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認為,保護心血管離不開十大營養素。這些營養素就廣泛存在於我們的食物中。搞清瞭這個問題,有的放矢地調整飲食,可以事半功倍地保護我們的心血管系統。其中,要註意的是什麼呢?接下來,就一起看看吧。

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飲食營養是影響人們健康生活重要的因素之一。營養不足和營養不平衡是導致多種疾病的重要誘因,如糖尿病、高血壓病、冠心病、高脂血癥、痛風癥、癌癥等,無不與膳食平衡失調有關。人體所需的營養素達五十多種,可分為七大類,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包括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維生素、膳食纖維和水,其中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代謝過程中可以產生熱量,因而又統稱為“三大產熱營養素”。這七大類營養素既有各自特殊的作用,完成各自承擔的任務,又構成一個合理而科學的基本營養體系,在營養的全過程中協調合作,共同完成調節人體生命和生理活動的神聖使命。平衡膳食就是要由各類食物按照合理比例及模式構成,相互補益,提供全面、均衡、適度的營養素。

平衡膳食是一種科學的合理的膳食,這種膳食所提供的熱能和各種營養素,不僅要全面,而且膳食的營養供給與人體的需要之間必須取得平衡,既不過剩也不欠缺,同時各種營養素之間能夠保持合適的比例,相互配合而不失調,並能照顧到不同年齡、性別、生理狀態及特殊條件下的情況,使供需之間均能達到營養平衡。我國營養學會根據國情,制定瞭膳食指南,其原則包括:“食物要多樣、饑飽要適當、油脂要適量、粗細要搭配、食鹽要限量、甜食要少吃、飲酒要節制、三餐要合理。”這些原則如能長期遵守,就一定能達到合理營養的要求

不吃早餐易得病

1.胃炎、胃潰瘍

不吃早飯對消化系統的危害首當其沖。正常情況下,頭天晚上吃的食物經過6小時左右就從胃裡排空進入腸道。第二天若不好吃早餐和午餐,胃酸及胃內的各種消化酶就會去“消化”胃黏膜層。長此以往,細胞分泌黏液的正常功能會被破壞,很容易造成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

2.膽結石

美國德州大學研究人員建議,早餐要盡量少吃油膩的食物,不能因為早上趕著上班或者賴床而不吃早餐。因為在空腹的時候,膽汁容易淤積,極有可能引起結石癥狀。飲食偏葷喜甜者,也因脂肪和膽固醇攝入多,易形成膽結石。甜食過多又會促進胰島素分泌,加速膽汁中膽固醇的沉積,形成膽結石。

3.月經不調、盆腔炎

很多愛美女性節食時,把早餐也算在內,這將為生殖系統健康埋下隱患。尤其冬季,不吃早餐,人體“火力”加倍不足,導致女性體寒,而這會使盆腔內的血管緊縮,致使卵巢功能紊亂,引發月經量過少,月經失衡,乃至閉經。

4.感冒

英國研究人員最近對100名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後發現,經常感冒、生病這種情況尤其在不吃早飯的孩子身上發生。與那些不吃早飯的人相比,經常吃早飯的人,尤其是早飯吃谷類食物的人,患感冒較少,且較輕。

5.心血管疾病

長期不吃早餐,容易使低密度脂蛋白沉積於血管內壁,導致動脈硬化的發生。另外,有科學傢曾對長期不吃早餐的人群進行過詳細研究,發現其患心肌梗塞等病癥的幾率也比正常進食早餐的人群高出許多。

膳食的搭配原則以及技巧

一、膳食搭配的原則

1、“食不厭雜”。意在食物要多樣。目的是通過食物多樣化的途徑,實現營養全面性的目標。“雜”主要指的是食物的種類要多,跨度要大,屬性遠,一般人的膳食每日的食物種類應在30種以上(日本人每人每日的食物種類要求35種以上)

2、食物的搭配能起到營養互補的作用或彌補某些缺陷或彌補某些損害。

3、食物搭配一定要避免“相克”的“不宜的”即是安全無毒的。

4、力求搭配的食物具有共同性能增強營養保健作用。

5、將現代營養學理論與中醫養生理論相結合,指導食物的合理搭配和完成搭配的技巧。

二、主食搭配的技巧

1、粗細搭配,糧豆混食。如二米面發糕(標粉、玉米面各二分之一)、綠豆小米粥、芝麻醬花卷、紅薯粥

2、糧蔬、糧果搭配。最常見的是南瓜飯、胡蘿卜飯,如果再配上些果類,如紅棗、蓮子、栗子或果仁,不僅會增加主食中的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又會使主食別有風味。

