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幹中營養豐富,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多種維生素以及鉻、鈣、磷、鐵等。老年人常食用葡萄幹有很多好處呢?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好處吧。

長壽老人的八大飲食愛好

一、喜歡喝粥

從飲食習慣看長壽老人無一不喜歡喝粥。著名經濟學傢馬寅初和夫人張桂君,夫妻雙雙都是百歲老人,倆人尤其喜歡喝粥。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麥片加入250克開水,沖泡2分鐘即成粥。天天如此,從不間斷。上海的百歲老人蘇局仙先生,一日三餐喝大米粥,早晚喝稀粥,中午喝稍稠粥,每頓定量為一淺碗,已形成習慣。他們說:“喝粥渾身舒坦,對身體有益。”

歷代醫傢和養生學傢對老人喝粥都十分崇薦。《隨息居飲食》說:“粥為世間第一滋補食物。”粥易消化、吸收,能和胃、補脾、清肺、潤下。清代養生傢曹慈山說:“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計頓,亦能體強健,享大壽。”他編制瞭粥譜一百餘種,供老年選用,深受老年人歡迎。

二、小米是老人的最佳補品

老人最喜歡小米,把小米當成最好的滋補佳品。小米是谷子去皮後的顆粒狀糧食,歷來就有“五谷雜糧,谷子為首”美稱。體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補身體。祖國醫學認為,小米益五臟,厚腸胃,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清代有位名醫說:“小米最養人。熬米粥時的米油勝過人參湯。”可見,長壽老人喜歡“米”很有道理。

三、珍珠玉米當主食

玉米,別名玉蜀黍、苞谷、珍珠玉等,它與水稻、小麥並稱為世界三大農作物,是世界公認的“黃金作物”,也是長壽老人離不開的主食。美國醫學會作過普查,發現美國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沒有一個高血壓、沒一個動脈硬化。原來是吃老玉米吃的。醫學傢研究中發現老玉米裡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亞油酸、谷物醇、維生素E,所以不容易發生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從長壽老人的體質看,他們很少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這與他們把吃玉米當成主食密切相關。

四、天天一斤奶

喝奶是長壽老人的普遍習慣,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壽星更是這樣。

據說,美國現有25000名百歲壽星,其中80%為女性,她們的飲食習慣是普遍喝奶。美國諺言說:“喝奶使骨骼堅。”百歲壽星貝寧,每天喝兩杯奶,有時喝得更多,所以,她到百歲之時,仍沒有骨質疏松跡象。

牛奶營養豐富又比較全面。奶中賴氨酸含量較高,膽固醇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全部為乳糖,在腸道中可以轉化為乳酸,有抑制腐敗菌生長的作用。牛奶含鈣很豐富,吸收率也很高,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D、核黃素等,這些對老人來說是必要的、有益的。

牛奶經發酵後制成幹酪,吃幹酪可以預防齲齒。喝酸奶能降低膽固醇,所以常喝酸奶的人不易患心血管病,還能明目、固齒、防止細胞老化等。

五、每天吃一個雞蛋

每天吃一個雞蛋已成為長壽老人的普遍習慣。

百歲壽星,著名經濟學傢陳翰笙博士根據營養學的安排,每天飲食堅持“三個一”:“早上吃一個雞蛋,晚上喝一杯奶,中間吃一個大蘋果。”他一日三餐多吃素,少吃肉,科學安排飲食,吃出瞭健康。

營養學傢測定,蛋清中含大量水分、蛋白質。蛋清蛋白有極豐富的氨基酸,且組成比例非常適合人體需要,這種蛋白質在人體中利用率最高。蛋清蛋白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還可提高人體血漿蛋白量,增強機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能力。卵磷脂被人體消化後,可釋放出膽堿,膽堿可改善記憶力。蛋黃含的無機鹽、鈣、磷、鐵和維生素都比較豐富。雞蛋中含有大量膽固醇,脂肪屬飽和脂肪酸。吃雞蛋過多,會使膽固醇的攝入量大大增加,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和危害心腦血管,並增加肝、腎負擔。所以,每天吃1 2個就可以瞭。長壽老人們從不多吃。

六、豆腐是老人喜歡的美食

老人們普遍愛吃豆腐。他們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隨息居飲食譜》謂:“處處能造,貧富攸易,詢素食中廣大教主也。亦可入葷饌。冬月凍透者味尤美。”

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異黃酮。豆腐的功效具有益氣、補虛、降低血鉛濃度,保護肝臟,促使機體代謝的功效,常吃豆腐有利於健康和智力發育。老人常吃豆腐對於血管硬化、骨質疏松等癥有良好的食療作用。

