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吃魚的最佳季節,那麼秋天適合吃什麼魚呢?此時節不少魚都肥美有營養,如墨魚、草魚、泥鰍等。具體秋天適合吃什麼魚?小編為您介紹適合秋天食用的九種魚。

吃魚需要註意什麼

1、空腹吃魚——導致“痛風”

在減肥風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歡隻吃菜不吃飯,空腹吃魚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這卻很可能導致痛風發作。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組織損傷的疾病。

而絕大多數魚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攝入含嘌呤的魚肉,卻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分解,人體酸堿平衡就會失調,容易誘發痛風或加重痛風病患者的病情。

2、吃生魚片——得“肝吸蟲病”

很多人都喜歡生魚片的鮮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魚片對肝臟很不利,極易感染肝吸蟲病,甚至誘發肝癌。

據營養、健康方面的專傢介紹,肝吸蟲病是以肝膽病變為主的一種寄生蟲病,人通過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蟲活囊蚴的淡水魚蝦和淡水螺類被感染的幾率極高,目前我國僅在廣東省就有數以百萬計的肝吸蟲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為生吃魚蝦而染病。

其臨床癥狀以疲乏、上腹不適、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肝區隱痛、肝腫大、頭暈等較為常見,嚴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變腹水,甚至死亡。

3、活殺現吃——殘留毒素危害身體

一般人都認為吃魚越新鮮越好,因此喜歡活殺現吃,認為這樣才能保證魚的鮮美和營養。但這實際上是一個認識誤區。無論是人工飼養的魚類或野生的魚類,體內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質。

活殺現吃,魚體內的有毒物質往往來不及完全排除,魚身上的寄生蟲和細菌也沒有完全死亡,這些殘留毒素很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此外,活殺現吃的魚蛋白沒有完全分解,營養成分不充分,口感也並非最好。

4、擅吃魚膽——解毒不成反中毒

魚膽是一味中藥,中醫常用它來治療目赤膽痛、喉痹、惡瘡等癥。

民間也因此流傳吃魚膽可以清熱解毒、明目止咳的說法,所以盡管魚膽味苦,總有人躍躍欲試。擅吃魚膽極其危險,極易引發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專傢指出,魚的膽汁中含有水溶性“鯉醇硫酸酯鈉”等具有極強毒性的毒素,這些毒素既耐熱,又不會被酒精所破壞,因而無論將魚膽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發生中毒。

魚膽中毒發病快,病情險惡,病死率高。中毒較輕者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肝大、黃疸、肝區壓痛、少尿或無尿、腎區叩痛等癥狀,如果搶救不及時,可造成肝腎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與魚膽的膽汁多少有關,因此吞食較大魚的膽更易發生中毒。

秋季吃什麼魚好

1、墨魚

墨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脂肪僅0.7克,還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A、B族維生素及鈣、磷、鐵等人體所必需的物質,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滋補食品。秋天吃墨魚,對女性尤其滋補。從中醫角度看,墨魚具有益血補腎、健胃理氣的功效,能養陰生津,所以非常適合秋冬來吃。

北方傢庭中烹制墨魚,多用韭菜來炒,味道不錯,其實墨魚燉豆腐也是很好的選擇。

2、泥鰍

民諺有“秋風起,泥鰍肥,初冬泥鰍賽人參”。秋天是適宜進補的季節,這個時候吃泥鰍可起到益氣壯陽的功效。泥鰍經過春天的養育,到瞭秋天,肉質最為肥美。祖國醫學認為,泥鰍具有補中氣、祛濕邪之功用。可作為除燥、防治痔瘡、疥癬等癥的輔助食品。

由於泥鰍的肚子中有許多泥沙,而且滑不溜秋,許多人會抱怨難以加工。其實隻要掌握到一些小訣竅便輕而易舉。把鮮活泥鰍放在清水裡養幾天,滴入幾滴菜籽油,讓其吐凈泥沙,然後放入沸水裡燙一燙,其身上的黏液便會自行脫落,這樣煮起來自然得心應手。