3、主食與麥的搭配。燕麥、蕎麥、莜麥等中的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鈣、鋅等營養素含量均高於小麥粉,某些成份又有降脂等保健作用。如蕎麥、玉米粥;大麥、高梁米粥;蕎麥、標準粉的傢常餅等。

4、糧菜搭配。米飯配以素菜好,如油菜飯。

5、米面混吃。日常膳食采用米、面混吃的方法是比較科學的。

6、宴席上的主食搭配

傳統宴席的組成缺陷是主食的比例太小,不能體現主食在膳食中的地位。要改革傳統宴席熱比關系的不合理性。要做到主食的多樣性,花樣多、品種齊,營養互補,美味可口。如可增加以下品種,包子、餃子、餡餅、春餅、春卷等主副食搭配的風味小吃均屬糧菜搭配、主副搭配、菜豆搭配的主食品種。

三、副食搭配的技巧

1、葷素搭配。葷素搭配不隻是口味的互補,在葷素結構上的互補性則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如青菜炒肉絲、鮮筍冬瓜球、土豆燉雞塊等。葷素搭配是重要的原則,也是搭配的關鍵。

2、蔬菜的搭配。如燒三菇、炒合菜、蘑菇燒腐竹等。

3、質地搭配。主料和配料的質地有軟、脆、韌配韌,如蒜苗炒魷魚;嫩配嫩如菜心炒雞片。

4、色澤搭配。主料與配料的色澤搭配主要有順色搭配和異色搭配兩種。順色搭配多采用白色,如醋溜三白、茭白炒肉片等。異色搭配差異大,如木耳炒肉片。色澤協調會引人食欲,反之,如搭配不協調,反而會影響人的胃口。

保護心臟需要十種營養素

1,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具有調整碳水化合物和脂類代謝的作用,能結合膽酸,避免其合成為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上升高血壓。膳食纖維還能促進鈉的排出,降低血壓。每天攝入膳食纖維應在25克左右。

食物來源:蔬菜、水果、全谷類、全麥制品、海藻類、豆類等。

2,煙酸

煙酸能擴張血管,降低體內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促進血液循環,從而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同時,可以增強胃腸功能,改善全身代謝循環,促進膽固醇的排出。每天攝入煙酸12克到15毫克最好。

食物來源:動物肝臟、腎臟、瘦肉、魚子、酵母、麥芽、全麥制品、花生、無花果等。

3,維生素C

維生素C能促進人體合成氮氧化合物,而氮氧化合物能夠擴張血管,從而有助於降壓。維生素C還能防止膽固醇在動脈內壁沉積,並溶解已經沉積在血管內壁中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每天攝入100毫克維生素C即可。

食物來源:柑橘、番茄、蘿卜、瓜類、綠葉蔬菜、獼猴桃等。

4,銅

銅離子是組成膽固醇和糖代謝酶的重要元素,可以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以及膽固醇的濃度,並促進膠原蛋白生成,保持血管彈性;而且能發揮抗氧化作用,避免血管破損造成膽固醇附著。每天攝入銅離子2毫克左右即可。

食物來源:動物肝臟以及腎臟、牡蠣、魚類、瘦肉、豆類、芝麻、海蜇、蛋黃、葡萄幹等。

5,鉀

鉀進入血液後,和脂肪、代謝垃圾結合乳化,能有效地溶解沉積在血管壁上影響血液流通的膽固醇硬化斑塊,並將這些體內垃圾排出體外。鉀還能調節心跳,降低血壓,預防血管受損、硬化。每天攝入鉀2000毫克左右即可。

食物來源:口蘑、紫菜、黃花菜、桂圓、銀耳、香菇、谷物、小麥胚芽、堅果等。

6,鈣

鈣能活化人體內的脂肪消化酶,有助於提高人體消化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能力,避免熱量囤積形成肥胖,改善血管彈性,保護心血管健康。還能增加鈉的排泄,減輕鈉對血液的不良影響。每天攝入800到1200毫克即可。

食物來源:奶以及奶制品,豆類以及豆制品,芝麻醬、海帶、魚蝦等。

7,鎂

鎂能降低“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有效的降低血脂濃度,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從而保護心腦血管。每天攝入310到330毫克最好。

