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季已經到來,這時晚上最好喝碗熱湯暖胃。那麼寒冷的冬季適合喝什麼湯?不同的養生湯的滋補效果不一樣,冬季氣溫非常低,對於一些人來講可能少有不慎就會染上疾病瞭。那冬季該如何養生呢?下面為大傢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女性養生吃桂圓大好處

桂圓肉的功效

溫補:多喝桂圓茶可增進腦力,改善虛冷體質。

豐胸:中醫醫說女人主血氣,常吃桂園的女人,臉色紅潤、身材豐滿,所以很多豐胸的補方,都以桂圓作為搭配。

安眠:中醫說桂圓具有安神養心、補血益脾的功效,非常適合長期失眠者食用。

補血:能改善心血管循環、安定精神狀況、舒解壓力和緊張。桂圓含有豐富葡萄糖、蔗糖、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良好的滋養補益作用,可用於治療病後體弱或腦力衰退,婦女在產後調補也很適宜。

安神:桂圓含有豐富的鐵元素和鉀元素,可以治療因貧血造成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

降脂:桂圓肉可以降低血脂,可以抑制與衰老過程有關系的黃素蛋白的產生,延緩衰老,日常生活中應該適量吃一些桂圓,特別是愛美的女孩。

抗癌:經臨床試驗,桂圓對多種癌細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冬季喝什麼湯養生

一、小鵪鶉銀耳蘑菇湯

材料:小鵪鶉1隻,鵪鶉蛋5顆,銀耳50克,蘑菇50克,西紅柿50克,料酒、精鹽、味精、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

1、小鵪鶉洗凈,除去內臟,用精鹽、料酒醃制半小時。銀耳用溫水泡發,去蒂撕成小朵。蘑菇冼凈,撕成小片。

2、鵪鶉放湯鍋內,加冷水燒開,撇去浮沫,加精鹽調味,繼續燉至熟爛,取出放湯碗中。原湯燒開,放入銀耳、蘑菇、鵪鶉蛋稍煮,放入西紅柿,調入味精、胡椒粉,澆入鵪鶉湯碗中即可。

功效:美白養顏,益腎補虛。

二、白茅根雪梨豬肺湯

材料:鮮白茅根200克,雪梨2個,豬肺1副,陳皮5克。

做法:

1、豬肺洗凈切塊,放入沸水中氽燙去血水,撈起沖洗幹凈。雪梨去皮和核,切成大塊;白茅根洗凈,切成小段;陳皮用水浸軟,刮去白瓢。

2、瓦煲內註入適量清水,放入豬肺、雪梨、白茅根和陳皮大火煮沸,改小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中藥茅根和雪梨煲豬肺具清肺熱、潤肺燥的功效,茅根雪梨豬肺湯對於秋冬季身體燥熱、流鼻血、咳嗽、喉痛、唇舌幹燥等有食療的作用。

三、紅棗香菇烏雞湯

材料:烏骨雞一隻(約一斤左右)、香菇、黑木耳、紅棗若幹、生薑、料酒、鹽少許。

做法:

1、烏骨雞洗凈切塊,放在盆裡,加入鹽、料酒、生薑醃15分鐘左右;香菇、黑木耳、紅棗洗凈,加入。

2、加入適量清水,放入鍋內,大蒸至水開,再轉中火蒸30-45分鐘。用筷子可輕松插入雞肉中即可熄火食用(中間要註意蒸鍋內的水,不要把水蒸幹瞭)。

功效:香菇烏雞湯可以補氣血、養顏、提高免疫力。香菇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並有防癌作用,用香菇和烏雞一起熬雞湯,香菇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湯內,可提高人體吸收率;對女人而言烏雞湯是補虛勞、養身體的上好佳品。

四、蘿卜鯽魚湯

材料:鯽魚、白蘿卜、蔥、薑、花雕酒、鹽。

做法:

1、鯽魚洗凈後瀝幹,並用廚房紙巾擦幹表面水分。蘿卜去皮切條;蔥打結;薑切片。鍋內熱油,爆香幾片薑片,加入鯽魚煎透,煎至兩面的魚肉變色。鍋內加入足量的水(冷水、開水均可),加入蔥和薑,大火煮開,加入適量花雕酒,繼續煮至酒氣消散。

