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老人應該喝什麼粥好?春天是萬物齊發的季節,人體各臟器也頻繁活動起來。中醫學認為,春天是肝旺之時。趁勢養肝可避免暑期的陰虛,而過於補肝又怕肝火過旺,所以,春季宜喝粥養肝。下面是五款養肝粥,不妨對癥試之。

日常飲食,粥不可代替主食

夏秋季節,人們愛吃粥。食粥養生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遠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用粥來養生防病瞭。不同的粥有不同的作用,順應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吃法。

氣候幹燥,就要吃具有潤燥、暖體、養肺、益氣作用的粥,如:養神固精的蓮肉粥、和中補臟的扁豆粥、潤肌防燥的核桃粥、潤肺益腸的松仁粥、養肺止咳的燕窩粥。綠豆粥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利尿的功效,是夏季粥品的首選。

粥的水分含量高,進入胃裡後會起到稀釋胃酸的作用,抑制消化過程。另一方面,吃粥不必細嚼,所以又有“喝粥”之說。

與喝粥相比,吃飯和吃其他固體食物如饅頭、面條等,必須細細咀嚼咬碎。在咀嚼過程中,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可刺激舌頭的味蕾,促進食欲;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在口腔中就開始對碳水化合物進行簡單的分解。此外,人在咀嚼過程中,能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的反射活動,引起胃、腸、胰、肝、膽囊等消化器官的活動,為在胃腸的消化做好準備。因此粥不能當成主食每天食用。

春季老人應該喝什麼粥好

傳統觀念中,白米粥一向被視為“最養人”的食物,大米經過長時間煮制,水分含量更高,淀粉糊化更充分,也就更容易被小腸吸收。但這個特點其實是“雙刃劍”,它也會明顯升高血糖,總喝還會因為缺少咀嚼而加速咀嚼器官的退化。此外,白米粥的營養過於單一,而且其中纖維含量較低,不利於排便。其實,想要粥更養人,不妨做時加點料。

粗糧、雜糧富含膳食纖維,“粗細搭配”營養更互補,因此,熬白米粥時不妨加些粗雜糧。比如,素有“黃金主食”之稱的玉米,它含有蛋白質、核黃素、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有預防心臟病和癌癥,延緩衰老等功能;小米也值得推薦,小米中的色氨酸可安神助眠,豐富的鐵不但可滋陰補血,還可潤燥通便;還可以放些豆類,紅豆煮熟後有淡淡甜味,其賴氨酸含量較高,適合於白米混合煮粥;紅薯營養豐富,蛋白質質量高,特別是紅薯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與米面混吃可發揮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南瓜屬溫性,有補中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適合煮粥。此外,加些山藥、芋頭等也是不錯的選擇。

南方人喜歡用肉類煮粥,這對牙口不好的老人來說非常好。煮粥時,可用瘦豬肉、瘦牛肉、雞肉等剁成肉末入粥,或放入魚肉、蝦肉等做成海鮮粥。鑒於老年朋友多有心腦血管問題,建議多吃些“白肉”,如海鮮、雞肉,少吃些“紅肉”,如牛羊肉和豬肉。此外,還可以在粥快煮熟的時候放入些切碎的綠葉菜,鮮嫩的顏色不僅可以刺激食欲,還可以補充維生素。但要註意的是,為降低營養的流失,應盡量減少綠葉菜的熬煮時間。

五款養肝粥

(1)桑葚粥。桑葚30克(鮮桑葚用60克),糯米60克,冰糖適量。將桑葚洗幹凈,與糯米同煮,待煮熟後加入冰糖。該粥可以滋補肝陰,養血明目,適用於由肝腎虧虛引起的頭暈眼花、失眠多夢、耳鳴腰酸、須發早白等癥。

(2)枸杞粥。枸杞子30克,大米60克。先將大米煮成半熟,然後加入枸杞子,煮熟即可食用。特別適用於經常頭暈目澀、耳鳴遺精、腰膝酸軟等癥病人。肝炎患者服用枸杞粥,則有保肝護肝、促使肝細胞再生的良效。

(3)豬肝綠豆粥。新鮮豬肝100克,綠豆60克,大米100克,食鹽、味精各適量。先將綠豆、大米洗凈同煮,大火煮沸後再改用小火慢熬,煮至八成熟之後,再將切成片或條狀的豬肝放入鍋中同煮,熟後再加調味品。此粥補肝養血、清熱明目、美容潤膚,可使人容光煥發,特別適合那些面色蠟黃、視力減退、視物模糊的體弱者。

(4)梅花粥。取白梅花5克,粳米80克,先將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白梅花,煮沸兩三分鐘即可,每餐吃一碗,可連續吃三五天。梅花性平,能疏肝理氣,激發食欲。食欲減退者食用效果頗佳,健康者食用則精力倍增。

(5)決明子粥。決明子10克,大米60克,冰糖少量。先將決明子加水煎煮取汁適量。然後用其汁和大米同煮,成粥後加入冰糖即成。該粥清肝、明目、通便,對於目赤紅腫、畏光多淚、高血壓、高血脂、習慣性便秘等癥效果明顯。

長壽老人喜歡喝粥

一、喜歡喝粥

從飲食習慣看長壽老人無一不喜歡喝粥。著名經濟學傢馬寅初和夫人張桂君,夫妻雙雙都是百歲老人,倆人尤其喜歡喝粥。每天早晨,把50克燕麥片加入250克開水,沖泡2分鐘即成粥。天天如此,從不間斷。上海的百歲老人蘇局仙先生,一日三餐喝大米粥,早晚喝稀粥,中午喝稍稠粥,每頓定量為一淺碗,已形成習慣。他們說:“喝粥渾身舒坦,對身體有益。”

