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觀察表明,人在寒冷環境中,患有骨關節炎病人的皮膚溫度下降比健康人慢;當進入溫暖環境中時,患有骨關節炎病人的皮膚溫度上升也比健康人慢。寒冬關節炎保暖最關鍵,下面為大傢簡單的介紹一下。

關節炎是怎麼形成的

1. 健康的關節包括強健的骨骼,它主要由必需礦物質在膠原蛋白基質中形成。關節中有一個含有滑液的囊,它保護骨骼的末端不會受到相鄰骨頭和軟骨的沖擊,因為滑液可以有效地潤滑關節。

2. 關節過度疲勞和膳食不平衡會導致酸性體質,軟骨浸泡在酸性體液中就會降解,滑液的潤滑效果也會變差。

損失的軟骨成分同時存在於軟骨和骨骼中,導致骨骼末端變得不平滑並形成骨刺(大的骨骼突起)。由此引起的發炎會限制關節的運動。

3.酸性體質的人會造成大量的鈣流失,鈣平衡的失調會導致鈣在軟組織中堆積,引起肌肉疼痛,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骨骼末端會接合,融合在一起。

寒冬關節炎保暖最關鍵

醫學觀察表明,人在寒冷環境中,患有骨關節炎病人的皮膚溫度下降比健康人慢;當進入溫暖環境中時,患有骨關節炎病人的皮膚溫度上升也比健康人慢。

同時,寒冷還會引起關節的黏液黏度增加,使關節活動增加阻力,因此,常有病人感覺寒冷天氣襲來時,關節疼痛的非常厲害。骨關節炎患者要盡量減少關節的負重和大幅度活動;肥胖的人要減輕體重,減少關節負荷;下肢關節有病變時,可用拐杖或手杖,病變的關節最好用護套保護。

近日,入冬以來第一次最大寒潮席卷而來,氣溫大幅度降低,這一時期恰逢骨關節炎的易發期。

醫學觀察表明,人在寒冷環境中,患有骨關節炎病人的皮膚溫度下降比健康人慢;當進入溫暖環境中時,患有骨關節炎病人的皮膚溫度上升也比健康人慢。這是因為患病部位周圍的血管收縮,擴張時間延長,且收縮擴張也不充分的緣故。同時,寒冷還會引起關節的黏液黏度增加,使關節活動增加阻力,因此,常有病人感覺寒冷天氣襲來時,關節疼痛的非常厲害。

其實,骨關節炎患者隨天氣變化產生的關節疼痛現象,並不意味著病情的加重。當天氣轉好時,疼痛可逐漸好轉甚至消失。不過,為瞭減輕疼痛,在聽到寒潮警報來臨時,應盡早做好保暖的防護準備,避免過度勞累。此外,可通過合理的鍛煉來改善關節功能,或用按摩、理療、藥物等方法緩解疼痛癥狀。

關節炎患者保暖最要緊

骨關節炎患者要盡量減少關節的負重和大幅度活動;肥胖的人要減輕體重,減少關節負荷;下肢關節有病變時,可用拐杖或手杖,病變的關節最好用護套保護。季節變化時特別要當心,註意保暖。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很需要傢人的支持,不要因為難治就喪失信心,其實隻要註意一些細節,就可以控制病情。急性發作時要適當休息、減少活動,緩解期可進行關節功能鍛煉,防止肌肉萎縮,保持關節最佳功能。

飲食中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維生素D,多吃含鈣多的實物比如牛奶、豆制品,避免食用刺激性的、生冷硬的食物,如果在服藥中有水腫及高血壓時,還要註意控制水和鹽的攝入。

還有一些食物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禁區,因為它們所產生的代謝產物可能會增加關節的負擔。其中包括高脂肪食物、海產類食物(如海帶、海參、海魚、海蝦等)和過酸、過咸類的食物(如花生、白酒、咸菜、咸蛋、咸魚等)。

關節炎鑒別診斷

美國風濕病學院修訂的類風濕關節炎分類標準(1987年)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條件:

①早晨關節僵硬至少持續1小時。(大於或等於6周)

②3個或3個以上關節腫脹。(大於或等於6周)

③對稱性關節腫。(大於或等於6周)

④腕、掌指關節或近端指間關節腫。(大於等於6周)

