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增大。人體容易遭受各種疾病侵襲,因此須從飲食等方面加以註意。我們該怎麼來養生進補才不會過度呢?養生進補的要素有哪些?養生保健的重要性是?下面就介紹秋分進補四大“寶”。

夏季養生應該如何進補

益氣生津健脾和胃

夏季天氣炎熱,出汗較多、易耗氣傷津,適合吃一些能夠補益陽氣和津液的食物或藥物,但性質要平和、微涼,切忌滋膩、溫熱之品,特別是對於老人、體質虛弱之人尤應如此,如冬蟲夏草、酸棗仁、鴿肉、黑豆、木耳、松子等。因為夏季暑濕之氣盛,容易阻礙脾胃正常工作。而夏季人們吃寒涼食品較多,容易傷胃,加之夏天喝水過多容易沖淡胃液、降低胃液的殺菌能力,致使病原微生物滋生。因而脾和胃在夏季,尤其是長夏時最易受到損害。所以,夏天必須重視保護脾胃功能,故應常吃一些健脾和胃的藥物和食物,比如山藥、蓮子、大豆、谷物、扁豆、薏苡仁、山楂、太子參、甘草等。

補充營養多吃點“苦”

夏季高溫時人們要適當補充些維生素和蛋白質。因為在高溫環境下,人體的維生素代謝頻率會增加,尤其是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適當多吃些瓜果蔬菜就可以補充。在高溫的條件下,人體內的蛋白質分解速度也會增加,影響體內氮的平衡。因此宜多補充魚、肉、蛋及豆類蛋白質。水及無機鹽的補充也是必要的。因為人體大量出汗,容易流失鈉及鉀,導致中暑,所以要多補充水與無機鹽。補充的方式有喝運動飲料,多吃蔬菜、水果、豆類、海帶等。

祖國醫學認為,夏季人之所以常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的感覺,乃是源於夏令暑盛濕重,既傷腎氣又困脾胃之故。而苦味食物可通過其補氣固腎、健脾除濕的作用,達到平衡身體機能的目的。苦瓜、蓮子、百合等都是夏季進補佳品。

冬至進補的養生之道

1.冬至養生

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令進補在我國歷史悠久。古人認為,冬季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季節,是保養、積蓄能量的最佳時機,應講究“養藏之道”,適時進補,更好地發揮食材、藥材的作用,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2.冬季吃蘿卜賽過小人參

1、蘿卜中含有蛋白質、糖、維生素A、維生素C、尼克酸,以及無素鈣、磷、鐵等。蘿卜內含有的糖化酵素和芥子油成分,對人體消化功能大有裨益。原因是糖化酵素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脂肪等成分,使之為人體反充分吸收和利用;芥子油具有辛淀粉、脂肪等成分,使之為人體所充公吸收和利用;芥子油具有辛辣味,能促進胃腸蠕動、增強食欲、幫助消化,蘿卜的這種功能使它贏得瞭“小人參”的美稱。

2、蘿卜除瞭是人們喜歡食用的大眾化蔬菜外,其藥用叢價值更令人刮目相看。

3、蘿卜味甘辛、性涼,有下氣定喘、止咳化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和清熱解毒的功效。患有急慢性氣管炎或咳嗽痰多氣喘者,用白蘿卜洗凈切片或絲,加飴糖醃後食用,有降氣化痰平喘的作用。嘔吐時,可將蘿卜搗碎,加密水煎煮,細細咽嚼,有和胃、止吐、消食作用。

4、蘿卜還有較好的抗癌作用。這是因為蘿卜內含有纖維木質素,能提高巨噬細菌、異物以及壞死細胞的功能,從而加強人體抗癌的能力。這種抗癌作用以生食蘿卜為最好。另外,蘿卜含有的糖化酵素還能分解致癌物亞硝胺,起防癌作用。生蘿卜汁有緩慢的降壓作用。生蘿卜汁加蜂蜜可作為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患者很好的輔助食療品。

3.冬至起居宜忌

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按八卦學說,此時為地雷復卦。卦象中上面五個陰爻,下面一個陽爻,象征陽氣的初生。我國古時曾以冬至定為子月,即一年的開始。在一天十二時辰中,子時也是人體一陽初生的時間。

古代養生修煉非常重視陽氣初生這一時期。認為陽氣初生時,要像農民育苗、婦人懷孕一樣,需小心保護,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因為隻有人體內的陽氣充足,才會達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所以子時、子月便在養生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患心臟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天冷也易凍傷。心腦血管病是嚴重威脅中老年生命的疾病,其中冠心病連同中風、腫瘤,成為當今世界上的三大死因。中醫學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於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寒冷的氣溫作用於機體時,會使人體血管中的血液流動不暢,甚至引起淤血阻滯,從而為心腦血管病的發作和加劇提供瞭條件。

