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傢吃剩的蔬菜不適合帶飯。硝酸鹽在遇見細菌後容易變成“亞硝酸鹽”。大量葉菜,包括深綠色的蔬菜和白菜、生菜等雖然營養價值高,但同時也含有大量硝酸鹽,長期保存時生成亞硝酸鹽的危險性比較大。“吃不瞭下頓吃”是很多傢庭飯桌上經常說到的一句話。然而,並不是所有菜都適合下頓吃,需要引起大傢的註意。具體是哪些菜?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下。

哪些食品不適合下頓吃呢?

一、全傢吃剩的蔬菜不適合帶飯

很多傢庭主婦都有這樣經歷:將好多做熟的蔬菜一起盛上來端給傢人吃,等全傢人吃完,用筷子“攪合”瞭好幾遍之後,再把剩下的菜裝起來準備下頓吃。這樣的做法非常不利於健康。因為綠葉蔬菜中含有“硝酸鹽”。硝酸鹽在遇見細菌後容易變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可以致癌的。而做熟的綠葉蔬菜在室溫下存放的時間一長就會出現細菌,再經全傢人用筷子一“攪合”,細菌會“散佈”到整盤菜的各個角落。如此一來,致癌的亞硝酸鹽自然就會增多。含有致癌物的蔬菜無論如何也不適合下頓吃。范志紅建議,正確的做法是在上桌之前就留出一部分蔬菜來,然後將它們裝進盒子,放進冰箱備用。再次食用前不打開蓋子。這樣就相對安全瞭。

無論是對於肉類還是蔬菜,建議人們在再次食用時要註意加熱,一定要達到中心溫度72度以上才叫做熱透。魚肉類更是如此,因為這類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蛋白質食品),微生物非常喜歡它們,而魚肉類塊比較大,中間溫度往往難以達標,所以高溫加熱很有必要。

二、綠色較深的蔬菜不適合下頓吃

大量葉菜,包括深綠色的蔬菜和白菜、生菜等雖然營養價值高,但同時也含有大量硝酸鹽,長期保存時生成亞硝酸鹽的危險性比較大。另一方面,“葉綠素”脫鎂之後看起來顏色不好看,影響菜肴的色澤。所以大傢可以用茄子、冬瓜、豆角、胡蘿卜、菜花以及蘑菇來代替它們,而將深綠色蔬菜留在傢裡現做現吃。

上述建議人們難免有做不到的時候。如果這樣的話,大傢可以在吃從傢裡帶來的飯時配上點薑汁、蒜泥、生蔥、檸檬汁、西紅柿等,以阻斷致癌物的形成,這些都是提高帶飯安全性的做法。

三、精細食品不適合帶飯

吃飯的時候既要考慮營養也要考慮安全,即便是吃從傢裡帶來的飯菜也一樣。很多都知道對蔬菜多次加熱會造成營養損失,對不知道主食也怕加熱。其實,剩飯、剩包子、剩面條在經過“涼瞭又熱,熱瞭又涼”的幾次折騰後,精白米、精白面粉中的維生素(維生素食品)B1已經大大降低,還容易滋生致病菌和毒素,比如“金黃色葡萄(葡萄食品)球菌”等等。所以,經過反復加熱的精細食品不適合下頓吃。

不過,鈣(鈣食品)、鉀、鎂、鐵(鐵食品)等物質,以及膳食纖維是不怕加熱的,所以粗糧(粗糧食品)和豆類可以用來下頓吃,因為其中本來維生素含量就高,礦物質和膳食纖維也特別豐富,即便再加熱一次,仍然比精白米精白面的營養價值高。

四種菜千萬別留到下頓吃

四種菜別留到下頓吃

綠葉菜。綠葉菜從肥料及土壤裡吸收的硝酸鹽,會慢慢被細菌還原成可能使人體致癌的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在久置的剩菜裡含量最高。此外,綠葉蔬菜中的維生素,經過反復加熱幾乎消失殆盡。

