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們常常鳳梨菠蘿傻傻分不清楚,而有的人則認為鳳梨與菠蘿本就是同一種水果。那菠蘿和鳳梨到底有沒有區別呢?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鳳梨和菠蘿的區別

鳳梨和菠蘿並非同一種水果,而是長得相似的兩種水果。兩者的區別有:鳳梨的葉子不帶齒、味甜,菠蘿的葉子帶齒,果肉要用鹽水泡過才能吃。

菠蘿的營養和食療價值有哪些?

菠蘿屬於鳳梨科鳳梨屬多年生草本果樹植物,營養生長迅速,生產周期短,年平均氣溫23攝氏度以上的地區終年可以生長。

菠蘿果實營養豐富,果肉中除含有還原糖、蔗糖、蛋白質、粗纖維和有機酸外,還含有人體必需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硫胺素、尼克酸等維生素。以及易為人體吸收的鈣、鐵、鎂等微量元素。菠蘿果汁、果皮及莖所含有的蛋白酶,能幫助蛋白質的消化,增進食欲;醫療上有治療多種炎癥、消化不良、利尿、通經、驅寄生蟲等效果,對神經和腸胃有一定的醫療作用。

鳳梨的營養和食療價值有哪些?

鳳梨為鳳梨科植物鳳梨的果實。臺灣府志中解釋:鳳梨,葉薄而闊,而緣有刺,果生於葉叢中,果皮似波羅蜜而色黃,味甘而微酸,先端具綠葉一簇,形似鳳尾,故名。

鳳梨果實含豐富的營養成分,糖類、碳水化合物、有機酸、氨基酸、尼克酸、蛋白質、脂肪及維他命A、B、C、G;核黃素、胡蘿卜素、硫胺素、膳食纖維;無機成分如:鐵、鎂、鉀、鈉、鈣、磷等。

菠蘿為什麼叫鳳梨

菠蘿原名鳳梨,原產巴西,南洋稱鳳梨. 其名源見臺灣府志:鳳梨,葉薄而闊,而緣有刺,果生於葉叢中,果皮似波羅蜜而色黃,味甘而微酸,先端具綠葉一簇,形似鳳尾,故名鳳梨 Ananas comosos (L.) Merr.

鳳梨原產於熱帶美洲的巴西、巴拉圭的亞馬遜河流域一帶,再由加勒比海居民帶回中南美洲西印度群島種植。拉丁屬名的ananas就是當地住民對鳳梨的稱呼,其意是指「絕佳的水果」。西元1493年12月,Christopher Columbus(哥倫佈)第二次航海到加勒比海,下錨停留在西印度群島Guadaloupe火山島旁的小海灣,之後進入到附近的村落,船員們受到熱情的招待。當時送來的一大堆疏果,其中一種讓這一批歐洲來的水手好奇的就是鳳梨。他們紀錄道∶「外形看起來令人反感的,一節節堅硬的似松果;果肉卻又像蘋果。」因此,鳳梨傳入歐洲之後就以英文稱之為pineapple,同時也成瞭晚宴或盛宴時象徵高社經地位及殷勤好客的指標。

十六世紀,隨著西班牙殖民及傳教的腳步,鳳梨從西班牙傳到瞭菲律賓、夏威夷、印度與中南半島,其後不久,又從中南半島由陸路進入廣東,此時稱之為「波蜜」。臺灣於清康熙末年才從東南亞引進鳳梨栽培,當時有飽學之士見其果實怪異--「其果實有葉一簇,狀似鳳尾」,乃引用紅樓夢中的「有鳳來儀」簡化成「鳳來」來稱呼這種水果。當切開鳳梨,聚合果的軸與梨相似,而「來」這個字又與閩南語的「梨」同音,在意義上又似一種水果,所以在音、意與形三者條件的配合下,鳳來被鳳梨的稱呼取代瞭。

「鳳」本是指稱一種吉祥的鳥類,象徵富貴。在傳統建築上,常常可以在住屋的山脊上,看到有鳳來儀的象徵圖象或雕塑。而鳳梨也象徵著這層意義,所以在漢人旳祭儀上,都會在案前擺上鳳梨,甚至在神案雕鏤鳳梨的圖紋,以祈求平安順利。鳳梨與閩來語的「旺來」同音,所以,在各公司行號開張的處所,都會懸掛鳳梨造形的彩飾,希望生意興旺。國內的選舉文化似乎也逐漸赴向這種祈福的模式,送鳳梨、送菜頭以求高票當選的情形屢見不鮮。其實鳳梨原產地的住民亦把它當做吉祥的象徵,在巴西出土的古文物中,仍然可以發現以鳳梨外型的寬口壇,用以埋葬過世的親人。

鳳梨是熱帶地區極為重要的水果,除瞭去皮生食之外,其與肉一起烹煮,可以使肉類變得軟嫩,其外皮捶打後用佈包好,可以用來做藥佈治療外傷;1891年用鮮鳳梨提鍊出來的鳳梨酵素(bromelain),已經被用來治療壞血癥,新近的研究,鳳梨酵素也常被用來治療心臟疾病、燒傷、膿瘡和潰瘍等,有著很好的效果。另外,鳳梨的葉片,則是用來制做萱紙的好材料。