3、鱸魚

十月正值鱸魚肥美期,此時產出的鱸魚肉質肥美,營養豐富,還有潤燥和養胃的雙重作用,是秋季滋補的首選。鱸魚味甘性平,能補肝腎、健脾胃、化痰止咳,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佳的人群來說,有非常好的滋補作用。它秋後始肥,到瞭秋末冬初,體內積累的營養物最豐富。

鱸魚肉為蒜瓣形,最宜清蒸。清蒸的做法如下:新鮮鱸魚洗凈後用鹽抹勻;盤子下墊上幾片蔥薑,將魚放在上面,在魚肚裡和魚身上放兩片薑;蒸八分鐘;出鍋後淋上點蒸魚豉油,撒點蔥絲,熱鍋燒油,淋在上面就行瞭。

4、草魚

草魚是非常普遍常見的魚類,大傢的餐桌上很容易見到。草魚雖然普通,但是其卻有暖胃、平肝祛風的功效,溫中補虛的養生食品。秋季飲食中,不妨多點買點草魚吃,屬於便宜有益的食物。

草魚要新鮮,煮時火候不能太大,以免把魚肉煮散;草魚與豆腐同食,具有補中調胃、利水消腫的功效;對心肌及兒童骨骼生長有特殊作用,可作為冠心病、學脂較高、小兒發育不良、水腫、肺結核、產後乳少等患者的食療菜肴;民間將草魚與油條、蛋、胡椒粉同蒸,可益眼明目,適合老年人溫補健身。

5、帶魚

帶魚肉質肥嫩、細膩鮮美,是一種物美價廉的大眾食品。中醫認為它具有補脾益胃、補虛益血、潤膚美發等功效,適用於胃脾虛弱、消化不良、皮膚幹燥、頭發枯黃等癥。帶魚富含蛋白質、鈣、鎂,還含有較豐富的鐵、鋅、銅、錳、鈷、硒、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

帶魚的做法多種多樣,無論是紅燒的,糖醋的,還是幹煎的,或是燉的煮的,味道都一樣鮮美。

6、鯉魚

民間有這樣的說法:春鯿秋鯉夏三黎。進入秋季,作為四大河鮮之一的鯉魚這時最肥美。中醫認為,鯉魚性平,味甘,有健胃滋補,利水消腫,通乳之功效。現代營養學表明,鯉魚的蛋白質不但含量高,而且質量也很高,人體消化吸收率可達96%,並含有能供給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A和維生素D等人體所需元素。

大部分魚可以紅燒,它既適用於腥味相對重些的魚也適合很清淡的魚,前者通過紅燒掩蓋腥味,後者則是根據食用者的嗜好烹調。此外,新鮮度稍差的魚也可選擇紅燒。但鯉魚紅燒後風味更好。

7、黑魚

秋季是吃黑魚的好時候,因為秋天天氣比較幹燥,黑魚含有大量的凝膠物質,有利於皮膚的補水。黑魚富含優質蛋白,容易消化吸收,經常食用,可補充營養,增強抗病能力,黑魚還具有去瘀生新、利血調養的功效,是病後康復和老弱體虛者的滋補佳品,熱值高,是驅寒保暖的佳食。

黑魚以魚蝦為主要食料,生性兇猛,但是味道鮮美。用黑魚做菜,首先得註意選料,就是魚不能太大,一般400克左右即可。這樣的魚齡一般在1年左右,可以保證魚肉鮮嫩。

8、鰱魚

鰱魚味甘、性平而稍溫,入脾、胃經,有健脾補氣、溫中暖胃、烏發養顏、通乳化濕的功效,尤其適合秋、冬季養生食用。對脾胃虛弱、食欲減退、瘦弱乏力、腹瀉等癥狀有食療效果。鰱魚物美價廉,是當前進補的最佳食材之一。

鰱魚適用於燒、燉、清蒸、油浸等烹調方法,尤以清蒸、油浸最能體現出鰱魚清淡鮮香的特點;在清洗鰱魚時,要將魚肝清除掉,因為其中含有毒質;去魚腥味時,可以將魚去鱗剖腹洗凈後,放入盆中倒一些黃酒,這樣不僅能除去腥味,還能使魚的滋味更鮮美。

