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傢長覺得是“肉”就有營養,喜愛給孩子吃肉,但其實很多深加工的肉類並不適合孩子吃。即便您的孩子“無肉不歡”,下面這些肉也要少給他/她吃。下面跟著小編看看哪幾種肉不適合寶寶吃吧!

這些肉類有毒千萬別吃

一、雞頭不能吃

我國有句民諺:十年雞頭勝砒霜。為何雞越老,雞頭毒性就越大呢?醫學專傢分析,其原因是雞在啄食中會吃進有害的重金屬物。

二、豬脖子的肉疙瘩不能吃

食用時應易除豬脖子等處灰色、黃色或暗紅色的肉疙瘩,即稱為肉棗的東西,因為這些地方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若食用則易感染疾病,危害健康養生。

三、魚黑衣不能吃

魚體腹腔兩側有一層黑色膜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濃的部位,含有大量的類脂質、溶菌酶等物質。

四、禽尖翅不能吃

雞、鴨、鵝等禽類屁股上端長尾羽的部位,學名'腔上囊',是淋巴腺體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細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質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是個藏污納垢的“倉庫”。

五、雞脖不能吃

雞脖鴨脖不要吃皮,也不要吃到氣管。這裡面都含有大量的高膽固醇,所以最好不要吃這些部位。

又稱蹄白珠,一般為圓珠形、串粒狀,是羊蹄內發生病變的一種組織。

六、魚“黑衣”不能吃

魚體腹腔兩側有一層黑色膜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濃的部位,含有大量的類脂質、溶菌酶等物質。

羊懸筋又稱蹄白珠,一般為圓珠形、串粒狀,是羊蹄內發生病變的一種組織。

七、畜三腺不能吃

豬、牛、羊等動物體上的甲狀腺、腎上腺、病變淋巴腺是三種'生理性有害器官'。

八、兔臭腺不能吃

位於外生殖器背面兩側皮下的白鼠鼷腺,緊挨著白鼠鼷腺的褐色鼠鼷腺的褐色和位於直腸兩側壁上的直腸腺,味極腥臭,食用時若不除去,則會使兔肉難以下咽,腎虛患者也要註意。

3類肉不適合孩子吃

烤腸

我們常在街上看到孩子手裡拿著烤腸。烤腸在加工中,常添加發色劑亞硝酸鹽,其在體內會轉化為致癌物亞硝胺,可導致食道癌、胃癌等。很多熟食看上去顏色鮮艷,其實也加入瞭亞硝酸鹽(正常煮熟的肉如豬肉或牛肉的顏色為灰色或發暗)。烤腸持續烤的過程中,同樣會產生一些不健康的物質。因此,不應給3歲以下的孩子吃烤腸或香腸,及市售顏色較鮮艷的熟肉類。

肉松

有的媽媽會給6個月後的寶寶吃肉松,覺得肉松很健康。事實上,肉松屬於深加工肉類,在加工過程中,需要加入醬油、糖、脂肪等,因此,含有較高的熱量和鹽,還可能會造成維生素的破壞。肉松的原料也有不安全因素。因此,不建議嬰幼兒吃市售肉松。

烤肉

肉在高溫炭火燒烤中,脂肪會高溫分解或聚合產生有害物,如致癌物苯並芘。對於酷愛烤肉的兒童,要控制進食數量及次數,並註意烤肉要避免在明火上直接烤制,同時多吃新鮮的蔬果。另外,醃肉、熏肉也要少吃。

嬰幼兒食用的肉類最好現做現吃,制作過程盡量簡單,如燉、煮、炒等,而非煎、炸、烤。

五種脂肪含量較低的肉類

1、兔肉

兔肉與一般畜肉的成分有所不同,其特點是:含蛋白質較多,每百克兔肉中含蛋白質21.5克;含脂肪少,每百克僅含脂肪0.4克;含有豐富的卵磷脂;含膽固醇較少,每百克含膽固醇隻有83毫克。由於兔肉含蛋白質較多,營養價值較高,含脂肪較少,是胖人比較理想的肉食。

