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烹飪中最常使用的一種調料,味精能幫助食物提味,讓菜肴變的更鮮美,但有些菜用味精卻適得其反,會破換菜裡的營養,但是味精吃多瞭對身體有很多的害處,而且有一些菜裡是不宜放味精的。下面就和小編一下來看看吧!

味精的正確使用方法

味精中含鈉,過多攝入可導致高血壓。老年人對鈉的攝入尤為敏感,所以,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壓、腎病、水腫等疾病的人應該少吃味精。

當食用味精過多,超過機體的代謝能力時,甚至會導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體對鈣、鎂、銅等必需礦物質的利用。尤其是谷氨酸可以與血液中的鋅結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鋅被排出體外,導致人體缺鋅,而鋅是嬰幼兒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重要營養素,因此,嬰幼兒和正在哺乳期的母親應禁食或少食味精。WHO規定1歲以下的兒童食品禁用味精,我國則規定12歲以下的兒童食品不得添加味精,所以傢長應讓孩子多吃天然的鮮味食品。另外,最近有研究認為,長期過量食用味精可能導致視網膜變薄、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順便說一下,近年來市場上出現的雞精並不是從雞身上提取的,它是在味精基礎上加入助鮮的核苷酸制成的。由於核苷酸帶有雞肉的鮮味,故稱雞精。從衛生角度講,雞精對人體也是無毒無害的。

六款不宜放味精的傢常菜

1、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類中本來就含有谷氨酸,與菜肴中的鹽相遇加熱後,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除瞭肉類,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

2、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

酸味明顯,醋加得比較多的菜肴不能加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裡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能放味精。

3、拌涼菜不宜放味精

因為味精在溫度為80℃—100℃時才能充分發揮提鮮的作用。而涼菜的溫度偏低,味精難以發揮作用,甚至還會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無味且掃興。如果做涼菜時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熱水把味精溶解後再拌入涼菜之中。

4、調餡料不宜加味精

許多人在調餃子餡、春卷餡時,都會放點味精,這樣很不安全。味精拌入餡料後,會一起經過蒸、煮、炸等高溫過程。但是,溫度隻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鈉,危害人體健康。除瞭不能拌餡,在制作熱菜時,也是要在菜肴即將離火時才能加入味精。

5、寶寶飲食避免放味精

每當寶寶胃口不好或因厭食而不願吃飯時,父母往往會在菜肴中多加些味精,使得飯菜味道鮮美,來刺激寶寶的食欲,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鋅是人體內重要的微量元素,具有維持人體正常生長發育的作用。而嬰幼兒一旦缺鋅,便可出現味覺遲鈍,甚至厭食,日久造成智力減退、生長遲緩、性晚熟等不良後果。研究發現,味精(即谷氨酸鈉)進入人體後,能使血液裡的鋅轉變為谷氨酸鋅,從尿中過多地排泄到體外。

6、味精用咸不用甜

在適當的鈉離子濃度下,味精的鮮味才能更突出。所以,味精的鮮味在咸味菜肴中才能有鮮美表現,但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鮮,反而會抑制甜鮮的本味,並產生一股異味。所以,雞茸玉米羹、香甜芋茸等菜肴中不能加味精。

味精的危害是什麼

1、嬰幼兒大量食用味精後,會使血液中的鋅轉變成谷氨酸鋅從尿中過量地排出體外,從而導致急性鋅缺乏。缺鋅會導致弱智、夜盲癥、性晚熟及成年侏儒癥等情況。

2、哺乳期的母親如果食用過量味精,大量的谷氨酸會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從而導致嬰兒缺鋅。

3、過多食用味精後,人體血液中的谷氨酸含量就會升高,會妨礙鈣和鎂的吸收,從而造成短期的頭痛、心跳、惡心等癥狀,且對生殖系統也有不良影響。

4、味精食用過多,會使人產生對味精的依賴性,再吃不含味精的菜就會覺得沒有味道,還會妨礙對其他營養素的吸收。

味精的危害

總的說來,味精是調味料的一種,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120℃時可有部分谷氨酸鈉丟失水分生成焦谷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且有一定毒性,故在加熱溫度較高的烹調時勿用,一般在食物將熟或離鍋時再加入味精。

有研究聲稱,攝取過量可能導致胃癌和內其他人類內臟疾病。但根據1992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調查發現,隻有部分人對味精有過敏反應;他們又利用白老鼠作試驗,發現隻有部分白老鼠攝取味精後,帶有癌細胞和腫瘤。

