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最易受傷的三個部位你知道是什麼嗎?有人說使皮膚,因為冬季太幹燥,有人說是胃,因為冬季我們喜歡吃一些麻辣火鍋。是的,這兩個都是易受傷的部位,可是,另一個是什麼?下面小編就為你介紹一下哦,記得不知道答案的你一定要往下看噢。

如何改變寒濕體質

從飲食改善寒濕體質

寒濕體質的你,絕對要少吃的食物.

(1)寒涼性食物

水果.西瓜、甜瓜、橘子、柿子、柚子、甘蔗、番茄、奇異果、椰子等。蔬菜.苦瓜、竹筍、酸菜、白菜、蘆薈、茄子、蘆筍等。

(2)避免生食

生冷食物如生菜沙拉、生魚片等,通常較寒涼要避免。

(3)冰品及冷飲

冰棒、冰淇淋、冰過的飲料、甜品.等,會使體質變更寒,如果真要吃,一定不要加冰塊或等不冰後再吃,而且不要天天吃或是1次喝個1大杯。

(4)太甜的食物

吃太甜不僅容易肥胖外,對身體水份代謝也會有影響!建議你加點果糖或代糖,微微甜就好。寒濕體質的你,可以多吃的食物.

(1)平性、溫性食物平、溫性食物種類很多。

如山藥、蓮子、高麗菜、地瓜、玉米、豌豆、牛奶、山楂、木耳、紅棗.等都很適合喔!

(2)加薑緩和寒涼性

冬瓜、絲瓜等瓜類有消水腫的功效,但卻太寒涼,可以加些薑,中和一下偏涼的屬性。此外,若吃寒涼性食物,建議可和紅棗、黃耆或胡椒一同燉煮,降低寒濕之氣

(3)熱性+涼性調和

熱性食物和涼性食物一起烹調,或是一餐吃熱性食物,下餐就吃涼性食物,不僅可調和寒性的體質,身體也不至於變成太燥熱呢!

(4)喝薏仁+綠豆+紅豆水

薏仁、綠豆利水效果不錯,但也是偏涼,煮的時候最好和紅豆一起煮(煮滾後續煮30分鐘即可),而且隻喝湯,不要吃料喔!

(5)羊肉爐

羊肉、當歸、薑片,一起煮成滋補的羊肉爐,每星期吃1次,對寒性體質有改善的效果。

針對寒濕體質,中醫師推薦的藥膳.

1.中醫師推薦的袪寒藥草有.肉桂、丁香、肉豆蔻、吳茉萸、薑母、川椒。

你可以這樣做.

(1)將上述的袪寒藥草磨成粉當成香料,這樣簡單又方便,但這些藥草寒性重,每次烹煮時添加1種藥草就可以。

(2)10片薑、綠茶適量、黑糖5錢,放入保溫杯內,加350-500c.c.開水沖泡,加蓋燜30分鐘就可飲用。

2.中醫師推薦的除濕藥草有.

藿香、佩蘭、茯苓、紅豆、白豆蔻、菖敘、厚樸、菖蒲。

你可以這樣做.

每次選3-4種藥草各3錢,以3碗水煮成1碗,吃6天(6天為1個療程)。濕性體質的人舌苔較厚,連續吃6天後,若沒有舌苔,表示癥狀改善,不用再吃瞭;反之,則要繼續吃直到改善為止喔!

簡便方法祛寒濕

護膚補水:梨皮梨肉煮湯喝

秋冬幹燥的難受勁兒,恐怕很多人都深有體會。“從中醫角度來說秋季應肺,而肺主皮毛,所以皮膚的幹燥與肺燥有關系。”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嬿釗說,皮膚本身有問題的患者此時還容易出現一些皮疹。

梨是潤肺最好的選擇。一般人生吃就行,小孩或是脾胃弱、體質虛寒的人最好蒸熟後吃,也可以把梨皮削下來與梨肉一起放到鍋裡煮水喝,吃梨肉、喝湯即可。

此外,老人皮膚瘙癢還多因氣血虧虛,致血虛風燥、膚失濡養所致。安徽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朱慶軍表示,老年人在食療上可適當選擇些補氣血的食物,比如大棗、枸杞等。

