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膠質瘤亦稱膠質細胞瘤,簡稱膠質瘤,是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故亦稱神經外胚層腫瘤或神經上皮腫瘤。腫瘤起源於神經間質細胞,即神經膠質、室管膜、脈絡叢上皮和神經實質細胞,即神經元。大多數腫瘤起源於不同類型的神經膠質,但根據組織發生學來源及生物學特征類似,對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各種腫瘤,一般都稱為神經膠質瘤。

神經膠質瘤怎麼確診

神經膠質瘤怎麼確診?神經膠質瘤是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起源於神經間質細胞,即神經膠質、室管膜、脈絡叢上皮和神經實質細胞,即神經元。腦膠質瘤發病率在腦腫瘤中比較高,而且惡性程度非常高,因此早期診斷非常關鍵。下面介紹膠質瘤怎麼確診。

神經膠質瘤怎麼確診:

1放射性同位素掃描(Y射線腦圖):生長較快血運豐富的腫瘤,其血腦屏障通透性高,同位素吸收率高。如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顯示同位素濃集影像,中間可有由於壞死、囊腫形成的低密度區,需根據其形狀、多發性等與轉移瘤相鑒別。星形細胞瘤等較良性的神經膠質瘤則濃度較低,常略高於周圍腦組織,影像欠清晰,有的可為陰性發現。

2、放射學檢查:放射學檢查主要包括頭顱平片,腦室造影、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等。醫生會根據成片中腦組織部位的改變、轉移等作出判斷。

3、腦電圖檢查:神經膠質瘤的腦電圖改變一方面是局限於腫瘤部位腦電波的改變。另一方面是一般的廣泛分佈的頻率和波幅的改變。這些受腫瘤大小、浸潤性、腦水腫程度和顱內壓增高等的影響,淺在的腫瘤易出現局限異常,而深部腫瘤則較少局限改變。

4、 腦脊液檢查:患者作腰椎穿刺壓力大多增高,有的腫瘤如位於腦表面或腦室內者腦脊液蛋白量可增高,白細胞數亦可增多,有的可查見瘤細胞。由於腰椎穿刺會增加腦疝的危險,因此必要時才會選擇。對於壓力增高明顯的患者應謹慎操作。

5、核磁共振:核磁共振對腦瘤的診斷較CT更為準確,影像更為清楚,可發現CT所不能顯示的微小腫瘤。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可得到與CT相似的圖像,並能觀察腫瘤的生長代謝情況,鑒別良性惡性腫瘤。

神經膠質瘤怎麼確診?以上就是神經膠質瘤的診斷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傢。良性腫瘤(benign tumor)是指無浸潤和轉移能力的腫瘤。腫瘤常具有包膜或邊界清楚,呈膨脹性生長,生長緩慢,腫瘤細胞分化成熟,對機體危害較小。肺部良性腫瘤良性腫瘤是指機體內某些組織的細胞發生異常增殖,呈膨脹性生長,似吹氣球樣逐漸膨大,生長比較緩慢。註意和神經膠質瘤鑒別。

神經膠質瘤的綜合治療

由於腫瘤逐漸增大,形成顱內占位病變,並常伴有周圍腦水腫,當超過代償限度時,即產生顱內壓增高。腫瘤阻塞腦脊液循環或壓迫靜脈導致靜脈回流發生障礙時,更加重顱內壓增高。如腫瘤內發生出血、壞死及囊腫形成,可加快其進程。當顱內壓增高達到臨界點時,顱內容積繼續有小量增加,顱內壓將迅速增高。如進行顱內壓監測,壓力達到6.67~13.3kPa汞柱時,則出現高原波,高原波反復出現,持續時間長,即為臨床征象。當顱內壓等於動脈壓時,腦血管麻痹,腦血流停止,血壓下降,病人不久將死亡。

腫瘤增大,局部顱內壓力最高,顱內各分腔間產生壓力梯度,造成腦移位,逐漸加重則形成腦疝。幕上大腦半球腫瘤可產生大腦鐮下疝,扣帶回移過中線,可造成楔形壞死。胼周動脈亦可受壓移位,嚴重的可發生供應區腦梗塞。更重要的是小腦幕切跡疝,即顳葉內側溝回通過小腦幕切跡向後顱窩移位疝出。同側動眼神經受壓麻痹,瞳孔散大,光反應消失。中腦的大腦腳受壓產生對側偏癱。有時對側大腦腳壓迫於小腦幕邊緣或者骨尖,產生同側偏癱。脈絡膜後動脈及大腦後動脈亦可受壓引起缺血性壞死。最後壓迫腦幹可產生向下軸性移位,導致中腦及橋腦上部梗死出血。病人昏迷,血壓上升,脈緩、呼吸深而不規則,並可出現去大腦強直。最後呼吸停止,血壓下降,心搏停止而死亡。幕下後顱窩腫瘤可產生枕骨大孔疝,小腦扁桃體向下移位疝出枕大孔。嚴重時延髓腹側壓迫於枕大孔前緣。幕上腫瘤亦可伴發枕大孔疝。致延髓缺血,病人昏迷,血壓上升,脈緩而有力,呼吸深而不規劃。隨後呼吸停止,血壓下降,脈速而弱,終致死亡。