涼菜。涼菜不具有殺菌效果,且吃過的涼菜中都會帶入細菌,長時間的存儲更給細菌的生長繁殖提供足夠時間,導致蔬菜中的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同時細菌也可能在涼菜中大量繁殖,儲存不當容易引起腹瀉等食品安全問題。此外,放瞭一段時間的涼菜,口感和色澤也都有所下降。

豆制品。豆腐等豆制品含水較多且富含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是一個很好的微生物培養基,因此,豆制品最好不要留到下一頓。

海鮮。海鮮也是最不值得留的剩菜之一,因為吃海鮮強調味道鮮美,放置時間太長會使它們鮮味全失,因此最好準備一次能吃完的量,一頓吃完。

隨意吃剩菜剩飯6大危害要小心

1、隔夜菜產致命亞硝酸鹽

有些隔夜菜特別是隔夜的綠葉蔬菜,非但營養價值不高,還會產生致病的亞硝酸鹽。儲藏蔬菜中亞硝酸鹽的生成量隨著儲藏時間延長和溫度升高而增多,而如果將蔬菜放在冰箱中冷藏(2—6攝氏度),則其亞硝酸鹽的增加較少。

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更是吃不得。空氣中的有害細菌會在2個小時內附著在剩菜上開始繁殖,大傢都知道蛋白質和脂肪在細菌的作用下,大部分都會產生有害物質,如硫化氫、胺、酚等,這些物質對人體有害。

如果是在冬季,有些傢庭認為天氣寒冷,剩菜不用放冰箱,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現在,城市中冰箱的普及使用,使人們從食物中攝入的亞硝酸鹽含量下降,但並不等於把蔬菜放進冰箱就完全可以放心瞭;時間長瞭,亞硝酸鹽的含量仍然會增加。

2、不同種類不同部位的蔬菜危害大小不同

不同種類的蔬菜在相同儲藏條件下,亞硝酸鹽的生成量是不一致的。通常莖葉類蔬菜最高,瓜類蔬菜稍低,根莖類和花菜類居中。因此,如果同時購買瞭不同種類的蔬菜,應該先吃莖葉類的,比如大白菜、菠菜等。如果準備多做一些菜第二天熱著吃的話,應盡量少做莖葉類蔬菜,而選擇瓜類蔬菜。

特別提示:常溫下,存放到第二天產生亞硝酸鹽較多的有菠菜、菜花、豆角、甘藍、青椒,菠菜中的亞硝酸鹽遠遠超過其他蔬菜。產生亞硝酸鹽較少的有西紅柿、萵筍、韭菜、西葫蘆、茄子、蒜薹、胡蘿卜、芹菜。

3、致癌致命物質亞硝酸鹽是怎麼產生的及危害

炒熟後的菜裡有油、鹽,隔瞭一夜,菜裡的維生素都氧化瞭,使得亞硝酸含量大幅度增高,進入胃後變成亞硝酸鹽,硝酸鹽雖然不是直接致癌的物質,但卻是健康的一大隱患。亞硝酸鹽進入胃之後,在具備特定條件後會生成一種稱為NC(N—亞硝基化合物)的物質,它是誘發胃癌的危險因素之一。 尤其是在天氣熱的時候,隔夜的飯菜受到細菌污染,會大量繁殖,很容易引發胃腸炎,食物中毒。

4、對剩菜剩飯再次加熱不一定能減少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把剩下的飯菜一次次地加熱,以為這樣就可以防止飯菜腐敗。其實從醫學角度分析,這種觀點並不全正確。因為有些食物的毒素僅憑加熱是不能消除的。

在一般情況下,通過100℃的高溫加熱,幾分鐘即可殺滅某些細菌、病毒和寄生蟲。但是對於食物中細菌釋放的化學性毒素來說,加熱就無能為力瞭。加熱不僅不能把毒素破壞掉,有時反而會使其濃度增大。另外,在各種綠葉蔬菜中都含有不同量的硝酸鹽。硝酸鹽是無毒的,但蔬菜在采摘、運輸、存放、烹飪過程中,硝酸鹽會被細菌還原成有毒的亞硝酸鹽。尤其是過夜的剩菜,經過一夜的鹽漬,亞硝酸鹽的含量會更高。