護脾養胃:空腹吃幾片醋泡薑

深秋常聽很多腸胃功能不佳的人抱怨,胃酸、胃脹、胃痛發作頻繁瞭。朱慶軍主任稱,夏季陽氣較盛,虛證患者可以借助外界的陽氣來補充體內陽氣不足,而天氣轉涼後,外界陽氣不夠瞭,虛證的表現就越發明顯瞭,從而造成病情反復。

最好的辦法就是祛寒氣。把新鮮的生薑切成片找個小瓶子用醋把它泡上,每天早上空腹的時候吃兩三片就可以瞭。特別是有吐酸水、大便溏瀉、手腳怕冷的人,用這個辦法過不瞭多久就解決瞭。

護肺保陰:幹山藥打粉泡水喝

中醫講秋天五行屬金,金與肺相應,所以肺氣較弱的人在秋天就容易發生一些肺系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肺為金,金屬白色,可以多吃點白色食物,尤其是山藥。可以到藥店買瞭幹山藥打成粉,用溫水沖成糊糊喝,也可以蒸熟瞭蘸著白糖吃,或者是熬粥、做菜。

中醫裡講脾為土,土生金,所以說脾土是肺金的母,肺氣不足補其母,所以臨床上也常用補脾的方法來治療肺病。補脾土的藥一般都是黃色的,而山藥的外皮是黃色的,裡面是白色的,所以它對治療肺病來說是最好的,既可以補脾也可以補肺。

此外,這個時節每天在背部的風門與肺俞兩個穴位處做做艾灸也有溫通氣血,調整陰陽的作用。特別是剛感冒時,趕緊灸一灸風門穴,可以一鼓作氣把風邪趕出去。

寒濕困脾的適合吃什麼

1、忌食辛辣食品。

2、忌煙酒。

3、飲食勿過苦寒、生冷。

4、忌食肥膩食物。

二、辯證施治

寒濕困脾證的治療,以溫中散寒,健脾化濕為法。胃苓湯、平胃散、實脾飲、理中丸、苓桂術甘湯等方劑可隨證選用。

1.濕阻脾胃

(1)證候脾土不運,濕濁困中,胸腹脹滿,口淡不渴,不思飲食,或有惡心嘔吐,大便溏瀉,困倦嗜睡,舌不紅,苔厚膩。

(2)治則燥濕健脾,消脹散滿。

(3)主方平胃散加味。

(4)方藥制蒼術、厚樸、陳皮、茯苓、澤瀉、炒向木、甘草。

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溫服,每日1劑。

若泄瀉如水,胸脘痞悶,舌苔白膩者,可加豬苓、肉桂;若痢下赤白,白多赤少,伴腹痛,可去澤瀉加桂枝、炮薑、白芍、木香;若身目發黃,黃而晦暗者,加茵陳、附片、幹薑。

2.寒濕外侵

(1)證候外感風寒,內傷濕滯,發熱惡寒,頭痛,胸膈滿悶,脘腹疼痛,惡心嘔吐,腸鳴泄瀉,舌苔白膩等。

(2)治則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3)主方藿香正氣散。

(4)方藥蕾香、紫蘇葉、大腹皮、炒白術、厚樸、半夏曲、白芷、桔梗、甘草、茯苓。

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溫服,每日1劑。

若吐瀉頻緊,吐瀉物如米泔水,四肢清冷者,合純陽正氣丸以芳香化濕,溫中散寒。

濕寒體質到底不該吃什麼

日期:2016-03-03 21:53:00 來源:NeverWinter 訂閱 ©內容舉報

在我們日常生活裡,許多人尤其老年人和女士經常手腳冰涼。在這個秋冬交替的季節,寒濕的癥狀是什麼、濕寒體質如何調理、體內濕寒不宜吃什麼,這些問題是很多女士密切關註的。那麼今天小編今天就和大傢一起瞭解一下如何暖暖的過冬吧。

濕寒的癥狀有哪些

很多女人在秋冬季節都會出現手腳冰涼的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都是屬於濕寒的一種癥狀。那麼,究竟寒濕體質有什麼樣的表現形式呢?