神經膠質瘤的病程依其病理類型和所在部位長短不一,自出現癥狀至就診時間一般多為數周至數月,少數可達數年。惡性程度高的和後顱窩腫瘤病史多較短,較良性的腫瘤或位於所謂靜區的腫瘤病史多較長。腫瘤如有出血或囊腫形成、癥狀發展進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類似腦血管病的發展過程。

癥狀主要有兩方面的表現。一是顱內壓增高和其他一般癥狀,如頭痛、嘔吐、視力減退、復視、癲癇發作和精神癥狀等。另一是腦組織受腫瘤的壓迫、浸潤、破壞所產生的局部癥狀,造成神經功能缺失。

頭痛大多由於顱內壓增高所致,腫瘤增長顱內壓逐漸增高,壓迫、牽扯顱內疼痛敏感結構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顱神經而產生頭痛。大多為跳痛、脹痛,部位多在額顳部或枕部,一側大腦半球淺在的腫瘤,頭痛可主要在患側、頭痛開始為間歇性,多發生於清晨、隨著腫瘤的發展,頭痛逐漸加重,持續時間延長。

嘔吐系由於延髓嘔吐中樞或迷走神經受刺激所致,可先無惡心,是噴射性。在兒童可由於顱縫分離頭痛不顯著,且因後顱窩腫瘤多見,故嘔吐較突出。

顱內壓增高可產生視乳頭水腫,且久致視神經繼發萎縮,視力下降。腫瘤壓迫視神經者產生原發性視神經萎縮,亦致視力下降。外展神經易受壓擠牽扯,常致麻痹,產生復視。

一部分腫瘤病人有癲癇癥狀,並可為早期癥狀。癲癇始於成年後者一般為癥狀性,大多為腦瘤所致。藥物不易控制或發作性質有改變者,都應考慮有腦瘤存在。腫瘤鄰近皮層者易發生癲癇,深在者則少見。局限性癲癇有定位意義。

有些腫瘤特別是位於額葉者可逐漸出現精神癥狀,如性格改變、淡漠、言語及活動減少,註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對事物不關心,不知整潔等。

局部癥狀則依腫瘤所在部位產生相應的癥狀,進行性加重。特別是惡性膠質瘤,生長較快,對腦組織浸潤破壞,周圍腦水腫亦顯著,局部癥狀較明顯,發展亦快。在腦室內腫瘤或位於靜區的腫瘤早期可無局部癥狀。而在腦幹等重要功能部位的腫瘤早期即出現局部癥狀,經過相當長時間才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某些發展較慢的腫瘤,由於代償作用,亦常至晚期才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

根據其年齡、性別、發生部位及臨床過程等進行診斷,並估計其病理類型。除根據病史及神經系統檢查外,還需作一些輔助檢查幫助診斷定位及定性。

(1)腦脊液檢查:作腰椎穿刺壓力大多增高,有的腫瘤如位於腦表面或腦室內者腦脊液蛋白量可增高,白細胞數亦可增多,有的可查見瘤細胞。但顱內壓顯著增高者,腰椎穿刺有促進腦疝的危險。故一般僅在必要時才做,如需與炎癥或出血相鑒別時。壓力增高明顯者,操作應慎重,勿多放腦脊液。術後給予甘露醇滴註,註意觀察。

(2)超聲波檢查:可幫助定側及觀察有無腦積水。對嬰兒可通過前囟進行B型超聲掃描,可顯示腫瘤影像及其他病理變化。

(3)腦電圖檢查:神經膠質瘤的腦電圖改變一方面是局限於腫瘤部位腦電波的改變。另一方面是一般的廣泛分佈的頻率和波幅的改變。這些受腫瘤大小、浸潤性、腦水腫程度和顱內壓增高等的影響,淺在的腫瘤易出現局限異常,而深部腫瘤則較少局限改變。在較良性的星形細胞瘤、少枝膠質細胞瘤等主要表現為局限性δ波,有的可見棘波或尖波等癲癇波形。大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可表現為廣泛的δ波,有時隻能定側。

