經質,氣急和胸痛,此外還有緊張,出冷汗,暈厥,噯氣,惡心,腹脹,便秘,陽痿,尿頻急等,有時很難與神經衰弱或其他專科疾病相區分,故需要醫師對病情有全面細致的瞭解,以免誤診,有時候一些必要的輔助檢查有助於排除器質性疾病,像心電圖,X線胸片,消化道造影,胃鏡等可以幫助醫師查出疾病,不過,焦慮癥的主觀癥狀雖然嚴重,但客觀休征卻是很輕或陰性。

焦慮癥的預防方法

1、自我疏導。

輕微焦慮的消除,主要是依靠個人,當出現焦慮時,首先要意識到自己這是焦慮心理,要正視它,不要用自認為合理的其他理由來掩飾它的存在。其次要樹立起消除焦慮心理的信心,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運用註意力轉移的原理,及時消除焦慮。

2、自我放松。

如果當你感到焦慮不安時,可以運用自我意識放松的方法來進行調節,具體來說,就是有意識地在行為上表現得快活、輕松和自信。比如說,可以端坐不動,閉上雙眼,然後開始向自己下達指令:“頭部放松、頸部放松”,直至四肢、手指、腳趾放松。

3、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首先要樂天知命,知足常樂。古人雲:“事能知足心常愜。”老年對自己的一生所走過的道路要有滿足感,對退休後的生活要有適應感。不要老是追悔過去,埋怨自己當初這也不該,那也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