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醫學專傢在對高血壓疾病的研究後提出理想的血壓值應該在“高壓120低壓80”以下,但是經過體育運動後人體血液流動增快,處於高度緊張興奮的機體是否也需要保持在這個血壓值內呢?這個問題曾經長期對一些高血壓病人造成困惑,現在由我來給大傢講解一下。

關於高血壓的早期癥狀

關於高血壓的早期癥狀可以分為以上幾點:

心悸氣喘

高血壓病導致的心臟肥大、心擴張、心肌梗塞、心臟機能不全、狹心病等都會使心臟功能不正常,出現心悸氣喘的癥狀。

手腳麻痹

高血壓病引起的麻痹不隻出現於手腳部位,大部分運動系都會出現麻痹癥狀,還會出現知覺的麻痹,而且絕非暫時性的,癥狀不會消失,直至半身不遂為止。

小動脈硬化

高血壓導致腎臟、脾臟、胰臟和大腦的小動脈中膜纖維性組織壞死,失去彈性而硬化,會有溢血和栓塞病狀發生。

頭疼和頭重

高血壓病引起的頭疼多半出現在後腦部位,並伴有惡心、嘔吐感;若經常感到頭疼又很劇烈,同時又惡心作嘔,這就是向 惡性高血壓病轉化的特有癥狀。

暈眩

高血壓病引起的暈眩癥狀,女性患者出現較多,男性患者也有這種癥狀。因高血壓出現暈眩,感到身體失去平衡,步行困 難和天旋地轉,就可能是腦充血或腦中風的先兆。

冠狀動脈硬化

心肌由冠狀動脈供血,硬化後,心肌便缺血;冠脈硬化嚴重時 會堵塞,心肌因缺血而發生組織壞死,這就是心肌梗塞。

高血壓應多做什麼運動

事實上,所有的體力活動都能造成血壓增高,這種“自主調節”是人體的正常反應,反映瞭運動時肌肉等組織對血量的需求增加,為瞭滿足這種需求,心臟必須快速而強有力的泵血,把大量的血液泵入外周固定的血管腔內,由於外周動脈不能過度擴張以容納過多的血液,因此血壓將增高。

即使高血壓病人正在服用降壓藥物,運動後血壓仍將增加,行走、爬樓及搬運物體都將造成血壓增高,這種血壓增高的程度取決於血壓的基線水平及心血管系統的功能狀態,你身體越健康,你運動後血壓升高的幅度越低。換句話說,健康人強度活動後升高的血壓水平可能需要功能狀態差的人輕度活動即可達到。

規則的體力活動是高血壓病人血壓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使病人的心臟功能狀態良好,也使血管功能更加健康。然而,高血壓病人采取何種運動項目及運動強度如何,必須咨詢醫生。因為,即使你正在服用降壓藥物,在運動較劇烈時候,你的血壓仍將升高到不安全的水平。一般來說,收縮壓最好不要超過180mmHg,如果血壓較高,超過180mmHg,甚至在200mmHg以上,那麼病人心血管事件如急性心梗、腦出血、主動脈夾層等的發生率將明顯增加。

我們在正規的醫療機構對高血壓進行治療時,主治醫師都會根據患者自身的請客對你的血壓控制目標及心率范圍提出一個建議,也會建議你做一些適合自己的運動鍛煉,隻要根據這些運動項目的堅持鍛煉,逐漸提高運動強度,你的心血管系統將逐漸適應,並變的功能良好,從而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

高血壓病人的心理護理

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護理:

高血壓是一種全球分佈廣泛的慢性病,在美國,其患病數超過5000萬,在我國15歲以上人口中,患病人數全國大約有9000萬高血壓病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結構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呈持續上升趨勢。與高血壓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在許多地區已成為超過腫瘤的最主要殺手。而目前高血壓的控制情況並不理想,普遍認為高血壓治療的依存性不高,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對高血壓病患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高血壓病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而其中主要是精神神經因素,精神長期緊張、抑鬱、焦慮,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血管運動中樞失調,交感神經興奮性升高而導致外周小動脈收縮,外圍阻力升高而血壓升高。所以,精神因素、心理狀態與疾病發生有直接關系,而對高血壓病人進行心理問題分析的目標是為瞭使病人有良好的心理狀態,使病人能有效的承受治療所帶來的壓力,保持病人達到最佳的身心狀態,高血壓病人除有一般健康人的心理特征外,還有病態的特殊表現。