(4)放射性同位素掃描(Y射線腦圖):生長較快血運豐富的腫瘤,其血腦屏障通透性高,同位素吸收率高。如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顯示同位素濃集影像,中間可有由於壞死、囊腫形成的低密度區,需根據其形狀、多發性等與轉移瘤相鑒別。星形細胞瘤等較良性的神經膠質瘤則濃度較低,常略高於周圍腦組織,影像欠清晰,有的可為陰性發現。

(5)放射學檢查:包括頭顱平片,腦室造影、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等。頭顱平片可顯示顱內壓增高征,腫瘤鈣化及松果體鈣化移位等。腦室造影可顯示腦血管移位及腫瘤血管情況等。這些異常改變,在不同部位不同類型的腫瘤有所不同,可幫助定位,有時甚至可定性。特別是CT掃描的診斷價值最大,靜脈註射對比劑強化掃描,定位準確率幾乎是100%,定性診斷正確率可達90%以上。它可顯示腫瘤的部位、范圍、形狀、腦組織反應情況及腦室受壓移位情況等。但仍需結合臨床綜合考慮,以便明確診斷。

(6)核磁共振:對腦瘤的診斷較CT更為準確,影像更為清楚,可發現CT所不能顯示的微小腫瘤。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可得到與CT相似的圖像,並能觀察腫瘤的生長代謝情況,鑒別良性惡性腫瘤。

腦膠質瘤的治療方法

對神經膠質瘤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但由於腫瘤浸潤性生長,與腦組織間無明顯邊界,除早期腫瘤小且位於適當部位者外,難以作到全部切除,一般都主張綜合治療,即術後配合以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可延緩復發及延長生存期。並應爭取作到早期確診,及時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晚期不但手術困難,危險性大,並常遺有神經功能缺失。特別是惡性程度高的腫瘤,常於短期內復發。

(1)手術治療:原則是在保存神經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切除腫瘤。早期腫瘤較小者應爭取全部切除腫瘤。淺在腫瘤可圍繞腫瘤切開皮層,白質內腫瘤應避開重要功能區作皮層切口。分離腫瘤時,應距腫瘤有一定距離,在正常腦組織內進行,勿緊貼腫瘤。特別在額葉或顳葉前部或小腦半球的星形細胞瘤、少枝膠質細胞瘤等較良性的腫瘤,可獲得較好的療效。

對位於額葉或顳葉前部較大的腫瘤,可作腦葉切除術,連同腫瘤一並切除。在額葉者切口後緣應在前中央回前至少2厘米,在優勢半球並應避開運動性語言中樞。在顳葉者後緣應在下吻合靜脈以前,並避免損傷外側裂血管,少數位於枕葉的腫瘤,亦可作腦葉切除術、但遺有視野偏盲。額葉或顳葉腫瘤如范圍廣不能全部切除,可盡量切除腫瘤同時切除額極或額極作內減壓術,亦可延長復發時間。

腫瘤累及大腦半球兩個腦葉以上已有偏癱但未侵及基底節、丘腦及對側者,亦可作大腦半球切除術。

腫瘤位於運動、言語區而無明顯偏癱、失語者,應註意保持神經功能適當切除腫瘤,避免遺有嚴重後遺癥。可同時作顳肌下或去骨瓣減壓術。亦可僅作活檢後作減壓術。丘腦腫瘤壓迫阻塞第三腦室者,可作分流術,否則亦可作減壓術。

腦室腫瘤可根據所在部位從非重要功能區切開腦組織進入腦室,盡可能切除腫瘤,解除腦室梗阻。應註意避免損傷腫瘤鄰近下丘腦或腦幹,以防發生危險。腦幹腫瘤除小的結節性或囊性者可作切除外,有顱內壓增高者可作分流術。上蚓部腫瘤難以切除者亦可作分流術。

病情危急者,幕上腫瘤宜先給予脫水藥物治療,同時盡快進行檢查確診,隨即進行手術治療。後顱窩腫瘤可先作腦室引流術,2~3天後待病情好轉穩定,再行手術治療。

(2)放射治療:用於體外照射的放射源有高電壓x線治療機、60Co治療機、電子加速器等。後二者屬於高能射線,穿透力強,皮膚劑量低,骨吸收量小,旁向散射少。加速器則劑量集中於預計的深部,超過此深度則劑量急劇下降,可保護病變後方的正常腦組織。放射治療宜在手術後一般狀況恢復後盡早進行。照射劑量一般神經膠質瘤給予5000~6000cGy,在5~6周內完成。對照射野大放療敏感性高的,如髓母細胞瘤,可給予4000~5000cGy。

