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日裡喝一碗熱湯,不僅有助驅走嚴寒,還能補充多種營養。但要想煲出一鍋美味的湯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兒。水是煲湯的關鍵,它既是傳熱的介質,更是食物的溶劑。那麼還要註意的問題有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下吧。

吃五種素食勝過吃肉

常吃這五種素食更相當於吃肉

1、燕麥片:蛋白質含量略低於3%。它還同時富含錳、硒等微量元素,有降血脂作用。

2、豌豆: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K、礦物質和維生素C,蛋白質含量為5%。

3、花生醬:含與葡萄酒同樣的成分白藜蘆醇,以及單不飽和脂肪酸,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其蛋白質含量約為28%。

4、糙米:不易升高血糖,含礦物質和纖維,蛋白質含量為2.5%。

5、椰子:富含蛋白質和膳食纖維。不過,椰子肉的飽和脂肪含量也很高,不要經常食用。

煲湯有6個禁忌

第一,加水少。水是煲湯的關鍵,它既是傳熱的介質,更是食物的溶劑。人們在煲湯時容易犯的第一個錯誤是加水不夠,導致中途加水,影響湯的風味。一般情況下,煲湯時的加水量應至少為食材重量的3倍。如果中途確實需要加水,應以熱水為好,不要加冷水,這樣做對湯的風味影響最小。

第二,煲太久。有些人總怕湯熬的時間太短不進味兒。其實,如果是煲肉湯,時間以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為最佳,這樣既能保證口感,也能保證營養。時間過長會增加湯中嘌呤的含量,進而增加痛風的風險,同時食物中的營養也會慢慢流失。如果是燉骨頭湯或豬蹄湯,時間可適當延長,但也不要超過3個小時。

第三,亂加“料”。不少人希望通過喝湯進補,因而在煲湯時會加入一些中藥材。但不同的中藥材特點各不相同,煲湯前,必須通曉中藥的寒、熱、溫、涼等各性。比如,西洋參性微涼,人參、當歸、黨參性溫,枸杞性平。另外,要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選擇中藥材。比如,身體寒氣過盛的人,應選擇當歸、黨參等性溫的中藥材,但體質熱的人吃後可能會上火。因此,在煲湯時如果想要加中藥材,最好根據自己的體質來。

第四,早加鹽。鹽是煲湯時最主要的調料之一。有些人認為早點加鹽可以讓鹽完全“融入”食材和湯中,提高湯的口感,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因為鹽放太早會使肉中的蛋白質凝固,不易溶解,也會使湯色發暗,濃度不夠。鹽放得晚並不會影響湯的味道,反而還能使肉質保持鮮嫩。所以最好在快出鍋時再加鹽。

第五,湯大沸。煲湯時,開始時應該先用大火將湯煮開,然後轉為文火煲湯。因為大火會使肉中的水分流失過快,導致其口感變差。控制火候以湯微微沸騰為好。

第六,調料雜。“多放調料提味兒”也是煲湯中的一大誤區。調料太多太雜可能會串味兒,影響瞭湯原有的鮮味,也會影響肉本來的口感。一般來說,一種肉配合2~4種調料就比較完美,比如煲雞湯時隻需放入薑片、月桂葉和花椒即可。

這三種綠葉菜常吃能救命

小白菜

小白菜又稱上海青或油白菜。小白菜是鉀元素的一個最佳來源,而鉀元素有助於增長肌肉和保持血壓處於正常水平。它還富含多種維生素,能增強免疫系統功能,增加白細胞的活性和提高人體對毒素所產生的反應。

食用方法:把小白菜莖下端的白色部分切碎,用雞肉或蔬菜湯和芝麻油燉燜;2分鐘後加入小白菜的葉子,再煮2分鐘就可食用。

甘藍菜

甘藍菜含有能對癌癥起到控制作用的化合物(芥子油甙和山柰酚)。研究人員認為,這兩種化合物能抵禦癌癥,對心臟起到保護作用,降低血壓,增強骨骼力量和減輕人體內的炎癥。甘藍菜還富含葉黃素和玉米黃質,這兩種抗氧化劑有助於預防眼部疾病和與老化相關的視力喪失。

食用方法:把甘藍菜和切碎的洋蔥用旺火短時間煸炒。

豆瓣菜

豆瓣菜又稱西洋菜或水田芥。一把豆瓣菜就能滿足人體每日對維生素K的推薦攝入量。如果能堅持每天都食用豆瓣菜,持續兩個月,就能減輕白細胞所受到的損傷,減少患癌癥的風險,使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10%。

進食少量多樣營養更均衡

按照以下方式方法,將食品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餐飲市場上,吃肉有“肉寶”,燒烤有“辣椒素”,做鴨脖子有“香膏”等,讓人防不勝防。因此,大傢盡可能少買或不買雞、鴨、魚等肉類熟制品或半加工食品,越是精加工的越不安全。尤其是不要購買無證攤販的散裝熟肉制品,比如亞硝酸鹽同時兼有殺菌劑和發色劑的雙重功能,如果不法商販把它添加於腐敗變質的肉類中,它與肉中的腐敗分子“胺類”結合,就會形成一種強致癌物亞硝酸胺,危害不小。同時無證攤販也常用重味如麻、辣、咸等,來掩蓋肉食的腐敗變質等問題,一定要當心。因此,建議大傢將新鮮魚肉買回傢自己烹制,這樣安全些。