寒主收引,其性凝滯。寒邪入侵皮膚表層則表現為風寒感冒,出現惡寒無汗、頸項發緊、周身疼痛等癥狀;入侵經絡關節則導致筋脈拘攣,肢體伸屈困難、疼痛;進一步入侵至臟腑,則傷及陽氣。而且,寒邪容易與濕邪和風邪結伴,形成風寒與寒濕。中醫講“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意為寒濕更傷身體,如風濕性關節痛的主要禍因就是寒濕。

另外,體弱的人更易遭受寒濕的侵襲。中醫認為,“虛則寒,寒則濕,濕則凝,凝則瘀,瘀則堵,堵則瘤,瘤則癌。”意思是說,體質虛弱的人,陽氣不振,難以祛除寒邪,進而濕氣侵襲,以致血運不暢。尤其是久坐不動的上班族,容易出現寒和瘀的雙重特征。寒氣引起氣血瘀滯過久,則形成有形的腫塊,表現為腫瘤。

如何從身體內部做好保暖工作

寒氣由外而內侵入身體,平常註意保暖的同時,要更加註重5個部位的保暖工作。那麼,究竟從哪些部位開始保暖呢?

第一是頭部

頭為“諸陽之會”,突遭雨淋或冬季不戴帽子,寒濕就會侵襲頭部,出現頭痛、頭昏、頭部沉重的感覺。晚上洗頭後濕著頭發睡覺,寒邪也容易侵入,所以一定要擦幹晾幹或用吹風機吹幹後再入睡。

第二是肩頸背部

此處受寒日久,可引起頸椎病、肩周炎、背痛等病癥。經常按摩大椎穴可振奮陽氣。最簡便的方法是兩掌心搓熱捂在大椎穴(低頭時頸後突起最高點的凹陷處);或者在洗澡時調高水溫,用熱水沖大椎穴五六分鐘。天冷外出最好戴上圍巾,穿個坎肩。

第三是口鼻

冷飲會把寒氣帶入胃部,胃寒則易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鼻是空氣進出的通道,寒氣可以隨呼吸侵入肺部,導致寒痰咳嗽等癥。

第四是腰腹和前胸

腰部有命門穴,受寒會引起腰痛;腹部有神闕穴(即肚臍);前胸有膻中穴,長期寒瘀可致乳腺結節等癥。女性穿衣露臍會導致腹瀉、痛經、不孕等病癥。

第五是腿腳

中醫常講,“寒從足下生,病從寒中來”,一些人喜歡光著腿、穿涼鞋,甚至秋冬還不穿襪子,很容易誘發老寒腿、膝關節炎等。建議平時多用熱水泡腳,還可以在水中放一些生薑、花椒、幹辣椒,以促進腿腳的血液循環。足部特別怕冷的人,睡覺時不妨穿上襪子。

秋冬驅寒三字經時值秋末冬初,天氣漸寒,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寒邪侵犯人體。

1、順時令

多吃時令蔬果,如蘋果、蘿卜、白菜等。一日三餐要有規律,早餐重營養,午餐要吃好、吃飽,晚餐宜清淡、易於消化。

2、曬太陽

午後太陽當頭之時,曬20分鐘左右,讓陽光溫煦頭頂中心的百會穴,可起到通暢全身經脈、養腦補陽的作用。傍晚時分則可以背對陽光曬後背,最好是邊曬邊拍打按摩,有助調理五臟氣血。

3、邁開腿

“動則生陽”,陽氣足,寒濕就容易排出。秋冬季節可以選擇天氣暖和的時候到公園慢跑、散步、騎車等,最好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鐘。

