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震顫是一種運動障礙性疾病,可發病於任何年齡的人群,但多發於中老年人。要想更好的對特發性震顫進行防治,就得先瞭解其病因,采取相應的措施。特發性震顫也是生活常見的疾病之一,對於患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由於疾病的纏身,身體的虛弱,除瞭必要的治療外,特發性震顫患者需要通過健康的飲食進行營養物質的補充,來增強患者的體質,以便更好的輔助患者進行治療,那麼,特發性震顫患者飲食吃什麼?

特發性震顫的治療方案

1、藥物治療

①β-受體阻滯劑:心得安40-120mg,分2次服,需要不定期服用,如預期在特定的場合震顫特別嚴重,可臨時口服心得安40-120mg;

阿爾馬爾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在臨床上更常用,常用劑量:10mg每天兩次,早晨及下午服用;服藥前應行心電圖,排除慢心律及傳導阻滯等的β-受體阻滯劑的禁忌證。

②撲癇酮也有效,但特發性震顫患者對此藥常很敏感,不可按治療癲癇用藥,應自小劑量50mg/d開始,每2周增加日用量50mg,直至有效或出現副反應;通常有效劑量為100-150mg,3次/d;

③偶有患者用阿普唑侖有效,最大劑量3mg/d分次服用。

2、少數癥狀嚴重、以一側為主和藥物治療無效的病人可行丘腦損毀術,丘腦深部電刺激(dbs)是有效的替代療法。

dbs技術比以往的手術方法有其突出的優點。首先 ,dbs是可逆的和可調節的。手術不毀損神經核團 ,隻是使其暫時處於電麻痹狀態 ,改善神經功能 ,神經核團麻痹的程度、范圍可通過設定腦深部電極的電流、電壓、頻率及電極位置等多個因素來調節。在術後漫長日子裡 ,還可隨病情變化而不斷調節 ,可以長期控制不斷發展變化的特發性震顫癥狀。其次 ,dbs是可體驗的。手術植入電極後 ,可通過臨時刺激的方法 ,讓病人切身適應、體驗和觀察,再決定最終和最佳的電極植入位點。再次 ,dbs是可發展的。手術保留正常腦組織的神經功能 ,為以後可能出現的新方法創造條件 ,也就保留瞭患者獲得新生的權利和希望。最後 ,dbs是雙側的。對雙側特發性震顫患者的癥狀都可達到有效控制的目的,而毀損雙側蒼白球或丘腦 ,容易出現嚴重的並發癥。加之dbs很少出現副作用 ,這是病人樂於接受的重要原因。正由於上述優點 ,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等發達國傢 ,已經很少人去做毀損術 ,接受腦起搏器治療的特發性震顫患者越來越多,在國內, 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是率先開始用腦起搏器治療特發性震顫患者的醫院,已經治療瞭相當多成功的病例。

腦起搏器系統的電池一般可以使用 5~ 10年 ,如果電池耗竭 ,需要更換脈沖發生器 ,電極和導線不需更換。這可以通過簡單的外科手術進行更換。

特發性震顫患者飲食吃什麼

1、在生活中的註意:飲酒以後可以使癥狀減輕,但是一般也就維持2~4個小時,此後癥狀又會加重,所以飲酒不能治療此病,反而使癥狀加重,應該嚴格限制。

2、在特發性震顫飲食上的調理:多吃抗動脈硬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芹菜、洋蔥等有降壓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谷雜糧,品種越豐富對病情越好。高脂肪、高熱量、高糖食品要限制,特別是油炸食品應該少吃。

3、對無機鹽、維生素、膳食纖維供給應充足。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能夠提供多種維生素,並能促進腸蠕動,防治大便秘結。由於患者出汗多,所以註意補充水分。

4、少吃糖鹽多吃醋。吃甜食或鹽多易引起糖尿病、高血壓、腦血栓、腎病等疾病。醋內含醋酸、乳酸、琥珀酸、氯氨基酸、維生素B1、B2和煙酸等,有降低膽固醇、預防腸道傳染病的作用,對身體有益。還要戒煙。

