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上瞭年紀,走路越來越慢是正常的;跟老人講話要拉高聲音才聽得到;老人要常吃爛爛的食物,才會比較好消化;其實這些認知都是錯的。臺灣《康健》通過調查刊文指出,照顧老人的健康時,要警惕很多錯誤的觀念與做法。

照顧老人的心得體會

我們都赤裸裸而來,沒有誰天生富有,沒有誰天生貧窮。人生旅途中,是攫取是放棄,是拒絕是接受,全在老人的指引,心靈的抉擇。有人醫治老人,千金散盡;有人贍養老人,不惜重金。有人信奉“百善孝為先”;有人恪守“一闖孝義生死關”。有人選擇善待老人,有人選擇拒絕贍老。美與醜,善與惡,全在一念之間,遺臭萬年還是流芳百世,系於一瞬。要孝敬的太多太多,隻想告訴你,選擇孝敬,不要讓迷霧遮住雙眼,讓污垢蒙蔽心靈,為老人,為自己,捧一顆清純、孝敬之心。孝敬和判逆之間,介子推為母而死,選擇光榮;李魁隻身劈虎報母仇,選擇德昭後世;香九齡為父暖被,王文以身喂蚊。孝敬可以幫助你成就很多很多。做個有價值的,無愧生命無愧社會的真正的人,人們也會贈與你回報。一個在暴風雨中求生的人,會奮不顧身挽救老人的性命;一個在沙漠裡跋涉的人會毅然解下腰間最後一壺水給老人;但也有人把老人騎在身下,作威作福;有人由一個孝子蛻化成逆子;有人為省錢使老人變勞力;有人為分房分田,打老人,罵老人,一失足成千古恨。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要走錯瞭方向啊!田地、房屋、金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要那麼多幹嘛呢?到頭來,反而一無所有,甚至老人,甚至生命,即使痛悔,即使改過,又賺得瞭幾把同情淚?也沒有人再來幫助你。如果你是雄鷹,就選擇敬老;如果你是沙鷗,就懂得贍養;如果你是麻雀,就會自覺服侍長輩;如果你是一個人,就更應該懂得尊敬長輩,孝敬老人。如果你是你,一個不願失去人格,一個不甘平庸,不會腐蝕的你,就做個清純無比的你,捧上如雪的孝心——幹凈、漂亮,拋開一切污穢,所有自私,學會孝敬老人,善待老人。如果孝敬變為傳統,世界將更美好。你會發現,自己很美,老人很美;你會知道,孝敬是滿足,付出是快樂。選擇孝敬老人吧!行動就是證明!寒假,我到我所在的社區居委會幫忙,進行社區服務。從2.21到2.27,一個七天,我每日都去居委會服務,幫那裡的工作人員整理資料和文件,走訪人民群眾,瞭解社區居民的生活情況。

剛開始,我並不適應那裡的工作,覺得很無聊,很沒用。但是,通過與當地居民和工作人員的接觸,我逐漸瞭解到瞭這個社區服務的樂趣。我知道瞭如何整理資料,如何照顧老人,如何體貼他人,也知道瞭成年人的艱辛、努力——這一切的一切,若是沒有走出傢門,參與服務,就不會體會到的。

通過這次社區服務,我提高瞭社會適應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瞭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擴大瞭視野,對自己有瞭清醒的定位,不僅發現瞭自己知識結構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瞭現實和理想的差距,這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啟發。

比如說,居委會的資料總是井井有條,分類整齊,通過居委會大媽的言傳身受,我知道瞭學習應該也像整理資料一樣,每天都應該按門按科地把知識梳理一遍,這樣,不僅有利於查找,而且還有利於記憶。不隻是學習,傢裡的一切也應當是這樣,書籍、衣服、玩具等等。

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到社區裡的老人那裡慰問。臘月寒冬,劉爺爺的孩子都去外地打工瞭。劉爺爺年輕的時候喝酒喝得太多,導致瞭中風,現在,每天他都會推著嬰兒車在院子裡練習走動。我和王大叔到他傢幫他收拾完傢之後,就和他一起去散步。一般的老人上瞭年紀都不會像他這樣日日不停,風雨不住地鍛煉,可見他的毅力有多麼堅韌瞭。我以前曾經問過他,為什麼要天天鍛煉,他告訴我說,這是必須的,如果不天天鍛煉的話,就永遠走不動瞭。他還告訴我說,自己年輕時貪杯好飲才導致瞭現在這個結果,現在社會上,好多小孩13.4歲就開始吸煙、喝酒。他們的這些做法都是對自己對父母對社會的不負責任的行為。希望我不要重蹈他的覆轍,要健健康康的成長。聽瞭這些話,我受益匪淺。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煉瞭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社會做出瞭的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矗