秋季養生進補的四大寶

一、百合:清熱潤肺,滋補益中

百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脫甲秋水仙堿和鈣、磷、鐵及維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營養佳品。中醫用百合作為止血、活血、清肺潤燥、滋陰清熱、理脾健胃的補藥。現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顯的鎮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和增加液體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還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將百合洗凈,煮熟,放冰糖後冷卻食用,既可清熱潤肺,又能滋補益中。

二、大棗:補氣益血,健脾益氣

大棗:據中醫專傢講,大棗不光是甜美食品,還是治病良藥。大棗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經有補氣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氣的佳品。中醫常用大棗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失眠等癥。根據藥理研究,大棗有保護肝臟、降低血脂等作用。專傢介紹說,大棗雖然味甘、無毒,但性偏濕熱,故不能多食,尤其內有濕熱者,多食會出現寒熱口渴、胃脹等不良反應。

三、紅薯:清腸防便秘

紅薯:我國醫學工作者曾對廣西西部的百歲老人之鄉進行調查,發現此地的長壽老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習慣每日食紅薯,甚至將其作為主食。紅薯含有豐富的淀粉、維生素、纖維素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還含有豐富的鎂、磷、鈣等礦物元素和亞油酸等。這些物質能保持血管彈性,對防治老年習慣性便秘十分有效。另外,紅薯是一種理想的減肥食品,因其富含纖維素和果膠而具有阻止糖分轉化為脂肪的功能。

四、枸杞:解熱、治療糖尿病

枸杞:枸杞具有解熱、治療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療效,而將枸杞根煎煮後飲用,能夠降血壓。至於枸杞茶則具有治療體質虛寒、性冷感、健胃、肝腎疾病、肺結核、便秘、失眠、低血壓、貧血、各種眼疾、掉發、口腔炎、護膚等作用。但是,由於枸杞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患有高血壓、性情太過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體質虛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

中醫養生有訣竅記住六個字

“順”:養生跟著季節走

古人認為,人身體的變化與四季輪回是一致的,因此飲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須與季節相適宜。《黃帝內經》說:“順天時地利。”這裡的“時”,指的是四時陰陽,具體說就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要養肺、養陰,早臥早起,情緒須安寧,否則會傷肺。

“靜”:讓心安靜下來

現代人喜歡生活得熱熱鬧鬧,每天時間都安排得滿滿的,生怕孤獨和寂寞。其實,這種浮躁的生活對健康極為不利。《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人安靜下來,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別是“氣”的消耗,做到身體“節能”,這樣才能預防疾病、益壽延年。

大傢不妨把生活節奏放慢,采取靜坐、閉目養神的方式來靜養身、慢養心。

“修”:修身行善煩惱少

《易經》裡說:“積善之傢,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傢,必有殃。”其實就是平時積德行善、豁達大度的人,往往能和這個世界和諧相處,能減少很多煩惱,心情愉悅。可見,修身養性,寬以待人,淡泊名利,對別人好,自己收獲的將是健康、快樂和長壽。

“調”:多做深長呼吸

人難免會遭遇營養失衡、過度勞累、病邪襲來等諸多不良因素,這時候就要用到“調”字瞭。《黃帝內經》說,應該根據四季的變化調養精神意志,調養七情六欲。其中還強調瞭呼吸的調節,即“調息”,練習呼吸吐納。

養生建議:建議大傢平時多做深長、緩慢、均勻的呼吸。可以練習“丹田息”,鼻子吸氣後,通過意念把氣送到下丹田氣海的位置,即在肚臍下1.5寸。然後再把氣慢慢呼出來。練習“丹田吸”的同時,吞咽唾沫,配合調津,保健效果更好。

“補”:有補有瀉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補藥物調理陰陽、臟腑、氣血,原則有三,一是先辨證,二是食補為先,三是補、瀉結合。

中醫講藥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調理身體的作用。從味道說,酸味補肝,苦味補心,甜味補脾,辛味補肺,咸味補腎。從顏色論,紅色補心,黑色補腎,黃色補脾,綠色補肝,白色補肺。

中醫講藥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調理身體的作用。從味道說,酸味補肝,苦味補心,甜味補脾,辛味補肺,咸味補腎。從顏色論,紅色補心,黑色補腎,黃色補脾,綠色補肝,白色補肺。

“固”:固精、固氣、固神

固精,就是要保護腎氣,最重要的是節欲。固氣,一要減少耗氣,少說話;二要多曬太陽,補充陽氣;三要多做有氧運動,增加氧氣;四睡眠能養五臟之氣,絕對不能熬夜;五要通過飲食帶來水谷之氣,多喝補血補氣營養粥,裡面加入瞭黑米、紅米、糯米、小米、赤豆、蕎麥、大黃米、大麥米以及桂圓、紅棗、核桃、蓮子、葡萄幹等天然有機食品,堅持喝能達到氣血雙補的目的!

