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寒冷的冬季裡,生命活動會由盛轉衰,是“補冬”的好時候。在我看來,冬天適量食用7種食材,能給身體“雪中送炭”,有助於增強體質。那麼具體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相關的知識吧。

燥熱型體質冬天如何養生

燥熱型體質的MM應該選擇的食物

在飲食方面,燥熱體質者宜清淡飲食,可多吃芝麻、蜂蜜、水果(柿、梨、荸薺、枇杷等)、蔬菜(番茄、冬瓜、蘿卜、藕等)、魚類、豆制品等清淡食物,還可以食用百合粥、枸杞粥、山藥粥等。 另一方面忌食肥膩厚味、辛辣燥烈之物如羊肉,溫熱性食品及蔥、薑、蒜、韭、椒等辛味也要少吃。還要多吃幹果和綠葉蔬菜。幹果和綠葉蔬菜是鎂和葉酸的最好來源,缺少鎂和葉酸的身體容易出現焦慮情緒。鎂是重要的強心物質,可以讓心臟在幹燥的季節保證足夠的動力。葉酸則可以保證血液質量,從而改善神經系統的營養吸收。可以適量多吃點蓮藕、海魚、香蕉、胡桃、瓜子、榛子、菠菜、芹菜、生菜等。

燥熱型體質者冬天吃南瓜可以去燥

南瓜可以防止嘴唇幹裂、鼻腔流血及皮膚幹燥等,可以增強肌體免疫力,改善秋燥癥狀。南瓜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鈷和果膠。鈷的含量較高,是其他任何蔬菜都不可相比的,它是胰島細胞合成胰島素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常吃南瓜有助於防治糖尿病。果膠則可延緩腸道對糖和脂質吸收。另據報道,日本現正盛行“南瓜熱”,不但適合不想肥胖的中青年食用,而且被廣大婦女稱為“最佳美容食品”,其原因在於南瓜維生素A含量勝過綠色蔬菜。但吃南瓜要適量,一天的量不宜超過一頓主食,也不要太少。下面給你介紹兩款南瓜菜譜養生菜譜!

“南瓜紫米粥”

做法:把南瓜切片,把米、大棗洗凈,與南瓜片一起放入鍋內加水煮,先用猛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至米爛即可。

南瓜葡萄幹沙拉

材料:南瓜400克(凈重)、沙拉醬1大匙、葡萄幹30克、黃瓜1小段、紅椒半隻、鹽1/4小匙

做法:將南瓜去皮,去籽切大塊,放入蒸鍋蒸軟(約20分鐘),盤子最好加蓋,防止水份聚在盤中。將葡萄幹用熱水泡軟後瀝幹待用,黃瓜切薄片待用,紅椒去籽去筋切丁待用,將蒸好的南瓜按成泥,晾涼,加入沙拉醬和鹽拌勻,加入葡萄幹、黃瓜片和紅椒丁拌勻,裝盤即可。

中醫理論向來強調“食療”,尤其強調通過飲食得到滋補和調養,調節身體狀態的平衡,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所以各位燥熱體質的MM冬季可以根據自己具體情況挑選合適的保健養生方法。

冬天睡覺穿襪子好不好

有人說,天冷穿襪子睡覺很有助睡眠,可以增加腳的血流,可以把身體核心區域的熱度轉移到末梢,身體因此稍微降溫,誘發睡意。美國一項研究發現,雙腳的溫度與睡眠的質量密切相關。脫掉襪子睡覺,會降低腳部溫度,對促進睡眠不利。因而建議,脫衣上床後,剛開始體溫有所降低時最好穿著襪子,讓雙腳保持一個比較高的溫度,這樣更有利於快速入睡和提高睡眠質量。

但也有相反的意見:冬天睡覺的時候不要穿襪子。因為足部被悶瞭一整天,在晚上也是需要呼吸、透透氣啦。穿襪子睡覺,足部會產生汗水就不容易排除,在腳丫子中間,利於真菌生長和繁殖, 因為穿襪子不利於腳部血液循環和透氣,容易導致汗水不容易排除,誘發真菌滋生。很容易生足癬的。

睡覺穿襪子是不利於血液流通和皮膚新陳代謝的,穿襪子睡覺導致腳的“呼吸”受阻,另外,穿襪子過多會容易造成腳氣病。腳部匯集全身的經絡,所以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睡覺前用熱水泡腳,是很多人習慣的促進睡眠的做法。每晚臨睡前最好用溫水洗腳。保護腳部最好的做法是每晚臨睡前用溫水洗腳,水溫以稍高於體溫為佳,水量以齊踝關節為佳。可以起到調整氣血、消除疲勞、增進食欲、舒筋活血的功效,對失眠、神經衰弱、關節酸痛、消化不良、腰痛、胃痛等全身或局部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療和預防作用。

