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子自古被尊為“百果之宗”,有潤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在秋季若因氣候過度幹燥,繼而出現口渴、便秘、幹咳等;或因內熱導致煩渴、咳喘及痰黃等癥狀,可多食梨。秋季幹燥,人很容易生病,這時需要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那麼你知道有哪些嗎?一起看。

餐桌上的營養好搭檔

鐵+維生素C,代表組合:芝麻醬和青椒。鐵是人體所需的重要營養元素,在食物中以兩種形式存在。一種為血紅素類,存在於肉類和動物肝臟中,另一種為非血紅素類,存在於豆類和瓜子、榛子、芝麻等堅果等中。植物中的鐵不容易被人體吸收,但若有瞭維生素C的幫忙,鐵的吸收率會大大提高。新鮮的果蔬中一般都富含維生素C。

番茄紅素+好脂肪,代表組合:西紅柿和橄欖油。從石榴到西瓜,番茄紅素賦予瞭果蔬鮮紅的顏色,這種超強抗氧化劑能預防心臟病和某些癌癥。由於番茄紅素是脂溶性的,所以和脂肪同食能更好地被吸收。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發現,將西紅柿和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鱷梨同食,番茄紅素的吸收率增加瞭4.4倍。富含好脂肪的食物還有橄欖油及堅果。

蘿卜硫素+硒,代表組合:西蘭花配烤牛肉。這兩種物質都是抗癌軍團的一員,蘿卜硫素是存在於十字花科植物中的化合物,它進入血液後,會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硒是一種存在於魚、肉、蛋、堅果和蘑菇中的礦物質,它與蛋白質結合在人體內產生抗氧化酶,進而保護人體免受自由基侵害。研究發現,這兩種物質相結合,將使各自作用增大4倍。

葉酸和維生素B12,代表組合:菠菜和雞蛋。蔬菜和豆類中存在葉酸,而B12存在於動物食品中,這兩種營養素結合能幫助產生新的細胞,還能消除同型半胱氨酸給人體帶來的副作用,這種氨基酸會引起阿爾茨海默氏病。

日常飲食常見的6大誤區

日常生活錯誤一:一次采購過多蔬菜

從采摘的那一刻起,水果和蔬菜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就開始減少瞭。也就是說,你采購回來的蔬菜存儲時間越久,它們所含的營養就越少。研究發現,在冰箱保存大約一周後,菠菜中有一半的葉酸和40%的葉黃素會自然流失。建議每次采購食物不要過多,一周買三次最為合適。

日常生活錯誤二:把食物貯藏在透明容器中

如果你現在喝的牛奶還是透明塑料袋裝奶,建議你考慮換成硬紙盒包裝的牛奶。牛奶富含的核黃素暴露在日光下易發生損失。應該盡量避免將牛奶和谷物放在透明容器裡,可以保留營養。

日常生活錯誤三:快炒大蒜

把大蒜拍碎、切片,放上至少10分鐘後再烹飪。拍碎大蒜會引發一種酶的化學反應,釋放出一種能抗癌的化合物;放上10分鐘再烹飪,就是要讓這種化合物有充足的時間全部形成。

日常生活錯誤四:給水果多剝幾層皮

研究發現,多數水果表皮中進行的抗氧化活動比水果果肉中進行的要高出2-27倍。營養學傢建議,土豆和胡蘿卜的皮隻要輕輕刮掉一層就夠瞭。如果有些果蔬必須剝皮才能入口,去掉盡可能薄的一層皮就可以。

日常生活錯誤五:把維生素和礦物質慢慢燉掉

一般人認為,煮食是一種簡單的烹飪方法,不用加油,又不損失營養。但實際上,這種烹飪方法最多可導致90%的營養成分流失。鉀和可溶性的維生素等混入水中就會溢出。加入少量的水燉煮,用微波爐慢煮或爆炒,可減少營養成分的流失。爆炒則適用於深綠色或橙色的蔬菜。

日常生活錯誤六:有些食物該洗不洗

吃李子或草莓的時候,我們都會先清洗一下。但吃香蕉、桔子或芒果的時候,很少有人把它們放進水沖洗。清洗剝皮吃的食物聽起來有些奇怪,但停留在食物表面的有害細菌可能會沾染到手上,切開水果時甚至會侵入水果內部。手拿剝皮水果前用肥皂或溫水洗手至少20秒,可有效防止細菌蔓延。

如何吃素食才不會影響健康

知道吃素的好處後,現在或許你又開始擔心不能得到肉類才有的營養素瞭。其實,隻要吃素時能選擇多樣化的菜式,不偏好某種菜,一樣能攝取到足夠的營養。另外,人體對肉類的吸收也較好,吃素者因減少瞭肉類的攝取,在飲食上就更需要掌握幾項原則:

1、應以全麥面包、胚芽面包、糙米等代替白米飯、白面。

2、肉類蛋白質含量高,但豆類如黃豆、毛豆、綠豆,或豆腐等豆類加工品亦含豐富蛋白質,可補充因未攝食肉類而缺乏的部分營養,且多吃豆類無膽固醇過高之憂。

3、多攝取腰果、杏仁等核果類,其豐富油脂可補充人體所需熱量。

4、青菜最好能有四五種變化,肉類所含鐵質可經由多攝取高鐵質的水果如番茄、獼猴桃、葡萄來補充。

5、別為瞭讓素食更有味而多用油脂來烹調,應掌握素菜清淡、少鹽、少糖的原則,如此才符合素食之健康取向。

6、吃素者易缺乏維生素B,多吃綜合維生素可予以改善。愛美的女性想靠吃素來維持苗條身材可不是這麼容易的,如果你烹調方式不正確,用油過量,或是盡挑些油炸類如炸豆腐皮,或是甜食類如綠豆糕來食用,盡管這些食物都是素食,但其高油高糖會讓你想不發胖都不行。

各種食物的口感最佳溫度

泡茶。泡茶的最佳水溫是70℃-80℃,這樣泡出來的茶水色香味俱佳,且茶葉中所含的營養物質如維生素C、咖啡堿、鞣酸等不遭破壞。茶泡好後應該把熱茶保持在65℃。

飲水。平時飲水、漱口的水,最佳溫度是35℃-38℃,這樣的水溫對口腔、牙齒刺激最小。開水冷卻到12℃-17℃時,喝起來最爽口。

喝湯。湯類在60℃-65℃時味道最好。這時,湯內的“實料”和水分才能交融,調料才能充分發揮其中的味道,口感比較好。

煮牛奶。牛奶不宜高溫久煮,一般60℃-70℃時,就能達到殺菌消毒的目的,且味道鮮美。這是因為牛奶中富含的蛋白質在加熱的情況下會發生較大的變化。

蔬菜。從保留營養素的角度來看,生食、快炒、蒸、燉、微波等烹調法較佳,相對的煎、煮、碳烤、油炸等均不適宜。蔬菜在60℃-80℃時易引起部分維生素破壞。煲湯時,湯中蔬菜不宜燙太久,避免維生素C遭到更多破壞。食用蔬菜以50℃-60℃最佳,口感最好。

肉類。肉類食品在70℃-75℃時最為香美鮮嫩。整隻傢禽要達到82℃,最厚的肉才會熟透。碎肉在處理的過程中細菌最容易散佈,所以至少要到71℃才安全。

沖蜂蜜。沖蜂蜜水的最佳溫度為50℃-60℃。如果用沸水來沖蜂蜜,不僅改變蜂蜜的甜美味道,使之變酸,還會使蜂蜜中的酶變性。

炸海鮮。炸海鮮的出鍋溫度應在90℃左右,食用溫度應為70℃,這樣既不太燙,味道又最鮮美。煎炸海鮮的油溫過低時,未熟的海鮮不衛生,易引起腹瀉。但溫度過高時,會凝固海鮮類所含的蛋白質,使其變得不易消化。

吃西瓜。吃西瓜以8℃-10℃為宜,低於此溫度,就嘗不出真正的又甜又沙的味道和口感;高於這個溫度,不僅易變質,還不能解渴。

冷飲。冰棒等冷飲在0℃-6℃之間品味最佳,而冰淇淋則在6℃時入口最爽;汽水在3℃-5℃時喝起來舒心怡神;喝果汁的最佳溫度為8℃-10℃。果汁加冰雖然時尚,但容易刺激腸胃;加熱則不僅破壞原有的口感,還容易使果汁中的維生素成分破壞。

品酒。紅葡萄酒最適合的飲用溫度是18℃左右,當然依季節的變換,適合飲用的溫度也會改變。但是差別應在2℃左右。啤酒在夏天飲用以6℃-8℃最為清口宜人,冬天10℃-12℃時最醇美。

放味精。一般應在菜肴快熟時或者剛出鍋時加入,因為這時菜溫在70℃-90℃左右,是味精溶解最好的溫度,鮮味也最濃。相反,當溫度超過120℃時,味精中的谷氨酸鈉就會焦化,既沒有鮮味,還具有一定的毒性。

滋陰潤燥的食物有哪些

1、銀耳

又稱白木耳,銀耳味甘淡、性平,無毒,入肺、胃、腎三經,具有生津潤肺、益氣活血、滋陰養胃、補腦強心的作用,適用於肺熱咳嗽、肺燥幹咳、胃腸燥熱、便秘等癥。

2、梨子

梨子自古被尊為“百果之宗”,有潤肺、止咳、消痰、降火等功用。在秋季若因氣候過度幹燥,繼而出現口渴、便秘、幹咳等;或因內熱導致煩渴、咳喘及痰黃等癥狀,可多食梨。

3、蜂蜜

蜂蜜是傳統的補養佳品,具有清熱補中,解毒止痛,潤肺養肺的功效,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老年人在秋季可以蜜代糖,常常服用。

4、花生

因花生有滋陰潤肺,抵抗腸道病毒等保健作用,而秋冬保健的工作重點就是養陰防燥,所以大傢可多食花生。中醫認為,花生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可補脾益氣、潤肺化痰,滑腸催乳。而營養學認為,花生有“長生果”、“植物肉”、“素中之葷”之稱,多吃花生可補蛋白。

5、山藥

山藥不僅有“神仙之食”的美譽,還有“食物藥”的功效。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6、鴨肉

鴨肉滋陰潤肺,常被稱為肉類中的金秋第一滋補佳品。鴨肉營養價值很高,適於滋補。與其他肉類相比,鴨肉性涼,有滋陰養肺、止咳化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