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具體的發育指標,傢長們可以根據這些指標評判自己孩子的發育情況,並做些輔助工作,讓寶寶健康成長。那麼學齡前兒童有哪些發育特點呢?學齡前(3-6歲)孩子的身體發育相比較3歲以前,現在發育速度相對減緩。但是比後期發展還是要快得多。具體請看下面介紹。

肢體運動發育指什麼

寶寶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具體的發育指標,傢長們可以根據這些指標評判自己孩子的發育情況,並做些輔助工作,讓寶寶健康成長。那麼學齡前兒童有哪些發育特點呢?學齡前(3-6歲)孩子的身體發育相比較3歲以前,現在發育速度相對減緩。但是比後期發展還是要快得多。在3-6周歲這個階段,兒童的身高大約年增長4-7公分,體重年增加4公斤左右。這個時期由於兒童的各項生理的發育速度很快,因此新陳代謝比較旺盛,但是由於身體的生物機體的機能發育還不成熟,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對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較弱。

這個階段兒童的骨骼硬度較小,但是彈性非常大,比較而言可塑性強,因此一些舞蹈、體操、武術等項目的訓練從這個階段就開始瞭。也正因如此,如果兒童長期姿勢不正確或受到外傷,就會引起骨骼變形或骨折。

肌肉的發育現在還處於發育不平衡階段,大肌肉群發育的早,小肌肉群發育還不完善,而且肌肉的力量差,特別容易受損傷。這個階段肌肉發育的特點為,跑、跳已經很熟練,但是手的動手還很笨拙,一些比較精細的動作還不能成功完成。

這時兒童的皮膚非常嬌嫩,特別容易受傷或受到感染,對溫度的調節功能比成人差,因此當外界溫度突變時,容易受涼或中暑,因此要及時增減衣服。

所以隨著寶寶的骨骼和肌肉的發育,以及神經系統的不斷完善,寶寶的肢體運動也逐漸開始發育瞭。

寶寶肢體運動發育的指標

寶寶肢體運動發育都有哪些指標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個月內:第一周,胳膊和雙腿還沒有完全伸展開,蜷縮著身體,當他感覺到很大的聲音或突然的動作時會自動拱起背來,伸開手臂和腿,但這些運動多屬無意識和不協調的;一周後,寶寶會四肢會伸展,出現一些特定的肢體反射運動,手有抓握的能力。大人把手指放入小寶貝的手掌中,他們會立即有回握反應;觀察他睡覺時手是否有自發的握拳和張開的動作。

2個月:兩個月時,寶寶俯臥起來大約能支持30秒鐘時間,臉與床呈45度。由於先天反射還沒消失,會經常賺著拳頭。寶寶俯臥,雙手放在頭的兩側,大人在前面用玩具逗引,看寶寶會不會抬頭。

3-4個月:3個月時,寶寶俯臥抬頭與創面呈90°,俯臥時可用前臂撐起,可以自己從仰臥轉為側臥,自己的兩隻小手已經能相握,抓握能長達30秒。讓寶寶俯臥,兩臂放在頭兩側,大人用玩具在前面逗引寶寶;讓寶寶仰臥,穿著寬松,手臂能左右活動時,兩手會在胸前接觸。4個月時,扶著寶寶的髖部能坐、試翻身,俯臥位兩手支撐可以抬起全身;能靠坐十至十五分鐘,頭直立、平穩、背挺直;俯臥時,能昂頭與平面呈90度,仰躺時,可以伸長脖子看手夠腳;可以有限地彎曲腰以下的肌肉;能提高臀部;俯臥時可以從一邊滾向另一邊,可以由俯臥滾成側臥或仰躺。

5-6個月:5個月時,雙手扶著寶寶腋下,寶寶能在床上或大人腿上站立兩秒鐘以上;寶寶仰臥,在其上方懸掛玩具,能抓住玩具;能先後用兩手抓住兩塊積木。

6個月的寶寶在俯臥時,能用肘支撐著將胸抬起,但腹部還是靠著床面,仰臥的時候喜歡把雙腿伸直舉高。能夠較為平衡地背靠枕頭坐著,能夠肚子貼在地上爬。可以用一隻手拿東西。

7-8個月: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可以不用支撐坐起來瞭,另外寶寶的翻身動作已經很靈敏瞭,肢體動作相當活躍。寶寶的平衡能力發展得相當好瞭,頭部運動也非常靈活。用手指捏東西,會扶杯喝水,會自己吃東西。能夠翻身、能夠爬、也能夠站立。父母可以雙手扶著寶寶腋下,看看寶寶是否上下跳躍。觀察寶寶是否會拿著兩個東西,然後對碰。觀察寶寶是否會去捏玩具,張開手讓大人抱抱。

9個月:寶寶這個時候已經可以坐如鐘瞭,坐的穩穩當當地,坐著地時候會轉身,也會自己站起來,站起來之後可以坐下;扶住寶寶雙手讓其學走路。觀察寶寶坐下的時候能不能不用依靠傢俱站起來;大人扶住寶寶鼓勵其邁步,寶寶能邁2-3步。

10-12個月:這個階段的寶寶能夠獨自站起來,並且靠著學步車慢慢地走幾步;11個月的寶寶已經可以在大人用一隻手牽著的情況下走路;1歲的寶寶能獨立站片刻,不用扶也能走幾步,彎腰、招手、蹲下再站起更是不在話下,開始喜歡學走。

一隻手可以拿兩塊小積木,手指的靈活性增強,兩隻手也學會瞭分工合作。看看寶寶把玩具扔掉之後能不能自己撿起來,會不會用拇指和食指捏起東西。可以把書打開再合上,喜歡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動作,手指的應用也更加靈活。雙臂能上下前後運動,能牽著大人的手上下樓梯,能自己玩搭積木;小手也開始變得靈活,會穿珠子、投豆子等。

