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畏寒吃什麼能緩解,又到寒冷冬季,每到數九寒天,在生活中,不少的女性都會出現畏寒的問題,即使穿上瞭厚衣服,也難以抵擋寒冷的感覺。其實,想讓身體真的能熱起來,應該吃一些能增加人體熱能的食物。怎麼吃?一起看看吧。

冬天特有的10種好食物

1.南瓜

南瓜是冬季蔬菜中“多才多藝”的一種,蒸烤、炒菜、煲湯均可。它鮮艷的橙色源於其富含的β胡蘿卜素,這種強抗氧化劑有助於預防心臟病和癌癥。

2.柚子

酸甜多汁的柚子被稱為冬日“完美水果”。柚子不僅富含維生素C,還含有番茄紅素,這兩種營養素都是強效抗氧化劑,有抗癌功效。

3.球芽甘藍(一種乒乓球大小的甘藍)

1斤的球芽甘藍,要比1斤柑橘富含的維生素C多50%。維生素C不僅是一種強抗氧化劑,還能幫助人體抵禦寒冷。4—6個球芽甘藍,就足以滿足成人全天所需的維生素C。球芽甘藍烹調需要較長時間,燉肉、煲湯時可以放些。

4.紫甘藍

十字花科蔬菜品種繁多,其中的紫甘藍是冬季蔬菜中營養的“集大成者”。它不僅富含多種維生素,還因高效的消炎作用而聞名。涼拌或水煮甘藍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癌癥的上好選擇。

5.西蘭花

西蘭花能提供維生素A、C、K和葉酸,以及人體必需的礦物質鈣、錳和鐵。它富含葉黃素,可以保護眼睛,減少白內障和黃斑變性 。

6.蘿卜纓

在歐美國傢,醫生們常會囑咐蘿卜要帶著“葉”吃。一份涼拌蘿卜纓就能完全滿足人體每日所需的維生素A和K,以及55%的維生素C和27%的葉酸,和10%的鈣和錳。

7.紅薯

紅薯比同屬根莖類蔬菜的土豆營養更勝一籌。1個中等大小的紅薯就含有約4克的膳食纖維和約2克的植物性蛋白。而且,紅薯隻有很低的熱量,幾乎不含脂肪。

8.栗子

栗子是可以陪伴一冬的健康幹果。一方面,它富含B族維生素和鉀、銅、錳等礦物質,能強健身體。栗子還是堅果中唯一含維生素C的,是感冒和流感盛行時的必備零食。

9.大蔥

大蔥含有抵抗疾病作用的營養素。如:維持人體健康必需的維生素A、B6、C、K,葉酸和鐵。值得一提的是,大蔥含有的多酚類抗氧化物質,可以保護血管。此外,有研究表明,多吃蔥,還能降低患前列腺癌與結腸癌的風險。不妨嘗試用大蔥、黃瓜、柿子椒做道涼拌菜。

10.大蒜

大蒜含有的大蒜素對疾病的預防,特別是癌癥和心臟病有效。此外,它還具有消炎、抗感染的特性。

冬季五大補水保濕誤區

補水保濕誤區1、補水面膜天天敷

面膜是一種密集型保養品,一周最多使用2-3次,如果天天使用同一類型的面膜,很可能導致肌膚營養過剩,反而會出現敏感、發紅等癥狀,尤其是水洗式面膜,水洗的同時,面部肌膚的水質膜被拉扯,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壞,肌膚更容易幹燥。

補水保濕誤區2:膠原蛋白成分補水一定有效

很多MM通過敷膠原蛋白來補水,其實肌膚是根本不可能吸收膠原蛋白這種成份的,肌膚表面致密,隻能吸收水分、油脂這些分子相對較小的成分,而膠原蛋白,屬於蛋白質的一種,分子相對較大,則隻能靠腸胃吸收。

(圖片ID:29354702,冬季補水保濕誤區)

補水保濕誤區3:皮膚幹時不停噴礦泉噴霧

礦泉噴霧中含有微量礦物離子,可以鎮靜敏感膚質、補充水分,但噴霧中並不含能鎖水的保濕成分,噴的次數一旦增多,同時又沒有擦乳液鎖水,皮膚會陷入幹濕反復的惡性循環,反而造成皮膚缺水。

