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吃什麼魚?秋季是吃魚的好季節,適當吃魚能滋陰潤燥,還有利於進補。那麼秋季吃什麼魚呢?草魚溫中補虛、魷魚補虛潤膚、鱸魚滋陰去燥……下面為您介紹秋季最適合吃的11種魚。

吃魚的四大法則

魚中富含豐富的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D等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魚肉中脂肪含量雖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癥。祖國醫學認為食魚要講究對癥,對癥吃“魚”,它的食用和醫用價值才能顯現出來。

第一法則:海魚與河魚交叉吃,營養才均衡。

根據調查顯示無論是河魚還是海魚,營養價值都很高。但是長期單吃一種魚類會導致營養缺失,因此若是有條件,最好是河魚和海魚交叉來吃。

常食用的河魚有鯽魚、草魚、鱔魚等,要是給兒童烹制,最好是鱔魚,因為因為它含鐵比其他魚高,而且沒有魚刺,烹調起來美味又方便。;海魚食用的話,尤以深海魚為最佳,比如三文魚、鮭魚等。深海魚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尤以歐米伽—3脂肪酸為主,對維護心血管健康、降低炎癥反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而這種脂肪酸在傢禽、傢畜中含量很少。

還有一個小常識,我們常以為凍海魚不新鮮,不可給兒童多吃。這裡有一個誤解,因為遠洋捕撈海魚一定要冰凍魚,而迅速冷凍起來的海魚,其實能很好地保留魚肉中的營養。因此凍海魚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法則:不能單吃魚肉,否則健康會失衡。

魚並非吃得越多越好。因為魚類也並不是十全十美的食物,比如大多數魚肉中的礦物質鐵的含量就比不上牛羊肉。所以,應該幾種肉搭配起來吃,魚肉略多一些為佳。建議每周至少吃兩次魚,每次100~150克,至少一次為高脂魚。那麼兒童相應地減半即可。

第三法則:魚肉用蒸最健康。

媽媽們常以孩子吃得多作為衡量的標準,因此在烹調魚的方面多以煎炸、油炸方式來做孩子們喜歡魚餅、魚肉丸之類的。但為瞭孩子吸收到更多的營養,應該以清蒸為好,因為烹調溫度較低,能很好地保證魚肉中的蛋白質和脂肪不被破壞。燉湯也很不錯,尤其“魚頭燉豆腐”,經過長時間燉煮,魚頭裡豐富的膠原蛋白能充分溶解,鈣也更易被人體吸收。

不采取煎炸或油炸的方式,也是避免孩子過於肥胖的情況出現。

第四法則:魚腦和魚眼可以讓兒童多吃點。

魚腦中富含俗稱“腦黃金”的DHA,還有磷脂類物質,有助於大腦發育。還有一種說法,叫“吃眼補眼”,這個說法也有一定道理,DHA還能促進孩子的眼視網膜發育。所以建議大傢在做魚的時候,不要把魚眼燒焦,保持它的完好,尤其是深海魚眼對補眼更有好處。

秋季吃什麼魚最好

1、草魚:溫中補虛

草魚味甘、性溫、無毒,入肝、胃經;具有暖胃和中、平降肝陽、祛風等功效。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適宜虛勞、風虛頭痛、肝陽上亢高血壓、頭痛、心血管病人。草魚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對血液循環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良好食物;草魚含有豐富的硒元素,經常食用有抗衰老、養顏的功效;對於身體瘦弱、食欲不振的人來說,草魚肉嫩而不膩,可以開胃、滋補。

草魚要新鮮,煮時火候不能太大,以免把魚肉煮散;草魚與豆腐同食,具有補中調胃、利水消腫的功效;對心肌及兒童骨骼生長有特殊作用,可作為冠心病、血脂較高、小兒發育不良、水腫、肺結核、產後乳少等患者的食療菜肴;民間將草魚與油條、蛋、胡椒粉同蒸,可益眼明目,適合老年人溫補健身。

2、魷魚:補虛潤膚

秋季吃什麼魚?魷魚最補虛潤膚。魷魚以其獨特爽脆的口感深受人們的喜愛,中醫認為,魷魚性寒涼,有滋陰養胃、補虛潤膚的功效,秋季幹燥上火應當重視養陰,適量食用魷魚有助緩解秋燥,易於養生。魷魚對肝臟具有解毒、排毒功效,因此有助於身體抗疲勞。魷魚還有調節血壓、保護神經纖維活化細胞的作用,經常食用魷魚能延緩身體衰老。

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魷魚中含有豐富的鈣、磷、鐵及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同時還含有大量的優質脂肪酸和優質蛋白質,脂肪含量極低,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但魷魚中膽固醇含量較高,所以患有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動脈硬化等疾病以及脂肪肝患者應當適量食用,不宜過食。但魷魚也是一種發物,患有濕疹、蕁麻疹以及對海鮮過敏的人應忌食。

