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服用降壓藥者僅有不足30%的人血壓得到穩定控制。天天吃藥,為什麼血壓還是不達標呢分析原因,多數與降壓藥物選擇不正確、輕信廣告宣傳、服藥時間不準確等有關。那麼,到底該如何正確降壓呢!

哪種降壓藥最好

因為擔心現在吃“好的”降壓藥,將來無藥可用,所以就希望改為“差一點”的降壓藥來吃,這是很多患者對降壓藥的常見誤區。其實,降壓藥沒有好藥和差藥的分別。不是越貴、越新的降壓藥就越好,關鍵要看患者的高血壓適合用哪種降壓藥。

目前,臨床常用的降壓藥有5類,分別是地平類、普利類、沙坦類、洛爾類和噻嗪類,這些藥均可以用於高血壓的初始或長期維持治療。由於每位患者發生血壓增高的原因和身體狀態不同,用藥也有區別。到底該吃哪種藥,應全面衡量患者的身體狀況再決定。不能一味追求所謂的“好藥”,也不能看別人吃什麼就選什麼。

隻有堅持用藥,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服某種降壓藥效果不好時,不要盲目加量,建議咨詢醫生,必要時換藥或聯用其他藥物。最後,不要輕信“根治高血壓”產品的廣告宣傳。

怎麼合理使用降壓藥方法

用藥註意一:

要密切註意在應用降壓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不良反應,以便及時發現並加以糾正。用藥過程中,切忌憑自我感覺增加或減少劑量,自我感覺是不可靠的,如頭暈,血壓高時可出現頭暈,而血壓過低時,也會感到頭暈。

用藥註意二:

高血壓病患者睡前服用降壓藥,容易導致血壓大幅度下降,造成心、腦、腎等的器官供血不足,甚至誘發腦血栓或心肌梗死。若需多次服藥,最晚一次應安排在睡前3~4小時。

用藥註意三:

一旦確診為高血壓,患者就需終生服藥,調整生活方式,血壓控制理想後,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減少用藥量,切忌自行停藥,更不要聽信虛假廣告擅自換藥。

用藥註意四:

血壓在一天24小時中不是恒定的,存在著自發性波動。上午8~10時和下午3~5時,血壓最高。一般藥物的作用是在服藥後半小時出現,2~3小時達高峰,需要在這段時間特別留意!

降血壓的最安全方法就是不用降壓藥

長期服用西藥降血壓有哪些危害?

服用西藥,是長久以來高血壓患者的傳統降壓手法。但是,你知道長期服用西藥降血壓會帶來哪些危害嗎?

長期服用西藥降壓的高血壓患者,應該都有一個共識:西藥降壓雖快,但治標不治本,因為它無法抑制病情惡化,不僅不能阻斷並發癥,反而會加劇並發癥的發生。

這是因為,由降壓藥產生的大量的藥物代謝毒素會沉積在血管壁上,服用越多沉積的也就越多,最終導致血管硬化、變薄、變脆;再加上降壓藥是通過強力擴張血管以達到快速降壓的,因此必然使原本已經硬化的血管變得更加脆弱,而這將會嚴重地損害心、腦、肝、腎等重要的人體器官,並加劇並發癥的發生,最終危及人的生命。

高血壓已成為嚴重威脅國人健康的“隱形殺手”,但是目前不少高血壓患者遇到降血壓兩個瓶頸。第一,血壓降不下來;第二,血壓降下來瞭,卻穩不住。

早在上世紀50年代,我國高血壓防治工作者就曾提出“讓高血壓低頭”的口號。但近年來,高血壓患病率不降反升,已成為嚴重威脅國人健康的疾病之一,高血壓防治形勢格外嚴峻,醫學界稱之為“三低”,即低知曉率、治療率低和控制率低。

怎麼選降壓藥

降壓藥分短,中、長效三大類

短效降壓藥:一般維持有效的作用時間在5~8小時。常用的硝苯地平約5小時,卡托普利約6小時。所以,一天必須服用3次,否則就不能保證有效的降壓效果。這類藥的維持作用時間不長,但起效作用時間卻很快,如硝苯地平僅需3~15分鐘,卡托普利需15--30分鐘。所以,在遇到血壓突然升高時,常用這些藥作為急救藥。常用的短效降壓藥還有維拉帕米、尼莫地平、普萘洛爾等。

中效降壓藥:在血液中維持有效的作用時間在10~12小時。如尼群地平也可以維持6~15小時,依那普利(怡那林)則可達11小時左右。服用這類藥,一天可以兩次。常用的中效降壓藥還有非洛地平(波依定)、美托洛爾(倍他樂克)等。

