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常見血脂異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時尤為明顯。表現為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那麼糖尿病患者飲食5大誤區,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是什麼

1、遺傳因素:糖尿病具有傢族遺傳易感性。但這種遺傳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體力活動減少、飲食結構不合理、病毒 感染等。

2、肥胖: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發2型糖尿病。 特別是腹型肥胖者。其機理主要在於肥胖者本身存在著明顯的高胰島素血癥,而高胰島素血癥可以使胰島素與其受體的親和力降低,導致胰島素作用受阻,引發胰島素抵抗。這就需要胰島β- 細胞分泌和釋放更多的胰島素,從而又引發高胰島素血癥。如此呈糖代謝紊亂與β- 細胞功能不足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β-細胞功能嚴重缺陷,引發2型糖尿病。

3、活動不足:體力活動可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體重,改善 代謝,減輕胰島素抵抗,使高胰島素血癥緩解,降低心血管並發癥。因此體力活動減少已成為2型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因素。

4、飲食結構:高脂肪飲食可抑制代謝率使體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發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發病率明顯高於常年素食者。主要與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質熱量較高有關。所以,飲食要多樣化,以保持營養平衡,避免營養過剩。

5、精神神經因素:在糖尿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精神神經因素所起的重 要作用是近年來中外學者所公認的。因為精神的緊張、情緒的激動、心理的壓力會引起某些應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與胰島素對抗的激素。這些激素長期大量的釋放,勢必造成內分泌代謝調節紊亂,引起高血糖,導致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飲食5大誤區

1. 不甜就隨便吃

有些糖友認為,糖尿病就意味著與甜的食物絕緣,所以平時就選擇一些成面包、成餅幹以及市場上大量糖尿病專用甜味劑食品,因為這些不含糖,在感到餓的時候可以用它們充饑,不需控制。實際上。市面上各種面包餅幹都以糧食為原料,同主食一樣,吃下去會在體內轉化成葡萄糖,導致血糖升高。

即使吃的食物不含糖,也需要計算進食的總熱量,從而才能全面統一的達到飲食控制的效果。

2.控制正餐,零食不限。

不少糖尿病患者三餐控制比較理想,但由於饑餓或其他原因,養成吃零食如花生、瓜子、休閑食品的習慣。其實這種做法也是不對的,大多數零食均為含油脂量或熱量較高的食品,任意食用會導致總熱量超標,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3.吃多瞭加藥就行。

臨床上,很多糖尿病患者感到饑餓時,常忍不住吃多瞭,不少糖尿病患者認為把原來的服藥劑量加大,就能把多吃的食物抵消。事實上,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而且糖尿病患者的這種行為,還加重瞭胰島負擔,同時,增加瞭低血糖及藥物毒副作用,危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4.主食越少吃越好

糖友們都知道飲食控制相當關鍵,有的卻誤以為主食越少吃越好。把原來的主食攝入量縮減一半,甚至不吃主食。這樣造成的後果,一是由於主食攝入不足,總熱量無法滿足機體代謝的需要,導致體內脂肪、蛋白質過量分解,身體漸漸消瘦並出現營養不良,甚至產生饑餓性酮癥;二是控制瞭主食量,但對油脂、零食、肉蛋類食物不加控制,從而使每日的總熱量超標過多,加上脂肪過量攝入,如此易引起高脂血癥和心血管疾病。

這種飲食控制的方法實在不可取,糖友應該保證吃夠量,因為主食中含有較多的復合碳水化合物,升血糖的速度相對較慢。

5.少吃一頓就少一頓藥

有時糖友為瞭控制好血糖就自作主張少吃一頓飯,特別是早餐。因為這樣可以少吃一顆藥,其實這個做法相當不可取。吃藥不僅是為瞭對抗進食導致的高血糖,還為瞭降低體內代謝和其他激素所致的高血糖,此外,不按時吃飯也容易誘發餐前低血糖。而且一頓不吃或少吃,有時會導致下一頓食量的增大,引起血糖較大幅度的波動,更不利於病情控制。因此,按時、有規律地用藥和吃飯對糖友來說都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護理

