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富含蛋白質,幾乎不含膽固醇。含有豐富的賴氨酸和生物類黃酮而享有“植物肉”、“綠色的乳牛”等美譽。成為中國人物美價廉的優質蛋白質以及鈣和微量元素鋅的最佳來源。豆類是唯一能與動物性食物相媲美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豆類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居多,成為防止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理想食品,所以,提倡老百姓多吃豆類及其制品。但是,各種豆類食品也有各自的食用禁忌。

豆類食品的營養價值

豆類是指豆科農作物的種子,有大豆、蠶豆、綠豆、赤豆、豌豆等,就其在營養上意義與消費量來看,以大豆為主。豆類食品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營養價值極高。各種豆類蛋白質含量都很高,如大豆為41%、幹蠶豆為29%、綠豆為23%、赤豆為19%。豆類蛋白質的含量較高、質量較好,是非常適合人們食用的植物蛋白,其營養價值接近動物性蛋白。

以大豆為例,大豆所含蛋白質較高,1千克黃豆蛋白質的含量相當於2千克多瘦豬肉或3千克雞蛋或12千克牛奶,因此黃豆被人們稱為“植物肉”。另外大豆氨基酸的組成與牛奶、雞蛋相差不大,豆類蛋白質氨基酸的組成特點是均富含賴氨酸,而蛋氨酸稍有不足。研究證明,食用豆類還能夠降低人體脂肪含量。另由大豆制成的豆制品包括豆腐、豆漿等營養也十分豐富。

大豆異黃酮有多種結構,其中三羥基異黃酮具有抗氧化劑,對乳腺病、骨質疏松、心臟病等許多慢性疾病具有預防作用。豆類食品的建議日攝入量為50克。

豆類食物有哪些

豆類包括各種豆科載培植物的可食種子,其中以大豆最為重要,也包括紅豆、綠豆、豌豆、蠶豆等各種雜豆。豆類與谷類種子結構不同,其營養成分主要在子粒內部的子葉中,因此在加工中除去種皮不影響營養價值。1 大豆的營養特點

大豆包括黃大豆、青大豆、黑大豆、白大豆等品種子,以黃大豆比較常見。黃大豆的蛋白質含量達35%~45%,是植物中蛋白質質量和數量最佳的作物之一。大豆蛋白質的賴氨酸含量高,但蛋氨酸為其限制氨基酸。

大豆蛋白質的賴氨酸含量達谷物蛋白質的2倍以上,如果與缺乏賴氨酸的谷類配合食用,則能夠實現蛋白質的互補作用,使混合後的蛋白質生物價值達到肉類蛋白的水平。這一特點,對於因各種原因不能攝入足夠動物性食品的人群特別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以谷類為主食的我國應大力提倡食用豆類。

大豆的脂肪含量為15%~20%,傳統用來生產豆油。大豆油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85%,亞油酸含量達50%以上,油酸達30%以上,維生素E含量也很高,是一種優良的食用油脂。其黃色來自類胡蘿卜素。大豆油中的亞麻酸含因品種不同而有所差異,多在2%~10%之間。低亞麻酸、高油酸和亞油酸的品種受到歡迎,因為高亞麻酸的豆油容易發生油脂氧化,不利加工和儲藏。大豆含有較多磷脂,占脂肪含量的2%~3%。在豆油的精制中,磷脂大部分被分離,成為食品加工中磷脂的主要來源。

大豆含25%~30%的碳水化合物,其中50%左右是人體所不能消化的棉子糖和水蘇糖,此外還有由阿拉伯糖和半乳糖所構成的多糖。它們在大腸中能被微生物發酵產生氣體,引起腹脹。但同時也是腸內雙歧桿菌的生長促進因子,因而無礙健康。在豆制品的加工過程中,這些糖類溶於水而基本上被除去,因此食用豆制品不會引起嚴重的腹脹。

大豆中各種B族維生素都比較高,例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的含量是面粉的2倍以上。黃大豆含有少量胡蘿卜素。但是,幹大豆中不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D。 大豆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總含量為4.5%~5.0%。其中鈣的含量高於普通谷類食品,鐵、錳、鋅、銅、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較高。此外,豆類是一類高鉀、高鎂、低鈉的堿性食品,有利於維持體液的酸堿平衡。需要註意的是,大豆中的礦物質生物利用率較低,如鐵的生物利用率僅有3%左右。除營養物質之外,大豆還含有多種有益健康的物質,如大豆皂甙、大豆黃酮、大豆固醇、大豆低聚糖等。2 其他豆類的營養價值除大豆之外,其他各種豆類也具有較高營養價值,包括紅豆、綠豆、蠶豆、豌豆、豇豆、蕓豆、扁豆等。它們的脂肪含量低而淀粉含量高,被稱為淀粉類幹豆。

