痙攣性偏癱也稱為半身不遂,它主要是腦的出血性或缺血性損害引起的一種癥狀。從解剖上講,主管人體兩側肢體運動的高級神經中樞分別位於大腦兩側半球額葉後部的皮層(運動區),而且是交叉支配的,即左大腦半球支配右側肢體運動,右大腦半球支配左側肢體運動。

痙攣性偏癱的病因是什麼

1、動脈粥樣硬化是中風最主要的原因,70%的中風患者患有動脈硬化,高脂血癥是引起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高血壓是中風最主要最常見的病應,腦出血患者93%有高血壓病史。

3、腦血管先天性異常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的常見原因。

4、心臟病,如:心內膜炎,有可能產生復壁血栓;心動過緩則可能引起腦供血不足。

5、代謝病中糖尿病與中風關系最密切,有30-40%中風患者患有糖尿病。

痙攣性偏癱吃哪些對身體好

1、多吃蔬菜和水果。因蔬菜和水果中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鉀、鎂等。維生素C可調節膽固醇的代謝,防止動脈硬化的發展,同時可以增強血管的致密性。

2、飲食中應有適當的蛋白質。包括動物蛋白質(如蛋清,瘦的豬、牛、羊肉,魚,雞肉等)和植物蛋白質(如豆腐、豆漿、豆芽)等各種豆制品可降低膽固醇;飲用牛奶時最好將奶皮去掉(脫脂牛奶)。

3、為瞭防止中風,老年人應每日進食蒜、薑、蔥、醋、含乳酸菌類飲料,抑制腸道有害細菌;及時飲水補液,綠茶、蜂蜜、牛奶豆漿、低糖天然果蔬汁、骨頭蘑菇湯均可適量飲用。

痙攣性偏癱的癥狀表現

意識障礙性中風偏癱:表現為突然發生意識障礙,並伴有偏癱,常有頭及眼各一側偏斜。

輕中風偏癱:在偏癱極輕微的情況下,如進行性偏癱的早期,或一過性發作性偏癱的發作間隙期,癱瘓輕微,如不仔細檢查易於遺漏。

弛緩性中風偏癱:表現為一側上下肢隨意運動障礙伴有明顯的肌張力低下,隨意肌麻痹明顯面不隨意肌則可不出現麻痹,如胃腸運動、膀胱肌等均不發生障礙。

痙攣性中風偏癱:一般的是由弛緩性偏癱移行而來,其特點是明顯的肌張力增高。上肢的伸肌群及下肢的屈肌群癱瘓明顯,肌張力顯著增高,故上肢表現為屈曲,下肢伸直,手指呈屈曲狀態,被動伸直手有僵硬抵抗感。

痙攣性偏癱的檢查

(1)痙攣性聯合運動:偏癱側肢體在內外界刺激時出現肌張力增高更加顯著,如使癱瘓側肘關節被動屈曲時,則出現腕關節及手指的屈曲。

(2)模仿對側性聯合運動:健側肢體做隨意運動時,伴發癱瘓側肢體對應部位出現類似運動,如健側手握拳時,患側手指也出現不自主的屈曲運動。但亦可出現相反的動作,如健側握拳時,癱側手指表現為伸直運動。

(3)同側性聯合運動:當病人臥床時,伸腕時伴隨伸膝動作,髖關節屈曲時,膝關節也自動屈曲。

(4)協調性聯合運動:當癱瘓肢體運動時,同時伴有該肢體其他部位協同肌群的不自由運動。當患者仰臥時,屬病人屈曲癱瘓側的髖關節與膝關節。此時可出現同側的足背屈,脛骨前肌收縮隆起。

如何護理痙攣性偏癱

飲食護理

要根據不同病情,吃不同飲食,如流質、半流質或普通飲食,可以請教一下醫院的大夫。總的原則是要易於消化,富於營養,蛋白質量要足,脂肪不宜多,各類營養素、維生素、鹽類要平衡。老人臥床後更易便秘,故食物中纖維素很重要,要吃些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暢。

皮膚和肢體護理

截癱老人由於某些局部長期受壓及血循環不暢,極易發生褥瘡。因此,要及早防治,保持床單平整、清潔,骨突起處加用氣圈,多翻身,每2小時改變一次體位,並用50%乙醇按摩。對癱瘓的肢體被動活動、按摩、針灸、理療等促進功能恢復。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骨質脫鈣等。註意保持肢體於功能位,防止畸形。外傷性截癱3個月後可坐起,開始架拐下地活動。

起居護理

1.室內空氣要流通,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但不要讓風直接吹在身上,可以開氣窗。有條件者室內可放些盆栽花草,既可美化環境,又能調節空氣。

2.服藥:要嚴格按醫囑服藥,有的老人可自己服藥,有的要人喂。如需註射或針灸者,要與醫生、護士配合好,例如幫助翻身、脫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