歷代醫傢和養生學傢對老人喝粥都十分崇薦。《隨息居飲食》說:“粥為世間第一滋補食物。”粥易消化、吸收,能和胃、補脾、清肺、潤下。清代養生傢曹慈山說:“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計頓,亦能體強健,享大壽。”他編制瞭粥譜一百餘種,供老年選用,深受老年人歡迎。

二、小米是老人的最佳補品

老人最喜歡小米,把小米當成最好的滋補佳品。小米是谷子去皮後的顆粒狀糧食,歷來就有“五谷雜糧,谷子為首”美稱。體弱有病的老人常用小米滋補身體。祖國醫學認為,小米益五臟,厚腸胃,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清代有位名醫說:“小米最養人。熬米粥時的米油勝過人參湯。”可見,長壽老人喜歡“米”很有道理。

三、天天一斤奶

喝奶是長壽老人的普遍習慣,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壽星更是這樣。

據說,美國現有25000名百歲壽星,其中80%為女性,她們的飲食習慣是普遍喝奶。美國諺言說:“喝奶使骨骼堅。”百歲壽星貝寧,每天喝兩杯奶,有時喝得更多,所以,她到百歲之時,仍沒有骨質疏松跡象。

牛奶營養豐富又比較全面。奶中賴氨酸含量較高,膽固醇含量低,碳水化合物全部為乳糖,在腸道中可以轉化為乳酸,有抑制腐敗菌生長的作用。牛奶含鈣很豐富,吸收率也很高,還含有較多的維生素A、D、核黃素等,這些對老人來說是必要的、有益的。

牛奶經發酵後制成幹酪,吃幹酪可以預防齲齒。喝酸奶能降低膽固醇,所以常喝酸奶的人不易患心血管病,還能明目、固齒、防止細胞老化等。

四、每天吃一個雞蛋

每天吃一個雞蛋已成為長壽老人的普遍習慣。

百歲壽星,著名經濟學傢陳翰笙博士根據營養學的安排,每天飲食堅持“三個一”:“早上吃一個雞蛋,晚上喝一杯奶,中間吃一個大蘋果。”他一日三餐多吃素,少吃肉,科學安排飲食,吃出瞭健康。

營養學傢測定,蛋清中含大量水分、蛋白質。蛋清蛋白有極豐富的氨基酸,且組成比例非常適合人體需要,這種蛋白質在人體中利用率最高。蛋清蛋白對肝臟組織損傷有修復作用。蛋黃中的卵磷脂可促進肝細胞的再生,還可提高人體血漿蛋白量,增強機體的代謝功能和免疫能力。卵磷脂被人體消化後,可釋放出膽堿,膽堿可改善記憶力。蛋黃含的無機鹽、鈣、磷、鐵和維生素都比較豐富。雞蛋中含有大量膽固醇,脂肪屬飽和脂肪酸。吃雞蛋過多,會使膽固醇的攝入量大大增加,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和危害心腦血管,並增加肝、腎負擔。所以,每天吃1-2個就可以瞭。長壽老人們從不多吃。

五、偏愛紅薯

吃紅薯是長壽老人的一大喜好。老人說:一“紅薯是個寶,頓頓離不瞭。”醫學傢研究,紅薯有五大功效:1.和血補中,營養豐富;2.寬腸通氣,促進排便;3.益氣生津,增強免疫;4.含抗癌物質,能防癌抗癌;5.抵抗衰老,防止動脈硬化。醫學傢說,紅薯含有大量黏蛋白,故能防止肝臟和腎臟結締組織萎縮,使人體免疫力增強。還具有消除活性氧的作用,避免瞭活性氧誘發癌癥。又因紅薯中含鈣、鎂較多,所以能防止骨質疏松癥。由此可見,紅薯不愧為長壽老人的飲食一寶。

喝粥養生都有哪些講究

冬季腸胃不好 喝熬爛的粥

平時煮粥,大傢都喜歡把粥熬得糊糊的,覺得這樣的粥最有營養,容易讓脾胃虛弱的人吸收。因為粥裡含有的維生素B族等營養物質都是水溶性營養物質,將粥熬得稀爛以後,給消化不良、脾胃不好或者手術後隻能吃流質食物的病人吃,有利於粥中營養物質的吸收。如果想要提升粥的營養價值,可以根據食粥對象的不同,搭配不同的食物,提升粥的營養價值。

糖尿病人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驗:早上喝一碗粥去上班或者上學,前兩個小時總能夠保持精神飽滿的狀態,但是到瞭十點左右,肚子就開始咕咕叫瞭。這並不是因為粥沒有營養,而是粥有促進消化易於吸收的特點,因此人體血糖會上升得很快,在早上的前兩個小時就能夠表現得能量充足。但正因為營養易於被吸收,血糖升得快,降得也快,兩個小時以後,人就會開始感到餓瞭。鑒於粥對血糖升降有較大影響糖尿病人最好不要喝粥,以避免血糖上升無法控制的情況出現。

兒童

兒童正處於成長期,如何喝粥才能讓兒童攝入更多的營養,讓營養更均衡呢?這需要遵循一個配餐原則,即:搭配食物的原則,生物學種屬越遠越好(如動物配植物比單純植物配植物好),食物種類搭配越多越好,同時食用的次數越多越好。粥是個“潤滑油”,和什麼東西都可以良好進行搭配,隻要遵循營養全面平衡的原則,就可以熬出美味營養的粥。

各種美味的粥也不是人人都能夠享用的,每個人的情況是不一樣的,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自己的粥品,不可以盲目選用,那樣就會得不償失。為瞭自己的健康我們選擇合適自己的一款粥,為自己的身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