冬季進補養生湯幫女性滋補身子

美味羊肉驅寒清湯

材料:羊腿骨(一般菜市場都有地賣,大概在3-5元左右/斤),羊肉,豆腐,白菜,香菜。

配料:鹽,料酒,醋,孜然面,白胡椒粉,雞精,花椒,大料,桂皮,蔥,薑。

做法:

1、羊腿骨洗凈,每根剁成兩段可看到骨髓。

2、放入電壓力鍋中,加一點料酒,花椒,大料,桂皮,蔥段,薑片,雞精,倒入水(多加些,依鍋的大小,可加入2/3鍋即可),燉25-30分鐘。

3、羊肉洗凈切薄片,備用。

4、豆腐切塊,備用;白菜洗凈,留菜葉,手撕成小片,備用。

5、香菜洗凈,切小段,備用。

6、將燉好的羊肉清湯倒入沙鍋中,開敘,依次放入羊肉,豆腐,白菜,豆腐,逐漸開大火,開鍋後再次調到敘,蓋鍋蓋燉2-3分鐘,加入適量的鹽,香菜,即可。

溫馨小提示:羊肉營養豐富,貧血、產後氣血兩虛、腹部冷痛、營養不良、以及一切虛寒病癥均有很大裨益。喝湯的時候,可配上大餅或者燒餅,一定要加醋,孜然面和白胡椒粉,這樣喝味道很地道。

冬季女性堅持運動吃肉保暖

女性在例假期間還會感覺血塊凝結、小腹脹痛、宮寒等癥狀。氣血運行慢,還會發生胃寒等現象。表現得易餓,就會感覺胃口大增,惡性循環,會加重胃部的負擔。而且身體的其他部位供血不足,會變得容易失眠,健忘,還會引發關節炎等一系列癥狀。

有什麼方法能夠祛除體內較重的寒氣?

首先就是要堅持運動,雖說冬季穿著比較厚重,活動不方便,但還是可以選擇一些比較緩和的運動方式,例如瑜伽、慢跑等等。還可以經常泡澡,局部艾灸等等,都能夠逼出體內寒氣。如果怕麻煩,或對自己的技術不太有把握,最好還是尋求專業的幫助。現在一些美容機構引進的高科技儀器,就能夠很好地幫助身體排濕祛寒。

秋冬可以吃一些牛羊肉禦寒,而且所含的熱量相對而言也不高。還可以用紅棗、桂圓、蓮子等熬湯,能美容養顏,但是桂圓易上火,不宜吃太多。

在秋冬會選擇食補,這和瘦身會不會矛盾?

其實這並不矛盾,因為我們常說的食補,是一種習慣性地動作,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不是一兩頓多吃一點就能有效的。而且“補”是要有度的,過量地飲食肯定會產生副作用。進補也要有選擇,要搞清楚知道自己需要補什麼,然後對癥下藥。其實天冷,人體需要消耗更多的熱量來維持體溫的平衡,但是進補的同時要註意保持原有的飲食結構。可以適當多食,但一定要把增加的放在白天,晚上8點鐘過後就不要再吃瞭。

冬季進補七大好食材

枸杞:養肝明目

冬季是補腎的好季節,而枸杞是補腎佳品。枸杞性味甘平,歸肝、腎經,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對腎臟和肝臟都是寶。在空氣幹冷的冬季,眼睛易幹澀、流淚,常吃枸杞還能緩解這些癥狀。

一般來說,健康成人每天吃20克左右(約30顆)枸杞比較合適。枸杞最適合煮粥或煲湯,可將它和大棗、山藥等搭配。嫌麻煩的話,還有一種簡便吃法,即早晚嚼食,營養成分的吸收更充分,但嚼枸杞時要註意控制數量,最好減半(15顆左右),否則易滋補過度。枸杞補腎益精作用明顯,民間流傳有“君行千裡,莫食枸杞”的諺語,性欲亢進的人不宜服用。需要註意的是,枸杞含糖量較高,糖尿病患者應控制用量。

大棗:補中益氣

大棗對身體好處不少,民間有“一日吃仨棗,一生不顯老”的說法。中醫認為,大棗性味甘溫,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是冬季上佳的滋補品。它富含鐵元素,可促進血液循環,病後體弱、貧血患者以及冬季手腳冰涼的女性都適合用大棗調理身體。建議把紅棗在鐵鍋裡炒黑後泡水喝,可治療胃寒、胃痛。紅棗水裡加入桂圓,可作為茶飲,有補血、補氣的功效。

值得註意的是,脾胃虛弱者生吃紅棗會分泌過多胃酸,導致胃痛,因此不妨做熟瞭再說,可取紅棗幾顆、黑木耳一把、冰糖適量,熬制黑木耳紅棗補血湯,或用紅棗、當歸、糙米熬粥。紅棗雖好,但棗皮纖維含量很高,不易被消化,一次吃太多容易胃脹,建議適量食用。

