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方組成:黃芪、大米。粥義解說:黃芪,又名北芪、綿黃芪、炙黃芪、生黃芪,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芪和內蒙黃芪的根。那麼黃芪粥的功效, 下面大傢來瞭解一下。

黃芪粥的功效

黃芪粥的功效一

黃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

黃芪是中藥中最基本的用於提高肺與呼吸系統免疫能力的藥材. 可以用於因免疫力低下導致的虛汗病癥.也可以用於補氣和增進脾臟功能和代謝能力低下;

黃芪粥的功效二

黃芪是補氣的,比如說話沒勁,走路沒勁,臉色比較白等都是脾肺氣虛的表現。黃芪能補一身之氣,比如上半身氣虛可以用黃芪,下半身氣虛也可以用黃芪。生用黃芪,有益氣固表、利水消腫、脫毒、生肌的功效,適用於自汗、盜汗、血痹、浮腫、癰疽不潰或潰久不斂等癥。蜜炙黃芪有補氣、養血、益中功效,適用於內傷勞倦、脾虛泄瀉、氣虛、血虛、氣衰等癥。

黃芪粥的功效三

黃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壓、保護心臟、雙向調節血糖、抗自由基損傷、抗衰老、抗缺氧、抗腫瘤、增強機體免疫力作用,可用來治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癥。黃芪還能擴張血管,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和營養狀況,故對慢性潰瘍久不愈合者有效。其還能消除腎炎患者的蛋白尿,保護肝臟,防止肝糖原減少。腎病屬陰虛,濕熱、熱毒熾盛者用黃芪一般會出現毒副作用,應禁用。因為黃芪性味甘、微溫,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易傷陰動血;而濕熱、熱毒熾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滯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須服用黃芪,一定要配伍運用。

黃芪粥的特色

中醫認為,黃芪性味甘、微溫,入脾、肺經,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毒生肌之功。本品為補氣諸藥之最,是人們熟知的補氣藥,《本草綱目》言“耆者,長也,黃芪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之”。

黃芪為臨床重要的補氣藥,早在《本經》中已被列為“上品”藥材,言其“補虛,小兒百病”。《別錄》言其“補丈夫虛損,益氣,利陰氣”。《日華子本草》言其“助氣長筋骨,長肉補血”。

《本草備要》言其“益元氣,壯脾胃”,凡勞倦內傷,脾虛泄瀉,臟器下垂,氣虛血脫,婦女崩漏等,皆可用之。

黃芪粥的註意事項

1.黃芪須多服久服方能見效,這個藥的補氣作用和人參不同,人參力量大起效快,黃芪力量小,起效慢,但穩當踏實,不容易上火,不容易補過瞭。我曾經大過一個比喻,劉、關、張桃園三結義,人參就像關羽和張飛,紅參是張飛,生曬參是關羽,而黃芪更像劉備。

2.不適合體格健壯的人保健

3.感冒發燒、咽喉紅痛者,大便幹燥,不宜使用。

4.病人多怒,脾氣急躁,肝火大者勿服

5.高血壓慎服。高血壓多數都是肝陽上亢,服用黃芪會加重。網上說黃芪可以治療高血壓,那是特定的情況,中醫辨證屬於黃芪適應的證型才可以,自己保健,不適合。這種不明原因的水腫,還特別好發於女性,特別是妊娠婦女和更年期婦女,我們稱為女性特發性水腫。

嚴重的要到醫院治療,比較輕的,比如造成起來後或者活動以後,出現足面或者兩腿或者眼皮水腫,也可以通過調養的辦法解決。

黃芪粥的做法

做黃芪粥,要註意黃芪本身是不能吃下去的。要把黃芪通過中藥的“三煎三煮”方法熬成藥汁。用這個藥 汁加大米煮粥。

做法一

第一步,取大約30克黃芪,加10倍的清水浸泡半小時,連水一起燒開,中火煮30分鐘,將藥汁潷出備用。

第二步,再加等量的清水燒開後煮15分鐘,再次潷出藥汁。

第三步,重復第二步的動作。

第四步,將煮過的黃芪藥渣撈出扔掉。將三次煮的藥汁放在一起,放入約100克的大米,煮成稀粥即成。黃芪粥提氣作用很強,最適宜早上喝,喝完之後,一整天都會精神十足。這個粥方中,黃芪的用量不多,配上大米,很平和,屬於平補,在暑濕重的季節大部分人都可以吃一點。氣弱體虛的朋友,在三伏期間堅持每天喝黃芪粥,能夠提升中氣,增強免疫力,到瞭秋冬就不容易生病瞭。

三伏天暑濕傷氣,用黃芪進補正當其時。伏天太熱,常使人感覺懶洋洋的,不想多說多動,有的人身體發重、頭腦昏沉、出汗多、手腳發熱,還有的人雙腿浮腫、便秘等等,這些癥狀正需要黃芪的藥力來化解。

 

黃芪粥能天天吃嗎

不能,當歸黃芪粥不能天天吃。當歸黃芪粥是藥膳粥,特別是對於一些經期紊亂、痛經的女性來說更是調理身體的好幫手。但是在月經期間是 不適宜吃當歸黃芪的,這樣會導致月經紊亂,一般是在經期過後再吃。

當歸黃芪粥具有補氣益血的功效,同時也對勞倦內傷,氣血虛有一定的功效,對於一些患有血虛證或貧血,癥見眩暈、疲倦乏力、面色萎黃、舌質淡、脈細等具有顯著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