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患高血壓朋友為數不少,通過檢查發現60歲以上的老年高血壓主要以收縮壓升高為主,舒張壓正常甚至低於正常值。這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血管硬化程度增加,血管彈性減低而致。那麼,老年人高血壓如何治療呢?老年人非藥物治療高血壓的方法有哪些呢?

中老年人高血壓的主要特點

一、中年人高血壓的特點

中年人的工作、生活都比較繁忙和緊張,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或機會減少,又值容易發胖的年齡,故中年人高血壓是處於該病發展的重要階段。中年人高血壓的特點如下:

中年人高血壓分類中,以原發性高血壓(即高血壓病)為主,約占中年人高血壓的90%左右,而繼發性高血壓在5%~10%。

隨著年齡的增加,高血壓的發病率增加。高血壓病的發病年齡,以30~60歲為多見,而第一次發現高血壓的年齡高峰為40~49歲的中年人,且多數又屬於第二期或接近第三期,即發現時病情就較嚴重。

中年人高血壓,有不少患者並沒有明顯癥狀,有些雖有某些癥狀也不引起重視,相當多的人隻是在偶爾體檢中才被發現。已發現高血壓者,也沒有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故易貽誤病情。

部分老年性高血壓病,可以是青、中年高血壓病的延續和發展。

二、老年人高血壓的特點

目前,我國將60歲或60歲以上的人,劃為老年人范疇。這部分人員所患的高血壓,絕大部分為原發性高血壓,故統稱其為老年人高血壓病。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和老年人口的增多,且高血壓的患病率隨年齡而增長,高血壓病已成為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作為高血壓特殊類型的老年人高血壓,多數是青年、中年期發病的繼續和發展,隨著年齡的增加,多合並有動脈粥樣硬化癥及心、腦、腎等臟器損害病癥。老年人高血壓病與成人普通高血壓病不同,有它自身的特點,現概要介紹如下。

患病率高 在40~45歲以後,年齡每增加10歲,其高血壓病患病率就增加10%左右。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壓病患病率約在20%以上。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7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有50%以上患高血壓病。

以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居多 有人認為,老年人高血壓的特點,為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或不相稱收縮期高血壓,脈壓差大於80毫米汞柱(>10.6千帕)。隨著年齡的增長,正常血壓者與普通型高血壓病的患病率逐漸降低,而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病的患病率逐漸增高。65~69歲是老年人高血壓病的一個明顯的轉折點,其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病患病率明顯增高,80歲以上患者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病患病率高達47%。

血壓波動較大 老年人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及其脈壓差,與年輕患者相比較,均有較大的波動,其中收縮壓的波動尤甚。老年人的血壓波動,不僅在長時期內較為明顯,而且在24小時內其波動性也較年輕患者明顯。一般情況下,老年人血壓值的晝夜波動具有一定的節律性,血壓值的高峰時間是上午6點鐘至晚上10點鐘,低峰時間是晚上10點鐘至次日早晨6點鐘。瞭解老年人血壓晝夜變化的節律,有助於預防高血壓病的並發癥。據有關資料報道,約40%的缺血性腦血管病發生在午夜至次日早晨6點鐘;心肌梗死的發生時間有兩個高峰,即上午8點到9點和下午5:點到6點。

直立性低血壓較多見 直立性低血壓是老年人高血壓病的特點,尤其容易發生在降壓治療的過程中。讓患者平臥10分鐘以後再站立1~5分鐘,分別測定臥位時血壓及站立時血壓,結果有1/3患者可發生直立性低血壓,並伴有頭昏等癥狀。所以,老年性高血壓患者,測量立位時血壓極為重要。如果臥位時血壓為220/90毫米汞柱(29.3/12.0千帕),則直立時血壓可能為140/65毫米汞柱(18.7/8.6千帕)。此時,如按平臥位血壓進行降壓治療,會出現明顯的直立性低血壓,那是很危險的。

