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下面小編為你介紹6個小絕招預防頸椎病。

頸椎病患者保健措施有什麼

1.適當的體位

平時要註意端正坐姿,上班休息期間不要趴在桌面上睡覺。回傢後也不要放任自己做“懶骨頭”,更不要側臥在沙發上看電視、蜷縮在被窩裡玩手機等。

2.適宜的運動

適合預防頸椎病的運動有遊泳、頸肩保健操等,遊泳以蛙泳最佳。很多人平時工作時頭部多往前探,應該工作一小時後站起來活動一下,註意伸頸仰頭,向後收肩,可預防頸肩勞損。另外,雙手十指交叉扶頸後部,少許向前方用力,而頭部則往後傾,堅持6秒,重復3~5次。

3.適合的枕頭

頸椎病患者對枕頭的要求應更嚴格。枕頭的高度要註意,睡覺仰臥時枕頭高度應等於立起來的拳頭高度,而側臥時枕頭高度應等於一拳半的高度。這樣仰臥能維護頸椎原有的生理曲度,側臥時又能維持頸椎呈一條水平直線。枕頭質地要軟硬適中,對頭頸部有承托力。

6個小絕招預防頸椎病

1、曬脖子

太陽光照射可造成局部加熱,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環,使得血氣和經絡暢通,也有利於營養成分的輸送,可以緩解頸椎的疼痛,有助於頸椎病康復。此外,經常曬太陽有助於維生素D的吸收,進而促進腸道對鈣、磷吸收,有防治骨質疏松的作用。

2、按摩風池穴

風池穴位置:在項部,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方法:雙手點揉,揉時註意閉眼,以酸脹為佳。共1分鐘。

3、電腦一族:抬高顯示器

把電腦顯示屏的位置抬高幾公分,或者給電腦顯示屏墊瞭幾本厚書,這樣就把以前的低頭動作改為抬頭,從源頭上預防頸椎病的發生。同時,不要長期保持一個坐姿,多站起來活動活動,轉動一下腦袋。

4、辦公室裡放條小圍巾

有頸椎疾病的人一定要註意保暖。可以用厚長圍巾把脖子圍上,這樣可以避免頸部受寒,消除頸椎病的誘發因素。頸部保暖不僅可以避免頸部疲勞,而且可以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使腦部的血液循環減慢。建議女性在辦公室裡放條小圍巾,尤其夏天的時候,空調吹得很涼時可以系上擋擋涼氣。

5、炒鹽熱敷

在小口袋裡放點炒熱的鹽,稍微涼一下,放在頸椎上,等鹽全涼瞭再拿下來,這樣可以發熱活血。還可以睡覺前把薑切成絲放在袋子裡系脖子上,原理估計都是熱敷。

6、每周一兩次蛙泳

蛙泳在換氣時頸部從平行於水面向後向上仰起,頭部露出水面呼吸,頭頸始終處於一低、一仰的狀態,正好符合頸椎病的鍛煉原則,因此能對預防和治療頸椎病起到積極的作用。打羽毛球接高球時的動作原理與蛙泳大致相同。蛙遊及打羽毛球防治頸椎病要因時、因人而異,嚴重的頸椎病患者就不能進行遊泳鍛煉。

頸椎病食療保健

第一、對癥進食

對於頸椎病患者來說,由於頸椎病是椎體增生、骨質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頸椎病患者在治療期間,應以富含鈣、蛋白質、維生素B族、維生素C和維生素E的飲食為主。其中鈣是骨的主要成分,以牛奶、魚、豬尾骨、黃豆、黑豆等含量為多;蛋白質也是形成韌帶、骨骼、肌肉所不可缺少的營養素;而維生素B、E則可緩解頸椎病患者的疼痛,解除疲勞。頸椎病患者多吃含鈣、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的食物,對於患者身體有幫助,可以有效緩解頸椎病的癥狀。

第二、飲食有度

對於頸椎病患者來說,在患病以後,頸椎病患者的飲食要有節制,不可暴飲暴食。人體的陰陽是平衡的,飲食過度或過寒、過熱都會使陰陽失調,而致臟腑受傷。長時間食生冷寒涼的食物,會傷脾胃之陽氣,導致寒濕內生,從而加重頸椎病的癥狀。

第三、合理搭配

頸椎病患者在治療期間,飲食要合理搭配,不可單一偏食。食物一般分兩大類:一類是主食,主要是提供熱能,如米、面,都屬於這類食物;另一種食物,可以調節生理機能,稱為副食,如豆類、水果和蔬菜等。主食中所含的營養是不同的,粗細要同時吃,不可單一偏食。粗細、幹稀、主副搭配的全面營養可滿足人體需要,促進患者的康復和維持正常人體的需要。

食療具體如下:

①寒濕痹阻:一般為受寒後治療不及時或者病情遷延後風寒濕三邪互相夾雜痹阻經絡。主要表現為頸項強痛,或伴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為主,頭有沉重感,頸部僵硬,活動不利;或兼有惡寒畏風;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弦緊。對飲食方面就要求盡量吃一些可溫經散寒、祛風濕之品,具體如葛根、狗肝萊、幹薑、櫻桃,忌寒性食物及生冷、瓜果等涼性食物。

②氣滯血瘀:常見於外傷日久或久病不愈致氣血瘀滯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頸肩部、上肢刺痛,痛處固定;或兼有肢體麻木;舌質暗脈弦。這就要求飲食方面多選擇一些能行氣活血之品,具體如桃仁、油菜、黑大豆及蛇肉、黃膳、當歸等食物泡酒後飲用。

③痰濕阻絡:長期過食肥甘厚味或脾胃虛弱,痰濕內生,阻滯經絡,經絡不通,故可出現頸部疼痛,頭暈目眩,頭重如裹或兼有四肢麻木不仁,納呆或肥胖;舌質暗紅,舌苔厚膩,脈弦滑。中醫治療就當以祛濕化痰為主,因此飲食上以健脾利濕化痰的食物為主,具體如紫菜、梨、扁豆、赤豆、薏米;忌肥甘、油膩、辛辣、刺激之品。

④肝腎不足:常見於形體瘦弱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頸部酸痛,眩暈頭痛,病程日久或兼耳鳴耳聾,失眠多夢,肢體麻木,面紅目赤;舌質紅,少津,脈弦。飲食上可多吃一些血肉之品,以補益肝腎,具體如桂圓、山藥、黑豆、香菇、黑芝麻、枸杞子、狗肉、羊肉、鹿肉、魚蝦、韭菜等。

⑤氣血虧虛:臨床多見於久病或體弱患者。主要表現為頸部酸痛,頭暈目眩,面色晄白,心悸氣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質淡,少苔,脈細弱。飲食上就當以補益氣血的食物為主,如紅棗、黑棗、葡萄、桂圓肉、桑椹、阿膠、甲魚、羊肝、海參等。

頸椎病的病因

頸椎間盤變性(25%):

其主要病理改變是:早期為頸椎間盤變性,髓核的含水量減少和纖維環的纖維腫脹,變粗,繼而發生玻璃樣變性,甚至破裂,頸椎間盤變性後,耐壓性能及耐牽拉性能減低,當受到頭顱的重力和頭胸間肌肉牽拉力的作用時,變性的椎間盤可以發生局限性或廣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間盤間隙變窄,關節突重疊,錯位,以及椎間孔的縱徑變小,由於椎間盤的耐牽拉力變弱,當頸椎活動時,相鄰椎骨之間的穩定性減小而出現椎骨間不穩,椎體間的活動度加大和使椎體有輕度滑脫,繼而出現後方小關節,鉤椎關節和椎板的骨質增生,黃韌帶和項韌帶變性,軟骨化和骨化等改變。

頸椎間盤向四周膨隆(15%):

由於頸椎間盤向四周膨隆,可將其周圍組織(如前,後縱韌帶)及椎體骨膜掀起,而在椎體與突出的椎間盤及被掀起的韌帶組織之間形成間隙,稱"韌帶間盤間隙",其中有組織液積聚,再加上微細損傷所形起的出血,使這種血性液體發生機化然後鈣化,骨化,於是形成瞭骨贅,椎體前後韌帶的松弛,又使頸椎不穩定,更增加瞭受創傷的機會,使骨贅逐漸增大,骨贅連同膨出的纖維環,後縱韌帶和由於創傷反應所引起的水腫或纖維疤痕組織,在相當於椎間盤部位形成一個突向椎管內的混合物,就可能對脊神經或脊髓產生壓迫作用。

鉤椎關節壓迫神經根及椎動脈(15%):

鉤椎關節的骨贅可從前向後突入椎間孔壓迫神經根及椎動脈,椎體前緣的骨贅一般不會引起癥狀,但文獻上也有這種前骨贅影響吞咽或造成嘶啞的報告,脊髓及神經根受壓後,開始時僅為功能上的改變,如不及時減輕壓力,逐漸會產生不可逆的變化,因此如果非手術治療無效,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頸椎病治療方法

1.非手術治療

是頸椎病的重要治療手段,任何類型的頸椎病都可以先選擇非手術治療,絕大多數病人癥狀可緩解。具體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方法有其特有的適應證及禁忌證。應該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用最適合的治療方法。否則,非手術治療也會產生較為嚴重的並發癥,如大量或長期應用類固醇激素引起骨缺血性壞死;手法治療引起急性脊髓損傷,特別是對手法治療視為禁忌證的:明顯的節段性頸椎不穩定;發育性頸椎管狹窄;後縱韌帶骨化者。如采用旋轉手法,則必然存在急性脊髓損傷的危險:

一般認為非手術治療總的適應證為:局部型及神經根型、椎動脈型及交感型,特別是無明顯節段性不穩者,原則上采用非手術治療。脊髓型癥狀較輕、椎管又較寬者.可采用適應的非手術治療。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受壓者),吞咽困難不很明顯者,適合非手術治療。已明確診斷,但全身情況(包括心、肺、肝、腎及精神狀態)差,估計難於承受手術者,宜果用非手術治療。尚未明確診斷者,可在進一部檢查或觀察的同時采用非手術治療。適應手術者,在術前準備期間及術後康復階段,也適應非手術治療。治療方法有6種。

(1)頜枕帶牽引治療:牽引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限制頸椎活動,減輕或消除由於頸椎不穩而造成對脊髓、頸神經、椎動脈及交感神經的刺激,有利於病變組織充血水腫的吸收和消退。解除頸部肌肉痙攣,減輕對椎問盤的壓力,增大椎間隙,有利於膨出或突出間盤得以回縮,減輕對脊髓和脊神經根的刺激與壓迫。增大椎間孔,減輕神經根所受的刺激或壓迫,牽引使頸椎生理曲度恢復,有利於頸椎序列及椎關節的關系恢復正常。

牽引適用於任何類型的頸椎病。但對脊髓型,特別是脊髓壓迫已相當重者,甚至椎管狹窄已處於臨界狀態者,牽引可使癥狀加重,應慎用或不用。

牽引的方法:牽引的方式主要有臥床牽引、坐位牽引及攜帶式牽引3種。應避免後伸位牽引,因為後伸位時,頸椎管及椎間孔的容積均相應減少,往往會使癥狀加重。由於上胸椎彎向前,若頜枕帶正直向上牽引,則頸椎實際是處於後伸位:因此,一般主張前屈位牽引,此角度是順應上胸椎前彎,相當於真正的頸椎正直位。牽引重量及時間.開始用小重量短時間,逐漸增加重量和延長時間。但重量不宜太大,而時間以持續牽引效果較理想:一般臥位牽引重量2~3kg,坐位適當增加重量(常用6~7kg)以對抗頭顱的自重。

註意事項:牽引帶應用木條分開,以避免壓迫耳郭引起疼痛或壓迫顳動脈引起頭暈。

(2)椎固定治療:主要用作頸椎減壓融合術後固定。該法與持續牽引的制動作用一樣,限制瞭頸部活動,有利於病變組織充血水腫的吸收和消退,可以解除肌肉痙攣、緩解疼痛,消除頸椎問異常滑移動對脊髓、脊神經根、椎動脈及交感神經的刺激。因此,對頸椎不穩者效果更好。固定的方式有頭、頸、胸固定和單純的圍領固定。

(3)理療:理療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有利於病變組織充血水腫的吸收和消除,緩解癥狀。常用的理療方法有高頻電療、離子導入療法和食醋療法等。

(4)推拿按摩:按摩和推拿手法,可使肌肉痙攣緩解,有助於關節運動,減少肌肉萎縮,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過頻過重的推拿可帶來損傷而加重癥狀,應慎用,旋轉手法有引起急性脊髓損傷等危險,不宜采用。

(5)藥物治療:用於頸椎病的藥物很多,如解痙攣鎮痛藥、神經營養藥、血管擴張藥及激素類藥物等。有一定的緩解疼痛、改善癥狀作用,但在使用時一定要註意藥物的副作用,特別是激素,一般不主張使用。另外,中醫中藥對頸椎病的治療,也有一定作用。

(6)姿態療法:“高枕有憂”,臥、坐時不符合頸椎正常解剖生理狀態的姿態或某種姿勢持續時間太久等,均可加重頸椎退變,促使病情發展。因此,應避免不正確的姿態、某種姿勢持續時間過長,合理使用“低枕”等。目前“低枕”種類較多,有藥枕、電枕等,以鴨絨枕芯、具有一定彈性和一定硬度的圓柱枕較好,圓柱直徑以個人頸椎長度選用,一般8~13cm,圓柱長度40~50cm,睡覺時枕於頸項部。

2.手術治療

(1)適應證:病情較重影響生活或工作者,非手術治療無明顯緩解或反復發作者,采用手術方法解除已構成壓迫因素的病變組織或植骨融合穩定頸節段脊柱,療效較好。

(2))手術方法

多數采用經前路椎間盤以及椎體後緣骨贅切除加椎體間植骨融合術。對於經前路手術後效果不佳、多個節段病變或者椎管狹窄者,采用後路椎板成形椎管擴大減壓術。

診斷明確的頸椎病經非手術治療無效,或反復發作者,或脊髓型頸椎病癥狀進行性加重者適於手術治療。根據手術途徑不同,可分為前路手術、前外側手術及後路手術三種。

a.前路及前外側手術:適合於切除突出椎間盤、椎體後方骨贅及鉤椎關節骨贅,以解除對脊髓、神經根和椎動脈的壓迫。同時可進行椎體間植骨融合術,以穩定脊柱。

b.後路手術:主要是通過椎板切除或椎板成形術以達到對脊髓的減壓。在椎板切除不多即能達到減壓目的時,或可輔以後方脊柱融合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