在治療上藥物的治療很重要,但也不能忽視病人的心理上的護理與治療。心理護理就是在掌握瞭病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狀態後有目的地制定護理措施,加強心理護理,使病人病情穩定,早日康復。 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影響藥物的作用,不良情緒可使機體的免疫機能和代謝發生紊亂,從而影響藥物的吸收,由於高血壓的直接和間接危害,有些患者產生緊張恐懼心理,首次確診的病人對高血 壓缺乏正確的認識,因而憂心忡忡,思前想後直接影響藥物的療效,針對這些情況,護理人員就要認真分析病人的心理 狀態。不同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用良好的語言、態度和表情耐心做好解釋工作,使病人有一個心理準備,樹立起勇氣和信心,保持心情輕松愉快,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治療,同時給病人創造一個整潔、安靜、舒適的環境。

高血壓的飲食如何來調整

1.限制鈉鹽攝人。正常成人每天對鈉的生理需要量僅0。2克,相當於0。5克食鹽,而我國人群每天的食鹽攝人量高達15克,遠遠超過瞭人體的生理需要量。對於大部分高血壓病人,每天的食鹽攝人量應不超過6克,以2~5克為宜。為瞭限制食鹽攝入,結合我國人民的飲食習慣,應提倡淡味飲食,即食物菜肴中有輕度咸味即可,用鹽量約為正常飲食的三分之一左右。

從每餐膳食開始調整血壓高低

2.增加鉀、鈣、鎂的攝入。可通過食用含鉀、鈣、鎂豐富的食物增加鉀、鈣、鎂的攝入量。主食中的稻米、玉米,蔬菜中的各種綠葉菜如菠菜、油菜、韭菜,各種豆類及馬鈴薯,蘑菇、香菇等菌類食物,以及海帶、木耳、花生、瓜子,水果中的橘子、香蕉等含鉀均較高。含鈣較高的食物有各種豆制品、奶類,以及蝦皮、紫菜、海帶、木耳、蘑菇等。含鎂較多的食物有谷類、豆類、奶類及綠色蔬菜和海產品等。

3.攝人足夠的優質蛋白質。

4.限制脂肪總攝入量,減少飽和脂肪酸,增加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應少食動物脂肪,並相應增加植物脂肪的攝入,膳食中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之比≥1。

高血壓患者如何正確用藥

高血壓患者如何正確用藥:

1、高血壓病人用藥大有學問。抗高血壓藥物有六大類,並非使血壓降得越快越低的藥物就最好。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對自己最適合、最有效、最耐受的藥物。使用能夠降低血壓波動性的抗高血壓藥物才是最佳的選擇。

高血壓病人應做到“寧可一頓不吃飯,也不能一次不吃藥”。認為高血壓病人沒有癥狀就可以不吃藥,或者癥狀一減輕就停藥的做法都是不科學的。因為停藥會使血壓反彈,重新升高,醫生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停藥綜合癥”。病人也不可擅自增加用藥劑量,因為血壓驟降會引起心肌缺血和腦血管意外。

2、高血壓患者服藥的時辰,更有說道。血壓在一天24小時中並非恒定,存在著自發性的波動。夜間睡眠狀態時,血壓最低。如果白天忘瞭服藥,到臨睡前再補吃降壓藥,那就相當危險,特別是老年人容易誘發缺血性中風。所以,老年高血壓病人睡前忌服降壓藥。究竟什麼時間服藥合適?臨床實踐表明,上午9-11時和下午3-5時血壓最高。藥物的作用一般是在服藥後半小時出現,2-3個小時達到高峰。因此,上午7時和下午2時吃藥較為合適。目前提倡使用長效制劑,因為它的降壓作用溫和平穩,藥效持續24小時以上。每天隻需服藥一次,最好是固定在早晨起床之後。

3、高血壓治療的目標血壓,因年齡、是否有並發癥而有所不同,一般老年人血壓維持在138/83毫米汞柱左右是安全的。如果你的血壓未達到目標,必須采取適當加大劑量或改換它藥、或聯合用藥等措施,以防靶器官的繼續受損。

4、服藥的劑量也有講究,尊醫囑不可隨意增減劑量。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應從小劑量開始。當血壓恢復到正常(低於140/90毫米汞柱)以後,在醫生的認可下,劑量可緩慢減少,直到摸索出最小劑量也能控制住血壓為止。

5、定期監測血壓是盡早發現高血壓癥的重要途徑。一般說來,經非同一日至少三次以上的隨機測量,血壓均大於或等於140/90毫米汞柱,即可確診為高血壓癥。除繼發性高血壓外,原發性高血壓一旦確認,病人基本上都需終身接受治療、終生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