長效降壓藥:要求能維持降壓療效在24小時以上,一天隻需服用1次。作用時間最長的是氨氯地平、培哚普利,但這些藥達到穩定的降壓作用時間也較長,一般需4--7天。常用的長效降壓藥包括這幾類:1.鈣拮抗劑;2.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類;3.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類。

長效降壓藥相對短效降壓藥優點顯著

血壓波動小:血壓得不到控制,會導致卒中、冠心病和腎功能衰竭等嚴重並發癥。但服用短效降壓藥,會使血壓波動較大。血壓很高時,服用短效降壓藥,血壓會降至很低,藥效過後,血壓又會升高。如此這般,血壓忽高忽低,同樣會產生上述危害。這就像橡皮筋,一會兒繃緊,一會兒松開,就會變得脆弱、易斷裂。由於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自動調節功能不正常,血壓大幅度下降和升高都會使患者不能忍受,引起腦供血不足、缺氧、頭暈等癥狀。由於長效藥在24小時內平穩釋放藥效,故不會導致血壓忽高忽低,副作用小。

24小時晝夜有保障:現代醫學認為,高血壓病對心臟、腦、腎臟等臟器的損害程度的大小,與全天24小時中血壓升高的程度和時間密切相關。也就是說,24小時平均血壓水平越高,對人體損害越大。清晨醒來,是高血壓病患者發生各種心、腦血管病危險的高峰時間,被稱為“早晨危險時刻”。短效降壓藥往往不能有效控制“早晨危險時刻”及夜間的血壓。長效藥降低瞭全天24小時平均血壓水平,包括“早晨危險時刻”和夜間的血壓,減少瞭高血壓病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病的危險。

服用方便:短效藥需一天幾次用藥,患者不容易堅持,少服藥、漏服藥現象較普遍。長效藥每天隻需服用1次,患者的依從性好,保證瞭治療的規律化和長期性。

長效降壓藥,早服晚服兩相宜

一般認為,降壓藥的服用時間,應以早晨7時左右為最佳。因為人體的血壓在一天中呈周期性變動,上午九、十點鐘時最高,夜間最低,早晨服藥可以更好地應對上午的血壓高峰。此外,人體血壓在晚上會自行下降,而且入睡後血黏度會增加,因此晚上服用降壓藥,反而可能會導致低血壓等不良反應。

然而,近年也有許多心血管病學者認為,將長效降壓藥放在睡前服亦未必不可。特別是呈現凌晨血壓升高為特點的高血壓病患者,於睡前服用將能更好控制血壓波動,一般在晚9時左右服用為宜。長效降壓藥使得晝夜24小時血壓更趨於穩定,可大大降低血壓波動的危害。為何晨起高血壓患者宣將長效降壓藥放在睡前服呢?這是由於長效降壓藥的作用時間長,但起效的時間亦比較緩慢,用藥3個小時後血藥濃度方才逐漸升高至高峰,形成有效降低血壓效應。這種效應可維持長達3~6個小時,而後將緩慢下降,並在其後的時間內保持比較穩定的降壓作用,使得全天24小時血壓得以滿意控制。這樣算起來,在晚上9時左右服藥,午夜後達到血藥高峰,直至凌晨4~6時仍然具有顯著的降壓效應。由此可使晨起高血壓得到有效控制,要比早晨起床後才服藥更為科學合理。

睡前服用降壓藥,人們最大的擔心是夜間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盡管這種擔心是必要的,但如果能明確自己的血壓節律特點,一旦確定為晨起高血壓,那麼在睡前服用長效降壓藥,其控制效果將更加良好。觀察結果證實,晨起高血壓患者於睡前服用降壓藥,尚無發現血壓過低現象,故而對此不必過於擔心。

長效降壓藥顯效慢,不是無效

目前常用的長效降壓藥絡活喜,半衰期長達35~45小時,連服7~10天血藥濃度達到穩態;β受體阻滯劑康可(比索洛爾),能維持藥效24小時,是較長效的降壓藥;血管緊張素轉換抑制劑洛丁新,其作用可持續24小時,服用一周後獲最大降壓效果。一般來講,長效降壓藥雖然在服藥當天就有降壓作用,但這些藥達到穩定的降壓作用時間也較長,一般需4~7天,最大降壓作用常在一個月以後才出現。所以,病人服用這些藥後不要著急,起效慢一些,並不是沒有效果。因此,用藥後不要因血壓下降不明顯過早換藥。

但需註意的是,如果在短時間內血壓急劇升高,為瞭防止發生高血壓危象或出現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等並發癥,就需用短效降壓藥如心痛定等,使較高的血壓在短時間內下降。

八種情況停服降壓藥很危險

1、工作繁忙,經常忘記服降壓藥

中年高血壓患者,整天忙忙碌碌,壓力大,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的身體健康,以致經常忘記服降壓藥而被動停藥。

