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經過炎熱的夏天,身體消耗大,體內的營養物質相對缺乏,故有體重減輕、倦怠乏力、食欲降低等體虛癥狀,此時調養一下身體是很有必要的。根據中醫“虛則補之”的原則,初秋進補對恢復體力、提高抗病能力、迎接寒冬的到來有積極作用。下面推薦幾款適合秋季吃的養生粥。

秋季不是人人都適合吃藥膳進補

藥膳並非人人適合

藥膳,即藥材與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食用得當可以達到調理、保健、養生的效果。隨著秋季進補時節來臨,不少餐館紛紛打出藥膳的招牌,宣稱藥膳中的中藥能輔助治療某些疾病,食用藥膳“有病治病,無病健身”,吸引瞭不少顧客。

“藥膳雖然有一定的滋補作用,但並非人人適宜,不要憑個人喜好隨意食用,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食用。”食用不當不僅起不到滋補健身作用,還可能損害身體健康。青少年盡量不要食用藥膳,尤其是未成年兒童不宜服用藥膳,因為兒童新陳代謝旺盛,根本不需要滋補。

藥膳要達到其功效有兩個前提,首先是對癥下藥,其次像甘草、蓮子、枸杞等藥性平緩,需要堅持食用才有效果。有些人認為藥膳上寫瞭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有效果,就認為隻要吃藥膳便可以瞭,不再服藥,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絕對不應該停藥。藥膳雖有不少好處,但在很多疾病的治療上,其針對性和治療效果遠不及藥物,隻有兩者配合應用,相輔相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中藥講究個性化,沒有一種中藥能治好所有人。一個人適用的中藥,並不代表另一個人也適用。”任何藥膳、草藥都不能替代正規的治療,拿高血壓來說,高血壓患者有不同的體質,有些人為肝火上炎或肝陽上亢癥候,這時可用夏枯草、決明子、菊花等清肝降火作用的藥材輔助治療。可有些高血壓患者的體質為腎虛或脾虛,吃這些中藥則適得其反。應該由中醫師辨明體質,對癥下藥。中藥若不對癥別說耽誤治療,還會傷身。是藥三分毒,中藥同樣如此。

藥膳的著重點應該在“膳”,其次才是“藥”,它的主要作用不在於治病。所以藥膳首先得滿足美味可口、吃得舒服的要求,別舍本逐末。他提醒,每味中藥的性味、歸經、主治和用量禁忌都有自己的特點,中醫藥膳的最基本原則是辨證,哪怕是平和的補藥,如不對癥或不適合體質,不但無效,反而會危害健康。

“有些市民自己動手做藥膳,最好選曾經吃過的、熟悉的材料入膳食,別盲目使用一些偏方,否則會有風險。”郭麗娜建議,別選太復雜的方子,盡量選擇性質平和的中藥,別選特別寒涼、特別辛熱的藥材。

藥膳進補要“三註意”

市民在食用藥膳進補時要註意三個方面,分別是因人而異、掌握劑量以及合理配伍。

每個人的體質不盡相同,藥膳應因人而異。一般而言,溫補藥膳適合於陽虛體質;清補藥膳適用於體型較胖、陰虛陽亢、肝氣旺盛者,或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者;平補藥膳一般人都可食用,對體質較差、陰陽兩虛、氣血兩虧者也較適用。老年人氣血衰少,生機減退,適於補益肝腎為主。

此外,處於不同地理環境的人由於氣候不同、生活習俗不同等因素,在體質、品格、易患疾病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因而選擇藥膳應隨地域而註意輕重厚薄,及南甘、北咸、東辛、西酸的性味偏俗。

西藥有嚴格的用藥劑量,中藥也很講究用量,量大量小直接關系著藥效。而對藥膳組方中有過極之偏或含有毒成分或難以入膳之味的藥物,要適當加工,以達到潔凈、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以及矯正不可入膳之味。如果不分劑量及毒性大小,盲目使用,也是很危險的,有時會引起嚴重後果。據介紹,有人一次用20克人參煨湯,服用後導致鼻出血,專傢提醒市民應引以為戒。