3、泥鰍:補中益氣

泥鰍有藥用價值,有補中益氣、養腎生精的功效。泥鰍富含亞精胺和核苷,能增加皮膚彈性和濕潤度,並提高身體的抗病毒能力。泥鰍適宜身體虛弱、脾胃虛寒、體虛盜汗的人食用,對急性黃疽型肝炎的治療十分有益。泥鰍可能帶有寄生蟲,所以不能生吃,宜燉著吃。

泥鰍含脂肪成分較低,膽固醇更少,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含一種類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人體抗血管衰老,有益於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泥鰍和豆腐同烹,具很好的進補和食療功用;應用消渴:泥鰍、鮮荷葉共煮湯食。

4、鱸魚:滋陰去燥

秋季吃什麼魚?秋季10月左右是鱸魚的漁期,這時候產出的鱸魚肉質肥美,營養豐富,最適合人們進補。經過瞭一整個夏季的高溫,秋季的餘熱依然存在,而此時由於體內陰氣較弱,就會出現陰不足而導致的“秋燥”現象。秋季潤燥重點在滋陰,鱸魚味甘性平,歸肝、脾、腎經,鱸魚能補肝腎、健脾胃、化痰止咳,對肝腎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補益作用,還可以治胎動不安、產後少乳等癥,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佳的人群來說,也有非常好的滋補作用。

魚要怎麼吃才健康

魚肉富含蛋白質,其中的脂肪雖少卻含有較高比例的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人體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那麼,這麼好的營養食品該怎麼做才更健康呢?有人馬上會說“水煮魚”、“烤魚”!

的確,水煮魚或烤魚都是時下流行的美食,尤其是水煮魚竟然流行瞭十多年而不衰!但有所遺憾的是,您還沒有讀懂它們。

“水煮魚”好像顧名思義應該是魚經過“水煮”的方法烹制而成的,其實並非完全如此。它是用非常新鮮的魚肉經過上漿,在開水中汆熟的不假,然後卻又在大量的(或稱海量的)熱油澆灌中成菜!它的前半部分烹調方法無可厚非、非常符合營養健康的需求。而後來的關鍵步驟卻出瞭問題。一份水煮魚少則用兩斤油,多則用四斤油,而這油又用過量的辣椒、麻椒和其它中草藥香料熬制。您可以算算看:這油的成本絕不比魚便宜,這也就是很多餐館水煮魚油不打包的原因!

那麼,這麼多的水煮魚油怎麼處理呢?很大的選擇是重復利用,這些剩油會被加溫處理,然後重復利用。反復高溫處理的油脂中或許沒有什麼過多的細菌病毒存在,也不宜傳染疾病,但是這種油中致癌的氧化聚合物會非常多,尤其是3-4苯並芘超標。所以,本來非常健康營養的魚肉就被糟蹋瞭!

再有,就是時下流行的烤魚,且不說很多烤魚其實並非烤制,而是炸完瞭燒制而成的。就算是烤制成熟再燒制的也不是很健康,肉類食物在烤制時蛋白質會受熱變性嚴重,產生有害的硫化物,甚至不容易消化吸收。而且,魚肉中的優質脂肪酸也會經過高溫後產生大量有害物質。這種烤魚的湯汁中油脂的含量過高、非常辛辣,對於工作壓力大、肉食過頻、飲食無味的朋友們,這種尋求刺激的食物倒非常受歡迎。但是它已經失去瞭魚類美食應該具備的營養功效瞭。

那麼,魚肉的哪些做法比較好?非常有利於我們的健康需要呢?在此我簡單列舉幾例,象清蒸魚、汆魚丸、砂鍋豆腐燉魚頭、侉燉魚(非油炸)、燜鍋魚、醋椒魚、麒麟魚、炒魚球、蒸魚糕都是不錯的選擇,三文魚、金槍魚等鮮魚刺身比起水煮魚、烤魚也不錯,隻是這種吃法雖然營養損失少,未必到瞭體內吸收的就多,尤其是胃腸不好的朋友會吃瞭之後會不舒服,所以偶爾為之尚可,不可嗜吃。

說到最後,咱們還需要瞭解魚肉美食的哪些搭配比較合理。眾所周知,魚肉是高蛋白食物,本著營養均衡的膳食原則,我們吃魚肉等高蛋白食物的時候一定要搭配低蛋白的食物,比如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或薯類、雜糧;還要有膳食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豐富的新鮮蔬菜、菌藻類食物,如果能用豆制品取代一部分肉類則更好,不但減少膽固醇攝入,還會讓氨基酸更好互補,增加蛋白質的生物利用價值。

單單一個魚類食物我們就可以說出這麼多的問題,其它食物也是一樣的。隻要我們掌握瞭“營養均衡、合理搭配、低溫烹調”的膳食原則,都可以讓我們餐桌上的美食充分發揮應有的食療養生功效!