2、牛肉

牛肉的營養價值僅次於兔肉,也是適合於胖人食用的肉類。每百克牛肉含蛋白質20克以上,牛肉蛋白質所含的必需氨基酸較多,而且含脂肪和膽固醇較低,因此,特別適合胖人和高血壓、血管硬化、冠心病和糖尿病病人適量食用。

3、魚肉

一般畜肉的脂肪多為飽和脂肪酸,而魚的脂肪卻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很好的降膽固醇作用。所以,胖人吃魚肉較好,既能避免肥胖,又能防止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

4、雞肉

每百克雞肉含蛋白質高達23.3克,脂肪含量隻有1.2克,比各種畜肉低得多。所以,適當吃些雞肉,不但有益於人體健康,也不會引起肥胖。

5、瘦豬肉

瘦豬肉含蛋白質較高,每百克可高達29克,每百克脂肪含量為6克,但經煮燉後,脂肪含量還會降低,因此,也較適合胖人食用。

肉類的營養價值

肉類:肉類食物中,人食用得最多的,是畜肉和禽肉這兩種。提供畜肉的傢畜主要是豬、牛以及羊;提供禽肉的傢禽主要是雞、鴨以及鵝。

肉類幾乎是最普遍受人喜愛的食物。一般來說,人食用畜肉的量遠大於禽肉。

肉類經烹調後,可制成多種多樣的美味佳肴,又有濃鬱的香味和鮮美的味道,可大大提高食欲。

肉類的營養價值:一般畜肉的脂肪含量為10~36%,肥肉高達90%,其在動物體內的分佈,隨肥瘦程度、部位有很大差異。

畜肉類蛋白質含量為10~20%,其中肌漿中蛋白質占20~30%,肌原纖維中40~60%,間質蛋白10~20%。

畜肉中B族維生素含量豐富,內臟如肝臟中富含維生素A、核黃素。

肉類食物有哪些

肉類食物中,人食用得最多的,是畜肉和禽肉這兩種。提供畜肉的傢畜主要是豬、牛以及羊;提供禽肉的傢禽主要是雞、鴨以及鵝。

一般來說,人食用畜肉的量遠大於禽肉,這應該是由於獸類的體型遠大於禽類的緣故,故而能產生更多的肉。肉類幾乎是最普遍受人喜愛的食物。肉類營養豐贍,味美,食肉使人更能耐饑;長期食用,還可以幫助身體變得更為強壯。此外,人食用肉類食物,可以刺激消化液分泌,助於消化。因此,食肉與食素的區別也引起瞭許多很難證明的解釋,如食素使人安靜,食肉使人勇敢。

肉中的蛋白質含量在10%至20%之間,俗稱的瘦肉是脂肪含量較少的肉,而肥肉是脂肪含量較多的肉,瘦肉的蛋白質含量比肥肉多。新鮮肉的平均含水量是60%至70%,脂肪含量與水含量成反比。肉中的脂肪含量,與動物的種類、年齡、身體的部位、育肥狀況均有關系。100克肉的平均能量為880千焦耳(210大卡)。蛋白質肉類提供的蛋白質對人體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構成蛋白質的胺基酸,共有20多種,其中有8種(必需胺基酸)是人體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須靠攝取含有這8種胺基酸的食物來獲得;而肉類食物的蛋白質是完全蛋白質,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種類的胺基酸。當肉類蛋白質在人體內被消化時,分解出來的胺基酸即可被吸收。

與肉類蛋白質相比較,植物類食物所提供的蛋白質有時則不如肉類蛋白質的胺基酸成分那麼全面,有的會缺乏8種人體的必需胺基酸或者是包括8種必需胺基酸在內的20種基本胺基酸中的一種或幾種,譬如谷類普遍缺少賴氨酸這種必需胺基酸。肉類蛋白質與植物性蛋白質混合食用,便可以互相補充,更具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