當歸:活血祛寒

天冷時食物能幫人體禦寒,1800多年前的中醫經典著作《金匱要略》中,就有一款特別適合寒冷季節食用的“當歸生薑羊肉湯“,主要成分之一當歸,被歷代醫傢譽為“血中聖藥”。當歸性溫,入肝、心、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當歸並非隻適合女性使用,凡是血虛、血瘀的病人,表現為血虛頭痛、頭暈心悸、面色萎黃、跌打損傷、皮膚感染、血虛腸燥便秘、虛寒腹痛等,都可一試。

這款湯中當歸有兩個搭檔,生薑能溫中散寒,發汗解表;羊肉則性質溫熱,溫中補虛,是老少皆宜的食物。三者配合起來,可溫中補血、祛寒止痛。體質虛寒、容易長凍瘡的人可在冬天將此湯作為藥膳日常食用。當歸雖適用范圍廣,但對火大的人、濕氣所致胃脹、腹脹以及長期腹瀉者並不適合。身體壯實的人,若僅為保健,也不要隨意食用當歸,否則容易上火,防病不成反致病。

白蘿卜:去火化痰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薑”、“十一月蘿卜賽人參”。白蘿卜是冬季的時令蔬菜,也是養生的好食材。中醫把肺看做“嬌臟”,是外邪首先侵襲的地方,立冬後需特別呵護。白蘿卜性涼,味甘辛,歸肺、胃經,對肺胃有熱、痰多、氣脹食滯、消化不良、大小便不暢的人尤其適用。在食用上,它有兩個最佳搭檔:如想發揮止咳效果,就將白蘿卜和冰糖搭配,共同達到除痰潤肺、和中止咳的作用;如想抑制咽喉發幹、疼痛的癥狀,可把白蘿卜與青果煎煮後當茶飲,能很好地緩解肺胃熱盛引起的咽喉腫痛。

需要提醒的是,白蘿卜性涼,脾胃虛寒、慢性胃炎、胃潰瘍、大便偏稀者不宜大量食用。另外,蘿卜不宜和“補藥”同食,因其有下氣、消滯作用,行氣太過容易破氣,會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人參、黃芪等補氣類藥物的吸收。

紅糖:化瘀散寒

冬季強調溫補,紅糖性溫、味甘,入脾經,能“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具有化瘀散寒、暖胃健脾、緩解疼痛的功效。對體寒虛弱、造血功能下降的老人,尤其是大病初愈者,紅糖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是物美價廉的補品。而且,紅糖是未經精煉的粗糖,保留較多維生素和鐵、鋅、錳等礦物質,營養價值較高。

紅糖與不同食物搭配,可達到不同的保健功效。比如,用紅糖煮荷包蛋,可使雞蛋和紅糖營養互補,讓人面色紅潤,有精神;用紅糖泡桂圓幹服用,對改善睡眠有積極作用;熬粥放點紅糖,有益氣養血之效。

值得提醒的是,紅糖應根據季節變化來應用,現在正值冬季,可適當多用,但每日攝入量仍要控制在別超25克,到瞭夏天則要減少用量。

黃芪:益氣固表

冬日裡,天氣驟寒,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隨之而來,體質虛弱、容易感冒、畏寒怕冷的人也需增強體質。中醫認為,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黃芪向來被認為是益氣固表的能手,其性微溫,歸肺、脾、肝、腎經,尤其擅長補氣,非常適合上述兩類人服用。黃芪有“補而不膩”的特點,適當服用有助增強體質,緩解乏力。

黃芪的用法比較多,可與各種肉類搭配。黃芪瘦肉湯可暖中祛寒,提高抗寒能力;黃芪燉牛肉可益氣補肺,養心安神;黃芪燉雞湯適合脾胃氣虛、肺氣虛弱的人,對緩解產後體虛、面色萎黃、易出虛汗等效果良好。根據個人情況,食用黃芪時還可再添點其他配料,如氣血兩虛的人可加點紅棗,希望養肝、潤肺的人可加少許枸杞,而脾胃虛弱、體倦乏力的人可加入適量茯苓。但有明顯陰虛、鬱熱者,表現為手足心熱、兩脅脹悶、大便秘結等癥狀的人慎食。

芡實:健脾祛濕

芡實,又稱“雞頭米”、“雞頭”等,是滋補性強的食物,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適合“補冬”的傳統觀念。在蘇東坡的養生之道中,就強調吃芡實。

鮮芡實或幹芡實泡水後可直接嚼服,也可將其和蓮子、茯苓、山藥一起煮成四神湯,具有健脾、利濕、補腎的功效,適合大部分人飲用。常熬夜、長痘痘、易嘴破、常便秘的人特別適合飲四神湯來滋陰、固脾胃,讓消化系統穩定下來。值得提醒的是,芡實不能一次性食用太多,否則可能造成便秘。此外,把鮮芡實去皮後凍在冰箱裡,可增加保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