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在女性的生活中是一種常見的癥狀,但也因人而異,有的人會痛經,但有的人卻也不會痛經。有痛經經歷的人就知道,痛經是十分難受的,那痛經怎麼解決呢。其實不同程度的痛經有時候也反映你的身體體質情況是否良好,有的時候適當的運動也會緩解痛經的癥狀。那麼,女性痛經應該吃什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女性痛經應該吃什麼

1.含鐵高的食物

月經期間很多女性容易出現貧血癥狀,由於鐵的丟失較多,進補含鐵豐富的食物非常重要。魚、瘦肉、動物肝、動物血等含鐵豐富,而且生物活性較大,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而大豆、菠菜中富含的植物鐵,吸收率較低。所以月經期膳食中應註意葷素搭配,適當多吃些動物類食品,以滿足月經期對鐵的特殊需要。

2、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

女性缺乏維生素E會四肢乏力、易出汗、精神緊張、痛經等。月經期間有痛經癥狀的女性可多食各種綠葉蔬菜、植物油。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有:蛋黃、豆類、菠菜、油菜、空心菜、花生油、香油、堅果等。

3、活血通氣的食物

痛經的原因一般是血流不暢,子宮位置異常等影響到經血的正常排出,多吃活血通氣的食物有助於活血化淤,疏通經絡,緩解痛經。菠菜、芹菜、香菜、胡蘿卜、香蕉、蘋果等都是很好的活血化淤食物。

4、溫經散寒的食物

寒性體質的女性痛經時易手腳冷冰,冷汗淋漓,虛脫昏厥等,這時需要多食用溫經散寒類的食物,如:狗肉、羊肉、栗子、荔枝、紅糖、生薑等。其中紅糖生薑湯可以驅除經期所吸入的寒氣,讓體溫得以維持在正常水平。

5、補益身體的食物

女性在經期排出大量的經血,容易頭暈頭痛、面色蒼白,甚至會因為血糖低而昏厥。大量經血的流失易得缺鐵性貧血,因此,女性在食物中應適量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血、瘦豬肉、蛋類、奶、魚、桂圓、紅棗等。

痛經按摩哪個穴位

1.預備式,平臥床上,雙目微閉,呼吸調勻,左手掌重疊於右手背上,將右手掌心輕輕放在下腹部,靜臥1-3分種。

2.團摩下腹,左手掌心疊放在右手背上,將右手掌心放在下腹部,適當用力按順時針、逆時針作環形摩動1-3分種,以皮膚發熱為佳。

3.團摩臍周,左手掌疊放在右手背上,將右手掌心放在肚臍下,適當用力按順時針繞臍團摩腹部1-3分種,至腹部發熱為佳。

4.揉按關元穴,右手半握拳,拇指伸直,將拇指腹放在關元穴,適當用力揉按0.5-1分種。

5.搓擦腰骶,將雙手掌分別放在腰骶部兩側,自上而下用力搓擦腰骶部0.5-1分種,以腰部發熱為佳。

6.揉按腎俞穴,兩手叉腰,將拇指按在同側腎俞穴,其餘四指附在腰部,適當用力揉按0.5-1分種。

7.按揉足叁裡,將一手食指與中指重疊,中指指腹放在同側足叁裡穴上,適當用力按揉0.5-1分種。雙下肢交替進行。

8.掌揉血海穴,將雙手掌心放在同側血海穴上,適當用力揉按0.5-1分種。雙下肢交替進行。

瘦女孩容易受痛經困擾

身材苗條的女性易痛經

國外有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身材苗條的女性更容易患痛經。

很多有減肥經歷的女性一定非常熟悉一個詞——BMI指數【BMI(Body Mass Index)指數=體重值(公斤)/身高的平方(米)】。BMI指數反映瞭身體總的脂肪含量,是衡量肥胖與否的一個國際標準。若BMI指數超過23表示過重,超過25表示肥胖。專傢在對2萬多名痛經女性的調查後認為,BMI指數跟痛經關系密切。BMI指數在21.3-23.2之間的婦女患痛經的機會相對較少,而BMI每下降1個點痛經概率增加12%-14%。

多吃酸味食物可緩解痛經

婦科專傢說,像痛經這樣大多數女性都要面對的頑癥,目前的醫學還不能完全解決,但平時用中醫調理或者日常食療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癥狀。

女性在月經來潮前的數天內,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主,不要吃得過飽,尤其應避免生冷食品,那會刺激子宮、輸卵管收縮,從而誘發或加重痛經。行經期間,更要避免一切生冷、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可適當吃些有酸味的食品以緩解疼痛。在國外,有人認為適量飲酒能改善痛經,想來酒能通經活絡,擴張血管,使平滑肌松馳,從而減輕疼痛。

另外,平時飲食應該多樣化,經常食用些具有理氣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薺菜、香菜、胡蘿卜、橘子、佛手、生薑等。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者,宜常吃補氣、補血、補肝腎的食物,如雞、鴨、魚、雞蛋、牛奶、動物肝腎、魚類、豆類等。

過瘦或過胖都易月經不調

身體的胖瘦,影響著月經。肥胖的人容易月經不調還容易出現多囊卵巢。但太瘦的女人也容易出現月經不調,過少的脂肪會減少雌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影響內分泌系統的正常活動,大概體脂肪要保持在17%的比例之上,才能保證正常的月經周期。所以,過胖和過瘦都不好。

痛經的感覺很多女性都體驗過,雖然並不是所有的瘦女孩都會痛經,但是畢竟過於纖瘦也會對身體和以後的生育造成影響,大傢還是不要刻意的追求骨感美。

痛經應該做哪些檢查

反復盆腔炎癥發作史、月經周期不規則、月經過多、放置宮腔節育器、不育等病史有助於繼發性痛經之診斷。

通過雙合診及三合診,可發現一些導致痛經之病因,如子宮畸形、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盆腔炎塊等。肛診捫得子宮骶骨韌帶結節狀增厚,對早期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癥尤為重要。

其他檢查:如血沉、白帶細菌培養、B超盆腔掃描、子宮輸卵管造影、診斷刮宮,最後應用宮腔鏡、腹腔鏡檢查可及早明確痛經之發病原因。宮腔鏡檢查可發現刮宮時遺漏的細小病灶,如小肌瘤、息肉、潰瘍等,而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依據,可在診刮之後進行。

痛經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引起痛經的因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子宮頸管狹窄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引起痛經。

(2)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並血液供應異常,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經。

(3)子宮位置異常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後屈或前屈,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痛經。

(4)精神、神經因素部分婦女對疼痛過分敏感。

(5)遺傳因素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系。

(6)內分泌因素月經期腹痛與黃體期孕酮升高有關。

(7)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於子宮肌纖維使之收縮引起痛經。經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婦女明顯升高。

(8)子宮的過度收縮。雖然痛經患者子宮收縮壓力與正常婦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壓力約為4.9Kpa),但子宮收縮持續時間較長,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發生因子宮過度收縮所致的痛經。

(9)子宮不正常收縮。痛經患者常有子宮不正常收縮,因此往往導致子宮平滑肌缺血,子宮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宮肌肉的痙攣性收縮,從而產生疼痛而出現痛經。

(10)婦科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子宮腺肌癥、子宮肌瘤等。子宮內放置節育器(俗稱節育環)也易引起痛經。

(11)少女初潮,心理壓力大、久坐導致氣血循環變差、經血運行不暢、愛吃冷飲食品等造成痛經。

(12)經期劇烈運動、受風寒濕冷侵襲等,均易引發痛經。

(13)空氣不好受某些工業或化學性質氣味刺激,比如汽油、香焦水等造成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