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膠質瘤是起源於腦部神經膠質細胞,是最常見的顱內腫瘤,約占所有顱內腫瘤的45%左右。近30年來,原發性惡性腦腫瘤發生率逐年遞增,年增長率約為1.2%,中老年人群尤為明顯。據文獻報道,中國腦膠質瘤年發病率為3-6人/10萬人,年死亡人數達3萬人。那麼,中藥如何治療腦神經膠質瘤呢?哪些人群可以選擇中藥治療腦神經膠質瘤呢?下面,為大傢帶來相關介紹。

哪些人群可以選擇中藥治療腦神經膠質瘤呢

腦膠質瘤病人選擇正確的治療,這些治療能夠通過用藥和手術切除達到消除局部腦膠質瘤的目的,但如果配合中藥治療,患者將會收到更好的療效。以中醫中藥治療腦膠質瘤的病人,可分為以下5種情況。

第一、不適合手術者,如年齡大、腦膠質瘤部位險要(在腦幹、深部)或腦膠質瘤彌漫而無法手術,也有難以確診的,這都可進行中醫保守治療。中醫辨證治療以湯劑為主,也可配合適當的中成藥。中藥保守治療通過調理陰陽、氣血和臟腑功能,補虛瀉實,可減輕臨床癥狀,延長患者的壽命。對於疑似腦膠質瘤者,定期復查,起到積極防禦的作用。

第二、手術後調理,顱腦手術後可出現多種癥狀,如腦水腫、發熱、消化不良、呃逆、排尿異常等。選用中藥治療,分別給予清理濕熱、運脾和胃、降逆和胃、溫陽化氣等方法,有助於術後的康復。

第三、術後治療可有效的防止復發。大腦是特殊的部位,很難將腫瘤完全切除,復發的可能較大。除瞭有選擇的的放化療,術後長期堅持用中藥辨證治療,可以減少腦膠質瘤的復發。

第四、可以改善放化療引起的副作用,如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脫發,皮膚粗糙脫屑,失眠或嗜睡。中醫藥治療可以改善放化療造成的白細胞減少,全面改善白細胞減少引起的各種癥狀,幫助患者完成放化療療程,取得預期的效果。

第五、患者本人害怕手術,不想做手術,或者是害怕術後復發,白花錢。這都可進行中醫保守治療。

中藥如何治療腦神經膠質瘤呢

中藥現代化是近年來中醫藥發展的新突破,簡單地說,就是從傳統中藥發展提高到現代化中藥;具體地說,中藥現代化來源於傳統中藥的經驗和臨床,依靠現代先進科學技術手段,遵守嚴格的規范標準,研究出優質、高效、安全、穩定、質量可控、服用方便,並具有現代劑型的新一代中藥。簡言之,就是將傳統中藥進行科學化分子化,將其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來增加中藥治療的靶向性。

在腦膠質瘤治療的相關實驗中發現,由人參中提取的天然活性成分二醇組皂苷人參皂苷Rh2,可以通過誘導分化或凋亡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與生長,並被證明其對正常組織毒性甚低。

同時,在檢測人參皂苷Rh2對C6膠質瘤細胞增殖率的實驗中,不同濃度(2,4,8μmol/L)的人參皂苷Rh2對C6細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隨劑量增加和時間延長而明顯增強;臺盼藍排斥實驗證實,C6細胞存活百分率不論實驗組還是對照組均大於90%,實驗結果說明人參皂苷Rh2可明顯抑制體外C6膠質瘤細胞的增殖,且在實驗劑量范圍內沒有明顯毒性。

目前人參皂苷Rh2提取制備技術已非常成熟,擁有其多項專利的海南亞洲制藥集團已有自主研發的人參皂苷Rh2類產品投向市場。隨著科技水平的飛速發展,相信未來能夠有更多的中藥現代化產物運用到各種疑難重癥的治療領域中來。

腦膠質瘤目前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1 腦膠質瘤的生物學特性、治療難點和發展趨勢

腦膠質瘤的浸潤性生長方式決定其惡性生物學行為。腫瘤的侵襲性是腫瘤細胞與宿主及細胞外基質相互作用的復雜過程。多種生長因子參與腦膠質瘤細胞的高增殖和侵襲行為。腦膠質瘤高增殖和侵襲行為是當今的治療難點,以至有人比喻它能有效地“逃避”外科手術、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等方案,導致病人最終的不可治和死亡。目前顯微手術隻能做到肉眼切除,而不少呈“樹根狀”生長的腦膠質瘤細胞浸潤到正常腦組織內,成為無法全切的根源;放療副反應及化療毒性反應、“多耐藥性”尚無法解決。腦膠質瘤的靶向及基因治療是近年最令人矚目的研究領域。

