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你是否也為自己春天的飲食做好計劃瞭呢?食物在合適的時間食用具有翻倍的功效,在嚴寒仍舊未去的初春之際就不得不吃這幾種菜。具體有哪些食物呢?吃什麼對身體好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下吧。

春季潤燥上等食品

春季正是喝蜂蜜的好時節。中醫認為,蜂蜜因蜜源植物不同,功效有一定差異,購買者宜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

荔枝蜜 是我國嶺南特有蜜種,采自荔枝花蕊的花蜜,氣味芳香馥鬱、味道甘甜,含有多種維生素。荔枝蜜可補心益氣、開胃健脾、養血安神、潤肺、祛寒止痛,適合營養不良、體虛貧血和婦女產後虛弱者食用。

椴樹蜜 是我國東北地區特有蜜種,采自長白山和大小興安嶺,蜜色為淺琥珀色,香味濃鬱,容易結晶,口感極佳。除瞭有養胃補虛、清熱解毒、潤燥等一般蜂蜜的功效外,還具有抑菌、助消化、護肝、護腎、延緩衰老等保健功能。

槐花蜜 質地濃稠、不易結晶,有清淡幽香的槐花香味,味道甘甜、芳香可口。槐花蜜有清熱、祛濕、利尿、涼血、止血的功效,較適合心血管病、痔瘡患者食用。

枸杞蜜 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潤肺止咳的功效,更適合氣血兩虧、高血壓病、體質虛弱、視力下降、貧血、慢性肝炎患者服用。

棗花蜜 能補脾益胃、補中益氣、補血安神,較適合有畏寒、虛寒型胃脘疼痛、脾胃虛寒和氣血不足表現的婦女服用。

備註:蜂蜜最好用60℃以下的溫開水沖服,溫度高會使營養成分有所損失;盡量不與性涼食物同食,以免引起腹瀉;。蜂蜜宜在飯前一小時或飯後兩小時食用為宜。

開春多吃四種菜

豆芽防口幹唇燥癥狀。春天氣候幹燥,容易出現口幹唇燥等口角炎癥狀,而豆芽味道鮮美,是滋養潤燥、清熱解毒的好選擇。無論是黃豆芽還是綠豆芽,跟原豆相比,它們的維生素含量增加,礦物質利用率提高,並且蛋白質和多糖更易吸收。從中醫的角度來說,開春吃豆芽,能幫助五臟從冬藏轉向春生,有利於肝氣疏通、健脾和胃。豆芽的食用方法有很多,可焯水後涼拌,也可做湯,還可用來涮火鍋。

薺菜能補鈣。眼下,雖然還沒真正回暖,但最耐嚴寒的薺菜卻已經上市瞭。薺菜營養豐富,其維生素C、類胡蘿卜素以及各種礦物質含量較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含鈣量接近同等質量牛奶的3倍。薺菜還有一定藥用價值,傳統醫學認為它可用於輔助治療痢疾、腸炎、胃潰瘍等疾病。薺菜可以用來做餡,也可焯水後涼拌、攤雞蛋、煲湯煮粥等。

萵筍抗過敏。萵筍又叫“春菜”,是最適合春季吃的蔬菜之一。萵筍含豐富的維生素、鈣、鎂、膳食纖維等成分。日本研究發現,萵筍中的某種物質可以抵抗春季因過敏而引發的鼻炎,能夠緩解過敏病人的痛苦。萵筍可以用來涼拌、燒、炒,還能加工醃制醬菜、泡菜等。

韭菜提高抵抗力。韭菜雖然一年四季都可食用,但以初春時節品質最佳。韭菜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有效預防習慣性便秘和大腸癌的發生,故有“洗腸草”之稱。韭菜性溫,因而在春季吃可以固陽氣,提高人的免疫力,特別是平日手腳冰涼的人不妨多食用韭菜。韭菜的吃法很多,韭菜炒雞蛋,或者韭菜炒瘦豬肉都是不錯的選擇,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韭菜,口舌生瘡、咽幹喉痛及肝火旺盛的人最好少吃。

春季潤燥祛寒提神三法寶

春季到瞭,是個養生的好時機,但是各種疾病高發,困擾著很多人,春寒、春困、春燥這些都是人們在春季裡必然會遇到的問題。出現這些問題該怎麼辦呢?如何潤燥提神呢?不妨從飲食下手,合理的飲食能為我們解決這些屬於春季特有的煩惱。如茉莉花能消春困、蜂蜜水能潤燥、雞湯能祛春寒等等,想要擺脫這些春季常見癥狀,下面就趕緊跟小編一起來看看,讓你安然度過春季。