對策:患者需要提高對降壓治療重要性的認識,盡可能堅持每天早上洗漱後服用長效降壓藥(每天服用1次,可以控制24小時血壓)。這樣,患者不需要把藥物帶到工作場所,也不會因為工作太專心、繁忙而忘記服藥。

2、無頭暈、頭痛等不適,自認為高血壓好轉而停藥

高血壓患者通常沒有明顯不適感,隻有在血壓非常高時才會有頭暈、頭痛等癥狀。有些患者誤認為沒有癥狀血壓就是正常的,或高血壓已好轉,因此擅自停服降壓藥。

對策:事實上,高血壓所帶來的風險大多是在沒有任何臨床癥狀下發生的。平時即使沒有任何癥狀,患者也不可隨意停藥,而應定期在傢中測量血壓,根據所測得的血壓水平,與診治醫生進行討論,再由醫生決定是否需要調整降壓藥的劑量或停藥。

3、自認為體育鍛煉可降低血壓,無需再服藥

定期的體育鍛煉的確有助於降低血壓,特別是那些達到出汗狀態的體育運動。一些人誤以為自己天天參加體育鍛煉,就可以不服降壓藥瞭。

對策:體育鍛煉的降壓作用非常有限,而且往往缺乏長期性。即使參加瞭體育鍛煉,血壓暫時恢復到正常,也不能擅自停藥。而必須經過專業評估後,由醫生決定是否有必要調整降壓藥劑量甚至停藥。

4、自認為“是藥三分毒”,要盡量不吃或少吃降壓藥

有人認為,“是藥三分毒”,藥物能不吃盡量不吃,必須吃則盡量少吃。其實,由國傢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銷售的各種化學藥品,都通過瞭完整的有效性與安全性評估,因此,在推薦使用劑量范圍之內,這些藥物通常非常安全,即使長期甚至終身服用也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

對策:科研證實,降壓藥可以有效降低血壓,顯著降低發生中風與心肌梗死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不能因為害怕降壓藥的不良反應,就不吃或少吃甚至拒絕服用降壓藥。事實上,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降壓藥,還是非常安全的。

5、不知道高血壓需長期服藥

有的高血壓患者以為高血壓經過治療後可“痊愈”。當然,隨著對高血壓病因與發病機制的研究,已找到一些有效控制血壓的辦法,但是,迄今為止,高血壓仍不能徹底根治或治愈。

對策:血壓水平是人體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與心臟、血管系統相互作用、綜合平衡的結果。當血壓升高時會帶來非常嚴重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患者需要長期堅持服藥,才能控制血壓,降低患者發生中風、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風險。

6、自認為隨著年齡增長血壓會自然增高,無需再服藥

隨年齡增長,人體內的大小血管會出現程度不同的彈性功能下降(或稱為動脈硬化)。通常,收縮壓在中年後會持續升高,舒張壓則在進入老年後因大動脈硬化而不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一些人想當然地認為,年齡增長,血壓增高是自然現象,不必服藥治療。

對策:血壓水平隨年齡升高絕非必然,更不能稱為自然升高,而是一種病理現象,有非常嚴重的後果,需要繼續服用降壓藥,控制血壓,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另外,通過限制鈉鹽攝入、加強體育鍛煉等措施,可以延緩動脈硬化的進程,使動脈血管在老年期仍然富有彈性,維持正常血壓。

7、自認為夏天血管舒展,血壓自然會降低,可以停藥

在夏天,有些患者即使不吃任何降壓藥,血壓水平也比冬春天低一些。還有患者可能出現血壓明顯降低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這些患者每到夏天,就“主動”停服降壓藥。

對策:夏天是否需要調整降壓治療方案,主要看是否有明顯低血壓癥狀,如果有則應降低藥物劑量,甚至停藥。但如果隻根據一天或一周的炎熱天氣調整用藥,很可能不適合隨時可能出現的涼爽甚至寒冷天氣,大幅增加血壓波動性,增加心血管病風險。

8、服藥後出現幹咳、乏力、水腫等不適而停藥

有些高血壓患者在服用降壓藥後,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如服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後出現刺激性幹咳,服用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後出現腹瀉等腸道功能紊亂。盡管在推薦劑量范圍內,這些不良反應通常少見也不嚴重,但有些患者仍有可能表現為不可耐受而不得不停藥。

對策: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後,應在診治醫生指導下減少導致不良反應發生藥物的劑量,或停服這些藥物,換成其他種類的降壓藥。如果這些不良反應不十分嚴重,患者應盡可能堅持服藥,有些不適感會在用藥一段時間後明顯緩解,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