正確的使用方法是:噴霧在肌膚上停留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分鐘,多餘的水分要用紙巾吸走,然後要馬上擦上保濕乳液。

補水保濕誤區4:油分高的保養品更加鎖水

油分可以起到保護皮脂膜的作用,減少水分的蒸發,但是油膩的保養品不一定比清爽的保養品更加保濕,還可能會增加面部油脂的分泌、阻塞毛孔或造成敏感,越高的油脂還會阻斷肌膚獲得空氣中水分的機會,減弱肌膚本身具有的天然鎖水功能。

補水保濕誤區5:保證每天8杯水,肌膚就會水嫩

喝水對於緩解肌膚幹燥效果甚微,雖然水分向皮膚細胞輸送,但通常是還沒有到達肌膚就代謝掉瞭,人體每天正常需水量為1800ml-2000ml,飲水過多,不但會加重腎負擔,大量的水還會帶走體內很多肌膚重要的鎖水元素,如電解質和礦物質。

冬季吃五種食物易中毒

1.大棚培育的蔬菜水果。大棚種植的植物對農藥需要量較大,再加上冬季寒冷,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不能完全將農藥吸收,所以,清洗不凈會導致冬季吃蔬菜水果時農藥中毒。

2.腐爛的白菜。大白菜的葉子中含有較多的硝酸鹽,腐爛後其含量會明顯增高。一旦大量進食,經腸道細菌作用,會還原成亞硝酸鹽而發生中毒。主要表現為頭暈、嘔吐等,嚴重的會出現呼吸困難、血壓下降。為防止中毒,應避免蔬菜在高溫下長時間堆放。

3.生豆漿。其中含有一種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飲用後容易中毒。所以,豆漿一定要徹底煮熟後飲用。需要提醒的是,豆漿加熱到一定程度後會出現泡沫,這並不意味著它已經煮熟瞭,應繼續加熱5—10分鐘,至泡沫消失才可飲用。

4.發芽或未成熟的馬鈴薯。其中含有有毒物質龍葵素,攝入後易引起中毒。冬天應把馬鈴薯貯藏在低溫、無陽光直接照射的地方;燒煮時可加入少許的醋,能夠破壞毒素。

5.黴變甘蔗。其毒性非常強,進食2—8小時後會出現嘔吐、頭暈、頭痛、視力障礙等癥狀,嚴重者還會昏迷、呼吸衰竭,病死率及出現後遺癥率達50%,目前尚無有效治療措施。

當發現疑似食物中毒時應盡快送醫院,同時將可疑食物、患者的嘔吐及排泄物給醫生看。在送醫途中可嘗試催吐以減少毒素吸收,做法是用手指或湯匙壓迫舌 根,使病人嘔吐。催吐時要將病人臉朝下、頭部壓低,以防嘔吐物阻塞呼吸道。同時切記,意識不清的病人千萬不可催吐。

冬天飲食調養有三宜

冬季飲食的營養特點,即增加熱量,在三大產熱營養素中,蛋白質的攝取量可保持在平常的需要水平,熱量增加部分,主要應提高糖類和脂肪的攝取量來保證。礦物質應保持平常的需要量或略高一些。增加熱量可選用脂肪含量較高的食物。維生素的供給,應特別註意增加維生素C的含量。可多食蘿卜、胡蘿卜、土豆、菠菜等蔬菜及柑橘、蘋果、香蕉等水果,同時增加動物肝、瘦肉、鮮魚、蛋類、豆類等以保證身體對維生素的需要。

調好冬季“飲食鐘” ----冬季寒冷,人們食欲多有增加,但這並不意味著在冬季人體需要更多的熱量。現代科學研究證明:人體在冬季所需的能量與其他季節的差距並不大,因為人體的“激素鐘”在寒冷氣候下,運轉有所改變。

