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疾病變得越來越常見瞭,很多的患者都因為患有痛風而生活受到瞭很大的影響,所以希望各位都能夠重視痛風,痛風和飲食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如果我們患有痛風的話,一定要多多的註意痛風的飲食,下面為大傢介紹一下痛風患者的飲食禁忌有哪些。

誘發痛風發作的病因有哪些

痛風病因最重要的是高尿酸血癥。正常成人每日約產生尿酸750mg,其中80%為內源性,20%為外源性尿酸, 這些尿酸進入尿酸代謝池(約為1200mg),每日代謝池中的尿酸約60%進行代謝,其中1/3約200mg經腸道分解代謝,2/3約400mg經腎臟排 泄,從而可維持體內尿酸水平的穩定,其中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均可導致高尿酸血癥。

1.原發性痛風

多有遺傳性,但臨床有痛風傢族史者僅占10%~20%。尿酸生成過多在原發性高尿酸血癥的病因中占10%。其原因主要是嘌呤代謝酶缺陷,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HGPRT)缺乏和磷酸核糖焦磷酸鹽(PRPP)合成酶活性亢進。原發性腎臟尿酸排泄減少約占原發性 高尿酸血癥的90%,具體發病機制不清,可能為多基因遺傳性疾病,但應排除腎臟器質性疾病。

2.繼發性痛風

指繼發於其他疾病過程中的一種臨床表現,也可因某些藥物所致。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紅細胞計數增多癥、溶血性貧血和癌癥等可導致細胞的增殖加速,使核酸轉換增加,造成尿酸產生增多。惡性腫瘤在腫瘤的放化療後引起細胞大量破壞, 核酸轉換也增加,導致尿酸產生增多。腎臟疾病包括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多囊腎、鉛中毒和高血壓晚期等引起的腎小球濾過功能減退,可使尿酸排泄減少, 導致血尿酸濃度升高。藥物如噻嗪類利尿藥、呋塞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小劑量阿司匹林和煙酸等,可競爭性抑制腎小管排泄尿酸而引起高尿酸血癥。另外,腎移植患者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也可發生高尿酸血癥,可能與免疫抑制劑抑制腎小管排泄尿酸有關。

痛風患者的飲食禁忌有哪些

首先,痛風患者一定要多動的補充水分,因為多喝水的話,可以增加排尿量,讓患者尿酸濃度降低,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每天水分的攝入量,但這裡水分指的是白開水和益元本草茶,而湯就要相應的少喝,特別是血尿酸偏高者和痛風患者要多喝白開水,少喝肉湯、魚 湯、雞湯、火鍋湯等。白開水的滲透壓有利於溶解體內各種有害物質。多飲白開水可以稀釋尿酸,加速排泄,使尿酸水平下降。湯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飲後不但不能稀釋尿酸,反而導致尿酸增高。

其次,痛風發病時因為我們體內的尿酸濃度升高,所以我們應該多吃堿性食物,用來中和我們的尿酸。少吃酸性食物。痛風患者本身有嘌呤代謝紊亂,尿酸異常,如果過多吃酸性食品,會加重病情,不利於康復。而多吃堿性食物,能幫助補充 鉀、鈉、氯離子,維持酸堿平衡,由於患者內分泌紊亂,堿性物質並不容易吸收。建議多喝含有礦物質的水,在微量礦物質作用下方可少量吸收,以利改善患者體內的酸性環境。

痛風患者還應該註意的是痛風患者應該多多的吃一些蔬菜和水果,減少嘌呤食物的攝入量。還要特別提醒大傢的是,在日常的飲食過程中,要多吃蔬菜,少吃飯。這是由於多吃菜不但會導致嘌呤攝入量的減少,而且還能增加維生素C、纖維素以及水 分。而減少飯的使用量能有效的控制熱量攝入,限制體重、減肥降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期的患者應忌食高嘌呤食物,如:酵母、胰臟、濃縮肉汁、肉脯、沙丁魚、鳳尾魚、動物心臟等。

痛風患者日常有什麼癥狀表現

1.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多數患者發作前無明顯征兆,或僅有疲乏、全身不適和關節刺痛等。典型發作常於深夜因關節痛而驚醒,疼痛進行性加劇, 在12小時左右達高峰,呈撕裂樣、刀割樣或咬噬樣,難以忍受。受累關節及周圍組織紅、腫、熱、痛和功能受限。多於數天或2周內自行緩解。首次發作多侵犯單 關節,部分以上發生在第一蹠趾關節,在以後的病程中,部分患者累及該部位。其次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關節,肩、髖、脊柱和顳頜等關節少受累,可 同時累及多個關節,表現為多關節炎。部分患者可有發熱、寒戰、頭痛、心悸和惡心等全身癥狀,可伴白細胞計數升高、紅細胞沉降率增快和C反應蛋白增高等。