2、撇去浮沫後轉中火,保持一定的沸騰,加蓋燉煮至湯色發白(約30分鐘)。加入蘿卜條,繼續煮約10分鐘,加入少許鹽,略煮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消食化滯,明目潤膚。鯽魚湯有潤燥滋補的作用,適合秋冬季節食用。

五、蘿卜羊肉湯

材料:羊腩肉750克白蘿卜一顆,香菜鹽,雞精,料酒,蔥,薑,胡椒粉。

做法:

1、將羊腩肉洗凈,切成粗絲,白蘿卜洗凈切成絲。

2、坐鍋點火倒入底油,放入薑片煸炒出香味後倒入開水,加鹽、雞精、料酒、胡椒粉調味,水燒開後先放入羊肉煮熟,再放入白蘿卜、轉小火煮至蘿卜斷生後,撒上蔥絲和香菜葉即可出鍋。

功效:蘿卜可消積滯、化痰清熱、下氣寬中、解毒。蘿卜羊肉湯,有溫補脾胃、健脾消積功效。

六、棗杞乳鴿湯

材料:乳鴿2隻、蔥1段、大棗10顆、薑3片、枸杞20顆、鹽1小勺、香油1/2小勺。

做法:

1、鴿子處理幹凈,然後用清水沖洗幹凈,燒開一壺水,將鴿子汆燙下並清洗,處理好的鴿子放進鍋裡,放入切好的蔥段、薑片,加入大半鍋水開火,紅棗和枸杞事先用清水浸泡。

2、等到鍋裡水燒開,用大勺將鍋中的浮沫打出,放入大棗轉最小火慢慢燉煮2小時;2小時後,鴿子基本燉好,將泡好的枸杞放入鍋中,加入1小勺鹽和幾滴香油,接著燉煮15分鐘。

功效:鴿肉有護肝補腎、益氣補血、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加入大棗和枸杞子煲湯,滋補效果更好。

七、番茄牛肉湯

材料:牛肉、洋蔥、土豆、番茄(西紅柿)、蔥白、生薑、迷迭香、番茄醬、黃油(butter)、水。

做法:

1、將牛肉切成合適的小塊,放入開水裡汆燙2-3分鐘,撈起洗凈血水備用;鍋洗凈,塗抹適量黃油,放入洋蔥丁、去皮切塊的土豆,少許幹迷迭香,炒出香味。

2、倒入切成塊的番茄、蔥段、薑片繼續翻炒至到番茄變軟,溢出紅色湯汁;加入一大勺番茄醬、一枝鮮迷迭香,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燒開;將所有鍋內所有材料轉移到慢燉煲,煲制到牛肉軟爛、湯汁濃稠,加少許鹽調味即可。

功效: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的功效。番茄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解毒,降低血壓之功效。

八、蓮藕排骨湯

材料:排骨500g、蓮藕500g、薑片4大片、鹽10g。

做法:

1、豬肋排用流水清洗幹凈,剔去多餘的油脂、血塊,用厚背廚刀剁成6cm左右的小段。燒開一鍋水,將排骨段放入沸水中汆燙,水重新沸騰後撇去血沫,撈出。

2、蓮藕切去兩頭的蒂,縱向刨開成兩半,清洗幹凈,檢查藕眼內有無殘餘泥沙,再切成長邊約6cm的滾刀塊。將排骨段放入湯鍋中,加薑片,註入3/4鍋的溫水,蓋上鍋蓋大火燒開煮15分鐘。放入蓮藕塊,轉成小火煮1小時。熄火後,往燉好的蓮藕排骨湯中調入鹽即可。

功效:蓮藕具有健脾開胃、益血生肌的功效;豬排骨提供人體豐富的鈣質,同時還具有滋陰潤燥、益精補血的功效,適宜於氣血不足,陰虛納差者。

夏季養生四原則

一是健脾除濕。濕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氣,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們經常感覺胃口不好,容易腹瀉,出現舌苔白膩等癥狀,所以應常服健脾利濕之物。一般多選擇健脾芳香化濕及淡滲利濕之品,如藿香、蓮子、佩蘭等。