2 手術治療

手術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其目的在明確診斷,改善癥狀,減輕腫瘤負荷,為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隨著顯微手術及激光、導航系統的應用以及術中電生理監測手段的不斷完善,以往認為不能手術的腫瘤,目前也可以手術切除。特別是術中磁共振、導航系統及術中電生理監測的應用,大大提高瞭手術的全切率,同時降低瞭手術的風險。術中磁共振可以衡量切除面積的大小,功能性神經導航及術中電生理監測系統可以顯示術野的位置,明確重要功能部位,防止增加無謂的神經功能損傷。

3 放射治療

近年來放射治療,主要進展集中於放射劑量、放射野、時間間隔的改進以及在放射增敏劑的應用和選擇上。目前放、化療的聯合應用明顯提高患者生存期,一項大型Ⅲ期臨床研究——歐洲癌癥研究治療組織與加拿大國立癌癥研究所(EORTC-NCIC)繼2004年發表循證醫學Ⅰ級研究之後,最近公佈瞭最終結果:GBM患者接受放療聯合TMZ同步及輔助治療,中位隨訪5年後,其OS獲益仍顯著優於單純放療。論文發表於《柳葉刀•腫瘤學》 [Lancet oncol 2009 10(5):459]。 研究共納入573例患者,隨機給予單純放療或放療聯合TMZ治療。中位隨訪2、3、4、5年時,TMZ組OS分別為27.2%、16.0%、12.1%、 9.8%,放療組則分別為10.9%、4.4%、3.0%、1.9%(P<0.0001)。TMZ治療獲益見於所有的臨床預後因素亞組。MGMT啟動子甲基化是TMZ治療獲益和預後的最強預測因素。

4 化學治療

化療是腦膠質瘤治療的重要環節,手術或(和)放療使部分腦膠質瘤取得瞭較好的療效,然而,大多數腫瘤還難免復發。化療對進一步殺滅殘留腫瘤細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腦膠質瘤化療的方案很多,但主要用藥還是以亞硝脲類為主體的單一或聯合用藥。在臨床上歐美國傢常用的方案有:PCV方案(洛莫司汀、甲基芐肼、長春新堿),主要用於高度惡性的星形細胞瘤、少枝膠質細胞瘤、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和間變性星形瘤;BC方案(順鉑、BCNU),主要用於高度惡性星形細胞瘤;環磷酰胺或順鉑單一用藥對髓母細胞瘤具有良好的效果;復發病則采用聯合用藥,如EC方案(VP-16+卡鉑);MeCCNU+Vm-26主要用於低度惡性膠質瘤,也有應用長春新堿和順鉑治療低度惡性膠質瘤。對不同類型的腫瘤,所選擇的化療藥物應有一定的差異;髓母細胞瘤特別是復發或播散種植者選用PCV方案,腦幹膠質瘤以CCNU或BCNU單純應用也可聯合PCZ或VCR室管膜瘤對BCNU反應明顯。

影響膠質瘤化療療效的原因至少有2個方面:①血腦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存在影響抗瘤藥物進人腦內;②相當一部分腫瘤對抗癌藥物的具有耐藥性。

5 分子靶向治療

近年來,隨著惡性膠母瘤分子遺傳學逐步闡明,某些細胞信號轉導途徑和相關基因在惡性膠母瘤的發生及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越來越明晰,這為神經腫瘤醫生找到惡性膠母瘤有效治療的新方案——分子靶向治療。以在惡性腫瘤中異常表達的基因,及其蛋白產物為靶點的靶向治療方案,為癌癥治療開辟瞭新的方法和手段。以肺癌為例,43% ~89% 的肺癌患者存在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過度表達,針對肺癌EGFR 的分子靶向治療的藥物有兩種:一類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與細胞內酪氨酸激酶結合並使之受抑制,另一類是人工合成的單克隆抗體(MAb),可與 EGFR的細胞外結合區域結合,從而阻斷配體與EGFR的結合與活化。這樣不論細胞外阻斷或抑制胞內EGFR,均可影響癌細胞的信號傳遞系統,從而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分裂、侵襲性生長。以上兩種針對肺癌EGFR的分子靶向治療的藥物,可明顯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與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目前,針對惡性膠母瘤的分子靶向藥物還處在臨床前研究中。但是,多年的研究已證實,原癌基因(EGF和PDGF及其受體)和腫瘤抑癌基因(包括pl6INK4a、pl4ARF、PTEN、RB1和TP53等)與惡性膠母瘤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另外,常見的1P、10p、10q、19q 和22q雜合性缺失也影響惡性膠母瘤的基因表現型。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為惡性膠母瘤的分子靶向治療提供瞭研究的靶點。