豆類功效多 夏季脾虛要多吃

脾虛的人要及時調補。夏天,尤其是三伏天如果能常吃一些豆類蔬菜,能起到健脾利濕的作用。這類蔬菜所含植物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無機鹽比其他蔬菜高。維生素又以B族維生素含量較高。

菜豆又名四季豆、蕓豆等。以嫩莢或豆粒供食用。嫩莢約含蛋白質6%,纖維10%,糖1%~3%。幹豆粒約含蛋白質22.5%,淀粉59.6%。鮮嫩莢可作蔬菜食用,也可脫水或制成罐頭食用。

豇豆性平、味甘咸,歸脾、胃經;具有理中益氣、健胃補腎、和五臟、調顏養身、生精髓、止消渴的功效;主治嘔吐、痢疾、尿頻等癥。尤其適宜於糖尿病、腎虛、尿頻及一些婦科功能性疾病患者多食。

豌豆味甘、性平,歸脾、胃經;具有益中氣、止瀉痢、調營衛、利小便、消癰腫、解毒之功效;主治腳氣、癰腫、乳汁不通、脾胃不適、呃逆嘔吐、心腹脹痛、口渴泄痢等。在豌豆莢和豆苗的嫩葉中富含維生素C和能分解體內亞硝胺的酶,故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豌豆中所含的某些物質還有抗菌消炎、加強新陳代謝的功能。

豆類食品 最佳美容食品

所以,提倡老百姓多吃豆類及其制品。豆子吃多易患貧血但是,人們並不知道,其實原豆中含有很多人們並不熟知的抗營養因素:除瞭含有抗胰蛋白酶因子,能抑制胰蛋白酶的消化之外,還含有大量的植酸,會影響微量元素鋅、鐵以及礦物質鈣的吸收,所以,吃多瞭豆子,會有貧血、鋅缺乏癥和缺鈣的現象,這是因為豆類中的抗營養因素使得其中的鐵、鋅、鈣的吸收率相當的低。

豆漿的排毒、利尿、促消化、減肥

豆漿中所含的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大豆皂甙、異黃酮、卵磷脂等幾十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具有降低人體膽固醇、防止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功效,還具有增強免疫、延緩肌體衰老的功能。

其中豆漿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磷脂,維生素B1、B2,煙酸和鐵、鈣等礦物質,尤其是鈣的含量,雖不及豆腐高,但比其他任何乳類都豐富。豆漿是防治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的理想食品。多喝鮮豆漿可預防老年癡呆癥,防治氣喘病。豆漿對於貧血病人的調養,比牛奶作用要強,以喝熱豆漿的方式補充植物蛋白,可以使人的抗病能力增強,調節中老年婦女內分泌系統,減輕並改善更年期癥狀,延緩衰老,減少青少年女性面部青春痘、暗瘡的發生,使皮膚白皙潤澤。

各種豆類食品的食用禁忌

大豆:

炒豆、油炒豆雖然味道香美,但其性溫燥,難於消化,多食之後可引起食積、腹脹、口燥、便秘,脾胃虛弱者不宜多吃。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劑,容易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但這種胰蛋白酶抑制物可被高溫分解破壞掉,故食用時應高溫煮爛,以利於消化吸收。大豆中的皂素可促使人體中的微量元素碘的排泄。長期過多地食用豆制品可造成缺碘,引起單純性甲狀腺腫。兒童缺碘會直接影響其生長發育,造成智力下降。豆制品中含有豐富的鈣質,對補充人體鈣質是有益的。但是,如果血鈣含量過高,則會妨礙鋅的吸收。兒童缺鋅則可導致發育遲緩、飲食無味、厭食,還會影響記憶力,並容易染患感冒、肺炎、口腔潰瘍及地圖舌等病癥。因此,兒童應註意合理營養,不宜長期單一食用大豆制品。

黑豆:

炒食易傷脾,虛弱之人不可食用。黑豆質地較硬,不易消化,中滿者或者消化功能差的人應少食或不食。此外,與食用大豆一樣,切忌不經細細咀嚼就整粒吞食。

綠豆:

凡脾胃虛弱之人不宜過多食用。熬綠豆湯時不宜使用明礬,否則會失去綠豆湯原有的清香風味,而且使部分營養物質遭受破壞。

赤小豆:

赤小豆性味甘酸,通利水道,多食令人消瘦,故體瘦、尿多者不宜食用。

蠶顯:

蠶豆性滯,多食令人腹脹,脾胃虛弱者不宜多吃。少數人食用蠶豆有可能引起“蠶豆黃病”,其癥狀是在吃蠶豆幾小時或一兩天內突然感到精神疲倦、頭暈、惡心、畏寒發熱、全身酸痛、萎靡不振、肝脾腫大、呼吸困難,甚至昏迷不醒,皮膚和眼白發黃,小便顏色似醬油。研究表明,蠶豆病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因此,有蠶豆過敏史的父母需格外註意,對子女吃蠶豆要特別慎重。

扁豆:

扁豆中含有一種毒蛋白,豆莢上有溶血素和生物堿。這些物質須高溫才能破壞,如果加熱不夠,食後可發生惡心、嘔吐、腹痛、頭暈等中毒癥狀。預防扁豆中毒的最好辦法是加熱處理,使其毒性物質完全分解掉。

豌豆:

多食令人腹脹,脾胃弱者慎用。

豇豆:

氣滯便秘者不宜多食。

菜豆:

菜豆亦稱四季豆。有些人炒食四季豆時為使其顏色保持碧綠,往往下鍋後便匆匆起鍋。這種未炒熟的四季豆中含有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血球凝集素和溶血素,食之可引起中毒。主要癥狀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及頭痛、頭暈、心慌、胸悶、畏寒等,病程短則數小時,長則2~3天。其實,四季豆隻要炒熟煮透,其毒性物質就會被分解破壞掉。盡管高溫燒煮會使其損失一部分維生素,但隻有將其由綠燒黃,才能使其毒性物質分解,對健康真正有利。

刀豆:

刀豆食用時要煮熟炒透,不宜生食。熱癥患者應慎食。

豆芽:

有些人認為用化肥催發豆芽可以使豆芽發得快,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豆類發芽時所需要的條件是適宜的溫度、水分和氧氣,發芽後的幼芽和幼根的伸長所需的營養由豆瓣儲存的營養物質提供,無需化肥促其生長。此外,市售化肥並非純品,在其制造、包裝、運輸和銷售過程中均有可能被其它有害物質污染,食用化肥催生的豆芽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

豆漿:

豆漿中幾乎含有大豆中的全部營養成分,是一種不比牛奶遜色的飲料。但是,豆漿不宜一次飲用過多,多則可引起腹脹和胃部不適,嚴重者還會出現腹瀉。老人和小兒的消化能力相對較差,尤其要註意這一點。飲用豆漿最好不要加紅糖,紅糖容易使豆漿中的蛋白質變性沉淀,從而不易被消化吸收。此外,飲用豆漿一定要煮透。當豆漿被加熱至80℃時,其中的皂素便會受熱膨脹而上浮成泡沫,給人一種豆漿已經煮沸的假象。豆漿真正煮沸後至少5分鐘以上才能使皂素、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害物質完全被分解破壞掉。

豆腐:

痛風患者不宜過多地食用豆腐,因為豆腐中含嘌呤類物質較多,而痛風正是因嘌呤代謝異常造成的。此外,豆腐中的鈣、鎂遇到四環素後會形成一種不易溶解的絡合物,從而影響人體對藥物的吸收。

醬油:

有很多人喜歡在面條、水餃、豆腐及一些涼拌菜中加入生醬油,這很不衛生。雖然生醬油不加熱也可食用,但醬油在生產、貯存、運輸、銷售過程中常因衛生條件不佳而造成污染。有一種嗜鹽菌可以在高濃度含鹽食物中生存,人吃瞭含嗜鹽菌的食物會發生中毒,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脫水、休克,甚至死亡。醬油放久瞭,常常可以看見表面有一朵朵白色的“花”,最初隻不過是一個個白色的小圓點,逐漸變大,成瞭有皺紋的被膜,日子久瞭,顏色漸漸轉為黃褐色或褐色,這就是醬油發黴。主要是由於一些產膜性酵母菌的寄生、繁殖而造成的。此時,醬油固有的營養和風味就會遭到破壞,輕者及時撇去白膜,加熱消毒後仍可食用,嚴重者已染有毒素,味道改變,香氣消失,則不宜再食用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