藥膳是調理性飲食行為,是介於“藥”與“食”之間的特殊膳食,需要遵循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因人而異,因人施膳,而不是“一鍋煮”。而藥膳烹調師既要掌握基本的烹調技術,還要熟悉中草藥規范的使用原則,否則將減弱藥效。

藥膳還講求配伍,中醫在用藥過程中有“七情合和”之說。中藥有寒、熱、溫、涼四氣以及辛、甘、酸、苦、咸五味,配制藥膳必須根據藥物的性味來定,不可隨意“拉郎配”,否則會降低藥效或適得其反。做藥膳用藥如同中藥的煎法,按照規定哪種先煎,哪種後煎,如薄荷辛溫芳香,若燉煮時間一長芳香氣味易散發,就會降低藥效。

升陽氣數黃芪,要補腦吃桂圓

坐久瞭,站起來就會頭暈眼花,這種低血壓狀況多見於身體虛弱的人,這屬於“清陽不升”,最好的調理藥物就是黃芪。由於黃芪性升,那些面紅耳赤、肝火旺的人就不要再碰瞭。

黃芪和黨參相似,都是補肺脾的藥物。與黨參不同的是,黃芪補中有升,能治療一切中氣下陷引起的問題。所謂中氣下陷,可以簡單地理解為臟器往下掉(比如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等)。中氣下陷時,還可能表現為慢性腹瀉;女性中氣下陷時,還會表現為月經不止等崩漏的情況。

當然,黃芪這種“升”的作用不僅對臟器有效,它對整個人體的生理活動都有一定的效果。比如體位性低血壓,其根本就是血壓“不升”,用黃芪的目的就是要把血壓“升”上去。陳延建議,在平時的食療調補中,可以把黃芪配合其他藥材一起用,比如黃芪配當歸就有很好的生血補血作用,特別適用於那些氣血虧虛的人(月經過多、面色偏白或經常頭暈眼花的女性)。如果有低血壓或臟器下垂,黃芪和黨參合用則更適宜(10-20克)。

用腦過度會讓人感覺特別累,此時可用桂圓(龍眼幹)調理。中醫認為,思慮過度會勞傷心脾。所以,桂圓對腦力勞動者、經常加班熬夜,或者思慮較多、心情不暢的人有調理作用。

大多數補血藥都是通過走肝和腎這兩條途徑起作用的,因為肝主藏血。桂圓則“另辟新徑”,它走的是心、脾、胃這三條經絡。因此,同屬補血之物,桂圓在補血之餘,特別擅長調理心、脾受損造成的疾病。

出現失眠、健忘、頭暈、心慌等情況時,桂圓就能在補充氣血的同時,起到安神解憂的作用。正處於更年期的女性,也可以經常吃幾粒桂圓來調理身體(6-9克)。

除此之外,常吃桂圓,皮膚會變得更有光澤和更紅潤。不過,值得註意的是,如果平素的體質就是陰虛火旺的,或者是體質較好(中氣十足、身體壯實)的人,不適合經常服食桂圓,否則,易引起“火盛”。

秋季進補最適合吃什麼粥

1、菊花粥:菊花60克,粳米100克,先將菊花煎湯,再同煮成粥。因其具有散風熱、清肝火、明目等功效,對秋季風熱型感冒、心煩咽燥、目赤腫痛等有較好的治療功效。同時對心血管疾病也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2、栗子粥:栗子肉與粳米共煮,有補腎強筋、健脾養胃之功用。栗子50克、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因栗子具有良好的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尤其適用於老年人腰腿酸痛、關節痛等。

3、百合杏仁粥:鮮百合、杏仁與粳米同煮,加白糖適量溫服,能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用於病後虛熱,幹咳勞咳。

4、紅棗糯米粥:山藥、苡仁、荸薺、大棗、糯米同煮,放入適量白糖,有健脾胃、益氣血、利濕止瀉、生津止渴之功效,適用於病後體弱及貧血、營養不良、食欲不振、慢性腸炎等患者食用。

