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含鐵量居水果之首,可預防貧血。它不僅顏色好看,對於女性來說,多吃還能起到美容和預防婦科疾病的作用。那麼痛經可以吃櫻桃嗎?下面為大傢簡單的介紹一下。

預防痛經要經常吃素

痛經是指經期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劇烈疼痛、腰酸、甚至惡心、嘔吐的現象,嚴重的會直接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

《美國婦產科醫學雜志》刊載的一項研究指出,吃素有助於緩解痛經。即使不吃全素,每天補充大豆或蛋白質粉,也能改善經前癥候群和痛經現象。研究針對30名嚴重痛經婦女進行“低脂肪素食”飲食療法,經過兩個月經周期後發現,這30名婦女不僅疼痛程度減輕,焦慮、惡心、腹脹等經前癥候群的癥狀也減緩瞭,顯示出清淡的素食對緩解婦女痛經確實有幫助。

研究發現,蔬菜、豆類等低脂肪飲食,可改變體內調節性激素的結合球蛋白,進而減少引發痛經的物質合成。特別是大豆,富含一種植物性的雌激素,抑制痛經的效果最為顯著。也曾有研究發現,不飽和脂肪酸可抑制雌激素的分泌,減輕痛經程度,而不飽和脂肪酸多存在於植物性脂肪中,所以吃素能達到抑制痛經的目的。

痛經可以吃櫻桃嗎

櫻桃自古就被叫做“美容果”,中醫古籍裡稱它能“滋潤皮膚”、“令人好顏色,美態”,常吃能夠讓皮膚更加光滑潤澤。這主要是因為櫻桃中含鐵量極其豐富,每百克果肉中鐵的含量是同等重量的草莓的6倍、棗的10倍、山楂的13倍、蘋果的20倍,居各種水果之首。

鐵是合成人體血紅蛋白的原料,對於女性來說,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表明,大約有50% 的女童、20%的成年女性、40%的孕婦會發生缺鐵性貧血。這首先是由生理特點決定的:青春期女孩生長發育旺盛,機體對鐵的需求量大,加上月經來潮,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妊娠哺乳期婦女要供給胎兒或嬰兒營養物質,對鐵的需要量也大大提高;老年婦女胃腸道吸收功能減退,造血功能衰弱,也會導致貧血的發生。其次,很多女性不喜歡吃肉食,造成營養不均衡,也是導致缺鐵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多吃櫻桃不僅可以緩解貧血,還能治療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婦科疾病。

痛經患者平時吃什麼食物好

痛經是指婦女在經期及其前後,出現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隨月經周期而發,嚴重者可伴惡心嘔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給工作及生活帶來影響。目前臨床常將其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多指生殖器官無明顯病變者,故又稱功能性痛經,多見於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種痛經在正常分娩後疼痛多可緩解或消失。繼發性痛經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質性病變所致。發現痛經癥狀,應尋求醫院專傢幫助,及時進行康復或治療。常用藥用玫瑰泡茶喝可調經止痛,效果最明顯。另外多補充蟲草素,對緩解痛經的作用甚佳。

痛經是婦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病因多,病機復雜,反復性大,治療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經初期少女更為普遍,表現為婦女經期或行經前後,大多開始於月經來潮或在陰道出血前數小時,周期性發生下腹部脹痛、冷痛、灼痛、刺痛、隱痛、墜痛

飲食調養:平時應該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微量元素(鐵、銅等)、葉酸和維生素b12的營養食物,如紅棗、蓮子、龍眼肉、核桃、山楂、豬肝、豬血、黃鱔、海參、烏雞、雞蛋、菠菜、胡蘿卜、黑木耳、黑芝麻、蝦仁、紅糖等,這些食物富含營養的同時,具有補血活血的功效。

中藥調養:常用的補血中藥有當歸、川芎、紅花、熟地、桃仁、黨參、黃芪、何首烏、枸杞子、山藥、阿膠、丹參、玫瑰花等天然中藥,用這些中藥和補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藥膳,均有很好的調節內分泌、養血效果。

運動養生:運動也是調養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平時可練習瑜伽、太極拳、保健氣功等舒緩運動。另外,傳統中醫學認為“久視傷血”,所以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的職業女性,應該特別註意眼睛的休息和保養,防止因為過度用眼而耗傷身體的氣血。

經絡療法:經常做頭部、面部、腳部保健按摩消散瘀血,並堅持艾灸關元、氣海、足三裡、三陰交等穴位,對延緩衰老有一定作用。

緩解痛經的措施

韭菜炒羊肝

原料為韭菜150克,羊肝200克。將羊肝切成小片,與韭菜一起於鐵鍋內急火烹炒,加入食鹽、味精調味。佐餐食用。每日1次,連食1周為1個療程。經行前5日開始食用。具有溫補肝腎功效。

枸杞燉兔肉

原料為枸杞子15克,兔肉250克。將枸杞子和兔肉入適量水中,文火燉熟,用鹽調味。飲湯吃肉,每日1次。具有滋補肝腎、補氣養血功效。

鱉甲燉白鴿

原料為鱉甲50克,白鴿1隻。將白鴿用水憋死,除去毛及內臟,鱉甲洗凈捶成碎塊,放入白鴿腹內。將白鴿放入碗內,加薑、蔥、鹽、黃酒、清水,再將碗放入鍋內隔水燉至鴿肉爛熟。佐餐食用。具有補益肝腎、調補沖任功效。

痛經為何會導致不同的疼痛

1、子宮黏膜下肌瘤—痛經特點:因肌瘤向子宮黏膜方向生長,突出於宮腔,影響經血排出,故可引起子宮異常收縮,發生痛經,表現為下腹墜脹、腰酸背痛,並伴有經量增多及周期紊亂。

2、慢性盆腔炎—痛經特點:范圍大。盆腔慢性炎癥形成的瘢痕粘連以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經前後加重。痛經表現為雙側上腹持續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時伴肛門墜脹感。

3、盆腔淤血綜合征—痛經特點:表現為范圍廣泛的慢性淤血性痛經,並有下腹痛、低位腰痛、經期乳房痛等癥狀。疼痛往往在月經前數天加重,來潮後第一或第二天減輕,也有少數持續痛。疼痛在患者站立一段時間後及跑、跳或突然坐下時加重,下午比上午重。常見於25~40歲婦女。

4、生殖道畸形—痛經特點:宮體過分前傾、處女膜閉鎖等機械性阻塞,使經血流出不暢、積血,誘發子宮平滑肌不正常收縮,從而發生痛經。一般是出現逐漸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痛,下腹可能出現逐漸增大的包塊。

5、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特點:繼發性、進行性加重。所謂進行性是指疼痛多隨局部病變的加重而逐年加劇。多位於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陰道、會陰、肛門或大腿,常於月經來潮前1~2日開始,經期第1日最為劇烈,以後逐漸減輕,月經幹凈時消失。疼痛的程度與病灶大小並不一定成正比。病變嚴重者如較大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可能疼痛較輕,而散在盆腔腹膜的小結節病灶反可導致劇烈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