固神,就要調養七情,不“過喜、過怒、過思、過悲、過恐”,情緒控制好瞭,身體才會少受傷害。

養生並不是遙不可及的,註意日常的一些小的事情就能達到很好的養生效果,記牢這個六字訣:順、靜、修、調、補、固,其實養生很簡單!

養生首要註意的七對矛盾

葷與素 不能絕對素食或葷食,應合理搭配。以清淡素食為主,才有利於健康。健康四大基石中的第一條是“合理膳食”。老年人以素食清淡飲食為主是對的,食物中的脂肪和膽固醇較低,可有效防止或減慢高血壓、心臟病乃至糖尿病、脂肪肝等中老年人常見病的發生和發展。但也不可絕對地一概拒絕葷食。因為脂肪和膽固醇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養分,如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既健腦又護心,且膽固醇抵禦癌癥功不可沒。由此可見,三餐葷素搭配,以素為主,葷食為輔比較好。

動與靜 《健康格言》中說:“久坐不動,易傷血氣,腦力者應慎之;身動過劇,易損內臟,體力者應戒之。”故而說有動有靜才無病無痛。美國宇宙航行局的科學傢們證實,一個人三天不活動,他的肌肉的最大力量會喪失1/5。據浙江省的一份報告表明,運動的人免疫功能明顯改善,發病率僅為1.9%,而缺乏運動的人發病率達到11.1%。但運動必須適量,超負荷的運動會加速體內某些器官的“磨損”和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調而引起疾病,縮短壽命。

多睡與少寐 古代養生傢認為“少寐乃老年人大患”。有人提出“睡眠養生論”,認為睡眠好可以延長壽命,但並不是睡得越多越好。美國心臟病學會研究發現,每晚睡10小時的人比僅僅睡7小時的人,因心臟病死亡的人數高一倍,因中風而死亡的人數高三倍半。民諺說的“早睡早起,沒病惹你”是有道理的。睡眠不足對身體有害,不僅影響工作學習,而且影響身心健康,引發各種疾病。但同樣睡眠過多也有害。睡眠過多,身體各樣機能呆滯,久之必致病。可見睡不可缺但也不可貪。

縱欲與禁欲 歷代帝王多不長壽,與其恣情縱欲有關。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恣其情欲,則命同朝露也。精少則病,精盡則死。”明代《養生八箋》中說:“陰陽好合,接禦有度可以延年。”美國研究人員對600人所作的調查發現,上瞭年紀的人維持積極的性生活,有助於長久地保持他們的活力和較強的記憶力。如果老人放棄性關系,他們的智力就會很快衰退。顯然,縱欲傷身,禁欲也有害健康,節欲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樂與悲 有些老年人離退休後由於精神上無所寄托,往往產生失落感而悶悶不樂,這對健康極為不利。《靈樞》中說:“悲傷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若能通過各種形式參加社會交往,諸如打撲克、下棋等娛樂遊戲,有助於消除寂寞,增加生活樂趣。但有的人終日沉湎其中,導致精神失衡,甚至猝死在麻將桌下,那就更為可悲瞭。正如《健康格言》所說:“娛樂有制,失制則精疲力竭;快樂有度,失度則樂極生悲。”

冷與熱 冷水浴是一種健身妙法。通過冷水的低溫刺激,可提高人體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強物質代謝和各器官系統的活動,會使呼吸加快,心跳加強,血液加快循環,血壓上升,腸胃蠕動加強,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也會得到加強。同時,在水對皮膚沖擊的機械作用和一些礦物質對人體的化學作用下,還能增加皮膚的抵抗力,使皮膚病發生率大大減少。而熱水浴及桑拿浴能在高溫的作用下,使皮膚毛孔和毛細血管擴張,有效地將體內的熱量散發出去,並帶走一些污垢及存在於皮膚表層的有毒物質,健康效果也相當好。具體是洗冷水浴好還是熱水澡好,需因人而異,視體質及習慣而定,但最基本的日常用水應是民間諺語所說的:冷水洗臉美容保健,溫水刷牙牙齒喜歡,熱水洗腳如吃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