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上的骨頭是由一個個關節連接起來的,有瞭關節我們才可以做各種動作。關節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駐重要的,但是現在很多人患上瞭關節炎,據有關資料顯示,關節炎嚴重時,可導致人關節殘疾,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所以我要學會預防關節炎的方法,生活中如何做好關節炎的預防呢?看下面小編的介紹。

關節炎疾病的分類到底有哪些呢

1.風濕性關節炎

是一種常見的急性或慢性結締組織炎癥。可反復發作並累及心臟。臨床以關節和肌肉遊走性酸楚、重著、疼痛為特征。屬變態反應性疾病。是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多以急性發熱及關節疼痛起病。典型表現是輕度或中度發熱,遊走性多關節炎,受累關節多為膝、踝、肩、肘、腕等大關節,常見由一個關節轉移至另一個關節,病變局部呈現紅、腫、灼熱、劇痛,部分病人也有幾個關節同時發病。不典型的病人僅有關節疼痛而無其他炎癥表現,急性炎癥一般於2~4周消退,不留後遺癥,但常反復發作。若風濕活動影響心臟,則可發生心肌炎,甚至遺留心臟瓣膜病變。

2.類風濕關節炎

該病是慢性關節炎最常見的類型之一。與遺傳、細菌及病毒感染、環境因素包括吸煙有關。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40~60歲女性更多見。

3.骨關節炎

又稱退行性關節病、骨關節病,多見於中、老年人,起病過程大多緩慢。手、膝、髖及脊柱關節易受累,而掌指、腕及其他關節較少受累。病情通常隨活動而加重或因休息而減輕。晨僵時間多小於半小時。雙手受累時查體可見Heberden和Bouchard結節,膝關節可觸及摩擦感。不伴有皮下結節及血管炎等關節外表現。類風濕因子多為陰性,少數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陽性。

4.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是嘌呤代謝異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導致的代謝性疾病。腎功能異常時由於腎臟的尿酸清除率下降也會引起尿酸水平上升。血漿中的尿酸達到飽和,導致尿酸單鈉結晶沉積在遠端關節周圍相對缺乏血管的組織中。這種結晶的出現可導致單關節或者多關節的急性炎性滑膜炎。痛風在男性中較為多見,拇趾是最常見的受累區域,50%~70%初次發病發生於此。90%的痛風患者在其一生中的某個時期會發生第一蹠趾關節受累。其他可能受累的足部區域有足背部、足跟以及踝部。

生活中如何做好關節炎的預防

1. 改變不合理的生活習慣:

避免背、扛重物。避免長時間站立及行走,中間應該有間隙時間坐著休息。大便時盡量坐馬桶、少下蹲。

2. 減輕體重:

肥胖人群患骨關節炎比其他人明顯增多。減輕體重以減輕關節的壓力和磨損,可以有效地預防骨關節炎的發生。

3. 避免關節受傷:

註意運動場地及運動器械的安全,避免受傷。運動之前先熱身,運動量由小逐漸加大,切忌開始就參加重負荷的運動。大量運動後及時放松。老年人行走時要避免跌倒。

4. 改變不合理的運動方式:

太極拳等半蹲或下蹲運動對下肢關節壓力很大,應盡量避免。爬山爬樓等對下肢關節壓力加大,應盡量避免。隨著年齡在增長,應該逐步調整運動方式,以遊泳、騎車和散步為主,減少大運動量的運動方式。

5. 正確處理關節損傷:

很多關節炎是由於關節內其他結構損傷後造成的,如膝關節半月板損傷等。早期正確處理半月板的損傷可以有效預防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發生。

6. 關節疼痛應及時診治:

關節疼痛是關節給人體發出的警報,表示應該引起重視。關節痛患者應及時就醫,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

一定要重視關節炎這種疾病,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好習慣,來減少患關節炎的幾率。如果感覺自己關節疼痛一定要及時診治。

六大癥狀可判斷膝關節炎

疼痛:活動多時疼痛加重,休息減輕,再活動時仍可疼痛,甚至更重。上下樓梯尤為困難,隻能用好腿或癥狀輕的一條腿一蹬一蹬上下樓梯,而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兩腿交替上下樓梯,並且往往是下樓梯比上樓梯更加困難。關節扭傷、著涼、過勞通常可誘發或加重關節疼痛。疼痛嚴重者腿不能活動,還會影響睡眠質量。