各種類型的神經膠質瘤對放射治療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一般認為分化差的腫瘤較分化好的為高。以髓母細胞瘤對放療最為敏感,其次為室管膜母細胞瘤,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僅中度敏感,星形細胞瘤、少枝膠質細胞瘤、松果體細胞瘤等更差些。對髓母細胞瘤及室管膜瘤,因易隨腦脊液播散,應包括全椎管照射。

(3)化學治療:高脂溶性能通過血腦屏障的化療藥物,適用於腦神經膠質瘤。在星形細胞瘤Ⅲ~Ⅳ級時,由於水腫而血腦屏障遭到破壞,使水溶性大分子藥物得以通過,故有人認為選用藥物時可以擴大至許多水溶性分子。但實際上在腫瘤周圍區增殖細胞密集之處,血腦屏障的破壞並不嚴重。故選擇的藥物仍宜以脂溶性者為主。

神經膠質瘤是怎麼得的

神經膠質瘤是怎麼得的?膠質瘤是一種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起源於神經間質細胞,即神經膠質、室管膜和神經實質細胞,即神經元,所以膠質瘤又稱作神經膠質瘤。膠質瘤這種疾病的危害很大,大傢不能忽視,掌握膠質瘤的病因是十分重要。

神經膠質瘤是怎麼得的?

一、腫瘤起源

有理論說腫瘤發生的原因是原始細胞的胚胎殘餘灶生長成為腫瘤,這些殘餘細胞可因炎癥刺激而致慢性增殖,形成腫瘤。多發性膠質瘤或稱膠質瘤病則可能有一個以上的腫瘤發生。

二、遺傳因素

有關膠質瘤的傢族發生率各類報道結果不盡相同。近20年對膠質瘤的染色體進行瞭研究,發現多在C組染色體有異常,但與膠質瘤的因果關系尚不明確。

三、生化環境

膠質瘤細胞中的色素氧化酶、磷酸激酶及ATP均較正常細胞為低,但β葡萄糖醛酸酶較正常腦組織高,LDH因腫瘤組織的高代謝而與正常腦組織不同。

四、電離輻射

長期暴露在有輻射的環境中,如Х射線、γ射線、核輻射等,患腦膠質瘤的機會就會增加。

五、亞硝基化合物

這類化合物隨著工業化的進展,已經廣泛存在於我們生存的環境中,特別是產生於食物的加工過程中。

六、污染的空氣

已經證實不僅長期工作在有空氣污染環境中的勞動者發生腦腫瘤(顱內腫瘤)的幾率明顯增加,就是他的孩子腫瘤發生率也高於其他的孩子。這些職業主要與造紙、磨粉、手工業、印刷、化工、煉油和金屬冶煉等有關,主要是空氣中存在著大量的烴類化合物。

七、不良的生活習慣

如偏食某類食物、飲酒、吸煙等,這些因素當然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就與膠質瘤的發生有關,但已經證實與消化道腫瘤和肺部腫瘤等的發生有關。

八、感染

一些動物實驗已經證實某些感染能夠誘發腦腫瘤(顱內腫瘤),特別是在懷孕期間的感染對胎兒的未來威脅更大。

神經膠質瘤是怎麼得的?由於腫瘤逐漸增大,形成顱內占位病變,並常伴有周圍腦水腫,當超過代償限度時,即產生顱內壓增高。腫瘤阻塞腦脊液循環或壓迫靜脈導致靜脈回流發生障礙時,更加重顱內壓增高。如腫瘤內發生出血、壞死及囊腫形成,可加快其進程。

神經膠質瘤

神經系統的惡性腫瘤,居顱腦腫瘤發病率的首位,脊髓膠質瘤多見於青少年,預後相對較好。是神經膠質細胞異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因其發生發展的病理機制不詳,至今仍沒有好的治療方法。公認的措施仍然是開放手術盡量全切腫瘤組織,但有學者認為神經膠質瘤是一系統性疾病,一旦發現病灶,就意味著整個神經系統的膠質細胞都有衍變為瘤細胞的可能性,所以雖經手術切除、放化療或免疫治療等綜合措施聯合應用,仍不能阻止腫瘤的原位復發,甚有學者報道有順蛛網膜下腔、腦脊液播散或侵襲神經系統以外器官的可能。

