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在我們國傢經歷過多年的歷史積淀以後,已經形成瞭多個菜系不同風格的多種菜品,其中各種湯水是最讓大傢喜歡的,因為食材經過高溫燉煮後,各種營養充分的被釋放到湯水裡面,不僅可以更快的被人體所吸收,而且還能發揮不錯的養胃效果,下面就為大傢介紹一些多喝湯的好處。

喝湯好處多

喝湯不僅有利於健康,更有利於補充人體營養且易被機體所吸收。

我國民間曾長期流傳著各種“食療湯”,今人則將其譽為“營養健療湯”。例如:鯽魚湯通乳水,墨魚湯補血,鴿肉湯利於傷口收斂,紅糖生薑湯驅寒發表,綠豆湯清涼解暑,蘿卜湯消食通氣,黑木耳湯明目,白木耳湯補陰。中國有一本5000年前撰寫的食譜,其中就有關於“鴿蛋湯”的烹調方法。不知這些可否謂之為“湯文化”,其實堪稱源遠流長。

外國人也講究喝湯。日本的相撲運動員每天在大運動後便要吃一大碗有牛羊之類“什錦湯”,並說他們“發力”的決竅就在於喝湯。日本產婦分娩後則愛喝海藻湯,美國人愛喝西紅柿湯和咖喱肉片湯,朝鮮人貪喝蛇肉湯,越南人看重燕窩湯,地中海沿岸各國嗜好大蒜湯,巴伐利亞是豌豆湯,傳說,意大利作曲傢威廉第就曾說自己的創作靈感來源於喝雞湯!

值得推廣的是“肉骨頭湯”。醫學界人士認為,肉骨頭以文火煨湯,營養成分損失最少,煨時不停火、不添水,讓骨頭裡的蛋白質、脂肪、膠質等可溶有機物慢慢向外滲出,至湯稠骨頭酥軟為止,這是一種傢庭最廉價的營養補品,它能使兒童促進發育、對孕產婦有促進泌乳的作用,而對中老年人則有抗衰老的特效。

另外,有醫學專傢指出,“喝湯有利於減肥”,如果在午餐喝湯比吃其它營養品要少攝入50卡熱量,假如10個星期內堅持每周喝上4次午餐湯,那麼肥胖者的“超重部分”即可平均減少20%左右,故有醫生勸告肥胖者把喝湯當作最方便可行的“減肥良方”。

誠然,許多事情常常被人“吹”得神乎其神,令人生疑。但這多喝湯確有好處卻是不可置疑的。如果你從事飲食業,要想生意好,可千萬別忽視對“湯文化”的鉆研。

品世界三大名湯

1、冷熱兩吃的俄羅斯羅宋湯

做羅宋湯必不可少的是牛肉、番茄、甜菜、鹽、糖、胡椒粉和檸檬汁。復雜的做法還會加入卷心菜、番茄、馬鈴薯、芹菜和洋蔥。成湯以後冷熱兩吃,冷吃更甜,熱吃更酸,風味各不相同。

2、開胃的泰國冬陰功湯

“冬陰”是酸辣的意思,“功”是蝦的意思,冬陰功湯是由檸檬、辣椒、咖喱、香茅熬制,再配上蝦、蘑菇等食材,口味極鮮。它具有開胃祛濕,軟化血管的功效。

3、美容養顏的法國奶油蘑菇湯

奶油蘑菇湯濃鬱鮮美,有美容養顏的作用。這全依賴黃油和牛奶。在制作時要不停攪拌,直至黏稠。中醫認為,牛奶有潤皮膚、養心肺、解熱毒的作用。蘑菇能提高免疫力抗衰老。

喝湯註意事項

1、晨起最適合喝肉湯,因肉湯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在體內消化可維持3-5小時,避免人們一般在上午10-12點這個時段易產生饑餓和低血糖現象。