關節腫脹:關節腫脹來源於滑膜增生和關節內積液,初期常因扭傷,著涼而發作,以後將變為持續性腫脹。關節活動時有磨擦感或聽著彈響。

膝軟:也叫打軟腿。為行走中膝關節突然發軟,欲跪倒或摔倒的現象,可伴有劇痛。

“膠著”現象:即關節在某一位置較長時間靜止不動之後,再活動時非常疼痛,屈伸不能,必須緩慢地逐漸活動一會之後,“膠著”現象才會消失,膝關節才能屈伸運動。如坐公共汽車,往往需要提前一站,病人就得站起活動關節,才能下得汽車。

絞鎖:是指在行走等運動過程中,膝關節突然被鎖在某一位置上不能運動,像有東西將關節“卡住”一樣,常需要試探著將關節搖擺屈伸,往往在感到“咯噔”響後,關節才恢復原先的活動。關節軟骨剝脫形成的遊離體及破裂的半月板是引起關節絞鎖的常見原因。

關節功能障礙:由於軟骨破壞、骨贅形成、滑膜增生,導致膝關節不能完全伸直,屈曲也不完全,不能下蹲和持重,甚至坐便都困難。隨著病程進展,膝關節變粗大,出現關節畸形,如“O”型腿等。

膝關節炎的保健方法

適當休息:在病情允許的范圍內工作和生活,不可使受累關節過度負重、受潮、受涼、過於勞累,並應避免久坐、久站。不應使膝關節處於某一體位長久不動,應適當活動關節。

消除關節勞損因素:肥胖病人應節制飲食,減少體重;或堅持多乘車(包括騎自行車)少走路,尤其少上下臺階及走不平的路。

理療:可解除疼痛和肌肉痙攣,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減輕腫脹。可用熱敷,最好是濕熱敷。熱氣浴、溫泉浴也可應用。透熱或超聲療法可用於解除亞急性期疼痛,感應電可用於肌肉萎縮。超短波、微波、離子透入均有消炎止痛的良效。有條件作溫熱礦泉浴、旋渦浴則效果更好。

藥物:非甾體抗炎鎮痛藥仍是治療骨性關節炎的常用有效藥物,常用常用藥為佈洛芬、奈普生、芬必得、扶他林等。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藥因副作用較大,應慎用。配用緩解肌肉痙攣的藥物,如氯挫沙宗、舒筋靈、強筋松,芬那露等,效果較好。還可以加服維生素類藥物,如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 等。急性炎癥期,紅腫熱痛者,還應給予抗生素,因有些骨性關節合並有低毒性感染。

註射療法:分局部痛點註射和關節腔內註射兩種,均應嚴格消毒,定位準確。註射療法的特點是藥物直接到達病灶局部,可以消除炎癥刺激,阻斷病理反射的發生和發展,消除炎癥滲出增生腫脹,緩解肌肉緊張或肌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制止原發和激發疼痛。

關節炎食療方

生薑雞:用剛剛開叫的公雞1隻,生薑100~250克,切成小塊,在鍋中爆炒燜熟,不放油鹽。會飲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內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於關節冷痛、喜暖怕寒者。

鹿茸雞:以當年的公雞1隻,鹿茸3~6克,在鍋內燜熟,不放油鹽。吃肉喝湯,兩天吃完。可根據情況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關節紅腫疼痛者勿用。

赤小豆粥:赤小豆30克,白米15克,白糖適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濕熱。

薏苡仁粥:薏苡仁30克、淀粉少許、砂糖、桂花適量。先煮薏苡仁,米爛熟後放入淀粉少許,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濕熱、健脾除痹。

防風薏苡仁粥:防風10克,薏苡仁30克。水煮,每日1次,連服1周,能清熱除痹。

木瓜湯:木瓜4個,蒸熟去皮,研爛如泥,白蜜1千克煉凈。將兩物調勻,放入凈瓷器內盛之。每日晨起用開水沖調1~2匙飲用。能通痹止痛。

老桑枝煲雞:老桑枝60克,雌雞1隻約500克,加水適量煲湯,用食鹽少許調味,喝湯吃肉。能溫經散寒、清熱除濕。

豬腳伸筋湯:薏苡仁、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克,用紗佈包好,與豬腳1~2隻,放於鍋內,文火煨爛,去渣,不放鹽。喝湯吃肉,分兩餐食用。能祛風濕、補肝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