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容易健忘,健忘雖然不是一種很大的病,但是健忘給很多人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很多老年人在老年癡呆癥發病之前都會有出現健忘的前兆,所以這種疾病大傢不能輕視。那麼中老年人為什麼會健忘?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老年人健忘如何食補

推薦一:蛋類

雞蛋、鴨蛋、鵪鶉蛋都可以提倡。雞蛋中鐵、磷以及維生素A、D、E和B族含量豐富。最重要的是,雞蛋脂肪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蛋黃中鐵、磷的含量較高,也有利於營養大腦。

推薦二:核桃

核桃仁含有豐富的營養素,含有人體必需的鈣、磷、鐵等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以及胡蘿卜素、核黃素等多種維生素。核桃對人體有益,可強健大腦。不管對於老年人還是孩子都是健腦的代表食物之一。

推薦三:龍眼肉

中醫認為,桂圓是補血益心之佳果,為益脾長智的要藥。長期服用可改善健忘現象,有強心益智的功效。但是一定要註意量,龍眼肉吃多瞭也是會上火的。

推薦四:魚類

廣告魚類中富含的球蛋白、白蛋白、含磷的核蛋白、不飽和脂肪酸、鐵、維生素B12等成分,都是幼兒腦部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素,對改善老年人健忘大有益。

推薦五:葡萄

葡萄是公認最佳的抗氧化劑之一,能補肝腎,益氣增智。葡萄富含營養,被譽為“水果皇後”。葡萄雖然,但每天的食用量應控制在200克內,以免攝入太多糖類影響對正餐的攝取。

中老年人為什麼會健忘

一是疾病因素。老年人易患的動脈硬化癥、高血壓、糖尿病等,會影響大腦神經系統功能,影響到腦細胞營養的供給,使腦細胞活力不足,智力逐漸衰退。特別是人在中年時期若患上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癥,進入老年後將成為老年癡呆的高發人群。而影響智力的這些疾病多由於不良生活因素所致。所以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預防疾病,是避免老年期發生智力下降的有效措施。

二是遺傳因素的作用。遺傳因素對人的影響是廣泛的,能導致多種疾病和生理異常現象,對智力的影響亦不例外。在同一傢庭裡,一些人往往進入某一年齡段後,甚至在中年時期就出現記憶力減退、智力下降等非正常現象,這大都是由傢族遺傳性因素所造成。這種性質的老年性記憶力減退,在生活中並不多,但其往往是不可逆轉的。

三是自我認同的結果。人到老年,尤其是剛離開工作崗位退休之後,不免產生暮年將至、人進老年萬事休的頹廢心理。加之因“人老糊塗”的傳統觀念和許多事情的影響,在一些人的潛意識中,自覺和不自覺地接受瞭“老”的事實,感覺腦袋瓜越來越不聽使喚,一切都不行瞭,平時懶得動腦用腦,致使大腦長期處於抑制狀態,腦細胞缺少刺激,腦功能得不到利用和強化,造成腦逐漸老化、衰變。再加上老人在生理和感官上發生一系列障礙,如腿腳不便,聽力、視力下降,因病長期臥床等,使得老人減少瞭與外界的接觸,加速瞭智力的衰退。

四是社會因素的影響。在西方有些國傢,人進入老年,往往被公認為“老朽”,老人在社會上得不到公正的對待,加之西方社會人情淡薄,老人成瞭社會以至傢庭“多餘的人”,老人由此產生孤獨感和失落感,對社會漠不關心,對新知識、新事物懶得關註,進而造成生理和智力迅速老化。而中國、美國科學傢的合作研究表明,東方社會(尤其是中國)有尊重老人的歷史傳統,老人就少有智力衰退的表現。中國老年人的智力“得分”明顯高於美國。

老年人健忘不代表癡呆

記憶力減退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健忘。雖然老年性癡呆的外在表現也有記憶力減退,但是其同時也會伴有其他癥狀,比如,註意力很難集中,認知功能減退,對於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斷力減退。而健忘的老年人判斷力和理解力是沒有問題的。另外,老年性癡呆還伴有社會功能的受損,通常說法就是平常習慣做的事情都做不好瞭,但是正常健忘並沒有這一方面的表現。

老年性癡呆還會有思維上的問題,表現為思維貧乏,嚴重時會有幻覺、妄想。老年性癡呆在早、中期時,表現得更為明顯的癥狀是近記憶力的減退,嚴重時遠記憶力也會減退。健忘可能也有這種表現,但是並不明顯。專傢提醒,有一點特別要註意的是老年性癡呆會伴有明顯的個性改變,而正常健忘的人並不一定有這一變化。雖然健忘與老年性癡呆有如此多的區別,但是在老年性癡呆早期,與正常的老年健忘還是很難區分的。如果懷疑自己可能患瞭老年性癡呆,不要在傢中胡思亂想,可以去醫院精神心理科做一下早期癡呆篩查,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糖尿病與老年人健忘癥有關