急性味精中毒的癥狀是面部充血、熱辣辣或燒灼的感覺、舌根腫脹;心跳反常或加速、暈眩、頭痛、偏頭痛、頸部僵硬,肌肉收縮、作嘔、失眠、腸胃不適;皮膚刺痛、頸痛、臂痛、胸痛;上肢酸軟、情緒低落;哮喘惡化、咳嗽等。而慢性味精中毒會導致下列情況發生:

1、破壞遺傳因子、影響生殖力,而且幼年時看不出來。美國科學傢在1970年及1971年,和1975年的三次小鼠實驗中發現,如果母鼠吃瞭味精,那麼產下的幼鼠長大後紛紛內分泌失調。這三次實驗又發現,小鼠出生後不久一連10天用皮下註射法打進相當於每公斤體重2.2~4.2克的味精,後來在40日大時殺死剖屍檢驗,結果發現這些小鼠體重減少、睪丸及卵巢壞死,腎上腺及甲狀腺重量減少,前大腦垂體內的生長激素及促黃體發生素水平下降。結果兩性的老鼠長大後生殖都有問題:雌鼠懷孕較少,產生的小老鼠體積特別小;雄鼠能育性亦大減。

2、妨礙胎兒發育,令後代畸形。美國科學傢在一次兔子實驗裡,把兔子分為四群。第一群兔子10雌4雄,所有的雌兔一連27天吃瞭每公斤體重25毫克的味精,而雄兔不吃。後來雌兔懷孕;兩隻雌兔子宮裡有變質胎兒,後來小產,產下畸形死胎;另外兩隻後來懷孕,正常生產,但小兔四肢有多種畸形殘缺、生長遲緩。

第二群兔子4雌2雄,全部吃瞭每公斤體重25毫克的味精。有兩隻雌兔懷孕,產生畸形小兔,出生後不久都死掉,骨骼變形,多個器官萎縮。

第三群兔子6雌1雄,全部吃瞭每公斤體重25毫克的味精。雄兔睪丸萎縮,雌兔產下的小兔身體全部多重殘缺。

第四群兔子6雌8雄,作為對照;由於不吃味精而沒有以上情形。

3、加重過敏性鼻炎、加重過敏性哮喘。中國醫生發現,許多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的病人,在停止食用味精之後,其癥狀不治而愈。

4、導致肥胖癥。美國科學傢在1970年的一次實驗中,一群老鼠在出世後開頭10天用皮下註射方式把味精打進體內,結果長大後紛紛癡肥——附睪脂肪墊重量增加,細胞體積增大,脂肪質細胞數目下降。此外,這群老鼠長大後與對照的另一群比較,體內較大型的細胞對於腎上腺素的脂解作用反應特別差,但是對胰島素的抗脂解作用反應卻特別厲害。負責研究的專傢認為味精造成肥胖癥,原因是味精改變瞭細胞對腎上腺素及胰島素的反應,令在脂肪質裡的脂類成分增加。

美國科學傢在1974年的一次實驗中,發現幼年老鼠長期吃瞭含1%~2%味精的食物之後,斷奶時體重比對照那一群較高。在1997年的一次實驗中,一組老鼠在出世後開頭10天用腹膜註射法打進相當於每公斤體重4克的味精,結果發現長大後生長畸形、內分泌反常、行為反常,其中大部分尾部自動裂開,全部明顯又矮又癡肥,雌鼠比對照的另一群卵巢小、子宮小、腦下垂體小。另一組老鼠同樣在出世後開頭10天打進瞭同樣分量的味精,但分5次註射,結果上述典型的味精遺害輕微很多。

5、造成永久性腦部創傷。美國科學傢在1970年的一次老鼠實驗裡,把65隻10~12日大的老鼠,一次性喂食不同分量的味精,包括每公斤體重0.5克、0.75克、1.0克、2.0克,其中有10隻沒有吃味精,作為對照。喂食後3~6小時,所有的老鼠用灌註法殺死,結果發現吃過味精的54隻老鼠之中,有51隻老鼠的腦神經細胞紛紛壞死,而壞死的比率正好跟味精服量成正比。該次實驗還發現,若味精與糖精同吃,腦部受損加倍嚴重。

6、破壞視網膜,影響視力。在1960年的一次實驗裡,美國科學傢用腹膜註射的方法,把味精打進幼年老鼠體內,分量為每公斤體重3.2克,結果發現那些老鼠視網膜中毒受損。