攝食時少量多樣

別因為喜歡吃什麼,就經常不斷地吃。少量多樣地吃,不僅可使人營養更均衡,也可避免某些有害因素對人體產生危害。拿食用油來說,因不同油脂的脂肪酸組成不同,可輪換食用。如豆油不飽和脂肪酸很高、單不飽和脂肪酸略低,而花生油單不飽和脂肪酸較高、多不飽和脂肪酸略低,兩者換著吃更安全、營養。防細菌性食物中毒,那就要對食品進行徹底殺菌。如武漢市曾有檢測發現,大多數饅頭都因含有大腸桿菌而不合格。但如果買回饅頭後再在傢裡通過高溫加熱,就會減少危害。

學會挑選安全食品

用知識將自己武裝起來,也是規避食品安全問題的一個法寶。比如目前市場上往蜂蜜中摻雜物作假的現象不少,通過看外觀的方法鑒別真假蜂蜜簡單易行:真蜂蜜透光性強,溫度較低時會結晶;取少許沉淀物,用手捏一下就化為黏稠液態,表明是葡萄糖結晶屬真蜜;而摻白糖的假蜜要麼無結晶,要麼結晶後的沉淀物很硬,連筷子都插不進去,用手捻時也不會化掉。工作忙碌的人們到大型超市、商場購買熟肉制品時,若沒有包裝,除看顏色、聞氣味外,還要用手摸,如果表面不幹燥且粘手,說明該肉不新鮮。

多吃新鮮果蔬更安全

新鮮的蔬菜、水果中富含VC及天然抗氧化、抗癌成分,對健康十分有利。雖然不排除果蔬裡含有一定的農藥和化學制劑,但是通過用鹽水浸泡等方法,還是可以減輕毒害的。果蔬一定要新鮮,否則難有效果。挑選新鮮蔬菜時,也別買那些不斷灑水的,雖看上去水嫩新鮮,但因為水分在被蔬菜吸收的同時,其表面的農藥化肥成分也再一次被吸收進去,即使清洗也難以洗凈,因此購買蔬菜時一定要註意。

各種食物的口感最佳溫度

泡茶。泡茶的最佳水溫是70℃-80℃,這樣泡出來的茶水色香味俱佳,且茶葉中所含的營養物質如維生素C、咖啡堿、鞣酸等不遭破壞。茶泡好後應該把熱茶保持在65℃。

飲水。平時飲水、漱口的水,最佳溫度是35℃-38℃,這樣的水溫對口腔、牙齒刺激最小。開水冷卻到12℃-17℃時,喝起來最爽口。

喝湯。湯類在60℃-65℃時味道最好。這時,湯內的“實料”和水分才能交融,調料才能充分發揮其中的味道,口感比較好。

煮牛奶。牛奶不宜高溫久煮,一般60℃-70℃時,就能達到殺菌消毒的目的,且味道鮮美。這是因為牛奶中富含的蛋白質在加熱的情況下會發生較大的變化。

蔬菜。從保留營養素的角度來看,生食、快炒、蒸、燉、微波等烹調法較佳,相對的煎、煮、碳烤、油炸等均不適宜。蔬菜在60℃-80℃時易引起部分維生素破壞。煲湯時,湯中蔬菜不宜燙太久,避免維生素C遭到更多破壞。食用蔬菜以50℃-60℃最佳,口感最好。

肉類。肉類食品在70℃-75℃時最為香美鮮嫩。整隻傢禽要達到82℃,最厚的肉才會熟透。碎肉在處理的過程中細菌最容易散佈,所以至少要到71℃才安全。

沖蜂蜜。沖蜂蜜水的最佳溫度為50℃-60℃。如果用沸水來沖蜂蜜,不僅改變蜂蜜的甜美味道,使之變酸,還會使蜂蜜中的酶變性。

炸海鮮。炸海鮮的出鍋溫度應在90℃左右,食用溫度應為70℃,這樣既不太燙,味道又最鮮美。煎炸海鮮的油溫過低時,未熟的海鮮不衛生,易引起腹瀉。但溫度過高時,會凝固海鮮類所含的蛋白質,使其變得不易消化。

吃西瓜。吃西瓜以8℃-10℃為宜,低於此溫度,就嘗不出真正的又甜又沙的味道和口感;高於這個溫度,不僅易變質,還不能解渴。

冷飲。冰棒等冷飲在0℃-6℃之間品味最佳,而冰淇淋則在6℃時入口最爽;汽水在3℃-5℃時喝起來舒心怡神;喝果汁的最佳溫度為8℃-10℃。果汁加冰雖然時尚,但容易刺激腸胃;加熱則不僅破壞原有的口感,還容易使果汁中的維生素成分破壞。

品酒。紅葡萄酒最適合的飲用溫度是18℃左右,當然依季節的變換,適合飲用的溫度也會改變。但是差別應在2℃左右。啤酒在夏天飲用以6℃-8℃最為清口宜人,冬天10℃-12℃時最醇美。

放味精。一般應在菜肴快熟時或者剛出鍋時加入,因為這時菜溫在70℃-90℃左右,是味精溶解最好的溫度,鮮味也最濃。相反,當溫度超過120℃時,味精中的谷氨酸鈉就會焦化,既沒有鮮味,還具有一定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