⑤包括手部關節x線照片上的變化(表現為關節及其鄰近骨質 疏松或明顯的脫鈣現象,關節間隙的狹窄)。

⑥皮下結節。

⑦類風濕因子陽性(滴度〉1:32)。其中一、二、三項應持續6周以上。應與下列疾病進行鑒別。

強直性脊椎炎anky losing spondylitis以往認為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種變型,現知兩者各異。強直性脊炎的特點有①絕大多數為男性發病。②發病年齡多在15-30歲。③與遺傳基因有關,同一傢族有較高發病率,hla-b27陽性達90-95%。④血清類風濕因子為陰性,類風濕結節少見。⑤主要侵犯骶髂關節及脊椎,四肢大關節也可發病,易導致關節骨性強直,椎間韌帶鈣化,脊柱呈竹節狀。⑥手和足關節極少發病。⑦如四肢關節發病,半數以上為非對稱性。⑧屬良性自限性疾病。

關節炎的種類有哪些呢

骨關節炎是關節炎的分類之一,在臨床上骨關節炎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骨質增生與人體變老密切相關,大都白叟都或許伴有骨質增生,天然容易得骨關節炎。臨床數據閃現,45歲以下人群骨關節炎患病率僅為2%,而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高達68%。在醫師看來,人到晚年都患有不相同程度的骨關節炎。

關節炎的分類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常體現為小關節(手指關節、腕關節等)苦楚,且發病關節呈對稱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80%在 35~50歲之間,但白叟、孩提相同可發病。因其病因與遺傳、感染、環境、免疫有著復雜關系,臨床尚無法完全徹底治愈,隻能經過藥物治療控制病況,堅持關節功用。

1.外傷性關節炎。大部分是因為外傷或繼續緩慢勞損致使關節軟骨發生退行性變或構成骨刺,體現為患病關節腫、痛及運動障礙,易發生在穩健關節、如肩、膝、踝等關節,運動員及青壯年中多見。

2.風濕性關節炎。主要是風濕熱的體現之一,多見於成年人,常發生於膝、肩、肘、腕等大關節,發病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往後,呈現遊走性關節痛、腫及發熱和其它風濕熱的體現。

3.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常見於青壯年,起病緩慢,常發生於手足小關節及骶髂部,並逐步累及全身關節。初始患病關節亦體現出紅、腫、痛及活動不方便等,久則關節變形或強直。

4.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病變,骨關節炎的稱謂極多,如肥胖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炎、變行性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或骨關節病,均指一種病,國內一同運用骨關節炎。

關節炎患者應該做哪些檢查

1.X線檢查

(1)早期的特征性改變主要是顯示肩峰下脂肪線模糊變形乃至消失。所謂肩峰下脂肪線是指三角肌下筋膜上的一薄層脂肪組織在X線片上的線狀投影。當肩關節過度內旋位時,該脂肪組織恰好處於切線位,而顯示線狀。肩周炎早期,當肩部軟組織充血水腫時,X線片上軟組織對比度下降,肩峰下脂肪線模糊變形乃至消失。

(2)中晚期,肩部軟組織鈣化,X線片可見關節囊、滑液囊、岡上肌腱、肱二頭肌長頭腱等處有密度淡而不均的鈣化斑影。在病程晚期,X線片可見鈣化影致密銳利,部分病例可見大結節骨質增生和骨贅形成等。此外,在肩鎖關節可見骨質疏松、關節端增生或形成骨贅或關節間隙變窄等。

2.肩關節MRI檢查

肩關節MRI檢查可以確定肩關節周圍結構信號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炎癥,可以作為確定病變部位和鑒別診斷的有效方法。

3.實驗室檢查還可發現如下異常:

(1)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升高,多在l0×109/升(即10000/立方毫米)以上,中性粒細胞比例也明顯上升,高達80一90%,有的出現核左移現象。

(2)血沉和C-反應蛋白升高。血沉和C—反應蛋白通常是各種炎癥的指標,在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達90毫米/小時以上;C—反應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急性期過後(約1—2月)漸漸恢復正常。

(3)關節液檢查,常為滲出液,輕者白細胞計數可接近正常,重者可達80×l09/升(80000/立方毫米)以上,多數為中性粒細胞。細菌培養陰性。

(4)類風濕因子和抗核抗體均為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