對靶器官的危害性更大 有資料報道,老年人的高血壓,65%屬於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故對靶器官的危害性更大。因老年人高血壓患者多以收縮壓升高為主,心臟為瞭克服外周阻力,維持機體必需的供血,隻有增加收縮功能,因而加重瞭左心室的負擔,從而導致左心室肥厚與擴張;再加上老年人心臟組織的膠原纖維增多與所發生的淀粉樣變,使心臟舒張與收縮功能受損比較明顯,最終會導致左心心力衰竭。老年人患高血壓病時,腎臟功能改變得更早更嚴重,容易出現腎功能衰竭;還可出現腦出血、腦梗死等並發癥,均應予以警惕。

低腎素型高血壓較多 約有半數老年人高血壓患者,是低腎素型的。因周圍血漿腎素活性隨年齡增長而降低,血中兒茶酚胺常隨年齡增長而稍增加,但β—受體反應則隨年齡增長和血壓升高而減弱。因此,老年人高血壓者,在運動時心率增快,用p-阻滯劑治療時心率減慢等效應均減弱。

易出現“假性高血壓現象” 老年人,由於動脈粥樣硬化等原因,容易出現假性高血壓現象,即體外用袖帶間接測血壓值明顯高於動脈內直接測血壓值。這類所謂的高血壓患者,對抗高血壓藥物的耐受性較差,用藥不當,易導致嚴重的不良反應和嚴重的並發癥,故應註意加以判別。

降壓治療時的速度不宜太快 臨床試驗綜合分析顯示,老年人降壓治療,可使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患者的腦卒中事件的發生率下降33%,冠心病事件的發生率下降23%。所以,老年人一旦診斷為高血壓,應在專科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並經常監測。但老年人降壓治療速度不宜太快,治療初期劑量、增加劑量應比年輕高血壓患者小,間隔時間也應比較年輕高血壓患者長。又由於老年人神經系統功能偏低下,容易發生藥物治療時的抑鬱癥,應避免選用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抗高血壓藥物,如可樂定、甲基多巴等。

中老年人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方法

(一)合理膳食:

1、限制鈉鹽攝入,首先要減少烹調用鹽,每人每日食鹽以不超過6g為宜。

2、減少膳食脂肪,補充適量蛋白質,多吃素菜和水果,攝入足量的鉀、鎂、鈣。

3、限制飲酒 酒精攝入量與血壓水平及高血壓患病率呈線性相關,高血壓患者應戒酒或嚴格限制。

(二)適量飲茶:

茶多酚對人體脂肪代謝有著重要作用。人體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含量高,血管內壁脂肪沉積,血管平滑肌細胞增生後形成動脈粥樣化斑塊等心血管疾病。

(三)減輕體重:

體重增高與高血壓密切相關,高血壓患者體重降低對改善胰島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癥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可通過降低每日熱量及鹽的攝入,加強體育活動等方法達到。

(四)運動:

運動不僅可使收縮壓和舒張壓下降(約6-7mmHg),且對減輕體重、增強體力、降低胰島素抵抗有利。可根據年齡及身體狀況選擇慢跑、快步走、太極拳等不同方式。運動頻度一般每周3-5次,每次持續20-60分鐘。

(五)氣功及其他生物行為方法:

氣功是我國傳統的保健方法,通過意念的有道和氣息的調整發揮自我調整作用。長期的氣鍛煉可使血壓控制較好、減少降低藥量,並可使腦卒中發生率降低。

(六)其他:

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減少精神壓力和抑鬱、戒煙等對高血壓患者均十分重要。

老年人高血壓的危害

1、心血管疾病發生率高

老年人動脈硬化及其擴張能力降低,往往產生單純收縮期高血壓,而舒張壓不變或下降,由此導致脈壓增大,這是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一個重要特征。脈壓增大意味著大動脈彈性降低,是反映動脈損害程度的重要指標。它比收縮壓或舒張壓更能預測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2、與加速動脈粥樣硬化有關

冠心病、一過性腦缺血、腦梗塞、腎動脈狹窄、周圍血管病。老年高血壓患者的並發癥發生率為40%,明顯高於成年人(20.4%)。收縮壓升高10~12毫米汞柱或舒張壓升高5~6毫米汞柱,腦卒中的危險就增加35%~40%,冠心病增加20%~25%。