隨著幹細胞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腫瘤的異常增殖和分化和一小撮極具增殖活力的細胞――腫瘤幹細胞相關,腫瘤無限增殖分化的原始動力來源於腫瘤幹細胞的活性。膠質瘤組織中也存在這樣的細胞群體:膠質瘤幹細胞,放射線、化學藥物以及免疫制劑對它們不能起到有效的殺滅作用。在外界物理和化學環境的影響作用下,這些細胞暫時潛伏,體現在體外實驗或部分短期的體內實驗,某些物理或化學治療措施對神經膠質瘤的治療是有效的。但對於人體自身的生理狀態和各系統器官機能而言,不可能永久承受這些物理或化學的刺激或治療性幹預,物理化學治療停止後,潛伏的膠質瘤幹細胞像“遊擊隊”一樣,馬上就會再次登上舞臺,反彈性的增殖分化,直至腫瘤復發。所以才有瞭分次圍剿的方針,雖不能根治膠質瘤幹細胞,但可有效延長患者的存活期。

但針對神經膠質瘤的物理、化學方法很多,諸如:X射線、Y-射線、同位素粒子(I125、131,De99m等)、微波、搴だ潿車任錮矸椒ǎ5-FU、ACNU、BCNU、CCNU、甲氨喋呤、替莫唑胺、欖香烯、紫杉醇、西樂葆、貝伐單抗等化學藥物。我們提出的理念是應用國際公認的方法將這一小撮危險分子――膠質瘤幹細胞提取出來, 在體外和裸鼠體內個體化的篩選對每個人特異敏感的物理和化學方案,再按分次圍剿的策略,爭取做到“永久”抑制神經膠質瘤幹細胞的“復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外科孫建軍

膠質瘤的四大食療偏方

我們知道治療膠質瘤期間會消耗患者的大量營養,因此為瞭盡快康復,患者就必須註重一些日常飲食結構,適當的補充營養,增強抗病能力。特別是富含維生素類的水果和蔬菜對腦瘤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在膠質瘤的預防與治療過程中起到瞭非常關鍵的作用。

膠質瘤的四大食療偏方

1、魚膠圓肉水鴨湯

用料:魚膠、水鴨、桂圓肉少許,生薑1片。

制作:用水浸魚膠,洗凈,切絲;水鴨去毛、腸臟,洗凈,斬件;生薑、桂圓肉洗凈,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燉盅內,放開水適量,加蓋,文火隔水燉2小時,調味即可。隨量飲湯食用。

功效:此湯有益氣養血,滋腎益精之功。適用於各種癌癥氣弱血虛、腎精虧損、虛陽上浮者,放療後熱傷真陰、陰虛內熱者,癥見消瘦虛弱,煩渴食少,低熱,潮熱等。

註意事項:癌腫脾胃虛寒、中焦濕盛而致口淡食少、食後飽脹者不宜飲本湯。

2、天魔芋燉老鴨子

這種植物不能直接食用,入口有麻、刺嘴的感覺。燉制時應用透氣性好的紗佈袋,將天魔芋置於其中,袋口用針線縫嚴,免得殘渣漏出。燉湯應在12小時以上,否則可能中毒。起鍋時,將紗佈袋撈出,棄之。

燉湯所用的鴨子應是5年以上的老鴨子,鴨子越老,效果越好。食用方法:可加入少許鹽,吃鴨肉,喝湯。

3、菜幹蜜棗鴨腎湯

用料:豬瘦肉、白菜幹、蜜棗、臘鴨腎。

制作:將白菜幹浸軟洗凈,切段;蜜棗洗凈;臘鴨腎溫水浸半小時,洗凈,切件;豬瘦肉洗凈,切片,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1~2小時,調味即可。隨量飲用。

功效:此湯有滋陰潤燥,養胃消食之功。適用於癌腫放療期和放療後胃津不足者,癥見口渴、消瘦、不思飲食、食難消化等。

4、冬菇雞蓉粟米湯

用料:冬菇、雞肉、粟米片、蔥1根。

制作:將冬菇浸軟,洗凈,切細粒;粟米片用清水適量調糊;雞肉洗凈,切粒;蔥去須洗凈,切蔥花,把粟米糊放入沸水鍋內,文火煮5分鐘後放雞粒、冬菇粒煮3分鐘,放蔥花,調味,再煮沸即可。隨量飲用。

功效:此湯有健脾養胃,益氣養血之功。適用於癌腫放療、化療期間或氣血不足,食少疲倦者,癥見食欲不振,胃脘隱痛,面色蒼白,體倦乏力。

註意事項:胃氣虛弱者,宜少食多餐,以調養胃,若有嘔吐者,可加生薑汁少許同用。

溫馨提示:影響腦膠質瘤生存期的因素:影響患者存活率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治療方法的選擇,有一個好的治療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治療和專傢的選擇也要非常的慎重。其次很多有癌癥的患者,態度都是非常消極的,會嚴重的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有個好的心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