吃魚有5大功效

吃魚抗憂鬱。科學傢指出,美國有5%的人群患有較嚴重的精神憂鬱癥,而日本人患有較嚴重精神憂鬱癥的僅為0.1%,是美國人的1/50。研究表明,上述差異跟兩國不同的飲食習慣中食魚多少有關。研究發現,魚體內有一種特殊的脂肪酸,它與人體大腦中的“開心激素”有關。它有緩解精神緊張、平衡情緒等作用。不吃魚或少吃魚的人,“開心激素”水平往往較低,美國人不常吃魚,因而患憂鬱癥的人就多。

吃魚防哮喘。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因而長期以來,許多人把吃魚視為引發哮喘病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一直忌諱吃魚。但有關專傢新近研究發現,經常吃些新鮮的魚,不但對哮喘病人無害,而且有益於預防哮喘病的發作。為什麼吃鮮魚能減少哮喘病的發作呢?因為新鮮魚肉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可阻止或減少人體內炎癥介質的產生,而哮喘病的發作正是與炎癥介質的釋放密切相關的。此外,不飽和脂肪酸還具有一定的減輕氣管炎癥的作用,從而有助於預防哮喘病的發生、復發或減輕哮喘病的癥狀程度。

吃魚少癡呆。加拿大科學傢通過對患有老年癡呆癥患者和健康老人的研究發現,健康老人血液中DHA脂肪酸的成分遠高於癡呆癥的老人,表現有癡呆癥狀者的血液中DHA的含量平均比健康老人少30%~40%。科學傢認為,DHA是大腦細胞活動和保持活力必需的營養物質,它有助於改善神經的信息傳遞、增強思維和記憶能力。因此,老年人多吃魚,可減少癡呆癥的發生。

吃魚防中風。科學傢通過比較發現,同是經濟發達國傢,日本患中風的人大大低於歐美地區的一些國傢,原因在於日本人食用魚較多。多吃魚對心腦血管有保護作用。研究表明,飲食中的蛋白質、含硫氨基酸的成分越高,則高血壓的發病率越低。魚類蛋白質含有豐富的蛋氨基酸和牛磺酸,都是含硫氨基酸,它能影響血壓的調節機制,使尿鈉排出量增加,從而抑制鈉鹽對血壓的影響,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專傢建議,中老年人預防心腦血管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每天服三四克魚油。

吃魚防衰老。德國歷史上有位很出名的宰相叫俾斯麥,他長年暴飲暴食,又過量吸煙,在他68歲時,身體已衰弱不堪,滿臉的皺紋,眼珠混濁無光,好像死神在向他招手。可是後來他聽瞭醫生的話,每天食用鯡魚,不久,奇跡出現瞭:他皮膚紅潤、眼睛明亮、精神飽滿,一直健康地活到83歲。

吃魚需要註意什麼

1、空腹吃魚——導致“痛風”

在減肥風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歡隻吃菜不吃飯,空腹吃魚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這卻很可能導致痛風發作。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組織損傷的疾病。

而絕大多數魚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攝入含嘌呤的魚肉,卻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分解,人體酸堿平衡就會失調,容易誘發痛風或加重痛風病患者的病情。

2、吃生魚片——得“肝吸蟲病”

很多人都喜歡生魚片的鮮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魚片對肝臟很不利,極易感染肝吸蟲病,甚至誘發肝癌。

據營養、健康方面的專傢介紹,肝吸蟲病是以肝膽病變為主的一種寄生蟲病,人通過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蟲活囊蚴的淡水魚蝦和淡水螺類被感染的幾率極高,目前我國僅在廣東省就有數以百萬計的肝吸蟲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為生吃魚蝦而染病。

其臨床癥狀以疲乏、上腹不適、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肝區隱痛、肝腫大、頭暈等較為常見,嚴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變腹水,甚至死亡。

3、活殺現吃——殘留毒素危害身體

一般人都認為吃魚越新鮮越好,因此喜歡活殺現吃,認為這樣才能保證魚的鮮美和營養。但這實際上是一個認識誤區。無論是人工飼養的魚類或野生的魚類,體內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質。

活殺現吃,魚體內的有毒物質往往來不及完全排除,魚身上的寄生蟲和細菌也沒有完全死亡,這些殘留毒素很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此外,活殺現吃的魚蛋白沒有完全分解,營養成分不充分,口感也並非最好。

4、擅吃魚膽——解毒不成反中毒

魚膽是一味中藥,中醫常用它來治療目赤膽痛、喉痹、惡瘡等癥。

民間也因此流傳吃魚膽可以清熱解毒、明目止咳的說法,所以盡管魚膽味苦,總有人躍躍欲試。擅吃魚膽極其危險,極易引發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專傢指出,魚的膽汁中含有水溶性“鯉醇硫酸酯鈉”等具有極強毒性的毒素,這些毒素既耐熱,又不會被酒精所破壞,因而無論將魚膽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發生中毒。

魚膽中毒發病快,病情險惡,病死率高。中毒較輕者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肝大、黃疸、肝區壓痛、少尿或無尿、腎區叩痛等癥狀,如果搶救不及時,可造成肝腎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與魚膽的膽汁多少有關,因此吞食較大魚的膽更易發生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