生活常識很重要,掌握多一點,你會獲得更精彩。

用味精需註意哪些問題

眾多說法中,溫度超過100℃味精就會致癌的說法最嚇人,很多傢庭因此棄用味精。一般味精中約含有80%~90%谷氨酸鈉,若是將味精在高溫烹炒前加入菜中,確實有一部分谷氨酸鈉會轉變成焦谷氨酸鈉,但這個比例非常小。實驗證明,將含味精約 0.2%的淡鹽溶液加熱至115℃~120℃,並持續3小時,僅有約0.7%的谷氨酸鈉生成焦谷氨酸鈉,這樣的量對人體產生的影響微乎其微。

味精不是毒藥,其天然存在於糧食、豆類和魚肉中,安全性其實和雞精差不多,少量食用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那麼,食用味精到底需要註意哪些問題?

菜臨出鍋時放味精 加在溫度80℃~100℃時容易溶解而發揮其鮮味的作用,當超過100℃時會發生變化而失去鮮味,超過150℃時還會形成焦谷氨酸鈉而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做菜或湯要等臨出鍋時再加入味精為最佳。而涼菜的溫度偏低,味精難以發揮作用,甚至還會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無味且掃興。如果做涼菜時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熱水把味精溶解後再拌入涼菜之中。

每天不超過5克 成年人每日攝入味精不應超過5克。味精就是谷氨酸鈉,在體內分解形成谷氨酸和鈉離子,而體內谷氨酸的含量過高會限制人體對鈣、鎂離子的利用,嬰兒食品中味精過多會影響血液中的鋅的利用,而鈉攝入過多還會引發高血壓病,所以每天食用的味精不要太多,嬰幼兒最好不要食用味精。

炒肉菜不用加味精 肉類中本來就含有谷氨酸,與菜肴中的鹽相遇加熱後,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除瞭肉類,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

放醋的菜不能放味精 酸味明顯,醋加得比較多的菜肴不能加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環境中不易溶解,而且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裡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肴都不能放味精。

調餡料不宜加味精 許多人在調餃子餡、春卷餡時,都會放點味精,這樣很不安全。味精拌入餡料後,會一起經過蒸、煮、炸等高溫過程。但是,溫度隻要超過100℃,味精就會發生變性。不但會失去鮮味,還會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鈉,危害人體健康。除瞭不能拌餡,在制作熱菜時,也是要在菜肴即將離火時才能加入味精。

味精用咸不用甜 在適當的鈉離子濃度下,味精的鮮味才能更突出。所以,味精的鮮味在咸味菜肴中才能有鮮美表現,但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鮮,反而會抑制甜鮮的本味,並產生一股異味。所以,雞茸玉米羹、香甜芋茸等菜肴中不能加味精。

味精是什麼做的

味精用途廣泛,除瞭可以直接加在菜品中,在很多賣調料的商店內所賣的調料成分中都含有味精的。很多人知道鹽是什麼做的,但是卻不知道味精是什麼做的。那麼今天就來說說味精是什麼做的吧。

味精的化學名稱是谷氨酸納,是最常用的調味料。原來味精溶於水時,會散發類似肉味,可刺激味蕾,增添食物鮮味。一般來說,若非大量食用味精,應不會有害。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攝入量為成人每人每日120毫克/公斤體重(約體重為50公斤,每日可食用味精6克)。須註意的是,味精不能加熱,因為一加熱(超過攝氏120度),谷氨酸納便變為焦谷氨酸納。這是有害的物質,並且難以排出體外。雖然焦谷氨酸納的毒性不大,但會積聚在體內,同時會出現心跳、手震、失眠及輕奮等反應。

此外,亦不要將味精放進堿性和酸性的食物內,因為味精遇到堿會起化學作用,產生氣味欠佳的谷氨酸二納,遇到酸則難以溶解。涼拌菜亦不宜放味精,原因同樣是味精難以溶解。

嬰孩和幼兒都不適宜大量進食味精,原因是味精會使血液中的鋅變為氨酸鋅,從尿液中排出,造成急性缺鋅癥狀。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小朋友若缺乏鋅,會引起生長發育不良、智力減退、性晚熟,同時亦會令味覺紊亂,食欲不振,長期下去會導致營養不良。市面上大部分的零食都含有味精,以刺激味蕾,傢長不宜讓小朋友進食過量。此外,哺乳期間的婦女,亦不宜過量進食含有味精的食物,因為谷氨酸會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

雖然味精是平時做菜中常見的一種調料,但是卻不可以大量的食用。正常最好一次適量的放上一點就好,也可以不放。尤其是像上面所說的嬰幼兒更是不要去吃味精的哦,這個媽媽們還是要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