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萵筍怎樣做好吃?竹筍一年四季皆有,但惟有春筍、冬筍味道最佳。烹調時無論是涼拌、煎炒還是熬湯,均鮮嫩清香,是人們喜歡的佳肴之一。 竹筍是竹竿的雛形,縱切面可見中部有許多橫隔和周圍的肥厚筍肉,筍肉又被筍籜包裹著。萵筍做法有很多,可以萵筍炒肉等。那麼自己在傢怎麼做出好吃的萵筍呢?下面小編就帶來萵筍的傢常做法大全,自己在傢就能輕松學會的一道食譜,趕緊一起來學學吧!

萵筍的功效與作用

1、開通疏利、消積下氣:萵苣味道清新且略帶苦味,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進食欲。其乳狀漿液,可增強胃液、消化腺的分泌和膽汁的分泌,從而促進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對消化功能減弱、消化道中酸性降低和便秘的病人尤其有利;

2、利尿通乳:萵苣鉀含量大大高於鈉含量,有利於體內的水電解質平衡,促進排尿和乳汁的分泌。對高血壓、水腫、心臟病人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3、強壯機體、防癌抗癌:萵苣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其所含有機化含物中富含人體可吸收的鐵元素,對有缺鐵性貧血病人十分有利。萵苣的熱水提取物對某些癌細胞有很高的抑制率,故又可用來防癌抗癌;

4、寬腸通便:萵苣含有大量植物纖維素,能促進腸壁蠕動,通利消化道,幫助大便排泄,可用於治療各種便秘;

5、萵筍含鉀量較高,有利於促進排尿,減少對心房的壓力,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極為有益。含有少量的碘元素,它對人的基礎代謝,心智和體格發育甚至情緒調劃都有重大影響。因此萵筍具有鎮靜作用,經常食用有助於消除緊張,幫助睡眠。不同於一般蔬菜的是它含有非常豐富的氟元素,可參與牙和骨的生長。能改善消化系統和肝臟功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進食欲,有助於抵禦風濕性疾病和痛風。

想知道萵筍怎樣做好吃

萵筍炒山藥

材料

主料:山藥400克,萵筍半根

輔料:青椒,鹽,料酒,雞精,植物油做法

1、山藥去皮洗凈,切片,放清水中浸泡。

2、萵筍去皮洗凈,切片。

3、青椒去蒂、去籽洗凈,切片。

4、蔥、薑分別擇洗幹凈,切片。

5、鍋內添清水,水沸後將山藥片放入焯水,撈出瀝幹水分。

6、炒鍋放少許油,先爆香蔥薑片,然後將山藥片、萵筍片、青椒片一起倒入鍋中。

7、加鹽、料酒、雞精翻炒2分鐘裝盤即可。

小訣竅

1、去山藥皮的時候,要戴上手套,山藥皮裡含有皂角素,黏液裡含植物堿,接觸皮膚會刺癢。

2、山藥切片後一定要放入水中浸泡,防止遇氧氣變黑。

3、萵筍要挑筍形粗短條順、不彎曲、大小整齊,皮薄、質脆、水分充足、筍條不蔫萎、不空心,表面無銹色的。

4、萵筍的葉也可以食用,我傢每次都是拿萵筍的葉子做蒸菜,也很好吃的。

蝦仁炒萵筍

材料

冰鮮蝦仁15個,萵筍一條,蒜三瓣,朝天椒兩個,鹽適量,水淀粉(淀粉半匙加水三匙混勻)。

做法

1.蝦仁室溫解凍,加一匙料酒和少許鹽醃制十分鐘;

2.萵筍切條,朝天椒切段,蒜切末;

3.炒鍋註油,三四成熱時下入蝦仁滑至變色撈出;

4.原油放入蒜末和朝天椒煸出香味,放入萵筍炒勻;

5.放滑過的蝦仁,調入適量鹽,略翻炒,最後調入水淀粉炒勻即可。

如何挑選萵筍

萵筍的莖皮一般白綠色,莖肉質脆嫩,幼嫩莖翠綠,成熟後轉變白綠萵筍色,挑選萵筍的時候以鮮嫩為原則。

1、看外形:萵筍莖一般應以粗短條順、不彎曲、大小整齊,不帶黃葉、爛葉、不抽苔,整修潔凈,基部不帶毛根,上部葉片不超過五六片,全棵不帶泥土者品質最佳。

2、觀內容:現在很多賣傢都為買傢削根甚至削皮,買的時候可挑選皮薄,質脆水分充足,筍條不蔫萎,表面無銹斑的來購買。

3、聞味:萵筍莖部肥大而脆嫩,味鮮有香氣。

4、看老嫩:鮮嫩的萵筍色澤淡綠,如同碧玉一般。老的則皮厚、肉白、心空。

吃萵筍的註意事項

萵筍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鈣、磷、鐵、鉀、鋅、碘、氟、尼克酸、纖維素等營養成分。一般人群都是可以吃的,但在食用的時候也有需要註意的地方哦。

1、患有眼病、痛風者及脾胃虛寒、腹瀉的人以及多動癥兒童不宜食用。

2、不宜經常或過量食用萵筍。過量食用萵筍會發生頭昏嗜睡的中毒反應,導致夜盲癥或誘發其他眼疾。若多食萵筍引起夜盲和眼疾隻需停食萵筍,幾天後就會好轉。

3、女性月經來潮期間以及寒性痛經之人,忌食涼拌萵筍。

4、健康的烹調方式。烹調萵筍時應盡量避免高油高溫過久的方式,高溫過久會破壞萵筍裡面的營養素。

5、對萵筍過敏的人不宜食用。萵筍也有可能成為過敏原的,如果是對萵筍過敏的話,食用萵筍就可能造成皮膚紅腫、經常性腹瀉、消化不良、頭痛、咽喉疼痛、哮喘等過敏癥狀瞭,所以此類人群也要避免食用萵筍。

竹筍的營養價值

營養價值

竹筍,在我國自古被當作“菜中珍品”,在營養上,過去有不少人認為,竹筍味道雖然鮮美,但是沒有什麼營養,有的甚至認為“吃一餐筍要刮三天油”。這種認識是不準確的。竹筍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糖類、鈣、磷、鐵、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C。每100g鮮竹筍含幹物質9.79g、蛋白質3.28g、碳水化合物4.47g、纖維素0.9g、脂肪0.13g、鈣22mg、磷56mg、鐵0.1mg,多種維生素和胡蘿卜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而且竹筍的蛋白質比較優越,人體必需的賴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質代謝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維持蛋白質構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為優良的保健蔬菜。

中醫認為竹筍味甘、微寒,無毒。在藥用上具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竹筍還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食用竹筍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並有預防大腸癌的功效。竹筍含脂肪、淀粉很少,屬天然低脂、低熱量食品,是肥胖者減肥的佳品。養生學傢認為,竹林叢生之地的人們多長壽,且極少患高血壓,這與經常吃竹筍有一定關系。

尤其是江浙民間以蟲蛀之筍供藥用,名“蟲筍”,為有效之利尿藥,適用於浮腫、腹水、腳氣足腫、急性腎炎浮腫、喘咳,糖尿病、消渴煩熱等,嫩竹葉、竹茹、竹瀝均作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