3、心衰發生率高

老年高血壓患者心衰發生率比正常血壓高2倍、冠心病比正常血壓高3倍、心血管事件高8倍。

4、致殘致死率高

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致死致殘率明顯高於成年人。老年患者病死率為13%,而成年6.9%。從死因來看,西方國傢是心衰占首位,腦卒中次之。我國則以腦卒中最多,其次是心衰和腎衰。我國每年腦卒中有75%以上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殘疾,其中大部分是老年人。

可見,老年人高血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另外,要特別註意的是,老年人高血壓還會導致與高血壓本身有關的並發癥,如:心衰、腦出血、高血壓腦病、主動脈夾層等。所以,當大傢有出現老年人高血壓的癥狀時,積極配合醫生進行相關的治療是最佳的選擇,同時,生活中也要註意一些日常的調理。

老年人高血壓應該做哪些檢查

實驗室檢查有血尿常規,生化(血清鉀和鈉、尿素氮、肌酐、尿酸、空腹血糖、總膽固醇、三酰甘油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具體如下:

1.血常規 紅細胞增多可導致血壓升高,見於紅細胞增多癥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或過量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另外,血常規可反映患者總體健康狀況,如發生慢性腎功能不全時常有貧血。

2.血清鉀 正常值:3.5~5.5mmol/L。

(1)低血鉀(<3.5mmol/L):當血鉀<3.5mmol/L,同時尿鉀排出>40mmol/L時,提示醛固酮增多,應進一步測定血漿腎素活性和血、尿醛固酮,並結合臨床定位診斷即可作出醛固酮增多癥的診斷。血鉀小於臨界或低水平者,應復查2~3次,並除外以下情況:胃腸道失鉀或攝入不足,腎性失鉀如腎小管性酸中毒,其他鹽皮質激素過多疾病,使用袢利尿劑或噻嗪類利尿劑等。

(2)高血鉀(>5.5mmol/L):腎功能不全進展期可發生高血鉀,但由於腎臟對鉀的排泄有很強的代償能力,直到腎小球濾過率(GFR)<5ml/min時才會出現高血鉀。長期應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者應警惕發生高血鉀。

3.空腹血糖 正常值:3.9~6.2mmol/L。

糖尿病患者選用降壓藥時,應避免使用可能影響糖耐量的藥物,如大劑量噻嗪類利尿劑。另外β阻滯劑能減輕低血糖時兒茶酚胺釋放引起的心跳加快,對低血糖起到不良的癥狀掩蓋作用。

4.血尿酸 正常值:9~420μmol/L。

在未經治療的高血壓病患者中約半數有高尿酸血癥,故高血壓患者中痛風也較常見。利尿劑促進腎近端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導致血尿酸水平增高,從而使患者誘發痛風發作。腎功能不全患者如伴有血尿酸顯著升高,應進一步檢查排除鉛中毒腎病。

5.血脂 高血壓患者有高血脂者遠較正常人多見。據調查發現,血清總膽固醇水平與舒張壓呈正相關。血清膽固醇,尤其是LDL和HDL的相對水平是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糖尿病人及應用噻嗪類利尿藥治療時,三酰甘油水平可能升高,因此應列為常規觀察指標之一。

6.尿常規 在腎實質性疾病中,尿常規檢查是一項重要的篩選試驗。

7.血清肌酐(Cr) 正常值:男性79.6~130.6μmol/L,女性70.7~106.1μmol/L

Cr是肌肉組織中肌酸的終末代謝產物。Cr生成量與肌肉質量成比例,因而相對恒定。Cr主要通過腎小球濾過排出,但由於Cr也經腎小管分泌,在低尿流率時可能被重吸收,故Cr不是反映腎小球濾過率(CFR)的理想指標,但在臨床上它仍是常用的GFR實用指標。目前仍以血Cr作為診斷急、慢性腎衰竭及慢性腎功能不全分期的主要指標。 8.血漿尿素(BUN)

正常值:1.8~6.8mmol/L。

反映腎小球功能及腎功能總體水平的評價。血BUN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任何原因引起的體內高分解狀態如感染、高熱、脫水、消化道出血等均可導致血BUN升高,故血BUN升高不一定是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的結果,要進行區別。