5、蓮子粥:蓮子肉30克、蓮須12克、百合30克、紅糖適量。蓮子、紅棗去心去核、百合、蓮須洗凈,加清水適量煮沸,加糖調味。適用於心中煩悶,心悸心慌,多夢易醒。

6、龍眼粥:龍眼肉30e,粳米100eI同煮作粥。龍眼又稱桂圓,具有大補氣血、養氣安神的作用,人們常將其作為冬令進補佳品,用以補虛療損。

7、木耳粥:取木耳、粳米加冰糖同煮,潤肺生津,滋陰養胃,補腦強心。

8、沙參銀耳粥:沙參50克,銀耳50克,粟米50克,冰糖10克。沙參洗凈,放入陶器罐內,放入清井水,先煮30-40分鐘,去沙參,放入銀耳,栗米(均洗凈),再煮1小時放入冰糖,再熬10-15分鐘,即可食用。

9、紅棗小米粥:紅棗25克,用水泡軟洗幹凈以後,和小米100克一起下鍋大火煮開,然後用文火慢慢熬成粥,放入白糖,就可以用餐瞭。香甜可口,營養豐富,補血安神,滋養肌膚。

10、赤小豆粥: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許。赤小豆和米同放鍋中,大火煮開,改用文火熬煮,食用時,放入白糖即可。有清熱利尿、止渴之功效。

11、山藥粥:山藥味甘平,是一種性質平和的滋補脾、肺、腎的食物。據近代醫學研究,山藥含有淀粉酶、膽堿、粘液質、糖蛋白和自由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及碘、鈣、磷等。山藥中所含的淀粉酶,有人稱之為“消化素”。因為它能分解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所以有滋補效果。中老年人在春季裡經常食用山藥粥,補益頗多

12、梨子粥:梨子2隻,洗凈後連皮帶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梨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用於煮粥,可作為秋令常食的保健食品。

13、芝麻粥: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將芝麻炒熟,研成細末,待粳米煮熟後,拌入芝麻同食。適於便秘、肺燥咳嗽、頭暈目眩者食用。

14、胡蘿卜粥:將胡蘿卜用素油煸炒,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因胡蘿卜中含有胡蘿卜素,人體攝入後可轉化為維生素A,適於皮膚幹燥、口唇幹裂者食用。

秋季螃蟹很肥美但是你不一定適合吃

吃死蟹會中毒

當螃蟹垂死或已死時,蟹體內的組氧酸會分解產生組胺。組胺為一種有毒的物質,隨著死亡時間的延長,蟹體積累的組胺越來越多,毒氣越來越大,即使蟹煮熟瞭,這種毒素也不易被破壞。因此,千萬不要吃死蟹。

要買到新鮮的蟹,選蟹時要做到“五看”:一看顏色;二看個體;三看肚臍;四看蟹毛;五看動作。蟹的顏色要青背白肚、金爪黃毛;個體要大而老健;肚臍要向外凸出;蟹腳上要蟹毛叢生;動作要敏捷活躍。符合這五條的才好買。

吃蒸煮的蟹最安全

螃蟹生長在江河湖泊裡,又喜食小生物、水草及腐爛動物,蟹的體表、鰓部和胃腸道均沾滿瞭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如果是生吃、醃吃或醉吃螃蟹,可能會被感染一種名為肺吸蟲病的慢性寄生蟲病。

研究發現,活蟹體內的肺吸蟲幼蟲囊蚴感染率和感染度是很高的,肺吸蟲寄生在肺裡,刺激或破壞肺組織,能引起咳嗽,甚至咯血,如果侵入腦部,則會引起癱瘓。據專傢考察,把螃蟹稍加熱後就吃,肺吸蟲感染率為20%,吃醃蟹和醉蟹,肺吸蟲感染率高達55%,而生吃蟹,肺吸蟲感染率高達71%。肺吸蟲囊蚴的抵抗力很強,一般要在55℃的水中泡30分鐘或20%鹽水中醃48小時才能殺死。生吃螃蟹,還可能會被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體會發生感染性中毒,表現出腸道發炎、水腫及充血等癥狀。