常見的特發性震顫癥狀

肌肉僵直:特發性震顫病患者的肢體和軀體通常變得很僵硬。病變的早期多由一側肢體開始。初期感到某單側肢體運動不靈活,有僵硬感,並逐漸加重,出現運動遲緩、甚至做一些日常生活的動作都有困難。

靜止性震顫:震顫往往是發病最早期的表現,通常從某一側上肢遠端開始,以拇指、食指及中指為主,表現為手指象在搓丸子或數鈔票一樣的運動。然後逐漸擴展到同側下肢和對側肢體,晚期可波及下頜、唇、舌和頭部。

運動遲緩:在早期,由於上臂肌肉和手指肌的強直,病人的上肢往往不能作精細的動作,如解系鞋帶、扣紐扣等動作變得比以前緩慢許多,或者根本不能順利完成。寫字也逐漸變得困難,筆跡彎曲,越寫越小。

特殊姿勢:盡管患者全身肌肉均可受累,肌張力增高,但靜止時屈肌張力較伸肌高,故病人出現特殊姿勢:頭前傾、軀幹略屈、上臂內收、肘關節彎曲、腕略伸、指掌關節彎曲而指間關節伸直,拇指對掌,髖及膝關節輕度彎曲。

特發性震顫與其他疾病相鑒別

1.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多在老年發病,此時期也是特發性震顫的多發年齡,因此許多特發性震顫被誤診為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患者合並PD幾率高於普通人群研究發現,PD患者親屬發生震顫至少是正常對照組2.5倍,PD合並特發性震顫患者的親屬發生震顫幾率高達10倍說明特發性震顫與P D雖是兩個獨立的疾病健康搜索但兩者之間可能存在一定聯系。PD震顫以靜止性為主可合並動作性震顫常伴動作遲緩、強直步態異常和表情少等。

2.甲亢和腎上腺功能亢進引起生理亢進性震顫對肢體施加較大慣性負荷時,震顫頻率可減少1次/s以上,特發性震顫無此表現可伴食欲亢進多汗心率加快體重減輕、神經興奮性增高和甲狀腺腫大等甲亢表現伴滿月臉、向心性肥胖、高血壓和多血質等腎上腺功能亢進表現。

3.直立性震顫表現站立時軀幹和下肢姿勢性震顫可累及上肢伴體態不穩和小腿痙攣(肌肉高頻強直收縮所致)坐下或仰臥後緩解,行走時減輕。傢族性姿勢性震顫患者合並直立性震顫幾率較高,PET檢查兩者都有雙側小腦、對側豆狀核和丘腦功能異常提示二者可能存在一定聯系健康搜索與特發性震顫相比健康搜索直立性震顫頻率(14~18次/s)更快用氯硝西泮(氯硝安定clonazepam)、加巴噴丁(gabapentin)可顯著緩解

4.小腦傳出通路病變主要是小腦底核及結合臂病變健康搜索,表現上肢和下肢意向性震顫健康搜索常伴其他小腦體征如共濟失調等

5.中毒或藥物引起震顫通常為姿勢性震顫合並運動性震顫,也可出現靜止性震顫和意向性震顫取決於藥物種類和中毒嚴重程度健康搜索。多數震顫累及全身節律不規則健康搜索可出現撲翼樣震顫,伴肌陣攣。

特發性震顫的常見病因有哪些

年齡:特發性震顫病是一種大腦能力衰退的疾病,多發於50歲以上的老人中,一些著名人物如教皇約翰保羅二世、拳王阿裡等都是特發性震顫病患者。

傢族遺傳性:醫學傢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特發性震顫病似乎有傢族聚集的傾向,有特發性震顫病患者的傢族其親屬的發病率較正常人群高一些。

環境因素: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特發性震顫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區差異,所以人們懷疑環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質,損傷瞭大腦的神經元。環境因素中目前認為主要是除草劑、殺蟲劑、一氧化碳、汞、錳中毒等化學物質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可能是引起特發性震顫病的主要原因。

藥物因素:服用大劑量鎮靜劑和抗精神病藥,這些藥阻滯多巴胺受體和多巴胺結合,使多巴胺無法發揮抑制作用,利血平可大量消耗腦內多巴胺,使多巴胺耗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