七、崇愛大白菜

大白菜,平常菜,老年人,最喜愛。味道鮮美,葷素皆宜,是冬令佳蔬,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有一幅特意的大白菜圖,獨論白菜為“菜中之王”,並贊“百菜不如白菜”。

老人常說:“白菜吃半年,大夫享清閑。”可見,常吃白菜有利於卻病延年。大白菜含有礦物質、維生素、蛋白質、粗纖維、胡蘿卜素,還含有分解致癌物質亞硝胺糖酶。從藥用功效說,大白菜有養胃、利腸、解酒、利便、降脂、清熱、防癌等七大功效。

八、胡蘿卜是老人心愛物

胡蘿卜也是老人都喜愛的心愛物。

胡蘿卜高含維生素A,有極為豐富的胡蘿卜素。研究表明,胡蘿卜能提供抵抗心臟病、中風、高血壓及動脈硬化所需的各種營養成分。

胡蘿卜素在高溫下也很少破壞,容易被人體吸收,然後轉變成維生素A,所以能治療因缺乏維生素A而引起的夜盲癥和眼幹燥癥。胡蘿卜素隻有溶解在油脂中才能被人體吸收。因此,有經驗的老人常把胡蘿卜切成片或絲同油炒,這樣,胡蘿卜素的保存率可達79%以上,切片油炸,胡蘿卜素保存率為81%,切片和肉一起燉,胡蘿卜素的保存率高達95%。

胡蘿卜還有促進大腦物質交換,增強記憶力的作用。讀書學習前吃一盤炒胡蘿卜絲,有利於鞏固記憶。

老年人想長壽常吃葡萄幹

葡萄幹中營養豐富,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多種維生素以及鉻、鈣、磷、鐵等。

老人常食葡萄幹不僅有補氣血、強筋骨、益氣強身、耐饑寒養生之功效,更重要的是它可補充人體內的鉻。因為人體容易缺鉻。

而鉻是人體必須的重要元素,人體缺鉻將會造成膽固醇含量增高,從而增加心臟和血管的發病機會;鉻的缺少還會導致糖尿病的發生率上升。

提示:老人常食葡萄幹不僅可補充鉻元素,還可以延緩衰老,延年益壽,又可預防以上病癥,真是益處多多。

​想要長壽每天堅持這麼做

1.起床後90分鐘內吃完早餐。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早上起床90分鐘之後才吃早餐的人,肥胖幾率會增加50%。這會直接導致因腸癌、膀胱癌和肝癌死亡的危險增加。因此,早餐一定要在起床後90分鐘內吃完。

2.喝薄荷茶。

美國佈法羅大學研究發現,薄荷茶含有強抗氧化劑,有助於減輕炎癥、提高警覺度、使糖尿病危險降低52%。

3.茶葉至少泡3分鐘。

茶葉浸泡時間少於3分鐘,會導致茶水中抗氧化劑的含量大大降低,抗病功效大減。

4.不帶病工作。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生病後仍堅持工作的人,比在傢好好休息的人,在3年內罹患心臟病的危險增加瞭2倍。因此,生病瞭就要及時治療,千萬別逞能。

5.別用空氣清新劑。

美國威林耶穌大學科學傢發現,空氣清新劑不僅影響人的嗅覺,還會傷肺。如果室內氣味不好,可以放些肉桂,同樣能使人神清氣爽。

6.飯前吃沙拉。

飯前先吃沙拉,有助於防止血糖和胰島素驟升。同時,沙拉中的橄欖油和食醋有益血管健康,降低患癌危險。

7.菜裡放咖喱。

美國羅格斯大學發現,咖喱粉中的薑黃素與西蘭花、菜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中的異硫氰酸鹽相結合,能增強抗擊前列腺癌的作用。每周在菜裡放一次咖喱就能見效。

8.側著身睡覺。

睡眠呼吸暫停會嚴重影響睡眠質量,使人白天更加疲勞,身體抵抗力下降。瑞士伯爾尼大學附屬醫院最新研究發現,側臥可減少睡眠呼吸暫停現象,保證睡眠質量。

9.每餐要有5種顏色。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研究發現,多吃各種果蔬有助於提高防癌作用、降低腦卒中危險。每餐果蔬最好有5種顏色:藍色(或紫色)、綠色、白色、紅色和黃色(或橙色)等。

10.每天5杯水。

美國洛馬琳達大學科學傢發現,每天至少喝5杯水(每杯267克)的男性,比每天喝水不足兩杯的人,罹患致命性心臟病的危險低54%。

老中醫是如何養生長壽的呢

第一大秘訣:節制飲食,葷素搭配:

老中醫認為,調節飲食以養脾胃,這是老年人健身的主要因素。他們喜愛吃當地生產的五谷雜糧,更愛吃蔬菜、豆類、水果,而魚與肉吃的較少。雖有個別偏食魚肉的,也是葷素搭配,從不過嗜。他們的食養經驗是:一不過飽、二不過咸、三不過甘、四不過肥、五不偏食。還有早餐好、中餐飽、晚餐少等。有些老中醫把清代袁枚的詩作為食養之鑒,即“多壽隻緣餐食少,不飽真是卻病方。”

第二大秘訣:起居有常,順時奉養:

老中醫多隨四時而起臥,春夏晚臥早起,以應陽氣之生長;秋季早臥早起,免受肅殺之氣的戕伐;冬季早臥晚起,不使身體的陽氣受寒氣幹擾。他們的睡眠是“先睡心,後睡眼”。“睡前除雜念,調息入夢多”。它如睡前洗腳、睡前不語、睡前勿食等,都是有益的安眠之法。在衣著方面,寬舒合體勿緊束,以利於血液循環。春衣慢慢脫,秋衣遲遲凍(俗言“春捂秋凍”)。他們喜歡“安步當車”,多數老中醫古稀之年仍堅持徒步上班,既散步,又散心。

第三大秘訣:註重鍛煉,持之以恒:

多數老中醫在青年時期就重視體育鍛煉,如習練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或自編的健身操等。簡便易行的還有叩齒、咽津、摩足、揉腹、攏耳、甩手以及按壓保健穴等。有的喜靜不喜“動”,但這種“靜”並非絕對不活動,而是以自我調息代替肢體運動,即註重內功。“若要健,天天練”。不管哪種鍛煉方法,持之以恒是保持身體有效代謝的關鍵。

第四大秘訣:防患未然,攝養為生:

老中醫諳熟《黃帝內徑》“治未病”的思想,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病後防復三原則。“殷憂啟聖,多難興邦”,有瞭憂患意識,才能樹立起防患於未然的根本法則。許多老中醫年事已高,患有高血壓、腦血管病、慢性胃炎、肺氣腫等。

但他們堅信“養生之道在人不在天”,能創造多種條件排除疾病的困苦,或習練書畫,以養心增氣;或意守丹田,以涵元陽;或活動肢體,以運血脈;或與晚輩談天說地,常使暮年留住童心;或食用天然保健品,如核桃仁、松子仁、黑芝麻、板栗、鐵棍山藥、蜂蜜、百合等以軟化血管,排除雜然。

第五大秘訣:樂於奉獻,不慕名利:

老中醫把為病人解除痛苦視為人生最大樂事,“平生最樂樂為醫”。他們不願意過那種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日子。老中醫常說,一看到病人就會把煩惱忘的一幹二凈。真是“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他們把金錢看的很輕。認為一個人把物質利益看的過重,汲汲追求,就會耗心氣、損肝血,何能談上長壽。

第六大秘訣:神志淡泊,以忍為福:

老中醫常能自我解憂除煩,排除不利因素對健康的幹擾。有瞭不順心的事,多能泰然處之,不急不躁,或取回避環境、轉移思路的方法;或向人傾訴,聊以自慰;或冷化處理,不走極端。這些老中醫在“文革”期間,多數受到迫害,他們堅信“久陰必晴”、“正必勝邪”,從不被困難所屈服。凡遇到個人福利的事,從不與人紛爭,而是以讓為先,以忍為福。

以上的六個長壽方法,是由170餘位當代名老中醫養生經驗的分析(其中100歲以上2人,90歲以上8人,80歲以上52人,70人以上97人)。其長壽因素有七,供中老年朋友參考。

想長壽多運動

運動是一種投資,一種生命長度的投資。因此運動是養生的重中之重。正像 “生命的幸福在身體,身體的健壯在鍛煉”這句質樸的民間諺語告訴我們的,“要想身體健,關鍵要鍛煉”。的確,運動鍛煉是維護健康長壽的一項必不可少的 “投資”,生命隻要懂得善於 “投資”,就不會輕易 “虧本”。

“運動好比靈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這是中華養生的名諺,告訴我們運動能夠有效延緩衰老,使人長壽。事實上,通過運動達到延年益壽的例子不勝枚舉。

唐代名醫孫思邈,享年101歲,他在留給世人的養生之道中說“人欲勞於形,百病不能成”。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英國著名政治傢、首相丘吉爾一生繁忙,生活緊張,卻能獲得91歲高壽。這與他酷愛運動,如騎馬、打棒球、遊泳等,是分不開的。

與此類似的運動諺語還有 “手舞足蹈,九十不老”, “天天動,血脈通,臉發紅,腰不痛”等。這些廣泛流傳於民間的諺語也提到運動對於生命的重要性。 或許人們可以有不同的國籍、職業、年齡、性別,但是相信人們對運動重要性的認識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