食物來源:堅果類、乳制品、海鮮、黑豆、香蕉、綠葉蔬菜、小麥胚芽等。

8,鋅

鋅可以加強胰島素對血糖的作用,消除沉積的膽固醇,維持血管的彈性,預防或者延緩血脂異常的發生。女性每天適宜攝入7.5毫克,男性每天適宜攝入12.5毫克。

食物來源:海產品、動物內臟、瘦肉、紫菜、芝麻、花生、豆類等。

9,硒

硒能夠在細胞質中破壞過氧化物,依靠其強大的抗氧化功能,調節體內膽固醇代謝,降低血液粘稠度,預防心血管系統疾病。每天攝入60微克即可。

食物來源:糙米、燕麥、小麥胚芽、大蒜、洋蔥等。

10,錳

錳關系到脂肪代謝酶和糖代謝酶的活化,維持二者正常水平,有利於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在人體內的轉化、輸送和排出。每天攝入4.5毫克左右即可。

食物來源:玉米、小米、蕎麥、燕麥、紫菜、香菇、蓮子等。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一、飲食六宜

宜早:人體經一夜睡眠,腸胃空虛,清晨進些飲食,精神才能振作,故早餐宜早。

宜緩:吃飯細嚼慢咽有利於消化,狼吞虎咽,會增加胃的負擔。

宜少:人體需要的營養雖然來自飲食,但飲食過量也會損傷胃腸等消化器官。

宜淡:飲食五味不可偏亢,多吃淡味,於健康大有好處。

宜暖:胃喜暖而惡寒。飲食宜溫,生冷宜少,這有利於胃對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宜軟:堅硬之物,最難消化,而半熟之肉,更易傷胃,尤其是胃弱年高之人,極易因此患病。所以煮飲烹食須熟爛方食。

二、飯前喝湯

我國居民用餐習慣一般都是先吃飯、後喝些菜湯。西方人的用餐習慣是先喝點湯,再吃飯(面包等)。這兩種不同的用餐習慣,究竟哪一種科學、合理?從科學衛生的觀點看,先喝點湯再吃飯比較好。因為人在感覺饑餓時馬上吃飯對胃的刺激比較大,日久,容易發生胃病或消化不良。如果吃飯前先喝點湯,就好象運動前做預備活動一樣,可使整個消化器官活動起來,使消化腺分泌足量消化液、為進食作好準備。這樣,就會減輕對空胃的刺激,對胃的保護有一定好處。

三、站著吃飯

醫學傢對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用餐姿勢研究表明,站立位最科學,坐式次之,而下蹲位最不科學。這是因為下蹲時腿部和腹部受壓,血液受阻,回心血量減少,進而影響胃的血液供應。而吃飯時,恰恰是胃最需要新鮮血液的時候,某些胃病可能與下蹲式就餐姿勢有關。人們吃飯時大都采用坐勢,主要是因為工作勞累,而坐勢最感輕松之故。

四、吃飯說話

傳統習慣認為,吃飯時不宜說說笑笑,否則對消化吸收不利。而現在一些保健專傢則認為,吃一頓午飯用30分鐘左右為宜,在此時間裡邊吃邊說,可使一起進餐者交流感情,解除煩惱,使腸胃能正常地消化食物。其原因是,愉快的心情不僅能增進食欲,還可興奮中樞神經,從而促進消化液大量分泌,使胃腸處於最佳消化狀態。

五、喜吃苦食

苦味食物不僅含有無機化合物、生物堿、萜烴類,而且含有一定的糖、氨基酸等。苦味食物中的氨基酸,是人體生長發育、健康長壽的必需物質。苦味還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幫助人們從緊張的心理狀態下松弛下來,緩解由疲勞和煩悶帶來的惡劣情緒。苦瓜、咖啡、苦菜、慈姑、茶葉、巧克力、啤酒等苦味食品含維生素B,有強大的殺傷癌細胞的能力。

六、營養均衡

不挑食,不偏食。水果應在兩餐間食用;湯應在飯前喝;瓜類蔬菜要單獨食用。

七、三餐有別

早吃好,午吃飽,晚餐適量。草率的早中餐、豐盛的晚餐,使人患肥胖的占67%。早餐以低糖低脂肪高蛋白為佳。午餐同樣,因為午餐食用雞或魚等高蛋白可使血液中充滿氨基酸,包括酪氨酸,酪氨酸可通過血腦屏障,在大腦中轉化為使頭腦清醒的化學物質;另一個能通過血腦屏障的關鍵營養物質是膽堿,它存在於魚、肉、蛋黃、大豆制品、燕麥片、米、花生和山桃核中,膽堿是腦神經遞質乙酰膽堿的化學前體,在記憶中起主要作用。晚餐以高碳水化合物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