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少人都備受風濕病的困擾和折磨,尤其是上瞭年紀的人,骨質狀況開始衰退,風濕問題更為嚴重,此時就需要盡快的做好調理和養護措施,那麼現在小編就為你介紹,不僅能夠祛風除濕祛寒養生一般用什麼藥酒好,大傢一起來學習下吧

祛寒養生一般用什麼藥酒好

蛇類入藥早在二千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而且全身都有藥用價值,稱蛇肉有活血驅風、除痰祛濕、補中益氣的作用,對風濕關節炎、肢體麻木、氣虛血虧等癥都有較好的療效。蛇酒將蛇與酒合理配伍,能祛風活絡、形氣和血、滋陰壯陽、祛濕散寒。

炮制過的蛇泡酒效果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用蛇浸泡的藥酒,人們用活蛇泡酒的新聞也屢見不鮮。事實上,並不是用活蛇、毒蛇泡酒就有特別強的治病及保健功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當中記載,有十七個種類,二十多種蛇能夠入藥。在這裡面,有些蛇有毒有些沒有毒,不管如何,經過炮制的蛇,我們能最大發揮它的藥效,並且可以減輕毒性,不傷害身體。

泡蛇類藥物選用60度的酒最好

蛇是動物藥,因此泡制蛇酒所選白酒甚有講究。一般而言,酒的度數越高越好。原因有三點:第一,動物身上帶有大量細菌,而泡制出來的藥酒是直接食用的,白酒度數越高殺菌作用越強。實踐證明,75%濃度的酒精溶液殺菌效果最好。所以,泡制動物藥酒,至少選用達到60度的酒,否則無法殺死細菌,藥材就會有腐爛或發臭的風險,屆時藥酒還沒泡好便報廢瞭。其二,白酒的度數越高就越容易析出藥材的藥性,將藥材的功效充分發揮。其三,泡蛇酒的目的就是通絡、祛風、止痛,酒精的度數越高,它的溫熱、通絡作用越大,作用更強。因此,我們日常泡蛇酒要選擇高度數的酒,尤其以60度的白酒為佳。

五加皮是能代替蛇的植物藥

蛇畢竟是動物藥,浸泡的藥酒恐有腥氣,令人難以下咽。五加皮又名追風使,是刺五加的根皮,具有祛風濕、補肝腎、壯筋骨的作用,是強壯性抗風濕藥。五加皮煮酒的歷史頗久遠,早在南北朝以前就有記載。其藥用價值,在《神農本草經》中即已收載入藥,民間也有 “寧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滿車”之說。所以,用五加皮配制而成的藥酒,有增強其祛風濕功效的效果。

以五加皮為主要原料的加皮雙活酒,取五加皮30克、羌活15克、獨活15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枸杞15克、白酒1000毫升,密封浸泡兩周,同樣有祛風濕止痛的作用。

虛寒易導致腿腳發涼

日常生活中,很多老人也許關節疼痛病癥並不嚴重,但經常會有腿腳發涼、發沉、或者發麻的感覺。中醫認為,這類情況主要是虛寒、陽虛的表現。人體內的陽氣不足,就會出現畏寒怕冷、腿腳冰涼、腰膝酸軟,走路容易疲勞、虛軟無力、失眠健忘等癥狀。陽氣對人體非常重要,《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意思是說,陽氣的鼓舞使人精神煥發,陽氣的溫煦使人關節筋脈柔韌。陽氣作為動為、火力,能保證體溫,產生能量,促進廢物排泄,鼓舞生機,使生命的河流清澈、暢通。

由虛寒引起的腿腳冰涼,俗稱“老寒腿”,中醫稱為“鶴膝風”。這種病癥多發人群以老年人為主,這是由於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不註意腿部的保暖,生活的地方陰冷潮濕等,這些都會導致老寒腿的發生。

然而,無論是老寒腿還是虛寒,這都並不隻局限於老年人,現在的年輕人在冬天喜歡穿短裙,吃冰凍的食品如冰淇淋、冰啤酒,熬夜等都會對人體陽氣的凝聚造成阻礙。長久之後,便導致體內陽氣不足,出現種種不健康癥狀。此時,便要溫陽散寒瞭。

巴戟天是散寒良藥

巴戟天,又叫雞腸薯,是“四大南藥”之一,亨有“南國人參”之稱,具有溫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的功效。《本草正義》亦記載,巴戟天“味辛,氣溫,專入腎傢,為鼓舞陽氣之用。溫養元陽,則邪氣自除,起陰痿,強筋骨,益精,治小腹陰中相引痛,皆溫腎散寒之效”。