二是清熱消暑。夏日氣溫高,暑熱邪盛,人體心火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熱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藥物,如菊花、薄荷、金銀花、連翹、荷葉等來祛暑。

三是補養肺腎。中醫認為,按五行規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腎水虛衰,要註意補養肺腎之陰。可選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氣藥,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過,耗傷津氣。

四是冬病夏治。所謂冬病夏治,即夏天人體和外界陽氣盛,用內服中藥配合針灸等外治方法來治療一些冬天好發的疾病。如用鮮芝麻花常搓易凍傷處,可預防冬季凍瘡;用藥膏貼在穴位上,可治療冬季哮喘和鼻炎。

立秋養生六大註意事項

1、宜祛暑滋陰

立秋之後,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醫學專傢認為,秋季燥氣上升,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上應以滋陰潤肺為宜,可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蘿、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類等食物,少吃油膩厚味之物。

考慮到天氣還可能會依舊炎熱,市民可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還可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黃瓜、冬瓜、西紅柿、芹菜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因此,脾胃虛寒者註意不宜食用過多。

2、調理脾胃

實際上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還是較高的,空氣濕度也較大。再經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虛,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調理脾胃應該側重於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脾虛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體倦怠、面色萎黃,秋天不妨適度吃點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芡實、山藥等。

經過一個夏天後,人們的身體消耗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如西瓜、梨、黃瓜等,要少吃。

3、著重養陰補虛

秋天正是養陰補虛的好時節,但是秋補可不能亂補,隻有瞭解自己的體質才好對癥進補。

如果呼吸淺短,聲音低微,神倦懶言,動則汗出,食欲減少,舌質淡就屬於氣虛體質。用黃芪、黨參、西洋參沏水喝,或者做粥喝是最簡單的方式。

如果面色蒼白,口唇淡白,夜熱盜汗,肌膚枯澀,舌淡紅無苔就屬於血虛體質。可以用當歸、紅棗、何首烏、桑椹做粥,在燉雞湯、燉肉時也可以加點。

如果顴面潮紅,口燥咽幹,盜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結,舌紅少苔就是陰虛的體質。可以用麥冬、五味子、山藥、百合等,熬粥的時候可以放幾味。

4、調節心情謹防秋燥

人們在夏季酷熱大汗之後,常損耗過多,會出現體內營養及水分不足。而進入秋季之後,天氣漸涼,氣候幹燥,因此極易出現秋燥。中醫認為,燥乃六淫之邪,為秋季主氣,其性幹燥,易耗津液。常見口幹舌燥、鼻澀咽痛、皮膚幹枯、大便幹結、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癥狀,醫學上稱之為“秋燥綜合征”。

老年人對秋天氣候的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重視預防。秋季防燥,要以養陰清燥、潤肺生津為基本原則。立秋後基本上是以溫燥為主,表現為濕熱、陰虛,火旺。初秋免不瞭出現“秋老虎”的炎熱天氣,這種天氣很容易令人心情煩躁,應積極防范“情緒中暑”。

要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即使遇到傷感的事,也應主動予以排解。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如果人體違逆瞭秋季收斂之氣,就要傷害肺氣。秋季傷害瞭肺氣,到瞭冬季,就要發生病變,這是因為人在秋季養“收氣”不足,到冬季奉養“藏氣”力量不夠的緣故。

5、食品、衣物需防黴變

立秋之時降雨增加濕度大,天氣悶熱,食品、衣物很易發生黴變。一般來說,如果氣溫達到35℃以上,而相對濕度也會增加,這就很容易產生黴變。食用黴變的食物後會發生胃腸疾病,如腹瀉、嘔吐、腸炎和痢疾等。

易黴變的食物有:面包、蛋糕、熟肉、魚蝦、奶、雞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類等。衣物、床單、被褥發生黴變,同樣會導致皮膚過敏。需要提示的是,封閉式包裝的熟肉打開後,一天內應吃完,如果時間較長,在沒有確認變質的情況下要充分加熱後才可食用。牛奶變質一定不能喝。黴變的大米、面包、蛋糕一定是不能食用的。