1.心臟彩超 臨床提示有左室肥厚或其他心臟病時,應作超聲心動圖以更全面評價,心臟解剖結構和功能,決定治療方案。

2.血管超聲 若疑有主動脈、頸動脈、外周動脈病變,應作血管超聲檢查。

3.腎臟B超 若疑有腎臟疾病,應作腎臟B超。

4.動態血壓監測 目前臨床上經常使用袖帶式血壓計測量血壓,顯然,這種偶測血壓,不能可靠地反映血壓的波動和在日常生活和休息狀態下的情況。所以積極開展動態血壓監測,掌握血壓變化規律是有必要的。

正常人血壓呈明顯的晝夜波動性,動態血壓曲線呈雙峰一谷,即夜間血壓最低,清晨起床活動後迅速上升,在上午6~10h及下午4~8h各有一高峰,繼之緩慢下降。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晝夜波動曲線也相類似,但總的水平較高,波動幅度較大。

老年人高血壓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血壓升高是疾病的一種表現,其原因很多,有些原因已查清,大部分則原因不明。

1.收縮壓升高與舒張壓升高

(1)收縮壓升高:心動過速、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主動脈瓣反流、動靜脈瘺、動脈導管未閉、嚴重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

(2)舒張壓升高:腎性高血壓。

2.繼發性高血壓 繼發性高血壓是指由一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壓,占所有高血壓患者的1%~5%。由於其為原發疾病的一種癥狀,故又稱癥狀性高血壓。在高血壓患者中,鑒別其為原發性或是繼發性,其重要性在於不少繼發性高血壓,如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嗜鉻細胞瘤、腎血管性高血壓,腎素分泌瘤等可以通過手術或其他方法得到根治或病情明顯改善,及早明確診斷可以提高治愈率或防止病情發展。

繼發性高血壓的病因如下:①腎:腎小球性腎炎、腎盂腎炎、膠原組織病、糖尿病、先天性病變(多囊腎)。②腎上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嗜鉻細胞瘤、皮質醇增多癥、腎上腺性變態綜合征。③中樞神經系統:腦腫瘤、顱內壓增高、腦幹感染。④動脈:腎動脈狹窄、主動脈縮窄、多發性大動脈炎。⑤其他:避孕藥、甘草、擬交感神經藥、子癇、紅細胞增多癥、肢端肥大癥、高血鈣。較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有:

(1)慢性腎小球腎炎:可由多種原發性腎小球疾病所引起的一組長病程疾病。臨床表現為高血壓、蛋白尿、血尿、水腫,最後發展成慢性腎功能衰竭。如伴有高血壓者應和原發性高血壓伴繼發性腎損害相鑒別。高血壓引起的腎臟損害在40歲以後發病;高血壓病史在前,無慢性腎臟病史;尿變化輕,腎小管功能損害較腎小球功能損害為早且重;除腎臟損害外,常伴有心臟並發癥。

(2)慢性腎盂腎炎:是一種萎縮性反流性腎病,當腎實質發生疤痕後,50%均會出現血壓升高。慢性腎盂腎炎引起的高血壓應與原發性高血壓合並腎盂腎炎相鑒別,慢性腎盂腎炎患者腎盂造影可顯示腎盂腎盞圖像不規則、輸尿管擴張、膀胱-輸尿管反流現象,單側腎盂腎炎患者,左右腎臟不對稱的改變為其特征,在診斷上特有價值。若腎活檢顯示腎小管破壞、擴張、腎間質炎性病變者,則確診無誤。

(3)糖尿病腎病:無論是Ⅰ型糖尿病還是Ⅱ型糖尿病均可發生腎損害而出現高血壓。腎小球硬化、腎小球毛細血管基膜增厚為主要的病理改變。早期腎功能正常,僅有微蛋白尿,血壓也不一定升高,病情發展,出現明顯蛋白尿、腎功能不全時,則血壓升高。當原發性高血壓合並Ⅱ型糖尿病時,也可有蛋白尿及腎功能減退,有時需從病史、眼底有無明顯糖尿病病變進行鑒別。

(4)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常染色體占優勢的病變,50%死於腎衰,50%死於高血壓並發癥,如卒中、心梗、心衰等。病理改變:腎體積變大,大量實、髓質被破壞,由於囊腔擴大引起殘存的腎實質缺血,病變早期常使腎素分泌增多,後期為容量依賴性高血壓。鑒別:腎臟B超,有多囊腎傢族史,常伴腎外多囊性改變(如多囊肝等)。