而亞硝酸鹽經加熱後,毒性會增強,嚴重的還可導致食物中毒,甚至死亡。另外,像發芽的土豆中含有的龍葵素、黴變的花生中所含的黃曲黴素等都是加熱無法破壞掉的。因此,我們千萬不要以為剩菜隻要熱熱就行瞭,最好還是吃多少做多少。

5、最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的水產品

人們通常認為不會導致疾病的蔬菜,過夜後經一夜鹽漬,亞硝酸鹽含量會增加,加熱後毒性增強,因此蔬菜反而是最不能隔夜的。另外,淀粉類食品也最好一次吃掉,年糕等食物最多保存4小時,在沒有變味的情況下食用也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

6、剩飯處理同樣很重要

人們通常認為不會導致疾病的蔬菜,過夜後經一夜鹽漬,亞硝酸鹽含量會增加,加熱後毒性增強,因此蔬菜反而是最不能隔夜的。另外,淀粉類食品也最好一次吃掉,年糕等食物最多保存4小時,在沒有變味的情況下食用也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

剩菜能不能吃

為瞭測測隔夜菜亞硝酸鹽的含量,浙江大學實驗小組請一傢知名中高檔連鎖餐廳的廚師燒瞭4個菜:炒青菜、韭菜炒蛋、紅燒肉和紅燒鯽魚。4個菜燒好後,各分成瞭4份,分別裝入一次性降解餐盒,包上保鮮膜後,分別貼上半小時、6小時、18小時、24小時的標簽。然後,將這些樣本都放進實驗室冰箱,在4℃下冷藏,這個溫度也是普通傢用冰箱設置的溫度。

放置半小時

出鍋後半小時,炒青菜、韭菜炒蛋、紅燒肉這三個菜的檢測結果是,亞硝酸鹽含量都沒有超過我國《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的最高限值。但紅燒肉中亞硝酸鹽含量比韭菜炒蛋和炒青菜要高。

對此實驗人員說,肉類菜肴一般比蔬菜類加入更多的調味料,調味料中本身就含有硝酸鹽,這些硝酸鹽被微生物轉化為亞硝酸鹽,就導致瞭紅燒肉中亞硝酸鹽含量較高。

放置6小時

6小時後,差不多為中飯到晚飯的時間間隔。許多老年人或者雙職工傢庭在休息天、中午燒的菜,晚上再吃很普遍。

實驗人員打開冰箱,把貼有“6小時”標簽的炒青菜、韭菜炒蛋、紅燒肉和紅燒鯽魚取出來,然後放進微波爐,用中低火加熱1分鐘,拿出微波爐後,這些菜肴看起來仍然很新鮮。

實驗人員對這些菜肴的亞硝酸鹽含量進行瞭測定,結果發現,6小時後剩菜中亞硝酸鹽含量都有所增加,炒青菜增加瞭16%,韭菜炒蛋增加瞭6%,紅燒肉增加瞭70%,其中,紅燒肉中亞硝酸鹽含量已超過瞭國傢《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中“肉類3mg/kg”的限量標準。

放置18小時

18小時後,實驗人員又從冰箱中拿出貼有“18小時”標簽的4個菜,用微波爐加熱後作檢測。檢測結果發現,炒青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增幅非常大,比6小時增加瞭443%,紅燒鯽魚增加54%,韭菜炒蛋增加47%,紅燒肉中亞硝酸鹽含量變化不大。

從這實驗看出,隔夜菜放到第二天中午,炒青菜、紅燒肉、紅燒鯽魚亞硝酸鹽含量都超過瞭國傢標準。

放置24小時

距離4個菜燒好的時間差不多過去24小時後,實驗人員從冰箱中拿出最後一批貼有“24小時”標簽的4個菜肴,同樣用微波爐加熱後作檢測。檢測結果發現,跟18小時相比,4個菜肴亞硝酸鹽含量繼續大幅增加,且全部超過瞭《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的限量標準。

