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緩解痛經

1、保持私處清潔,註意衛生,要勤換衛生巾以及內褲。在月經期間的頭三天最好做到每隔兩個小時換一張衛生巾。

2、註意腰腹部的保暖。經期一定要防止受寒涼,尤其夏天室內外溫差較大,整日呆在空調房腰腹部很容易受涼,會直接導致女性宮寒,從而加重痛經的癥狀。在經期可用熱水袋進行下腹部的熱敷,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經血排出,從而緩解疼痛。

3、註意情緒的調節,保持愉悅的心情,消除緊張和顧慮,月經期間盡量不要有劇烈的情緒波動,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

4、養成良好地生活習慣。保證足夠的休息和規律充足的睡眠;經常做戶外活動,曬曬太陽促進鈣質的吸收;進行規律和適度的鍛煉,尤其是有氧運動;經期避免重體力勞動及劇烈運動。但適量運動除瞭可以放松心情,還可促進血液循環、放松肌肉,提高疼痛耐受力和愉悅感,可緩解痛經癥狀。

薦三款食譜助緩解痛經

食譜一、首烏當歸雞湯

材料:何首烏15克,當歸15克,紅棗6顆,雞腿1隻,鹽4克。

做法:

1、將雞腿剁成塊,放入沸水中汆燙,撈起洗凈,待用;紅棗、當歸、何首烏分別洗凈。

2、將雞腿肉、何首烏、當歸、紅棗放入煲內。

3、加1800毫升水以大火煮開,轉小火慢燉30分鐘,熄火前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何首烏具有養血滋陰、祛風解毒的功效,當歸可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添精、健脾胃、活血脈等功效。此湯對痛經有較好的食療作用。

食譜二、益母草香附湯

材料: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雞肉250克,蔥白5根。

做法:將蔥白拍爛,與雞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飲湯,食雞肉。

功效:適用於痛經,並能使皮膚有光澤。

食譜三、山楂桂枝紅糖湯

材料: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紅糖30克

做法:

1、準備好的山楂肉、桂枝都清洗幹凈後裝入瓦煲內。

2、然後在其中放入適量的清水,接著再用文火煎至l碗水時放入適量的紅糖進行調勻。

3、然後接著煮沸即可飲用。

功效:山楂桂枝紅糖湯功效的主要功效便是溫經通脈,化淤止痛功效,很多女性每次來月經的時候都會出現痛經的情況,在經前適量的飲用山楂桂枝紅糖湯便可有效的預防痛經。還有就是一些女性在經期會出現面色無華的情況,皮膚也變得粗糙,這個時候都可以通過飲用山楂桂枝紅糖湯來進行緩解。

生孩子真的能治痛經嗎

生孩子真的能治痛經嗎?某種程度上說,一些痛經在在婚後或生育後大多會自愈,但並非臨床規律。具體原因如下:

第一種情況、女性生完孩子後痛經消失或是減輕。

因為經血與剝脫的子宮內膜,不能順利地經子宮頸口流出,是引起痛經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的女孩子天生子宮過度彎曲,或者宮頸口過緊,經血流出不順暢,導致痛經。懷孕後,子宮隨著胎兒的增長不斷增大,同時宮頸管變軟,為胎兒出生創造條件;分娩過程也使子宮頸打開,胎兒起到瞭擴張狹窄子宮頸管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瞭子宮的過度傾曲等位置異常情況,經血流出就會順暢很多,所以這樣的女性在分娩以後,痛經會大大緩解。

第二種情況、女性生完孩子後依然會痛經。

有些宮頸管狹窄的患者,產後由於各種因素導致宮頸管又有瞭新的粘連,會使經血流出的通路再次受阻,就會再次有痛經的現象出現。另外,女性在分娩後的哺乳期時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來月經,當恢復月經後,如果是由於子宮內有腫物、子宮內膜異位癥或者內膜有息肉等原因導致的痛經就會死灰復燃,再次引發痛經。

痛經會造成什麼後果

1、子宮異常表現

子宮異常還會使陰道內表層細胞數和分泌液逐漸減少,引起陰道萎縮、幹燥不適,產生痛苦的性生活不悅感。

2、導致病情惡化

很多女性月經不調是由某些婦科疾病引起,其中最常見的是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假如不及時治療就會導致病情惡化,增加治療難度。

3、不孕

大量臨床資料表明,不孕癥中伴有痛經者占56%,並且發覺痛經一旦消除,患者也隨即受孕。由此可見痛經與不孕的關系確實是格外緊密的。

4、早衰

痛經女性氣血失調,體內自由基異常活躍,其朽邁年齡比正常女性總體提前5年。特別是經期痛經女性都是面色昏暗、皮膚幹燥,輕易形成色斑、痤瘡等面部問題的隱形罪魁。

5、失血性貧血

月經不調的危害可由於長期月經過多或不規則出血,導致失血性貧血,出現頭暈、乏力、心慌、氣急等現象,嚴重者,還有可能危及生命。

6、夫妻性生活不和諧

原來,痛經隻是子宮異常比較明顯的外在表現。子宮異常還會使陰道內表層細胞數和分泌液逐漸減少,引起陰道萎縮、幹燥不適,產生痛苦的性生活不悅感。據臨床統計,60%的痛經女性,婚後易出現性欲底下、性能力差、性生活後盆腔酸漲感、子宮炎等癥狀,這直接導致夫妻性生活不和諧。

7、其他

痛經女性氣血失調,體內自由基異常活躍,其衰老年齡比正常女性總體提前5年。尤其是經期痛經女性總是面色灰暗、皮膚幹燥,容易形成色斑、痤瘡等面部問題的隱形禍首。也可引起習慣性流產、早產、小孩弱智等,生命的悲劇戲劇性上演。

用拔罐對痛經有好處嗎

痛經是指婦女在行經前後,或正值行經期間,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痛劇難以忍受。常伴有面色蒼白、頭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惡嘔吐等證,並隨著月經周期發作。可發生於子宮發育不良、子宮過於前屈和後傾、子宮頸管狹窄、子宮內膜呈片狀排出、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等病。祖國醫學認為痛經系由於七情內傷、外感寒濕、氣血虧虛、肝腎不足,導致氣滯血淤,沖任失調,胞絡不行,不通則痛。

【取穴】

(1)八髎、中極、關元、十二背俞穴、天樞。

(2)腰骶段夾脊穴、天樞、關元、中極、膈俞、肝俞、三陰交、脾俞、氣海俞、腎俞。

(3)次髂、關元、中極、三陰交、足三裡、合谷、太沖。

【操作方法】

(1)火罐法取第一組穴位,囑患者仰臥,在中極、關元、天樞穴塗潤滑介質,用閃火法將罐吸拔穴上,上下行旋轉走罐20~30次,再坐罐於三穴上。再囑患者取俯臥位,塗以介質,於八髎、背俞行上下走罐,再於腎俞搖罐10分鐘。每日1次。

(2)刺絡拔罐法取第二組穴位中的腰骶夾脊穴,常規消毒後,用梅花針叩刺微出血,再用閃火法拔罐15分鐘。或於天樞、關元等穴中,每次選3個為1組,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出血,以閃火法拔罐10~15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3)針罐法取第三組穴位,依辨證每次選3~4穴,將毫針刺入穴中行補瀉手法,得氣後留針15~20分鐘。起針後,於關元、中極、次髎用閃火法拔罐15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