照顧老人當心七個誤區

誤區一:老人走路越來越慢是正常的。調查發現,高達78%的人誤以為老人走路越來越慢是正常的。因為這個常見的誤區,反而讓平衡感不好、關節疼痛、視力差等真正讓走路變慢的原因被掩蓋,而忽略應該到醫院就診尋求治療。

誤區二:跟老人說話要拉高聲調。當照顧老人時,很多人以為隻要在老人傢耳朵旁尖聲大喊,就能讓耳背越來越嚴重的老人聽得清楚。其實,這樣做會造成反效果。和老人說話時,聲音可以大聲,但是要用低沉、慢速的方式,才能讓老人聽得清楚。

誤區三:年紀大瞭晚上就會睡不好。超過五成的人誤以為年紀大瞭,晚上就會睡不好。實際上,這是因為生理變化,老人睡眠時間會整體提前。換句話說,早睡的老人理論上就會早起,可是卻常被認為是失眠或睡不好。

誤區四:老人應該吃糊糊爛爛的食物,比較好消化。調查發現,半數的人認為要讓老人容易消化,最好將食物處理得糊爛。實際上,常吃糊爛的食物,會因為缺乏色、香、味,而讓食欲減低,反而造成老人營養不良。

誤區五:吃氨基葡萄糖可以治愈或預防骨質疏松。針對廣告上常出現的“保骨靈藥”———維骨力(主要成分是氨基葡萄糖),調查中發現,仍有30.7%的民眾認為氨基葡萄糖可以治愈骨質疏松。根據國外的研究,氨基葡萄糖不能治療或預防骨質疏松,隻對修復關節軟骨退化有幫助。

誤區六:補充銀杏能預防老年癡呆。國外調查顯示,銀杏萃取物隻能對已經有老癡的患者具有某種程度的治療效果,但是對沒有老癡的人,則是無法預防的。但是在調查中卻發現,近一半的人認為銀杏能預防老癡。

誤區七:老人每天都應該排便。很多人以為一定要每天上大號才正常,否則就是有便秘的問題。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詹鼎正說,這種想法是錯的,隻要規律排便,即使一天三次到三天一次都算正常。

“即使每天都排便也不代表沒有便秘,沒有每天排便也不代表便秘,”臺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劉建良分析,便秘的定義除瞭看次數(每周排便次數小於3次),還要看品質,像是排便時是否費力、糞便呈團塊狀、解便不幹凈的感覺、肛門阻塞感、甚至需要用手協助排便等等。而且,有些疾病、藥物或生活方式會加重便秘問題,例如鈣片、鐵劑、止痛藥、安眠藥、胃藥、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肛門疼痛或痔瘡、缺乏活動、喝水量過少等等。

詹鼎正指出,這次調查的主要內容多是醫生在門診上常常碰到、覺得病人容易犯錯的問題,從結果發現,大多數人對於照顧老人健康存有許多錯誤認知。例如,老人普遍對於保健食品的預期與期待過高,如果使用不當,反而會與常見的慢性病藥物產生交互影響的風險。照顧老人時,需要學習專業科學的保健知識,這樣才能提高生活品質。

怎樣照顧癡呆老人的生活細節

老年人辛苦瞭大半輩子,本來應該享受一下幸福的晚年生活,卻會因為一些疾病而與幸福失之交臂,例如老年癡呆癥。但是如果傢中真的有老年癡呆癥患者,就要特別註意從生活細節上去照顧老人,要特別註意老人的安全。

老年癡呆不單是個人問題,也是一個傢庭問題。作為傢屬,首先應該認識到老年癡呆癥並不是“精神錯亂”,要多咨詢醫生,多與其他護理者交流經驗。

其次,由於有很多病人走出去之後很難回到傢裡,所以要保證這些病人的安全,每一個傢庭成員都有責任,要控制病人外出。同時,最好將病人資料(包括姓名、住址、電話號碼等)寫在一張卡片上,放在病人身上,就算他迷路瞭,別人也可以根據這些信息聯系到他的傢人。另外,晚上睡覺之前一定要關好門窗,防止病人外出。