6 生物治療

腫瘤生物治療被稱為是繼手術、放療、化療3大常規療法後的第4種腫瘤治療方 法,它主要是通過調動人體自身的天然防禦機制或給予機體某些物質來取得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 生物治療主要包括:細胞因子、造血免疫細胞、單克隆抗體、基因導人及疫苗等,其中免疫治療與基因治療及2者相互結合構成瞭腫瘤生物治療的主要部分。

6.1 免疫治療包括主動免疫接種腫瘤疫苗、淋巴結內註入免疫核糖核酸及應用免疫調節劑如左旋咪唑等,都已應用於臨床,可減輕放療化療反應,增強機體免疫力。目前針對膠質瘤的免疫治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6.1.1 腫瘤細胞疫苗:應用經照射或病毒感染的腫瘤細胞或其溶解產物作為免疫原研究其對荷瘤機體的治療效果,由於腫瘤細胞免疫原性弱,緩解率很低。Trouillas等采用自體瘤細胞提取物和福氏佐劑為疫苗成分,將65例惡性星形膠質細胞瘤隨機分為4組,分別給予放療、疫苗、放療加疫苗和支持治療,28例接受疫苗的患者中有24例出現瞭遲發性超敏反應,放療加疫苗組平均生存期為10.1個月,而放療組僅為7.5個月。但同期其他自體或異體腫瘤細胞疫苗的膠質瘤治療實驗則多數效果不佳。

6.1.2 以樹突狀細胞為基礎的腫瘤疫苗:Siejo等率先報道瞭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 DC)疫苗應用於腦腫瘤的動物實驗結果,他們采用B16膠質瘤細胞致敏的自體DC免疫荷瘤鼠使其顱內腫瘤得以消退。隨後相繼有研究報道瞭采用腦腫瘤RNA、抗原多肽或腫瘤細胞提取物的致敏的DC疫苗對荷瘤動物的取得瞭較好治療效果。

6.1.3 細胞因子治療細胞因子治療是非特異性的免疫治療方法,通過全身或局部給予細胞因子以發揮其直接抗腫瘤作用或抗腫瘤免疫調節。用於膠質瘤免疫治療的細胞因子主要有幹擾素類、白細胞介素類和腫瘤壞死因子類等。

6.2 基因治療 基因療法已用於治療膠質瘤。應用對腫瘤具有相對特異性的載體逆轉錄病毒,將表達單純疤疹病毒I型胸腺嘧啶激酶(HSVtk)的基因導人腦膠質瘤細胞,再給予前藥戊環鳥苷(GCV)。在HSVtk作用下,GCV轉化為其三磷酸鹽,後者通過直接毒性和“旁觀者效應”殺滅瘤細胞。1992年Culver 等將表達HSVtk基因的逆轉錄病毒(VPC)裝配鼠細胞,將這種鼠細胞植入免實驗性腦瘤內,再給予GCV,結果引起腫瘤變小。1997年Ram等對15 例復發性原發性或轉移性腦瘤進行試驗,應用立體定位方法,將鼠VPCs植入MRI顯示的腫瘤增強區,7d後,每天靜脈註射GCV,共2周,結果顯示19個病變中有5個腫瘤增強區縮小50%以上,並維持應答1~3個月。有1例47歲的男性復發性多發性膠母細胞瘤患者治療後呈完全應答,1年後MRI檢查顯示腫瘤完全消失,5年後仍末見復發。

7 光動力療法

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yapy,PDT)是上個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治療惡性腫瘤的方法,這種治療方法有過多種名稱,包括光療(photo—therapy),光化學療法(photochemotherapy),光照射療法(photoradiationtheyapy)。其基本原理是機體攝取並儲存相當劑量的光敏劑(photosensitizer)後,用一定波長的光源照射腫瘤部位,活化光敏劑,產生光化學反應,損傷多細胞靶點,幹預腫瘤細胞和組織的增生,達到治療目的。在理論上,PDT對腦瘤尤其是膠質瘤有治療作用,這是因為腦腫瘤細胞具有高度攝取光敏劑的能力。

8 中西醫結合治療

我國學者發現,三氧化二砷可以通過誘導膠質瘤細胞凋亡,俘獲膠質瘤細胞在G2/M期,提高p53蛋白的表達等多方面的機制來抑制膠質瘤的生長。大部分患者通過中藥調理,能達到“增效”和“減毒”的目的。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紅素對膠質瘤細胞有抑制作用,其作用與促進bax表達、抑制bcl-2表達、導致細胞凋亡有關。