(5)腎血管性高血壓:指單側或雙側腎動脈主幹或分支狹窄引起的高血壓,在繼發性高血壓中最常見的一種。病因國內外報道不相同;西方國傢是以動脈粥樣硬化為最常見,占所有病例中的65%左右,其次為腎動脈纖維肌性發育不良(35%);在我國以大動脈炎為最常見(70%),纖維肌性發育不良占20%,而動脈粥樣硬化僅占5%。

臨床上老年患者常伴有肥胖、高血脂、冠心病或頸動脈斑塊形成,若血壓突然明顯升高,不易控制,應考慮在長期高血壓病基礎上,腎動脈粥樣斑塊所致腎動脈狹窄,因此有必要做詳細檢查(化驗、B超、靜脈腎盂造影等)明確診斷並及時解除狹窄。

(6)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原醛):本病是由腎上腺皮質腫瘤或增生,分泌過多醛固酮引起的綜合征,其中以腫瘤最多見,占原醛患者的60%~90%,多為一側腺瘤,雙側腎上腺皮質增生為10%~40%,更少見者為腎上腺癌腫。高血壓是最主要的臨床表現,與醛固酮分泌增加引起鈉瀦留,血容量增多有關。高血壓為容量依賴性,大多表現為輕、中度高血壓,少數病例可發展為重度或惡性高血壓。鉀減低也是原醛的重要表現,是由於大量醛固酮作用於遠曲腎小管引起鈉吸收和鉀排泄增加,所以尿鉀丟失增多,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肢體肌無力或麻痹,常呈周期性發作,嚴重者可有吞咽或呼吸困難。在心血管系統方面可有室性期前收縮。腎小管濃縮功能減低,表現為尿量增多、口渴、多飲。實驗室檢查血鉀降低,尿鉀排泄增多;血和尿醛的定位檢查可作放射性碘化膽固醇腎上腺照相或掃描、B超和CT檢查等。

(7)嗜鉻細胞瘤:嗜鉻細胞瘤起源於腎上腺髓質或交感神經及其他部位的嗜鉻組織,這種腫瘤持續或間斷地釋放大量兒茶酚胺而引起持續或陣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是本病的主要臨床表現,且以陣發性高血壓為特征,發作時,血壓從正常范圍急劇上升至很高水平,伴有頭痛、面色蒼白、出汗、心動過速等。嚴重時可有心絞痛、心律失常、甚至急性左心衰竭或腦卒中。發作持續時間一般為數分鐘~數小時,多由誘因引起,如情緒波動、捫觸腫瘤部位,體位改變等,發作間期血壓明顯下降或正常,此病多見於20~40歲的青壯年。持續性高血壓類型難與原發性高血壓鑒別,如同時伴有多汗、低熱、心悸、消瘦等則有助於嗜鉻細胞瘤的診斷。特異檢查:測量血液中腎上腺素或去甲腎上腺素,或測定其在尿中的代謝產物(3-甲基-4-羥基苦杏仁酸)明顯增高。進一步可行超聲檢查雙腎及腎上腺,對病變部位行核素及CT掃描可以顯示腫瘤所在。

(8)皮質醇增多癥:腎上腺皮質腫瘤或ACTH瘤分泌大量ACTH導致腎上腺皮質增生,分泌糖皮質激素過多,使水鈉瀦留而致高血壓,女性多見,有向心性肥胖、滿月臉、多毛、皮膚細薄而有紫紋等特征性表現。化驗:24h尿中17羥皮質類固醇或17酮類固醇增多,血糖增高。地塞米松抑制試驗及促腎上腺皮質興奮試驗陽性有助於診斷。

(9)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亢):某些老年患者有甲亢時,常以收縮期高血壓為主要癥狀,伴有乏力、怕熱、多汗、手顫、體重下降、心悸、心動過速、神經質、甲亢癥狀。輔助檢查:測定血清T3、T4增高,血脂膽固醇降低,大多數老年甲亢患者心電圖可表現房顫等非特異性表現。治療甲亢後能控制血壓。甲亢繼發的高血壓宜選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同時根據病情選用抗甲狀腺藥物或行甲狀腺切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