實驗人員說,24小時後,微生物分解瞭大量蛋白質化合物,促使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

8個小竅門處理剩菜

1.剩飯剩菜需涼透後再放入冰箱。這是因為熱食物突然進入低溫環境當中,食物中心容易發生質變,而且食物帶入的熱氣會引起水蒸氣的凝結,促使黴菌的生長,從而導致整個冰箱內食物的黴變。

2.葷菜2小時易生細菌。空氣中的有害細菌,會在2個小時內附著在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上繁殖,蛋白質和脂肪在細菌的作用下,大都會產生有害物質,如硫化氫、胺、酚等,這些物質對人體有害。因此剩飯剩菜在烹飪後兩個小時內放進冰箱,用較淺容器盛放,便於冷卻。

3.剩飯菜別過6小時。剩菜的存放時間以不隔餐為宜,早上剩的菜中午吃,中午剩的菜晚上吃,最好能在5至6個小時內吃掉它。如果食物存放的時間過長,食物中的細菌就會釋放出化學性毒素,對這些毒素加熱也無能為力。

4.葉類蔬菜別過夜。有些隔夜菜特別是隔夜的綠葉蔬菜,非但營養價值不高,還會產生致病的亞硝酸鹽。因此,如果同時剩下不同種類的蔬菜,應該先吃莖葉類的,比如大白菜、菠菜等,不吃隔夜菜。

5.剩菜及打包食物必須回鍋。冰箱中存放的食物取出後必須回鍋。這是因為冰箱的溫度隻能抑制細菌繁殖,不能徹底殺滅它們。如果您在食用前沒有加熱的話,食用之後就會造成不適,例如痢疾或者腹瀉。尤其是春節常見的魚和海鮮類菜肴,其所含的營養也是大腸桿菌最好的溫床,因此吃時應與酒、蔥、薑等一起重新徹底加熱,不僅保鮮,還有殺菌作用。

6.剩飯剩菜不要置於鋁制器皿內。鋁在空氣中易生成氧化鋁薄膜,較咸的菜肴或湯類存放其中,會產生化學變化,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可以瓷器盛放後再用保鮮膜包上放進冰箱。

7.再次食用前加熱更長時間。此外,過年天天大餐,自然剩下葷菜較多。這些肉類食物,尤其是魚、海鮮類,再次食用前必須加熱更長時間,因為空氣中的有害細菌會黏附在一些高蛋白、高脂肪的剩菜上繁殖,如果加熱不夠,殺不死這些細菌,人一旦吃瞭,極易發生食物中毒。

剩菜剩飯最好能在5-6個小時內吃掉。在一般情況下,通過100℃的高溫加熱幾分鐘,就可以殺滅大部分致病菌。但是,如果存放時間過長,食物中的細菌就會釋放出化學性毒素,即使加熱,對這些毒素也無能為力。

海鮮類:魚是高蛋白食物,細菌很容易繁殖,吃剩的魚上面,大腸桿菌在20℃左右的溫度裡,每8分鐘就能夠繁殖兩倍,在五六個小時之內,上面的細菌量很多,熱不透會讓人的腸胃感到不適甚至引起急性腸胃炎。所以,吃剩魚時一定要徹底加熱。魚、貝類等海鮮食品在加熱時最好加一些酒、蔥、薑等,這樣可以提鮮,還有一定的殺菌作用,避免腸胃不適。

8.剩飯最多是隔餐,但不要隔夜。剩飯如何吃?一些人會把剩飯放到冰箱裡冷藏,吃時用微波爐轉幾圈加熱後就吃瞭。雖然飯是熱瞭,但這種做法並不科學。剩飯在冰箱存放,在低溫條件下米飯會變硬,用老百姓的話講就是“回生”。即使冷飯再經蒸煮或用微波爐等方法加熱,也不會再恢復到原來的口感及消化吸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