2歲:會獨自上下樓,能金雞獨立;會簡單書寫;會拍球、抓球和滾球;會做一些生活中的精細動作。寶寶單腳站立2秒以上;會兩腳交替上下樓;能寫出0和1;能做一些開瓶蓋、解紐扣、剪紙等精細動作。

寶寶肢體運動發育不良的表現

寶寶肢體發育不良有哪些表現呢?肢體運動發育不良指的是小兒運動發育比正常同齡兒童較為落後。對於小於6個月的嬰兒出現以下情況,傢長應多加關註並且及時咨詢醫生再作出處理。

1、嬰兒身體發軟,運動明顯減少,這是肌肉張力底下的表現,在嬰兒一個月時期表現為多;身體發硬,即是肌肉張力亢進的表現。

2、反應遲鈍,大多表現在於聽力以及視力上面。這是聽力系統損壞或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現。

3、頭圍異常,頭圍是腦發育的形態指標,腦損傷嬰兒往往會出現頭圍異常的現象。

4、體重增加不良,進食減少,哺乳無力。

5、固定姿勢,大多是由於腦損傷導致肌肉張力異常所導致。例如弓角反張,蛙位,倒U字姿勢等。

6、不笑,3個月嬰兒正常會開始微笑現象,運動遲緩則會不笑或者推遲發笑時間。4個月大是不能發聲笑。

7、小手緊握,時常握拳不餓能張開,或拇指內收,尤其是一側上肢存在,不能伸手抓物。

8、身體扭轉,3~4個月的嬰兒出現身體扭轉現象,往往提示錐體外系損傷。

9、頭不穩定,如4個月大嬰兒坐立是頭部無法豎直或者不能抬頭。

10、斜視,3~4個月嬰兒出現斜視現象或者眼球運動不良。

11、註視手,6個月後仍然出現的情況;臨床表現為3~4月大的嬰兒不能抬頭,7月大的嬰兒不能坐立,1歲還不能走路的現象。

以上現象均是運動發育不良的表現,因為小兒不斷的生長發育,各種現象也會隨著發育而表現的有所不同。因而提供準確的年齡信息對於癥狀的表現對一怔的診斷和醫治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你傢的寶寶有遇到類似情況,應該及時咨詢醫生並及時醫治。

有利肢體運動發育的遊戲

1、踢毽子:取一根細長繩子,一端穿上幾粒大紐扣,另一端讓孩子手捏著,垂著繩用一隻腳去踢毽子,毽子便蕩來蕩去。待孩子熟練後,可改為左右腳交替踢,即花式踢。

2、拉大鋸:這是一種傳統遊戲,可以是兩個孩子對坐,兩腿伸直、腳掌相抵、手指互勾,或者大人與孩子對坐,將孩子兩腳夾在大人的小腿間,手互拉,然後甲俯乙仰。俯仰盡可能低,仰臥起來時,腳不能離地面。這樣,一俯一仰,猶如船工用力劃船,一來一往即為兩人對拉大鋸。

3、跳房子:在地上用粉筆畫成8格,或畫成由8個不同形狀拼起來的圖案(圓形、梯形等),每格分別寫上1、2、3、4、5、6、7、8,玩的時候,用一串舊紐扣當踢毽,先用一隻腳把踢毽從第1格踢到第2格,再依次往下踢到第8格為止。踢毽時出界或是錯號,就要回到原處,比誰先全踢到終點為勝。

4、鉆涵跳橋:父親手、膝著地,屈體呈橋狀,母親平坐,前屈體,手臂前伸使手指尖觸腳尖,呈涵洞狀。寶寶從父親的“橋”下鉆爬過後,經過母親的“涵洞”,再攀上父親的“橋”拱(即背)跳躍而下,反復多次。

5、跳繩:用短繩一根,可教寶寶單腳或雙腳跳,順跳或反跳,還有花色跳等。又可用長繩一根,父母幫助甩動,讓寶寶在繩中間跳,亦可用單腳、雙腳或花色腳等。

這些傳統的兒童小遊戲,無需爸媽花錢購買高檔電動玩具,不僅孩子們喜歡,還可以促進親子關系融洽。

肢體運動發育護理技巧

許多寶寶剛出生時腿都有點彎曲,爸爸媽媽常誤以為寶寶是O型腿,其實這主要由於寶寶在母體中,呈現蜷曲的姿勢造成的,是正常的現象。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腿自然就直瞭。相反地,寶寶一生出來,腿是筆直的,那可要小心註意瞭,極有可能是先天畸形,要及早檢查治療。

一歲以前,寶寶正經歷骨頭漸漸從軟變硬的過程,在這段歷程中,切忌寶寶骨骼承受過多的重力。許多傢長給孩子買瞭學步車,希望他們早點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殊不知學步車的功能是幫助寶寶用腳承受體重,順利行走,但是如果使用學步車的時間過早,過量的負重會使孩子的雙腿彎曲。同樣,過早地讓孩子站立和行走,也不可取。

為瞭孩子強健的骨骼和美麗的腿型,傢長還需為他們營造良好的營養環境。出生時堅持母乳喂養,斷奶以後還得給孩子每天喝一定量的牛奶,以補充鈣質。如果寶寶不能喝牛奶或喝得不多,也可以從吃的食物入手,像瘦肉、蛋黃,都含有較高量的鈣質。鈣質具備之後,還需要維生素D,才能共同維護骨骼健康。傢長可以經常帶寶寶到戶外活動,曬曬太陽,活動四肢,也有助於肢體運動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