在臺灣的原住民,阿美族、卑南族、排灣族三個比較靠近熱帶地區的族群,會在田裡的角落栽植鳳梨做為水果並賦予名稱之外,其它族群對鳳梨的稱呼多以pineapple轉音的日語稱呼。排灣族稱之為bangworale,卑南族稱之為laha,阿美族稱之為talacai。因其果實外形與海邊的林投相似,所以阿美族的名稱與林投樹相同,就如同我們稱呼林投為野波羅一樣。再看遠在太平洋西岸的夏威夷群島,所產的鳳梨近半個世紀以來執世界之牛耳,島上的住民之為hala kahiki,hala就是指林投,意思也是指外來的林投。從西印度群島的ananas,到夏威夷的hala、卑南族的laha、阿美族的talacai,這中間的俗名透露瞭什麼訊息呢?可能有待近一步的瞭解。

菠蘿原名鳳梨,原產巴西, 16世紀時傳入中國, 有70多個品種, 嶺南四大名果之一。菠蘿含用大量的果糖,葡萄糖,維生素A、B、C,磷,檸檬酸和蛋白酶等物。味甘性溫,具有解暑止渴、消食止瀉之功,為夏令醫食兼優的時令佳果。

菠蘿是鳳梨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每株隻在中心結一個果實。其果實呈圓筒形,由許多子房和花軸聚合而長成,是一種復合果。菠蘿果皮有眾多的花器(俗稱果眼或菠蘿釘),堅硬棘手,食用前必須削皮後挖去。

菠蘿一年有三次結果期,品質以6至8月成熟為最佳。鮮食以果色新鮮,果形端正,果身堅實,熟度八成的為好。菠蘿常見品種有神灣種、巴厘種和沙撈越種三種,而以近年廣州果農精心培育的"糖心菠蘿"為最佳。

千萬別這樣吃菠蘿會中毒

菠蘿裡有三種不好的成分1甙類,是一種有機物,對人的皮膚、口腔黏膜有一定刺激性。所以吃瞭未經處理的生菠蘿後口腔覺得發癢,但對健康尚無直接危害。

2羥色胺,是一種含氮的有機物,有強烈地使血管收縮和使血壓升高的作用,每100克果汁中含2.5毫克~3.5毫克。吃多後直接的反應就是頭痛。

3菠蘿蛋白酶,是一種蛋白質水解酶。提煉出來以後有很強的分解纖維蛋白和血凝塊的作用,在醫療上有用。菠蘿中的少量蛋白酶吃到胃裡後就被胃液分解破壞。但是有少數人對這種酶有過敏反應。吃後15~60分鐘左右出現腹痛、惡心、嘔吐、蕁麻疹(俗稱風疹塊)、頭痛、頭暈等癥狀。嚴重的還會發生呼吸困難及休克。所謂菠蘿過敏就是指此而言。

預防方法:浸漬鹽水再吃在吃菠蘿前最好先要用淡鹽水泡一下,浸泡時間以半小時為宜,如果時間不夠長,菠蘿蛋白酶沒有完全破壞,時間過長,則會造成營養流失,還容易滋生細菌。

另外,也可以把果肉煮沸後放涼再吃。菠蘿蛋白酶在100℃加熱時90%以上都會被破壞,經煮沸後整體口味比泡鹽水更柔和,加點糖放在冰箱裡凍一凍口感會更好。

春吃菠蘿一天別超過半個菠蘿心炒菜竟有這功效

中醫認為菠蘿性微寒,吃多瞭容易傷胃腸,尤其是胃腸不好的人,多吃會引起腹瀉,一天最多不能超過半個。

人們在吃菠蘿時,常把菠蘿心扔掉,因為菠蘿心較硬口感不好,實際上,菠蘿心中的纖維含量要遠遠多於菠蘿表層的肉質,且粗纖維多,更有利於促進胃腸蠕動,增進身體的新陳代謝。

如果人們覺得口感較硬,可以把菠蘿心拿來炒菜,化油膩,增食欲,還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果樹栽培系副教授胡又厘解釋,不是所有菠蘿心都能吃,未熟透菠蘿的心纖維顆粒太大,不好消化。買菠蘿時盡量挑選小一點、呈蛋黃色的。

菠蘿的功效與作用及營養價值

菠蘿的營養價值

1菠蘿,又名鳳梨。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糖類,維生素C,維生素B,磷,鉀,鈣,鐵,有機酸,煙酸等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另外,菠蘿內含有一種特殊物質:菠蘿酶又稱蛋白質分解酵素,因此,菠蘿本身的營養特點也決定瞭它獨特的營養價值及功效。

菠蘿的功效

2菠蘿含有大量的果糖,葡萄糖,使其味道甜美,深受大傢喜愛。下面,我們就來分析菠蘿的功效。

增進食欲

菠蘿中含有散發出誘人香氣的酸丁酯,能刺激唾液分泌促進食欲,豐富的粗纖維,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從而促進食欲。

