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證有不同性質和表現,從氣血、陰陽方面分,虛證可以有氣虛、血虛、氣血兩虛,陰虛、陽虛和陰陽兩虛;從臟腑分,又各有不同。那麼用什麼方法進補好呢?從方法分,進補分為精神補益、飲食補益、藥物補益、按摩補益和艾灸補益等。

進補最適合的十種藥膳

藥物一、 枸杞

治療作用:產於寧夏的銀川、中寧、中衛的枸杞子為最好。枸杞子有十大美名:氣可充、血可補、陽可升、陰可漲、目可明、神可安、肝可滋、腎可養、火可降、風濕可祛。它的主要功能是補肝腎、明目、安神。對於老年人,枸杞子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

用法:泡水、煲湯或每天吃十幾粒。

藥物二、黨參

治療作用:黨參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脾胃虛弱者,服用黨參有較好的效果。古人對黨參有很好的概括:健脾運而不燥,潤肺而不反寒涼,滋胃而不涼,養血而不燥。既滋補又養血。

用法:把黨參切成小段,做湯。燉羊肉放黨參也很好。整枝黨參可以放在瓶子裡泡酒。

花旗參具有補氣滋陰作用

藥物三、花旗參

治療作用:花旗參又叫西洋參,它主要產於美國的綠州天脈、加拿大、法國。西洋參與其他參不同,它既有補氣的作用,又有滋陰的作用,服用後不會上火。特別針對中年人,每天吃兩三片,對身體很有益處。

用法:泡水、燉肉、直接含服。

菊花具有補脾益腎作用

藥物四、菊花

治療作用:菊花有很多品種,如雛菊、杭菊、黃菊、白菊、祁菊等。此為貢菊,顧名思義指過去獻給皇上的。它產於安徽歙縣,貢菊有明目、清熱、散風的作用。如果受風寒而引起的頭痛,泡些菊花茶即可去頭風。

用法:用法:泡茶。

鹿茸具有補益精血作用

藥物五、鹿茸

治療作用:鹿茸分為梅花鹿茸和馬鹿鹿茸,產地為吉林省雙陽縣,它有溫腎壯陽、補益精血和安胎的作用。可以治療陽虛所引起的四肢發涼、頭目眩暈、腰膝酸軟無力等癥狀。對腎陽虛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三七可治腰肌酸軟無力

藥物六、三七

治療作用:這種藥材為三至七年采收,所以叫三七。它的外形如獅子頭,主要產地在雲、貴、川。少量食用三七可以補血,大量可以活血化淤。

用法:食用時把它搗碎,與雞、肉一起燉,可以治療老年人的頭風痛、腰肌酸軟無力等癥。

黃芪具有固表止汗功效

藥物七、黃芪

治療作用:黃者,色黃;芪者,長也。它是一種古老的中藥。產地在內蒙古、山西。黃芪的主要治療作用為補中益氣,固表止汗、托毒排膿、利水消腫四大功能。以治療中氣不足,如胃有下墜感,上氣不接下氣等癥狀較好。它還能健脾和胃,所以有開胃進食的作用。

用法:泡水喝,泡酒飲用。

用法:泡水、泡酒、燉肉或直接服用。

藥物八、當歸

治療作用:主要產於甘肅岷縣、陜西秦嶺。它分為當歸頭、尾、全當歸。“頭”止血而上行;“身”養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不流,“全”活血而不走。血虛引起頭疼宜用當歸頭;身體虛弱可用當歸身;筋骨疼痛、手腳麻木可用當歸尾。

天麻具有鎮靜止痛作用

藥物九、天麻

治療作用:主要產於雲、貴、川。它的功能為鎮靜、散風、止痛。如果受瞭風,出現頭痛、手足麻木,吃瞭天麻即能止住,所以又叫定風草。它的治療效果快,可以直接達到病灶。快似一支箭,所以又名“赤箭”。

用法:泡水、泡酒、燉肉。

杜仲具有補肝安胎功效

藥物十、杜仲

治療作用:杜仲主要產於四川。功能為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男女老少皆可服用,特別是腰膝酸軟無力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用法:泡水、泡酒、燉肉。

最適合進補的7大食物

牛奶 牛奶是人體營養素的最好來源之一,是冬季補鈣佳品,含有人體9種必需氨基酸。牛奶中的脂肪顆粒小,呈高度分散狀態,消化率高。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乳糖,有利於乳酸菌繁殖,抑制腐敗菌生長。中醫認為,牛奶味甘平,有補虛養身、生津潤腸、消渴等作用。

黑豆 黑豆是各種豆類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含有的脂肪主要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占50%,還有磷脂、大豆黃酮、生物素。吃黑豆不會引起高血脂,還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中醫認為,黑豆性平味甘,有潤腸、補血的功能。