足部宜動不宜靜

動則血運增加,靜則血運緩慢。足部經常按摩或適當活動,可以促進其血液循環,改善神經功能。但不可過量活動,以免增加足部負荷。這也是對糖尿病足冬季護理措施有哪些的介紹。

飲食要健康

患者每天都要吃飯,而日常飲食一定要保持健康主和合理。相對來說,糖尿病人不能吃糖是指日常飲食不能直接食用蔗糖和葡萄糖,果糖是可以吃的,果糖的分解不需要胰島素的參與。但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與葡萄糖,請患者慎食蜂蜜。不暴飲暴食,生活有規律,吃飯要細嚼慢咽,多吃蔬菜,盡可能不在短時間內吃含葡萄糖、蔗糖量大的食品。有瞭這些方法也能做到糖尿病的護理。

足部宜暖不宜寒

入冬後,糖尿病患者足部應註意保暖,可采用多種恰當的取暖方法,以期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保持良好的血液及營養供應,加速酸性代謝產物的排泄。但在取暖時應防燙傷。

穿鞋襪宜合適不宜過松過緊

由於重力作用,下肢靜脈回流較之軀幹上肢阻力大,若鞋襪過松可致局部靜脈瓣負荷量增加,影響靜脈回流量及速度;但鞋襪過緊則壓迫血管,致使血流阻力加大,對動靜脈血流均不利,既不利於血供也不利於代謝產物的排泄。

日常預防糖尿病的方法

定期血糖檢查

有肥胖或超重、血壓與血脂有點偏高、有糖尿病傢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風險者,30歲以後每三年測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歲以後每三年測一次血糖。這樣可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發展成為糖尿病。

經常運動

保持運動對於1型糖尿病的預防至關重要,每天運動30分鐘,可以選擇散步、慢跑、遊泳等,絕對有益。1型糖尿病發生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胰島素抵抗,就是身體對胰島素不敏感,無法正常利用,而運動恰好可以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預防2型糖尿病。

控制血壓

通過運動和飲食來實現減肥,特別要關註腹部脂肪,因為腹部減肥能大大提高糖耐量。控制高血壓,這與糖尿病病情發展密切相關。

控制體重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發生的危險因素。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來越多,糖尿病開始“瞄上”青少年,這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為瞭有效預防1型糖尿病,首先就要把體重降下來,使體重接近正常。

糖尿病的危害

首先,糖尿病可引起種種並發癥:視網膜病變、腎衰竭以及周邊神經病變,其中以周邊神經病變最容易被忽略,但後果可能極嚴重,輕者可能皮膚灼傷,重者可能因步履不穩而摔傷。臺大醫院的研究顯示五成的糖尿病人都有周邊神經病變,值得糖尿病患者留心。早期的糖尿病神經病變以手指尖、腳趾尖端的麻、刺痛來表現;有些癥狀不明顯的,則會覺得皮厚厚的,赤腳踩在地上並不覺得是赤腳,而會覺得中間隔瞭一層皮。

其次, 糖尿病影響微血管病變,糖尿病患者的陰莖動脈很容易出現粥樣硬化斑塊,導致管腔狹窄,血管內血流速減慢,陰莖不能充分勃起導致陽痿。因為陰莖的血管比較細小,所以出現性功能減退的時間遠遠早於心腦血管疾病。所以很多男科學者認為性功能障礙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先兆。

最後,糖尿病對關節病的影響是存在的,但是有多麼強烈的關聯很難說,而有些關節疾病當做骨關節炎長期治療後無效,現在我已經開始意識到血糖水平對關節液的影響,並且有幾例病人抽取關節液後檢查其中的葡萄糖含量也高於正常值。至於血糖值和關節液內的葡萄糖值有無關聯就不得而知瞭。最早的兩個病例引起瞭我註意這兩者關聯的是肩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