有越來越多證據表明糖尿病並發癥可能會擴大到腦部,造成大腦記憶力、註意力和其他認知功能的下降,而一項新的研究又為此提供瞭更多依據。

這項新研究顯示在過去十年裡,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主要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認知測驗中的得分下降幅度超過其他年齡相仿的老年人。2型糖尿病與肥胖和缺乏運動有關。患者對病情的控制越差,大腦功能退化就越嚴重。這種退化不僅出現在嚴重糖尿病的患者身上,研究人員發現,研究開始時未患糖尿病,而是後來患病的老年人,大腦功能減退的程度也比未患糖尿病者更嚴重。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精神病學及神經病學教授克裡斯廷·亞菲博士(Dr. Kristine Yaffe)說:“我們展示出瞭糖尿病與老年人的認知衰老之間,存在清晰的聯系。認知衰老是以認知測驗得分下降的坡度和比率衡量的。這個結果非常有力。”

盡管相關性並不等同於因果關系,糖尿病和大腦健康之間的關系還需要更進一步研究,然而如果這項發現得到證實,會對許多人產生深遠的影響。在美國全國,65歲以上的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患有糖尿病,總人數大約1100萬人。到2034年,預計大約會有1500萬享有醫療保險(Medicare)的美國人患有糖尿病。

此前已有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和若幹年後患上阿爾茨海默氏癥或癡呆的較高風險之間存在相關性。但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尚不明確。一些科學傢推測,持續多年的慢性高血糖引起的炎癥和血管損傷是罪魁禍首,但研究得出的結果並不完全一致。而且直到現在,我們對初診糖尿病是否會給認知功能造成影響,以及會如何影響仍缺乏瞭解。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神經病學檔案》(Archives of Neurology)上。亞菲博士和她的同事是根據健康ABC項目中的大量數據進行的這項研究。健康ABC全稱健康、衰老和身體成分(Health, Aging and Body Composition)項目,該項目長期對居住在匹茲堡和田納西州的老年白人和黑人進行研究。 研究人員調查瞭3069人,其中很多人的年齡在70至79之間。研究開始時,23%的研究對象患有糖尿病。5%的研究對象在研究開始時沒有糖尿病,但後來患病。

盡管研究人員並未區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但他們說,考慮到研究對象的平均年齡已達74歲,其中絕大多數人都患有2型糖尿病。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研究對象反復接受認知測驗,檢查他們的記憶力、協調性、靈敏度和集中精力的能力,以及他們總體的心智健康。在研究開始時,已經患有糖尿病的研究對象的基準得分比非患者略低。

然而九年以後,糖尿病患者和非患者之間的測驗得分差距顯著擴大。即使研究人員根據年齡、種族、性別和教育程度的影響對結果進行調整後,差距依然存在。研究人員還發現,初期未患病,但後期成為患者的研究對象的測試結果處在開始即患病的對象和未患病對象之間。

研究人員還對葡萄糖控制不佳的效果進行瞭更深入的研究。在這一研究中,他們對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進行瞭衡量。傳統的血糖檢查隻反映人體內一瞬間的葡萄糖水平,與之不同的是,糖化血紅蛋白檢查則能對醫生展示更全面的圖景,反映數周時間裡的血糖管理狀況。糖化血紅蛋白檢查被認為是醫生衡量糖尿病治療進展的最好方法之一。

這次的新研究顯示,較高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能最好地預測認知能力的下降。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較高表明血糖的控制不佳。

研究結果顯示,采取更積極的措施控制糖尿病,尤其避免在中年或之前患上糖尿病,能幫助大部分人避免腦力下降。不過亞菲博士警告醫生們要保持謹慎,不要把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得太低,因為他們尤其容易受到低血糖的影響。

“人們有這樣一種想法認為,葡萄糖控制得越好,就越容易防止糖尿病並發癥。”她說,“但對老年人而言這是一種危險的做法。老年人對低血糖更敏感,要服用其他藥品可能會產生相互作用,而且還患有其他病癥。”

她補充說:“要是把他們的血糖水平降得太猛,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健忘癥需要做如下鑒別

1、心脾氣血兩虛證:記憶力減退,或健忘前事,精神疲倦,食少腹脹,心悸不寐,舌淡,脈弱。補脾益氣、補血養心。

2、陰虛火旺證:健忘,多夢,心煩不寐,五心煩熱,午後潮熱,盜汗,男子遺精,女子夢交,舌紅瘦小,少苔,脈細數。滋陰降火、補益心腎。

3、腎精不足證:健忘,精神萎靡,腰酸乏力,甚則滑精早泄,舌淡,脈沉細無力。補腎填精。

4、瘀痰內阻證:健忘,頭暈而痛,身體困重,胸悶脘痞,心悸不寧,舌暗,苔膩,脈沉弦。祛痰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