茉莉花茶消春困

民間早有“春宜飲花”之說,而從養生和保健的角度來講也是春飲花茶。春喝花茶,能緩解春困帶來的不良影響。花茶甘涼而兼芳香辛散之氣,有利於散發積聚在人體內的冬季寒邪、促進體內陽氣生發,令人神清氣爽,可使“春困”自消。高檔花茶的泡飲,應選用透明玻璃蓋杯最佳,取花茶3克,放入杯裡,用初沸開水稍涼至90℃左右沖泡,隨即蓋上杯蓋,以防香氣散失。

蜂蜜水潤春燥

唐代醫傢孫思邈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人們從冬季的寒冷過渡到春季多風的季節,中醫理論認為,風多易燥,風燥外邪侵襲人體,很易入裡化熱,常常表現為咽幹口渴、咳嗽,便秘。蜂蜜味甘、性平和,主要含葡萄糖和果糖,還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質、蘋果酸、維生素等成分。因此,在春季,蜂蜜是最理想的保健飲品。每天早晚沖上一杯蜂蜜水,既可潤腸通便、又可預防感冒,還有清除體內毒素的作用。

雞湯祛春寒

春季氣溫變化大,人體免疫力降低,容易患感冒。春季進補湯水可以選擇能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的雞湯,蛋白質含量高,且易消化,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祖國醫學講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所以春季進補,應註重氣候漸暖、人體陽氣逐漸上揚的特點,以清補、柔補、平補為原則,既要養陽補陽,又要溫和。雞湯搭配枸杞有養肝明目之功效。除瞭雞湯,喝點魚湯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鯉魚湯有健脾開胃的功能,可減輕水腫癥狀。

春季養生有3大金牌食物

茉莉花茶消春困。民間早有“春宜飲花”之說,春喝花茶,能緩解春困帶來的不良影響。花茶甘涼而芳香,有利於散發積聚在體內的冬季寒邪、促進陽氣生發,令人神清氣爽,使“春困”自消。

高檔花茶的泡飲,以選用透明玻璃蓋杯為佳,取花茶3克,放入杯裡,用初沸開水稍涼至90℃左右沖泡,隨即蓋上杯蓋,以防香氣散失。

蜂蜜水潤春燥。唐代醫傢孫思邈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春季多風,中醫理論認為,風多易燥,風燥外邪侵襲人體,很易入裡化熱,表現為咽幹口渴、咳嗽、便秘。蜂蜜味甘、性平和,主要含葡萄糖和果糖,還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質、蘋果酸、維生素等成分。因此,蜂蜜是春季最理想的保健飲品。每天早晚沖上一杯蜂蜜水,既可潤腸通便,又可預防感冒,還有清除體內毒素的作用。

雞湯祛春寒。春季氣溫變化大,人體免疫力降低,易患感冒,此時進補湯水可以選擇能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的雞湯。其蛋白質含量高,且易消化,易被人體吸收,有增強體力的作用。春季進補,應註重氣候漸暖、人體陽氣逐漸上揚的特點,以清補、柔補、平補為原則,既要養陽補陽,又要溫和。

雞湯搭配枸杞有養肝明目的功效。除瞭雞湯,喝點魚湯也是不錯的選擇。比如鯉魚湯有健脾開胃的功能,可減輕水腫癥狀。

春天最該補脾

“春困秋乏夏打盹”這三個和季節相關的癥狀中,“春困”是最常見也是最明顯的,之所以發生,因為春天萬物復蘇,身體的機能也開始活躍,這個時候,能量的需求明顯高於冬天,這些能量都是要靠身體的各個器官正常發揮功能而產生的。而中醫的脾虛,就是功能不足的意思,如果你本身就功能不足,就是脾虛的,春天這個要勁兒的季節,能量供應上就會不給力。從中醫講,是氣血不足以充盈所以困,從西醫講,心臟的泵血功能、身體肌肉的收縮功能不足,心腦等器官的供血就不足,是因為缺氧缺血而困,它們非增加功能不能改善,所以要在當下補脾。

補脾的辦法很多,也是最可以融化在生活細節中的,包括一日三餐必須有足夠的糧食,飲食的溫度不要過低,適當的運動鍛煉以加強肌肉力量,這些是春天養生的最基礎底色,如錦上添花的那張錦,在春天是必須的,是養生的“規定動作”。

西洋參和黃芪,都是可以泡茶來喝的,一般每天10克就可以,放在保溫杯裡,開水沖泡後悶上半個小時,這樣能更多地浸出有效成分。如果本身氣虛明顯,又擔心黃芪上火,可以再加上麥冬或者沙參,它們是補陰的,可以反佐掉一些黃芪的熱性。溫性的中藥確實容易上火,即便這個人在體質上很適合這個藥物,偶爾的上火也會發生,但這不應該影響堅持服用,為此,可以將泡好的藥茶或者是煎好的湯藥,放涼瞭再喝,這樣既減少瞭一些藥物的熱性,又保證瞭補氣功效的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