香菇 香菇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50多種酶及遊離氨基酸、膽堿、腺嘌呤、麥角甾醇及香菇多糖,有抑制體內合成膽固醇、促進膽固醇分解和排出、防止血脂升高的功效。

大豆 大豆的營養成分比較齊全,蛋白質是“完全蛋白質”,含賴氨酸較高,能彌補糧食中賴氨酸的不足。大豆既可當蔬菜,又可代替糧食,冬天吃大豆特別有益。中醫認為,大豆味甘,有和胃、調中、健脾、益氣的功效。

狗肉 狗肉含有較多的牛磺酸、多肽,脂肪很少。中醫認為,狗肉性溫,有補氣溫腎、助陽散寒之功效,對腰痛、畏寒、四肢冰冷、夜間多尿、增添熱量有很好的作用。

黑木耳 黑木耳含較多的微量元素及維生素B1、B2、胡蘿卜素、甘露糖、戊糖、木糖、卵磷脂、腦磷脂、鈣、鐵等,有防止血液凝結、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及大便幹結的作用。中醫認為,黑木耳性平味甘,有補氣、益智、生血功效,對貧血、腰腿酸軟、肢體麻木有效。

鱸魚 鱸魚含有豐富的、易消化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2、尼克酸、鈣、磷、鉀、銅、鐵、硒等。中醫認為,鱸魚性溫味甘,有健脾胃、補肝腎、止咳化痰的作用。

什麼是四季進補

(一) 春季進補原則

春季,冰雪消融,群蟄皆蘇,草木萌芽,古人稱為“春三月,此為發陳”。人體也有相應變化,此時進補的原則,首先要考慮協助人體正氣的生發,采用平補之劑。平補時以補益元氣為主,參類以白參為主,可選用生曬參、白糖參、白幹參、掐皮參等,或者與山藥、蓮子、芡實、扁豆等食物配伍而成藥膳,服用1~2個月。成藥中的人參蜂王漿、四君子丸、補中益氣丸、人參健脾丸等,大多有益氣補虛,培健脾胃的功效,性味平和,用之較為穩妥。

(二) 夏季進補原則

夏季,酷日當空,炎熱逼人,植物枝葉茂盛,欣欣向榮。古人稱“夏三月,此為蕃秀”。暑多夾濕,影響人的消化功能,故不宜於滋膩補益或進食油葷過重的食物。而且,炎熱襲人,酷暑迫汗,人體易於消耗津液,所以進補時應以清補為原則。西洋參功專滋陰益氣,為清補的上乘之品,但價格昂貴,用種洋參代之,功效不在其下。更為實惠的做法是以偏於平性的白參,與麥冬、,五味子、菊花、烏梅等,或制作藥茶,或煮為藥粥,養陰益氣清熱以進補調攝。人參葉能生胃津、祛暑氣、降虛火,為夏令泡茶飲用進補的佳品。成藥中的生脈飲、參參口服液、西洋參王漿、清暑益氣丸等,多有益氣清暑、生津止渴的作用,對於暑熱傷津耗氣,頗多裨益。

(三) 秋季進補原則

秋季,天高氣爽,風幹物燥,植物的果實大多已經成熟。古人說“秋三月,此為容平”。說明在此季節人體的生理又趨於平常。這時,應本著“補而不峻”,“不燥不膩”的原則,潤補之劑最為適宜。潤補時,可以白參為主,配合梨、柿、杏、桑椹、百合、銀杏、銀耳、枇杷、荸薺、花生、龍眼等果蔬,以清燥濡潤,滋養調理,使人免受秋令燥氣而染疾。至於中成藥,有瓊玉膏、參杞膏、參參口服液、人參固本丸等,都是秋季調補良藥。

(四) 冬季進補原則

冬季,天寒地凍,冰野雪厚,越冬植物的根已吸足營養,許多動物都貯存瞭肥厚的脂肪,人亦當如此。所以古人說“冬三月,此為封藏”。為瞭適應寒冷的環境,儲備足夠的能量過冬,進補時當以溫補為原則。冬令進補選用的大多為脂膏滋膩的藥物,或者是脂多味厚的食物。特別是被中醫稱為“血肉有情”的動物類藥食兩用之品,滋補力最佳。鹿茸峻補腎陽,血肉有情,而且溫而不燥,確為冬令進補首選之品。病輕癥緩者,不妨選用鹿角片、鹿角膠、鹿血等,女性患者還可選用鹿胎、鹿胎膏等。紅參性味甘溫,為冬令益氣補虛的佳品。紅參和鹿茸,還可以配合藥食兩用的核桃仁、龍眼肉、山藥、蓮肉、枸杞子,以及海參、鮑魚、鱔魚、鯽魚、燕窩,或各種動物的肉和內臟等,做成湯飯粥膳,均有良好的補益作用。此外,還可以選服以鹿茸為主制成的各種成藥,如參茸片、鹿茸精口服液、全鹿丸、龜齡集、參茸衛生丸等。膏滋劑中的參芪膏、十全大補膏、參茸補膏、龜鹿二仙膏等,都可服用。酒劑,具有散寒活血的功效,而那些參茸類滋補藥酒,諸如十全大補酒、瓊漿藥酒、龜齡集酒、參茸藥酒等,更是冬令進補的上好瓊漿玉液。