解暑

菠蘿含水分多,味道酸甜,夏季吃菠蘿還能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降血脂

食用菠蘿,可以降低血脂,預防血栓形成,同時,對於經常大魚大肉的人來說,菠蘿酶能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在餐後吃幾片菠蘿,能解膩,助消化。

利尿消腫

菠蘿水分含量多,且有大量的鉀,鈣,以及糖分,可以起到利尿消腫的功效,適合高血壓,腎炎水腫,以及咳嗽多痰者食用。

改善血液循環

菠蘿蛋白酶是菠蘿中獨特的物質,它的功效在於分解蛋白質,能溶解血管中的纖維蛋白及血栓,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

菠蘿的作用

3減肥瘦身

菠蘿含有大量植物纖維,有利於減少脂肪的吸收,還能促進腸胃蠕動,防止便秘。

美容護膚

100克菠蘿果肉中,含維生素C30毫克,維生素C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因此,菠蘿有美白皮膚,淡化色斑的功效。取菠蘿的新鮮果汁塗抹在臉上,還能消除老年斑並降低發生率。豐富的維生素B能滋養皮膚,有效的防止皮膚幹燥。

美白牙齒

菠蘿酶還能有效去除牙齒表面的污垢,使牙齒亮白,牙齒黃的可以適當的食用菠蘿。

溫馨小貼士

4菠蘿的營養價值高,功效多,再加上它漂亮的外表,甜美的味道,確實是眾多水果中的佼佼者。但是吃菠蘿或者用菠蘿汁塗在臉上一定要註意先用鹽水泡一下子,以免菠蘿過敏瞭。

菠蘿到底是長在哪裡的

菠蘿長在矮樹上)

菠蘿是多年生單子葉常綠草本果樹。矮生,高0.5~1m,無主根,具纖維質須根系;肉質莖為螺旋著生的葉片所包裹,葉劍形;花序頂生,著生許多小花;肉質復果由許多子房聚合在花軸上而成。喜溫暖,以年均溫24~27℃生長最適。15℃以下生長緩慢,5℃是受凍的臨界溫度,43℃高溫即停止生長。耐旱,但仍需一定水分,以1000~1500mm的年雨量且分佈均勻為宜。較耐陰,但充足的陽光生長良好、糖含量高、品質佳。對土壤適應性廣,喜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pH值5~5.5的砂質壤土或山地紅壤較好。 菠蘿株高0.7~1.5米,莖短粗,呈褐色,基部有吸芽抽出。根著生莖的周圍。葉自莖的上部叢生。穗狀花序自葉叢中抽生。果實肉質,似松果狀復果,多呈圓筒形;果肉黃色(見圖)。栽培品種約有70個,可分為卡因類、皇後類、西班牙類三大類。菠蘿冬季生長適溫15℃左右。對土壤適應性較廣。根好氣淺生,有菌根共生,葉背面的氣孔和茸毛有貯存二氧化碳的特殊結構,還能阻止水份蒸發,故耐旱,但不耐寒。一般用芽苗繁殖,以冠芽繁殖的植株最優,以吸芽培養的苗次之。施肥期以花前、壯果和果後 3 次為重點,並須增施鉀肥。適時摘除冠芽、裔芽和選留吸芽,有利養分集中和果實正常發育。對土壤要求不嚴。病蟲害較少。菠蘿果實除鮮食外,多用以制罐頭,因其能保持原來風味而受到廣泛喜愛。葉纖維可作繩、漁網等原料。

目前,菠蘿已分佈在南北回歸線之間,成為世界重要的果樹之一。16世紀中期由葡萄牙的傳教士帶到澳門,然後引進到廣東各地,後在廣西、福建、臺灣等省栽種,經過長期的選育,陸續生產瞭許多品種。

菠蘿屬於菠蘿科,菠蘿屬多年生草本果樹植物,營養生長迅速,生產周期短,年平均氣溫23℃以上的地區終年可以生長。

菠蘿果頂有冠芽,性喜溫暖。臺灣菠蘿表皮沒有大陸產的菠蘿那麼粗糙,有的略呈倒圓錐型,肉質比普通菠蘿細膩得多,基本沒澀味,水分充足。

菠蘿果形美觀,汁多味甜,有特殊香味,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水果。菠蘿植株適應性強,耐瘠、耐旱,病蟲害較少,是新墾山地的重要先鋒作物,易栽培,產量高,還可間作,是南方丘陵山地開發,發展農村經濟和使農民致富的好樹種。

菠蘿畝栽3800~4000株,需苗量大,常用整形素催芽繁殖、營養體繁殖和組織培養3種方法。催芽時間與辦法:5~11月選具40厘米長的綠葉,通常卡因類40張葉,菲律賓品種35張葉的植株。每株用250毫克/升乙烯利加1%尿素與0.5%氯化鉀混合液25毫升灌心催芽,處理後第5天和第12天分別再用1200~1500倍和600倍~750倍整形素溶液25毫升灌心。營養體繁殖,常用小苗培育,即利用田間的小頂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