6、需防“空調病”

立秋後,辦公室的空調照舊,但人們在享受清風涼意的同時,也容易患上空調病,尤其在立秋之後,天氣早晚較涼,稍不註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立秋以後,早晚天氣偏涼,空調開放時間不易過長,夜裡最好不開或隻開除濕。這樣,既可降溫祛暑,又可預防空調病。二是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茶。身體虛弱者,可在辦公室備一件外套“避寒”。

冬季養生小常識這些禁忌要切記

1.忌早起科頭

“科頭”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陽氣初生的時間,這時的陽氣像樹苗,雖然生長勢頭很旺,卻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陽氣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從人體來講,頭部是陽氣匯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門不註意頭部保暖,很容易讓寒邪入腦,造成疾病。

2.忌陰室貪涼

人的身體要保持健康,必須陽氣旺盛,而陽氣很怕受到陰邪的侵犯。如果一個房間不能受到陽光的照射,就會陰氣較重,氣溫較低,寒邪容易侵襲體表,甚至由表入裡造成一系列疾病。當然,現代人居住樓房,很難保證每間房屋都有陽光,這時就需要借助暖氣或空調,保持房間溫度。

3.忌濕地久坐

有些人對潮濕致病不太理解,認為身體有皮膚保護,皮膚又不透水,外界的濕氣怎麼能影響到體內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濕氣當然不能直接進入體內,但機體之氣和外界之氣是相互感應的,外界之濕是一種滯緩之氣,感應到體內則使機體的氣機也運行緩慢,從而在體內生成濕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中停留過久。

4.忌冷著汗衣

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一出汗衣服會馬上變得濕冷,此時皮膚的毛孔是張開的,對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濕很有可能乘虛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後要及時把汗擦幹,並更換幹燥衣物。

5.忌熱著曬衣

徐文弻認為久曬之衣有熱毒,不宜立刻上身。這可能有些誇張瞭,衣服曬得幹爽以後,即使還有一定熱度,也不至於對身體健康造成什麼危害。當然如果是患有熱病還沒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適當註意,不要穿剛曬過或烤過的衣服。

6.忌汗出扇風

這個也要靈活看待,如果是三伏天,身體時刻都有汗,拿扇子扇風取涼是很正常的。這裡說的忌汗出扇風是指氣溫不太高,因運動而出汗時,不要貪涼而扇風,或立刻喝冷飲。扇風雖然很愜意,但風為諸邪之首,帶著寒邪或濕邪不知不覺地就襲入體內瞭。

7.忌燈燭照睡

有些人喜歡開著燈睡覺,這也不好。因為光明的性質是屬陽的,人的睡眠需要陽氣入陰,有燈光照射就使得陽氣難以下潛入陰,容易造成神魂不安,影響睡眠質量。

8.忌子時房事

一天之中,陽氣最旺的時候是白天,可陽氣的初生卻是在半夜子時(23:00~1:00)。這時陽氣剛剛發芽,非常嬌氣,如果不加以愛護而行房事,會使這點稚陽熄滅,第二天的陽氣就不會充足,易生疲倦。

9.忌夏月涼水抹席,冬月熱火烘衣

這兩個習慣可能並沒有那麼大的危害,現在也很少有人烘烤衣服瞭,但是本條仍然有現實意義,也就是不能圖一時的痛快而違反季節規律。夏天不要貪涼,把空調溫度調得過低,容易導致出汗不足,氣機不能充分打開;冬天也不能貪熱,把暖氣開得過熱,容易導致出汗太多,精氣外泄。

10.忌久觀場演劇

這一條是勸我們註意養神。現在電視網絡娛樂節目非常多,不能過分沉迷於此,因為在觀看節目的時候,我們的精神會不知不覺地隨之而動,不再註意體內的感受。中醫認為,心是“君主之官”,如果君主整天追逐聲色犬馬,就不能很好地體察民情,身體有瞭不平衡也不能隨時感知。所以娛樂要適度,避免久視久聽而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