第三,我們要創造一個安全的空間,避免病人受到傷害。比如,去除容易引起病人摔倒的危險因素,如繩索、破舊的墊子、易滑的地板、不平的地面等。將殺蟲劑、汽油、藥品等危險物品放置在病人不能隨手拿到的地方。妥善處理火爐和傢用電器,將火爐開關隱藏起來,傢用電器用完後,要拔掉電源,並放置在安全的地方。

現在很多傢庭的水龍頭都有熱水,要將這個水溫調到37攝氏度以下,以免病人燙傷。我們主張在浴室裡面安裝可抓的扶欄,並在浴缸和淋浴器下面放防滑墊,方便老人傢。另外,將廁所的門鎖和臥室的門鎖拆掉,因為病人可能會將自己鎖在裡面。

洗手間內隱患重重

洗澡方面,我們建議和以前的習慣保持一致。事先準備好所用物品,如毛巾、香皂、洗發水、衣物等。在病人進浴室前調好水溫,使病人感到平靜、溫和、有安全感。鼓勵病人盡可能不要其他人的幫助,整個洗澡過程中要與病人進行交談。

在洗澡的時候,我們還要檢查病人皮膚上有沒有疹子和劃痕,或者破損的地方。洗澡方面我們也有一個安全提示,浴室的地面一定是防滑的,拖鞋也要保持防滑,不要使用油類產品以免滑倒。將電器及剃須刀放在病人不易拿到的地方。記住,浴室的門一定不要上鎖。

另外就是上廁所,在廁所門上貼一個彩色或明顯的標識,以便病人容易發現。教會他們自己去上廁所,提示病人定時排便、排尿,並註意觀察病人的表現,如坐立不安或焦急,提示病人可能要排便、排尿。如果病人排尿困難,可用流水聲來誘導其排尿。由於老人夜尿比較多,所以應盡量少喝水,睡覺前兩小時控制飲水量,在床邊放置便盆可能有所幫助。

很多病人晚上不睡覺,甚至去騷擾傢人休息,讓很多傢人感到苦惱。對於這種病人,白天多安排病人活動,盡可能減少其午睡時間。病人難以入睡時,可服用弱效的鎮靜藥。餐後散步及少量運動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睡眠環境應安靜、燈光柔和(但不要完全黑暗),最好放一盞床頭燈。在此也有一個安全提示,切記鎖好通向外面的門窗。

吃和穿的特別提醒

給病人吃些什麼東西,是傢人要非常重視的問題。要供給充足的必需脂肪酸,它是大腦維持正常功能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像核桃、魚油等含必需脂肪酸較高,在膳食中可適量增加。註意給予低糖飲食,因為過多地食糖,特別是精制糖的攝人,易出現神經過敏或神經衰弱等腦功能障礙。膳食中應註意補充含維生素E、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豐富的食品,如麥胚油、棉子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等,這些食品具有抗氧化物質,能夠延緩衰老。另外,我們煮菜的時候不要放太多的味精,因為攝人過多的味精,可能使病人引發頭痛、惡心等癥狀。

一定要保證病人吃飽吃好。有些病人好像小孩子一樣,說不吃就不吃,作為傢屬一定要哄他吃。對少數食欲亢進、暴飲暴食者,要限制其食量,以防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現嘔吐、腹瀉。

在此提醒各位傢屬,由於病人對溫度不敏感,所以不要給病人太燙的食物。食物要切碎一點,以防病人噎住,同時要提醒病人細嚼慢咽。

如果病人突然間對平時願意吃的東西抗拒的話,就要註意其身體是否不舒服,並告訴醫牛.