4、少熬夜

熬夜的人大都會有類似的感受:一到凌晨三四點鐘,就會手腳冰涼、渾身發冷、腦子不聽使喚,這其實就是熬夜內耗氣血,寒邪趁虛入侵人體,導致經絡阻塞的表現。

因此,冬季更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以防寒邪傷身。建議作息調整為“早臥晚起”,如果時間允許,躺到陽光照耀時再起床最好,可以躲避寒邪,避免陽氣受到擾動。

5.控情緒

越是冬季越要把控好情緒,用恰當的方式宣泄情緒。特別是中老年人,要高高興興,學會寬松待人待事。

吃什麼食物驅寒

茯苓粥

茯苓粉20克,粳米100克,鹽、生薑粒少許。粳米淘凈。粳米、茯苓粉放入鍋,加水適量,用武火燒沸,轉用文火熬至糜爛,再加鹽、生薑粒,攪勻即成。每日2次,早晚餐用。能健脾祛濕。

冬瓜粥

冬瓜100克,粳米100克。冬瓜洗凈,帶皮切成小塊,和粳米一起放入沙鍋加水,文火熬煮至瓜爛米熟成粥即成,每日上、下午隨意服食。能利水滲濕。

砂仁粥

砂仁3~5克,粳米100克。先將粳米淘凈煮粥,待粥煮熟後,調入砂仁細末,再煮沸三五分鐘即可。早、晚餐溫熱食。或少量多餐次服用。能升陽化濕。

如何拒絕濕寒

什麼樣的人容易得癌癥?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醫師儲真真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寒性體質的人更易中招。

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寒性體質的人通常免疫力低下,不能有效阻擋外部毒性物質的侵入,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對較差,為腫瘤產生創造瞭先決條件。 第二, 寒性體質的人一般血液流動較慢,易形成瘀血和痰濁、氣滯相互“勾結”的狀況,“痰瘀互結”積滯在某個部位,長期在毒邪的作用下,就容易導致腫瘤的形成。

中醫理論認為,寒性體質是由於身體內部陰氣過剩,對營養物質消化和吸收的功能減弱,以至身體對熱量吸收減少而呈寒性。這類人群常出現以下癥狀:手腳冰涼、怕冷,易感冒;易疲勞、浮腫,口唇色淡、舌苔發白;大便稀,容易腹瀉;小便色淡,尿頻、尿量多;食欲較差,吃東西常覺得沒有味道等。

臨床發現,和其他體質的人相比,不良生活習慣會顯著增加寒性體質者的患癌風險。如長期吸煙,更容易得肺癌;不註意飲水衛生,總吃變質的食物更易得胃 癌。寒性體質的人如果長期肝氣不疏,如生悶氣、壓力大,精神抑鬱等,則男性容易得鼻咽癌、腎癌和肝癌;女性易出現乳腺癌、宮頸癌等。

寒性體質的人可以通過飲食、保暖、作息和運動等方式來改善體寒的癥狀。

首先,飲食上要註意少吃生冷食物,北方冬季寒冷,可適當多吃溫熱的食品,如牛羊肉等;南方氣候較溫和,可吃一些雞、鴨等甘溫的食物。

其次,要註意保暖。天氣寒冷時要及時增加衣服,以免“寒邪”入體。少呆在陰冷潮濕的環境,多曬太陽。

此外,要保持心情愉悅,每天充足睡眠,不要熬夜。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及時采取恰當的方式發泄出來,多與傢人、朋友溝通。

最後,要註意鍛煉。慢跑、快步走等有氧運動會讓全身活動起來,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減輕體寒癥狀,長期堅持可逐漸改變寒性體質。但要註意避免進行高強度運動,否則易“發泄陽氣”,反而加重體寒。體質虛弱不適合運動者可以每天泡泡腳,用40攝氏度左右的熱水浸沒膝蓋,泡20分鐘。在泡腳的同時揉搓雙腳, 效果會更好。