9、鯽魚

鯽魚四季均產,但以2~4月和8~12月產的最肥。鯽魚藥用價值極高,其性味甘、平、溫,入胃、腎,具有和中補虛、除濕利水、補虛贏、溫胃進食、補中生氣之功效,尤其是活鯽魚汆湯在通乳方面有其他藥物不可比擬的作用。

鯽魚紅燒、幹燒、清蒸、做湯均可,但尤以燉湯最為普遍。說到燉湯,鯽魚有3個好搭檔,那就是白蘿卜、豆腐和冬筍,用它們分別與鯽魚燉湯,不但味道鮮,而且營養好。

魚怎麼吃

中國人吃河魚最多

在“你平時吃什麼魚比較多”這一選項中,鱈魚占8.46%,位居“中國人吃得最多的魚”之首,排名在前10位的還有:鰱魚、鯽魚、草魚、帶魚、鱸魚、三文魚、青花魚、黃花魚、金槍魚。大連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二院營養科主任醫師王興國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上接第一版)總體來說,不管哪種魚,營養價值都非常高。首先是因為和豬肉、牛羊肉、雞肉等相比,魚肉的蛋白質含量很高,達到15%-20%,而且屬優質蛋白。同時魚肉鮮嫩,容易消化吸收,消化率達87%-98%。其次,魚肉的脂肪含量低,大部分魚隻含有1%-3%的脂肪,如黃魚、鰱魚等,有些魚如草魚、鯉魚、帶魚,脂肪含量也隻有5%-8%;而豬肉的脂肪含量為37%,羊肉的脂肪含量為14%。“最關鍵的是,魚肉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尤以歐米伽-3脂肪酸為主,對維護心血管健康、降低炎癥反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而這種脂肪酸在傢禽、傢畜中含量很少。”至於鱈魚為什麼排名第一,他分析,可能是因為它肉厚刺少,烹調起來非常方便,肉質也鮮美,還含有兒童發育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特別適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世界上大概有2萬餘種魚,幾乎都可以吃,隻是有的魚內臟有毒,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王存信教授說。從調查結果來看,中國人吃河魚的數量要遠遠大於海魚,前者占9.86%,後者隻占2.08%。“其實,河魚和海魚的營養價值差別不大,大傢認為吃海魚好,主要是從安全的角度考慮,認為它受環境污染小。”王興國認為。不過,他也提醒,“海魚分為遠洋捕撈和近海養殖的,比如黃花魚、刀魚、帶魚、比目魚等都是近海養殖的,就不如遠洋捕撈的金槍魚、三文魚等好。”中國烹飪協會美食營養專業委員會專傢仝慧君則指出,從口感上來說,海魚的肌肉彈性更大,口感比河魚強,其中,金槍魚和三文魚最好。在河魚中,她推薦鱔魚,因為它“含鐵比其他魚高,而且沒有魚刺,烹調起來美味又方便。”

此外,調查還顯示,相對於冷凍魚來說,中國人更愛吃鮮魚,選擇前者的隻占6.53%,而後者占到42.22%。對此,王興國並不認同。他說:“我們吃到的活魚大多是養殖的,相反,凍魚則多數是海魚”。而且,凍魚都是在捕撈之後迅速冷凍起來的,能很好地保留魚肉中的營養。

吃魚太多也不好

吃魚的好處眾所周知,但究竟好在哪兒,人們的認識似乎有所偏差。調查顯示,在國人心目中,吃魚最主要的好處是“美容”(20.41%),其次為“不會發胖”(19.37%),還有“能保護心臟”(15.06%)和“健腦”(14.30%)。王興國告訴記者,保護心臟和健腦的確是公認的吃魚的好處。至於美容,是因為魚肉組織中含有許多膠原蛋白和黏蛋白,煮沸再冷卻後成為凝膠(也就是人們說的“魚凍”),對滋養皮膚、保持肌膚彈性有好處。不過,這隻是理論推斷,還沒有實驗支持。至於“不會發胖”,就是誤解瞭。即使魚的脂肪含量低,吃多瞭仍然會造成熱量超標,導致發胖。