冬季是腎主令之時,腎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勝苦。故《四時調攝箋》中指出:“冬日腎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養心。”所以,飲食之味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以保心腎相交,食辛熱之品,使肺氣直達,固實腎氣。冬季雖宜熱食,但燥熱之物不可過食,勿多食蔥,以免使內伏的陽氣鬱而化熱。冬季切忌吃較硬和生冷的食物,此類食物多屬陰,易傷脾胃之陽,如腎陽虛者,常易造成中氣下陷、形寒肢冷、下痢清谷等病癥。

飲食調養有三宜:一宜粥糜,古代養生傢多提倡深冬晨起喝些熱粥。《飲膳正要》中認為冬季宜服羊肉粥,以溫補陽氣。如若在粳米粥中加點紅棗、赤豆可使人感覺周身溫暖,精力倍增。民間素有冬至吃赤豆粥,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臘月二十五吃“八寶粥(飯)”的習慣。冬日宜食養心除煩的麥片粥、消食化痰的蘿卜粥、補肺益胃的山藥粥、養陰固精的核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調中開胃的玉米粥、滋補肝腎的紅薯粥等。二宜溫熱之品,以取陽生陰長之義。如宜吃牛肉、羊肉、狗肉、桂圓肉、棗、蛋、山藥、豬血、糯米、韭菜等。冬季每日晚餐喝一小杯酒,對中、老年人養陰大有裨益。三宜堅果之品,冬日多吃點核桃、板栗、松子以及花生、葵花子、芝麻、黑豆、黑米等。須註意體肥胖者忌肥甘溫熱厚味。

冬季,偏於陽虛的食補以羊肉、雞肉等溫熱品為宜。偏於氣陰不足的食補以鴨肉、鵝肉為好。《隨息居飲食譜》中指出:鴨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

身體畏寒吃什麼能緩解

產熱食物

低溫會對人體內分泌及消化系統產生一定影響,使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物質代謝、分解加快,能量消耗相對增加。因此,冬季應當增加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這三類產熱營養素的攝入,如主食和含少量糖分的甜食,尤其是魚類、奶類等優質蛋白質及脂肪的攝入,炒菜時可適當多放一點植物油。

溫性食物

中醫認為,羊肉、狗肉、桂圓、韭菜、核桃、小米等食物具有溫陽益氣的作用,適量多吃可提高禦寒能力。相反,鴨肉、螃蟹、香蕉、黃瓜、梨、綠豆、西瓜、冰糖等涼性或寒性的食物最好少吃。

含蛋氨酸食物

低溫使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加,脂肪代謝加快。肌酸的合成及脂肪的代謝都需要甲基,這些甲基可由蛋氨酸來提供。蛋氨酸是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之一,而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包括芝麻、葵花子、葉類蔬菜等。對於老年人來說,不妨多吃點豬血。豬血中氨基酸比例與人體非常接近,易吸收,適合消化功能減退的老年人食用。

含鈣食物

醫學研究證明,怕冷與飲食中礦物質缺乏有關,尤其是缺鈣,會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因此,冬季不妨多吃點牛奶、豆制品、蝦皮等富含鈣質的食物。此外,胡蘿卜、地瓜、蓮藕、大蔥、土豆等根莖類蔬菜中含有大量礦物質,經常食用也能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

含維生素食物

低溫會加速體內維生素的代謝,飲食中應及時補充。如維生素A能增強人體耐寒能力;維生素C可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因此,冬季應適當增加動物肝臟、胡蘿卜、南瓜等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及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的攝入量。

人體甲狀腺可分泌一種叫甲狀腺素的激素,具有產熱效應。甲狀腺素由碘和酪氨酸組成,酪氨酸可由體內合成,碘卻必須依靠“外援”。因此,冬季應適當多吃點海帶、紫菜、貝殼類等含碘豐富的食物。

含鐵食物

研究表明,許多女性冬季怕冷與體內缺鐵有關。因此,怕冷的女性可適當多攝入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的血和肝臟等。動物性食物中的鐵是血紅素鐵,被人體攝入後吸收率較高,尤其是動物血液,其鐵的吸收率可高達22以上。植物性食物如木耳、海帶、芝麻等,雖然含鐵也較高,但吸收率較低,多在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