寒濕體質的危害

很多人得病的原因,以及很多疾病的病根都在於“寒”。然而治病時,往往沒

有人註意到這個因素。寒涼不祛除,這些因寒而得的病又怎麼能治好。

現代人易患的各種疾病在治療效果上總是不盡人意,原因就是沒有對癥治療。西醫很少有哪個藥物能去掉身體內的寒濕,而根據中醫食物的屬性,多吃溫熱的食物,多吃祛寒的食物,同時用火療、艾熏、發汗的方法就可以直接去除寒濕。

:寒濕 祛寒濕的方法 ·血足是祛寒濕的根本。身體內血液充足,腎氣就足,就能...組成更多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處方來。這樣,食物才能真正成為養生的佳品... 面色發白、發青、發暗、發黑代表體內可能有寒。顏色越是發暗,就代表寒濕越重。

*舌苔發白,代表體內有寒濕。

*反復的口腔潰瘍,代表體內有寒。

*口臭時舌苔發白,代表體內有寒。

*咳嗽時痰是稀白的,代表體內有寒。

*流清鼻涕,代表體內有寒。

*流出的汗是涼汗,代表體內有寒。

*愛打噴嚏,特別是早上起來,遇風噴嚏不斷,代表體內有寒。

*感冒發熱時渾身感覺冷,代表體內有寒。

*經常腹痛、腹瀉,代表體內有寒。

*臉上長痘和斑,代表體內有寒。

*長濕疹、牛皮癬、白癜風,代表體內有寒。

*手、腳長年冰冷,代表體內有寒。

*腳踝浮腫,代表腎虛、腎寒。

*四肢關節疼痛、頸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癥狀,代表體內有寒濕。疼痛部位越多,時間越長,代表體內寒濕越重。

祛寒濕的方法

· 血足是祛寒濕的根本。身體內血液充足,腎氣就足,就能保證血液循環的通暢,全身就會溫暖舒適。寒濕在充足的血液、流動暢快的血流面前是無立足之地的。沒有瞭寒濕,就不會出現這疼那疼,也就不會長斑、長痘、長癬。

· 運動後全身感到溫暖。經常運動、經常體力勞動及做傢務的人,會感到體內的熱量大。這是因為運動生熱,起到瞭驅散寒濕的作用。但是,如果隻是註重運動而體內的血液不足,運動後就會疲乏,抵抗力下降,寒濕會乘虛而入,身體仍會虛弱多病。

· 適當出汗是祛寒的最好方法。適當出汗可以祛寒。不管是運動後出汗,吃瞭溫熱食物而出汗,還是泡腳後微微發汗,都可以達到祛寒的效果。

· 飲食祛寒。常吃辛辣、溫熱的食物可以祛寒。由於地理氣候的不同,各地區都有適合當地的祛寒飲食習慣。如北方喜歡吃蔥、薑、蒜、辣椒、牛肉、羊肉這些溫熱、高熱量的食物排寒;四川人喜歡麻辣;貴州人喜歡酸辣;還有的人喜歡喝祛寒的藥酒等。雖然各有不同,作用都是祛寒、祛濕、保暖。

· 熱療祛寒。熱療祛寒是自古人們就使用的古樸、自然、有效的祛寒方法之一。有的用熱水袋,或加熱後的沙、石、鹽、石蠟熱敷;有的用艾條熏疼痛的部位,或在疼痛的部位或穴位貼上薑片或蒜片等再用艾熏;有的用祛寒的中藥液煮水泡、熏等;有的用刮痧、火罐等祛寒。可以說在醫院、民間都有不少祛寒的方法,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緩解和治療因寒濕引發的各類疾病。

· 自制外用祛寒藥酒。取花椒50克,放入250毫升白酒(55度)中浸泡。整粒的花椒要浸泡一周後再用,如果把花椒放入粉碎機裡打成粉狀,泡1~2天就可以用瞭。(花椒要買質量好一些的,以防假冒偽劣,影響療效。)花椒性溫,溫中散寒能除六腑寒冷,並能通血脈、調關節、暖腰膝。用花椒酒擦在疼痛的部位,上下來回搓,搓熱後用青艾條熏,也可隔著衣服焐上熱水袋,這種方法對治療腰痛﹑膝關節腫痛﹑肩周炎等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