此外,網絡上還流傳著吃魚的許多其他好處,比如能治哮喘、能防癌等等。王興國認為,吃魚對治療哮喘有好處有一定的道理,不僅如此,它對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風濕、類風濕等都有益。研究顯示,補充歐米伽-3脂肪酸豐富的食物,可以減少癌癥發生的機會,因此,說吃魚可以預防癌癥也是有根據的。另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魚肉中的歐米伽-3脂肪酸可以提高腦中血清素的濃度,對於沮喪、抑鬱等心理疾病有預防和治療效果。英國科學傢也指出,嬰幼兒每日攝取定量的魚,會在情感表達、理解他人以及親子關系上表現更加出色。魚肉中富含的不飽和脂肪酸DHA以及維生素A都對保護視力有一定的好處。

兩種情況下吃魚要命

魚未煮熟

另一個潛在的問題是吃瞭未經煮熟的魚,這可能會導致寄生蟲感染。當你在傢中烹調魚的時候,請確保魚肉至易剝落和嫩滑的狀態,肉類應沒有任何半透明的跡象。不要把還未煮熟的魚和其它食物的盤子放在一起,避免交叉污染。如果你擔心汞含量的問題,或者你隻是不想吃魚,也可以從其他來源獲得ω-3脂肪酸。有許多植物含有ω-3脂肪酸,如菜籽油,亞麻籽,核桃,南瓜子。在植物中發現的w-3脂肪酸的類型被稱為阿爾法亞麻酸。盡管它不完全像在魚類中發現的脂肪,但你的身體有能力將阿爾法亞麻酸轉變成所需的EPA和DHA。大多數人都可以從食物中得到所需的ω-3脂肪酸,但EPA和DHA也可通過膳食補充劑來獲取。很多人希望通過選擇這些營養劑,減少炎癥的發生,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過度油炸

油炸魚也可能會使魚的汞含量上升。魚類過度油炸,或者與高脂肪、高熱量的醬料搭配,很快就會變成一道不健康的膳食,是非常不宜吃魚肉的時機。

常吃三種魚讓孩子更聰明

海水魚中的DHA(俗稱“腦黃金”)含量高,對提高記憶力和思考能力非常重要,但其油脂含量也較高,個別孩子消化功能發育不全,容易引起腹瀉等消化不良癥狀。

淡水魚油脂含量較少,精致蛋白含量卻較高,易於消化吸收。隻不過,淡水魚通常刺較細、小,難以剔除幹凈,容易卡著孩子,一般情況下,1歲以上才適合吃。

營養師推薦,帶魚、黃花魚和三文魚非常適合孩子,鱸魚、鰻魚等也不錯

帶魚:DHA和多不飽和脂肪酸EPA含量高於淡水魚,再加上帶魚含有豐富的卵磷脂,更具補腦功能。而且,帶魚味道鮮美,小刺少,可減少魚刺卡喉嚨的風險。

黃花魚:黃花魚是非常適合孩子夏季食用的魚類。黃花魚營養豐富,新鮮的魚肉中富含蛋白質、鈣、磷、鐵、碘等,而且魚肉組織柔軟,更易於孩子消化吸收。此外,黃花魚肉呈蒜瓣狀,沒有碎刺,適合兒童咀嚼。

三文魚:三文魚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能促進胎兒和兒童發育。它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D、E,以及鈣、鐵、鋅、鎂、磷等礦物質,其肉質細嫩,口感爽滑,顏色鮮艷,非常適合孩子食用。

魚肉對孩子雖好,但還是需要講究烹調方式專傢建議,傢長最好采用蒸、煮、燉等方式,不宜采用油炸、烤、煎等方法。另外還可以將魚做成魚丸,這種吃法比較安全、清淡,而且味道鮮美,無論是哪種魚都可以做。具體方法:將魚肉剁細,加蛋清、鹽、味精調成茸。鍋內添水燒開,將魚茸擠成丸子,逐個下鍋內煮熟,再加入少許精鹽、蔥花即可。

給孩子做魚時可添加蔬菜作為配菜,既增加口感又均衡營養。燉魚時,不妨搭配冬瓜、香菇、蘿卜、豆腐等。但要註意,口味不應過咸,更不要添加辛辣刺激性調料,雞精和味精也要少放。

專傢說,臨床中發現,很多傢長隻給孩子喝魚湯不吃肉。其實魚湯的營養都在魚肉中,正確的吃法是既吃肉又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