所以,吃蒸煮熟的螃蟹是最衛生安全的。蒸煮螃蟹時要註意,在水開後至少還要再煮20分鐘,煮熟煮透才可能把蟹肉的病菌殺死。有一點也是很重要的,吃時必須除盡蟹鰓、蟹心、蟹胃、蟹腸四樣物質,這四樣東西含有細菌、病毒、污泥等。

吃蟹不是人人皆宜

螃蟹性寒,脾胃虛寒者也應盡量少吃,以免引起腹痛、腹瀉,吃時可蘸薑末醋汁,以去其寒氣。

另外,患有傷風、發熱、胃病、腹瀉者不宜吃螃蟹,否則會加劇病情,患者有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者,盡量少吃蟹黃,以免膽固醇增高。另外,螃蟹不宜與茶水和柿子同食,因為茶水和柿子裡的鞣酸跟螃蟹的蛋白質相遇後,會凝固成不易消化的塊狀物,使人出現腹痛、嘔吐等癥狀,也就是常說的“胃柿團癥”。

秋季進補必吃的5種食物

第一補:山藥

山藥不僅有“神仙之食”的美譽,還有“食物藥”的功效。山藥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最佳吃法:蒸著吃、做湯喝、炒菜均可。蒸著吃,營養損失最小。

最好搭配:枸杞

可以和枸杞搭配來熬枸杞山藥粥,能更好地發揮滋補效果。

第一菜:蓮藕

天氣幹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鮮藕對治療便秘,促使有害物質排出,十分有益。

最佳吃法:湯

七孔藕淀粉含量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適宜做湯;

最好搭配:黑白木耳

搭配銀耳可以滋補肺陰,搭配黑木耳則可以滋補腎陰。

第一堅果:花生

中醫認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可以醒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咳。

最佳吃法:連殼煮著吃

新鮮花生最好連殼煮著吃,煮熟後的花生不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殼和內層紅衣的醫療保健作用。花生可治療血小板減少和防治出血性疾病;花生殼有降低血壓、調整膽固醇的作用。

最好搭配:紅棗

搭配紅棗,能補脾益血、止血。對脾虛血少、貧血有一定療效,對女性尤為有益。

第一粥:百合粥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其營養成分豐富,有蛋白質、維生素、胡蘿卜素及一些特殊的有效成分,如淀粉對抑制癌細胞增生有一定的療效。百合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成為秋季食用之上品。

最佳吃法:煮粥

如百合與糯米制成百合粥,放上一點冰糖,不僅可口,而且安神,有助於睡眠。

最好搭配:杏仁

杏仁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搭配百合熬粥適用於病後虛弱、幹咳患者。

第一水果:梨

梨因鮮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稱為“天然礦泉水”,自古就被尊為“百果之宗”。秋季若能每天堅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緩解秋燥,生津潤肺。

最佳吃法:吃生梨

能明顯解除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現的咽喉幹、癢、痛、聲音啞以及便秘、尿赤等癥狀;將梨煮熟或蒸熟吃,如冰糖蒸梨可以起到滋陰潤肺、止咳祛痰的作用。

最好搭配:蜂蜜

聞名中外的梨膏糖,就是用梨加蜂蜜熬制的,對患肺熱久咳的病人有明顯療效。

秋季進補要註意什麼

忌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但起碼應將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幹,口苦,口臭,大便幹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脈數。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油”。

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服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惡心、嘔吐和腹瀉。

忌凡補必肉

動物性食物無疑是補品中的良劑,它不僅有較高的營養,而且味美可口。但肉類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對胃腸功能已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常常不堪重負,而肉類消化過程中的某些“副產品”,如過多的脂類、糖類等物質,又往往是心腦血管病、癌癥等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飲食清淡也不是不補,尤其是蔬菜類更不容忽視。現代營養學觀點認為,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

忌以藥代食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殊不知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