總之,單純用任何一種方法均不能徹底根治膠質瘤。神經外科醫生絕不能滿足於切除瞭腫瘤就完成任務。外科手術僅僅是治療工作的開始,還必須根據腫瘤生物學、細胞動力學、放射治療學、藥物學和免疫學等多學科的有關知識,分階段應用多種方法進行綜合治療,才能獲得較好的療效。

神經膠質瘤有哪些分類呢

1.星形細胞瘤

為神經膠質瘤中最常見的一類腫瘤。

成人多見於大腦半球,兒童則多見於小腦。可分為如下類型:

(1)良性星形細胞瘤①纖維型星形細胞瘤。②原漿型星形細胞瘤。③飼肥型星形細胞瘤。

(2)間變型(惡性)星形細胞瘤是星形細胞瘤中的惡性類型。

(3)膠質母細胞瘤為星形細胞瘤中最惡性的類型。

(4)多型性黃色星形細胞瘤是一種位於腦表淺的堅實型腫瘤。

(5)室管膜下巨細胞性星形細胞瘤多與結節性硬化癥伴同。

(6)毛細胞性星形細胞瘤可分佈於大腦半球、下丘腦區、前視路、腦幹及小腦。

2.少支膠質瘤

可分為兩個級別:少支膠質瘤及間變型(惡性)少支膠質瘤。

3.室管膜瘤及間變型(惡性)室管膜瘤

為由室管膜上皮發生的腫瘤。

4.混合性膠質瘤

是一種膠質瘤包含有兩種膠質細胞成分。

5.脈絡叢瘤

分為脈絡叢乳頭瘤與脈絡叢癌兩類。

6.來源不肯定的神經上皮瘤

包括三種病變:星形母細胞瘤瘤、極性膠質母細胞瘤、大腦膠質瘤病。

7.神經元及神經元神經膠質混合瘤

包括神經節細胞瘤、神經節神經膠質瘤、促結締組織性嬰兒神經節膠質瘤、胚胎發育不良性神經上皮瘤、中央神經細胞瘤。

8.松果體實質腫瘤

可分為松果體細胞瘤及松果體母細胞瘤、混合/過渡型果體細胞瘤,兩者均較少見。

9.胚胎性腫瘤

屬於胚胎性腦腫瘤的有髓上皮瘤、神經母細胞瘤、室管膜母細胞瘤、原始神經外胚層瘤、髓母細胞瘤。

10.神經母細胞瘤腫瘤

腦神經膠質瘤會有哪些並發癥呢

狀態檢查

目前在對估計預後較好的病例作治療前後的智力低下狀態檢查(mini?mental statusexam,MMSE)及ADLS(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測定,以瞭解治療後患者的神經精神反應及生活質量,明確結果尚未得出[26]。除瞭通常的放、化療反應之外,腦神經膠質瘤治療後具有一些較特殊的反應。

外放療

①急性反應不常見,主要與放療所致的水腫反應有關,使用皮質類激素後癥狀可很快緩解。

②亞急性反應發生在放療完成後數周至數月內,主要為放療前已有神經癥狀或體征的加重,CT或MRI可顯示短暫的脫髓鞘,通常癥狀較易好轉。

③慢性反應發生在放療完成後數月至數年,主要為智力或下丘腦及垂體功能障礙,影像學檢查可顯示彌散性腦組織損傷或壞死(但目前尚不能明確區分腦壞死、腫瘤壞死或復發)。

④非全腦性常規分割放療54Gy後腦組織發生壞死的可能性小於1%,超過60Gy後隨著劑量的加大,腦組織壞死的發生率明顯增大[9]。高劑量適形放療90Gy後11%的病例發生放療性壞死反應[7]。

SRS及插植放療:急性反應不常見且較輕,對病灶直徑>3cm的病例行SRS治療,發生急性反應的可能性較大;晚期反應(治療後1個月以後)主要為因靶區內腦組織壞死或顱神經損傷所致的頭痛、嘔吐或象限盲視等癥,CT檢查可表現為增強影及水腫區擴大。大多數行SRS或插植放療的患者須較長期服用皮質類激素以減輕由於腫瘤周圍水腫造成的治療反應;生存期超過1年曾行SRS 或插植放療的病例,分別有38%及54%的病例須行再次手術以控制因治療後腦組織壞死或腫瘤復發造成的癥狀[12]。

α-INF治療

可能發生情緒及意識方面的並發癥,包括情緒消沉、易疲勞及記憶障礙、反應遲鈍等,治療持續時間長、劑量大(每日劑量>107u/m2為高劑量)及治療前曾行放療或已有神經精神方面的異常者,較易發生此類並發癥[27]。 α-INF治療與放療同時進行,約28%的病例發生嚴重的疲勞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