巴戟祛寒酒,取巴戟天15克、制附子15克、獨活15克、威靈仙15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白酒1000毫升,密封浸泡兩周後飲用,有散寒補陽、活血止痛之效。

說到寒氣的癥狀以及巴戟天祛寒的功效,我們自然聯想到無限極男仕口服液,它以巴戟天、何首烏、枸杞子等藥材提煉而成,具有抗疲勞、耐缺氧和免疫調節的作用,是受眾多虛寒、陽虛人士所歡迎的強身健體的保健食品。

夏季服用緩解老寒腿的藥酒效果更佳

中醫治病,有時講究冬病夏治,尤其是關節痛、寒性病的病人,往往是在冬天的表現比較明顯,因為冬季氣溫低,陽氣衰弱,寒氣容易占上風。夏天陽氣勝,老寒腿發作少,但是病根猶在。因此,在夏天喝藥酒,對於虛寒等寒性病的治療是非常有好處的。

關節熱痛不適宜喝藥酒

關節疼痛,中醫又稱風濕痹痛,它有寒痹與熱痹之分。熱痹,除關節疼之外,還有紅、腫、熱的感覺,所以它的特點主要是紅腫熱痛,說明體內有濕熱。而藥酒是辛溫生熱的,如果這時候喝瞭藥酒,則會助濕生熱,加重病情,所以針對不同癥狀,我們也會采用不同的方式。風寒濕痹或者老寒腿,一般會選用祛風、散寒、勝濕,溫補陽氣的藥,而對於紅腫熱痛,則建議采用清熱、除濕、療痹的治療方法等。

通過藥酒這一系列節目內容的相關介紹,我們相信大傢對藥酒的泡制、藥材的選擇等有瞭一定的瞭解。泡制藥酒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難,平常在傢就可以進行。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建議大傢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而定,對癥下藥,最好咨詢醫生後再自行泡制,泡制完成後可以適量飲用,充分發揮藥酒對人體的保健作用,從而讓自己的身體處於一個更健康的狀態。

祛風散寒的中藥都有哪些養生功效

祛風濕中草藥主要是指具有祛風除濕、溫經散寒、活血行氣、通痹止痛、補益肝腎、殺蟲止癢等作用的一類中草藥。

一枝蒿,別名蜈蚣草,性味辛 苦 微溫,歸心肝肺,功效是活血,祛風止痛,解毒,適應癥有跌打損傷,癰腫,炎癥,用量為1.5-4,孕婦忌服。八角楓根,別名白龍須,性味辛 溫,歸經心肝,功效為通絡,散瘀止痛,適應癥為風濕疼痛,心力衰竭,用量3-6,孕婦和小兒不宜服用。木瓜,性味酸溫,歸經肝腎,功效舒筋,祛風濕,平肝和胃,適應癥為吐瀉抽搐,腳氣,腰痛,蕁麻疹,用量5-12,忌鐵、鉛器皿。

石上柏,別名大葉菜,性味澀溫,歸經肝肺,功效為祛風散寒,止咳消炎,適應癥為肝炎,風濕痛,鼻咽癌,風寒咳嗽,牙肉腫痛,用量15-30。川烏,別名川烏頭,性味辛熱,大毒,歸經心脾,功效溫經散寒,消腫止痛,適應癥半身不遂,骨質增生,心腹冷痛,風濕痹痛,陰莖癌,用量1.5-5,孕婦忌服。

五加皮,別名刺五加,南五加皮,性味辛溫,歸經肝腎,功效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適應癥陽痿,風濕痛,水腫,抽筋,瘡毒,腳氣,用量5-10。烏梢蛇,別名烏蛇,黑烏梢,性味甘咸平,歸經肺脾,功效祛風濕,通經絡,適應癥風濕痹痛,關節結核,麻風,破傷風,小兒麻痹癥,疥癬,風疹,用量5-15,血虛生風者忌服;忌鐵器。

相信大傢對祛風散寒的中藥都有哪些養生功效也有瞭大體的瞭解,當然瞭能夠起到祛風散寒的中藥種類還有很多,不同的中藥在對身體的調理及養護等方面起到的效果也是有所區別的,同時大傢也需要提高養生保健措施,保障自身健康。

去寒濕的方法

? 血足是祛寒濕的根本

隻要身體內血液充足,腎氣就足,就能保證血液循環的通暢,全身就會感到溫暖舒適。寒濕在血液充足、血流暢快面前是無立足之地的。沒有瞭寒濕,就不會出現這裡疼那裡疼,也就不會長斑、長痘、長癬。