年輕人冬季進補有禁忌

誤區一 藥材胡亂搭配

一份價格低廉的蟲草煲老龜,宣稱具有滋補雙體、健脾利濕、壯腎補血等功效。瀘州建平中醫院胃腸科主任黃強表示,蟲草成本太高,一般餐館不可能放,如果有,也隻是一些蟲草菌絲而已,基本達不到以上功效。而且,還會造成年輕人體內藥性堆積,久而久之,影響身體健康。

還有一些餐館推出的藥膳更加離譜。如“十全大補火鍋”,店主不分青紅皂白,投進八角、桂皮、茴香、當歸、黃芪等辛燥活血藥,再加入羊肉、狗肉等熱性食物,有陰虛內熱的年輕人吃後豈不“火上加油”?

誤區二 用材不分季節

拿季節時令來說,按照中醫理論,春天適宜補肝,夏天補脾胃,秋天潤肺,冬天補腎。而很多餐館不懂得中藥材的特性,胡亂做藥膳,效果很可能適得其反。秋季要以清補為主,鴨湯或鴿子湯比較適合。

誤區三 藥材用量不準

真正藥膳的量是有規范的,拿“當歸黃芪烏骨雞”這道經典藥膳來說,當歸和黃芪兩味中藥與烏骨雞的重量比應為1:100,即一隻重1000克的烏骨雞,當歸和黃芪加入10克為宜。但很多廚師將中藥入菜前,抓一把,根本不稱分量。年輕人根本就不需要使用大量補藥,補藥過量後,身體反而會“藥量透支”,對藥劑的“胃口”越來越大,削弱身體抵抗力,不利身體健康。

夏季進補就吃這些中藥

1、蓮子

夏季人的腸胃比較虛弱,容易腹瀉,蓮子恰好是補脾益胃的餐桌幫手。蓮子能養心安神,夏天食用有利於養心,如果不怕苦的朋友可以不去蓮芯,這樣還能清心火,配合其餘滋補藥材,達到整體的調和目的,能滋養五臟。

傢常做法是將蓮子去芯與芡實、荷葉一起做成蓮子芡實荷葉粥,養脾胃的效果更好。蓮子寧心安神,銀耳安眠健胃,做成蓮子銀耳湯,味道清香,對夏季易失眠的人也是上選。白蓮子口感香糯,蓮子芯性寒味澀,陰虛內熱、年老體弱者不易過多食用。

2、西洋參

西洋參是夏季進補的常用之品,性涼味甘,用其泡水喝能扶正氣、降虛火、生津液、除煩倦,非常適宜酷暑盛夏飲用。最適宜於氣陰兩虛有熱的人,其特點為不熱不燥,凡不適合人參和熱補的人,均可用西洋參。

早飯前或晚飯後取2~3克西洋參片含於口中,細細咀嚼。或者取西洋參切片或參須3克,用沸水沖泡,悶約5分鐘後,當茶頻飲,可反復飲至無味,然後將參片或參須嚼服。

3、黃芪

夏季高溫酷暑,不少人因為出汗較多,感覺氣虛無力、肢體疲倦,有的還出現咽喉痛、咳嗽等感冒的癥狀,此時可適當食用黃芪補氣。據藥書等記載,黃芪性甘微溫,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托毒生肌等功效。

將黃芪洗凈後泡開水喝是最簡單的食療方,也可用水煎服飲用。還有一種簡便的辦法就是喝黃芪粥。做黃芪粥,要註意黃芪本身是不能吃的,要把黃芪通過中藥的“三煎三煮”方法熬成藥汁,用此藥汁加大米煮粥。

4、太子參

煮湯常用到的太子參,其體潤性和、補氣生津,對脾虛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虛咳嗽、津虧口渴等癥有很好的緩解作用。太子參補氣生津作用的效力比人參、黨參、西洋參都弱,但藥性十分平穩,且副作用比上述參種小得多,適合那些體虛又受不住滋養藥物大補的人。

如脾胃虛弱的人初次進補,用太子參比較放心;而那些虛證患者,夏季大補容易“上火”,則不妨用太子參清補扶正;氣陰不足而又血壓偏高的人,食用太子參不僅可改善癥狀,且無服食人參後血壓升高的危險;青壯年、兒童也可服用太子參,無引發早熟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