2.間歇發作期

痛風發作持續數天至數周後可自行緩解,一般無明顯後遺癥狀,或遺留局部皮膚色素沉著、脫屑及刺癢等,以後進入無癥狀 的間歇期,歷時數月、數年或十餘年後復發,多數患者1年內復發,越發越頻,受累關節越來越多,癥狀持續時間越來越長。受累關節一般從下肢向上肢、從遠端小 關節向大關節發展,出現指、腕和肘等關節受累,少數患者可影響到肩、髖、骶髂、胸鎖或脊柱關節,也可累及關節周圍滑囊、肌腱和腱鞘等部位,癥狀趨於不典 型。少數患者無間歇期,初次發病後呈慢性關節炎表現。

3.慢性痛風石病變期

皮下痛風石和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是長期顯著的高尿酸血癥,大量單鈉尿酸鹽晶體沉積於皮下、關節滑膜、軟骨、骨質及關 節周圍軟組織的結果。皮下痛風石發生的典型部位是耳郭,也常見於反復發作的關節周圍及鷹嘴、跟腱和髕骨滑囊等部位。外觀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黃白色贅生 物,皮膚表面菲薄,破潰後排出白色粉狀或糊狀物,經久不愈。皮下痛風石常與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並存。關節內大量沉積的痛風石可造成關節骨質破壞、關節周圍 組織纖維化和繼發退行性改變等。

痛風的治療措施

1 飲食控制 應采用低熱能膳食,避免高嘌呤食物,保持理想體重。含嘌呤較多的食物主要包括動物內臟、沙丁魚、蛤、蠔等海味及濃肉湯,其次為魚蝦類、肉類、豌豆等,而各種谷類制品、水果、蔬菜、牛奶、奶制品、雞蛋等含嘌呤最少。嚴格戒飲各種酒類,每日飲水應在2000ml以上。

2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 臥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負重。暫緩使用降尿酸藥物,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動,延長發作時間或引起轉移性痛風。秋水仙堿可抑制炎性細胞趨化,對制止炎癥、止痛有特效。應及早使用,大部分患者於用藥後24小時內疼痛可明顯緩解。關於非甾類抗炎藥(NSAIDs),通常開始使用足量,癥狀緩解後減量。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胃腸道癥狀,也可能加重腎功能不全,影響血小板功能等。活動性消化道潰瘍者禁用。糖皮質激素通常用於秋水仙堿和非甾類抗炎藥無效或不能耐受者。

3 間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療 旨在控制血尿酸在正常水平。降尿酸藥物分為兩類,一類是促尿酸排泄藥,另一類是抑制尿酸生成藥,二者均有肯定的療效。為防止用藥後血尿酸迅速降低誘發急性關節炎,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至治療量,生效後改為維持量,長期服用,使血尿酸維持在327μmol/l(5.5mg/dl)以下。

3.1 促尿酸排泄藥 包括丙磺舒、苯磺唑酮、苯溴馬隆等,其抑制近端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以利尿酸排泄。由於大多數痛風患者屬於尿酸排泄減少型,故適用於腎功能正常或輕度異常、無尿路結石及尿酸鹽腎病患者可選用下列排尿酸藥,但用藥期間同時服用堿化藥物,如碳酸氫鈉、堿性合劑等,並囑大量飲水,增加尿量。如尿液過堿,可形成鈣質結石。

3.2 抑制尿酸生成藥 目前隻有別嘌醇一種,其抑制黃嘌呤氧化酶,阻斷黃嘌呤轉化為尿酸,減少尿酸生成。用於尿酸產生過多型的高尿酸血癥,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藥者,也可用於繼發性痛風。 5.4 腎臟病變的治療 除積極控制血尿酸水平外,堿化尿液,多飲多尿,十分重要。對於痛風性腎病,在使用利尿劑時應避免使用影響尿酸排泄的噻嗪類利尿劑、速尿、利尿酸等,可選擇螺內酯(安體舒通)等。碳酸酐酶抑制劑乙酰唑胺兼有利尿和堿化尿液作用,亦可選用。降壓藥物可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避免使用減少腎臟血流量的β受體阻滯劑和鈣拮抗劑。對於尿酸性尿路結石,大部分可溶解、自行排出,體積大者可體外碎石或手術治療。對於急性尿酸性腎病,除使用別嘌醇積極降低血尿酸外,應按急性腎功能衰竭進行處理。對於慢性腎功能不全可行透析治療,必要時可作腎移植。

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治療 對於血尿酸水平在535μmol/L(9.0mg/dl)以下,無痛風傢族史者一般無需用藥治療,但應控制飲食,避免誘因,並密切隨訪。反之應使用降尿酸藥物。如果伴發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血脂癥、心腦血管病等,應在治療伴發病的同時,適當降低血尿酸。

如何預防痛風好

一是要徹底戒酒,尤其是啤酒,往往次酗酒就可促成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

二是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攝入。病人要盡量少吃一些含中等量嘌呤的食物,如果食用最好用水煮後,去除湯汁再食用。

三是要做到低蛋白、低脂肪和低鹽飲食。每天可以用百合、薏米、土茯苓、蓮子、山藥與粳米等谷物煮粥食用。

四是飲食要有規律,一日三餐要定食定量。痛風患者不僅要避免暴飲暴食,還要防止饑餓,否則可引起血尿酸水平增高。

五是要加強運動,以使肥胖病人減少體重。肥胖是痛風的好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