? 運動後全身感到溫暖

經常運動、經常體力勞動及做傢務的人,會感到體內的熱量大。這是因為運動生熱,起到瞭驅散寒濕的作用。但是,如果隻是註重運動而體內的血液不足,運動後就會疲乏,抵抗力下降,寒濕就會乘虛而入,身體就會虛弱多病。

? 適當出汗是祛寒的好方法

適當出汗可以祛寒。不管是運動後出汗,吃瞭溫熱食物後出汗,還是泡腳後微微發汗,都可以達到祛寒的效果。

? 飲食祛寒

常吃辛辣、溫熱的食物可以祛寒。由於地理、氣候的不同,各地區都有適合當地的祛寒飲食習慣。如北方喜歡吃蔥、薑、蒜、辣椒、牛肉、羊肉這些溫熱和高熱量的食物排寒;四川人喜歡麻辣;貴州人喜歡酸辣;湖南人喜歡炸辣;還有的人喜歡喝祛寒的藥酒等。雖然各有不同,作用都是祛寒、祛濕、保暖。

? 熱療祛寒

熱療祛寒是自古人們就使用的古樸、自然、有效的祛寒方法之一。有的用熱水袋,或加熱後的沙、石、鹽、石蠟熱敷;有的用艾條熏疼痛的部位,或在疼痛的部位或穴位貼上薑片或蒜片等再用艾熏;有的用祛寒的中藥液煮水泡、熏等;有的用各種理療儀照射祛寒;有的用刮痧、火罐等祛寒。無論是在醫院還是在民間,都有一些祛寒的方法,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緩解和治療因寒濕引發的各類疾病。

我是不知道那些需要去寒濕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是什麼樣的,但是我知道隻要是身體上有點小病那麼身體就會不舒服的吧,為瞭你自己,為瞭你身邊需要去寒濕的傢人,朋友,一起學起來,也可以分享給他們看,讓他們學習學習,最後祝大傢都可以有健健康康的身體。

2款祛寒滋補養生食譜

一、蓯蓉紅參羊肉湯

食材:肉蓯蓉15克,紅參10克,羊腿肉500克,枸杞子20克,生薑、蔥一些

調味料:鹽、味精、料酒、清湯

做法:

1、紅參和蓯蓉先放入清水中浸泡1小時;

2、羊腿肉清理幹凈放入鍋中煮熟後,撈出清洗幹凈切方塊;

3、上鍋開火,鍋燒熱後放入羊肉、生薑片炒一下,加些料酒熗鍋後倒入瓦罐內;

4、將紅參、蓯蓉、枸杞也一起放入瓦罐中,加適量清湯、蔥、鹽,用大火燒開後改小火慢煲2小時,再放些味精調味,挑出薑、蔥即可。

功效:溫陽補虛、祛寒保暖、滋養保健,適合長期低溫工作和居住的人群。

二、黃芪雞湯

食材:黃芪50克,陳皮10克,公雞1隻,高良薑10克,生薑一些

調味料:鹽、料酒、胡椒粉

做法:

1、公雞清理幹凈放沸水中煮3分鐘;

2、用紗佈將黃芪、陳皮、高良薑包好,清水浸泡1小時;

穴位按摩 祛寒保暖

手部——按揉勞宮穴 勞宮穴位於手掌心2、3掌骨之間,握拳時,中指尖處即是。先將兩手搓熱,然後用右手拇指按於左手勞宮穴上,順時針方向按揉勞宮穴9圈,再逆時針方向按揉9圈。然後左右手互換,同法按摩右側勞宮穴,均以掌心產生酸脹感為宜。

耳部——搓揉耳朵 雙手食指貼耳廓內,用食指和大拇指自上而下捏揉耳輪直至耳垂,並同時將耳垂向下拽拉,連續操作18次,以耳部產生溫熱感為宜。

頸部——按揉風池穴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兩條大筋之間陷窩中,與耳垂齊平。取正立位,舉臂抬肩,雙手放在耳後,四指指尖向上,輕輕扶住頭的兩側,用大拇指的指腹按壓風池穴,順時針方向按揉9圈,再逆時針方向按揉9圈,以風池穴處產生酸脹感為宜。

腹部——摩揉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四橫指)。取正立位,兩手相疊,一手掌心放在關元穴處,以順時針方向摩揉9圈,再逆時針方向按揉9圈,以關元穴處產生溫熱感為宜。

腰部——擦揉腎俞穴 腎俞穴位於腰背部,第2腰椎下旁開1.5寸,與臍平齊。取正立位,兩手對搓至掌心發熱,先將兩手放到腎俞穴,再上下做擦摩動作,一上一下為1次,連續操作18次,以腎俞穴處產生溫熱感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