談完吃,我們再談穿。有些老人雖然患瞭老年性癡呆,有時候還是比較註重自己的形象的。但是我們作為照顧者,要註意避免病人白行選擇衣物,從衣櫃或抽屜拿走不合季節或很少穿的衣物,冷天和熱天的衣服不能放反,因為他們識別不瞭。選擇簡單、易穿的衣物,盡可能避免衣物有拉鏈、搭扣等,考慮病人以前的穿衣習慣及愛好。在這裡有個安全提示,即避免讓病人穿高跟的鞋子、太長或太大的裙子和褲子,過大的袖子容易被傢具或門把手掛住。

照顧老人要做到有心

老年人經歷瞭大半輩子的操勞,將子女撫養成人,到瞭老年理應受到子女的悉心照料。然而要照顧好傢中的老人,特別是身體有病,或者是行動不便的老人,可不是件簡單事。子女在照顧老人的過程中,應註意從細節入手,做到耐心、細心、虛心。

耐心:由於年齡和心理的原因,老年人說一件事情往往喜歡重復嘮叨許多遍。作為晚輩,盡量不要流露出不耐煩的情緒,更不能粗暴地打斷或制止老人說話。如果老人變得整天沉默寡言、悶不吭聲,則要盡量抽些時間陪伴老人,調節老人的不良情緒。

細心:提醒老人按時睡覺、按時起床,不要熬夜看電視,以免第二天起床後頭昏腦漲。老年人泌尿系統功能較差,夜間經常起床小解,因此應把便盆放在老人床下,並提醒老人睡前盡量少飲水;老年人的視力不太好,房間內光線應明亮,地板應幹凈防滑;手腳不靈便的老人,應幫助他們洗澡、洗頭、勤換衣服,以改善老人的精神面貌;老人的飲食則要定時定量,食物註意粗細結合、葷素搭配,盡量遵循“少鹽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蔬”的飲食原則;設法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多陪他們參加社會活動,平日要給老人閱讀報刊和書籍。

虛心:傢中如果有什麼事需要老人幫忙,說話時應客氣、禮貌,盡量用商量的語氣跟老人說話,切莫以“當傢人”的口吻吩咐命令老人去“執行任務”。

照顧父母親的六個誤區

誤區一:老人傢走路慢很正常

《康健》調查發現,高達78%的人誤以為老人傢走路越來越慢是正常的。但事實並不是如此。老人走路慢,一方面有可能是體力衰退,另一方面可能存在隱患。比如平衡感弱、關節疼痛或者視力變差。如果是這些原因造成,應該及時帶老人去醫院就診。

誤區二:跟老人傢說話要拉高聲調

56.6%人以為在老人傢耳朵旁尖聲大喊,就能讓耳背現象愈來愈嚴重的老人傢聽得清楚。其實,這樣的做法反而會造成反效果。照顧老人傢時聲音可以大聲,但應用“低沉”的音調、較慢的速度,才能讓長輩聽得清楚。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康復理療科副主任醫師莊平表示,和老人說話最好采用“撫摸法”,比如搭著他的肩膀或者摸著他的手,讓他存有安全感,會聽得更清楚。

誤區三:年紀大瞭晚上就會睡不好

52.2%的人誤以為年紀大瞭晚上就會睡不好,實際上,因為生理變化,老人傢睡眠時間會發生提早的“相位移前”現象,換句話說,老人晚上夢多、起床早,都很正常,並不意味著睡眠質量不好。

誤區四:老人傢應該要吃軟爛的食物,比較好消化

調查中發現,50.1%的人認為要讓老人傢容易消化,最好將食物處理的糊爛,實際上,常吃軟爛的食物,會因為缺乏色、香、味,而讓食欲降低,反而造成營養不良。莊平認為,過軟過硬的食物都不適合老人,有一定的咀嚼度,能增加老人胃口的食品最為適宜。

誤區五:老人常常喊這裡痛那裡痛沒關系

很多人認為年紀大瞭,疼痛在所難免。對此,莊平表示,必須要引起重視。年紀大瞭,容易發生乳酸代謝紊亂,從而引發身體疼痛,但除此之外,骨質疏松癥、關節炎、血管收縮等也都會引發疼痛,這些在老人身上更為常見。因此,莊平提示,對老人喊痛一定要給予適當關心,如有不妥立即去往醫院就診。

誤區六:補充銀杏能預防認知障礙癥

國外調查顯示,銀杏隻能對已經患有認知障礙癥的患者具有某種程度的治療效果,但是對沒有患認知障礙者的人,則是無法預防,但是在調查中卻發現:認為銀杏能預防的人,高達43.7%,隻有32.5%的人對於銀杏有正確認知。這說明人們對於保健食品期待過高,如果使用不當反而會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