2、不同季節喝不同的湯可以預防季節性疾病。如夏天宜喝綠豆湯,冬天宜喝羊肉湯等。

3、體胖者適合在餐前喝一碗蔬菜湯,既可滿足食欲,又有利減肥。體型瘦弱者多喝含高糖、高蛋白的湯可增強體質。

4、孕產婦、哺乳女性以及老人、小孩可在進食前喝半碗骨頭湯,補充身體所需的鈣。註意,骨折病人不宜喝骨頭湯。

5、月經前適合喝性溫和的湯,不要喝大補的湯,以免補得過火而導致經血過多。

6、感冒的時候不適合煲湯進補,就連品性溫和的西洋參也最好不服用,因為這些油膩的湯容易加重感冒癥狀。

7、喝湯不能長期隻喝一兩種,應該各式湯飲交替,更能增加食欲,平衡營養。具有食療作用的湯要經常喝才能起到作用,每周喝2-3次為宜。

教你煲湯技巧

煲湯肉類應先以冷水浸泡後氽燙

買回來的肉,切適當大小放入盆中,置於水槽中以流動的水沖洗,除瞭可以去除血水外,還有去腥、去雜質、讓肉松軟的作用,沖凈之後應浸泡約1小時。之後入沸水中氽燙,更可去除殘留的血水和異味,也能消除部分脂肪,避免湯過於油膩。

煲湯藥材需沖洗

中藥材的制作,多會經過幹燥、曝曬與保存,可能會蒙上一些灰塵與雜質。使用前,最好以冷水稍微沖洗一下,但千萬不可沖洗過久,以免流失藥材中的水溶性成分。此外,中藥材一次不要買太多,免得用不完,放久後發黴走味。

怎樣加水有學問

原則上,煲湯時加水應以蓋過所有食材為原則,使用牛、羊肉等食材時,水面一定要超過食材。切記最好不要中途加水,以免稀釋掉食材原有的鮮味。如果必須要加水,也應加熱水。

細火慢燉,但也不宜過久

煲湯雖然需要長時間以慢火熬煮,但並不是時間越長越好,大多數湯品以1~2小時為宜,肉類則以2~3小時為最能熬煮出新鮮風味。若使用葉菜類為主,就更不宜煮太久。

火候大小是關鍵

通常先以大火,以一定的高溫燉煮,尤其是有骨髓的肉類食材時,應先用大火將血水、浮沫逼出,以免湯汁混濁。待沸騰後,需要調至接近爐心的小火,慢慢熬煮,記住不要火力忽大忽小,這樣易使食材粘鍋,破壞湯品的美味。

調味增美味

如果喜歡清爽喝原味,可不加調味,若想調味的話,建議起鍋前加些鹽提味。過早放鹽會使肉中所含的水分釋出,並加快蛋白質的凝固,影響湯的鮮味。若是喜歡重口味,亦可加上雞精或是香菇精。如果煮魚,則可以酌量加薑片或米酒去腥。

營養飲食之喝湯誤區

1、湯泡飯

我們咀嚼食物,不但要將食物嚼碎後便於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濕潤,而唾液是不斷咀嚼食物產生的,唾液中有許多消化酶,能幫助消化和吸收,對健康十分有益。而湯泡飯由於將飯泡軟瞭,就算不咀嚼也不會影響吞咽,所以吃進去的食物往往還沒經過唾液的消化過程就進入胃瞭,這就給胃的消化增加瞭負擔,日子一久,就容易導致胃部不適。

2、喝湯不吃“渣”

有人做過試驗,用魚、雞、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質原料的食品煮6小時後,看上去湯已很濃,但蛋白質的溶出率隻有6%-15%,還有85%以上的蛋白質仍留在“渣”中。也就是說,無論煲湯的時間有多長,肉類的營養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湯裡。所以喝湯後還要吃適量的肉。

3、喜歡喝熱湯

剛煲好的湯往往很燙,而很多人卻偏偏喜歡喝這種很燙的湯,認為喝進去更暖胃暖身。其實,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隻能忍受60度的溫度,超過此溫度則會造成黏膜燙傷甚至消化道黏膜惡變,因此50度以下的湯更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