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是全世界最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很多老年人都有該病,目前有該病有年輕化趨勢。那麼治療關節炎吃什麼好呢?下面就為您介紹治療關節炎吃什麼好,有關節炎的朋友們看看吧。

關節炎患病原因

1.年齡

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會纏上退行性變化,膠原蛋白在骨骼中占1/3,在關節軟骨中占到59%,人到瞭35歲以後,膠原蛋白和鈣逐漸流失,容易引發骨關節炎、骨質疏松等骨關節病。骨關節炎可從20歲開始發病,但大多數無癥狀,一般不易發現。骨關節炎的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見。世界衛生組織統計,50歲以上人群中,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為50%,55歲以上的人群中,發病率為80%。

2.肥胖

肥胖是重要因素。肥胖會誘發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發生,肥胖女性發生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發生率是正常體重的4倍。

資料顯示,37歲時超過標準體重20%者,男性患骨關節病的危險性為標準體重者之1.5倍,女性為2.1倍。以後36年中60%超重者發生膝骨關節病,患嚴重膝骨關節病危險性男性增加到1.9倍,女性增加到3.2倍,提示肥胖可能是嚴重膝骨關節病較大的危險因素。因此,過度肥胖者應該通過控制飲食來減肥

3.不良生活方式,不註重鍛煉

長時間的久坐與不運動增加瞭患病的風險,特別是長期伏案工作者、電腦工作者、教師、打字員、會計、辦公室職員、長期手工業勞動者等,由於工作需要,長期關節活動減少,關節囊發生呢個攣縮或長時間受壓,久而久之,造成周圍微循環障礙,周圍肌腱、韌帶、關節軟骨發生退變,從而增加瞭患病的幾率。

4.長期負累運動,關節受損

某些關節過度使用可能也會使骨性關節炎發生的危險性增加。酌情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應避免長期負重、登高、遠行、蹲起、跳躍等活動,可酌情選擇散步、慢跑、騎自行車、遊泳等運動。鼓勵參與合理的功能鍛煉,主要是增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度和耐力,有利於關節的穩定,保持關節的活動范圍。

5.遺傳因素

調查發現人類白細胞抗原(HLA)-DR4與RF陽性患者有關HLA研究發現DW4與RA的發病有關患者中70%HLA-DW4陽性患者具有該點的易感基因因此遺傳可能在發病中起重要作用,這是造成類風濕性關節炎原因的重要因素。

關關節炎吃什麼好呢

1、多吃富含植物有機活性堿的食品,少吃肉類,多吃蔬菜。恰瑪古富含植物有機活性堿,能迅速排除體內酸性物質,達到體液的酸堿平衡,從而預防和保養關節炎。

2、肉蛋奶的選擇瘦豬肉、排骨、牛骨湯、牛肉、狗肉、豬蹄、雞肉、蠍子、鵪鶉肉、鯉魚、鯽魚、烏魚、甲魚、羊骨湯、鱔魚等。

3、主食及豆類的選擇大麥、蕎麥、糯米、粳米、粟米、薏米、玉米、黑豆、扁豆、赤小豆、黃豆及其制品。

4、蜂蜜、白醋各2匙,加水少量,一次服下,每日三次,治療一個月,緩解疼痛和關節僵硬,消除骨刺。

5、茄根,枸杞子,當歸、松節、人參、鱉甲、龍骨、牛膝、羌活、蠶砂、獨活、防風各6克。共為粗末,用高粱酒500毫升浸泡2周,去渣。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

6、羊骨10克(油炙酥),木瓜9克,白術根30克,桑枝12克,五加皮3克,當歸3克,天麻3克,川牛膝3克,紅花3克,川芎3克,秦艽2克,防風2克,冰糖(搗碎)100克,白酒1000克。將上藥同浸酒,密封浸泡3~4個月後即可服用。每日2次,每次溫服10~20毫升。

7、取鮮生薑、鮮蔥白,按1∶3比例配用,混合搗爛如泥,乘熱敷於患處,每48小時更換1次。生薑外敷。鮮生薑切片炒熱敷於膝上,兩個晚上後再將陳小麥打碎,炒熱包之。

8、桂皮、牛膝、烏藥,松針一把,加180毫升燒酒,泡1周以上。每次服半酒盅,久服有效。

9、山梔末、飛羅面各等份,用開水或醋、黃酒、蛋清調成糊狀,敷痛處。敷處現青色,無礙,數日可退。

10、菖蒲60克,小茴香60克,食鹽500克,同入鍋中文火炒熱後用粗佈包裹好外敷患部,每日一次。適用於肢體關節冷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者。

關節疼痛的表現形式

感染性關節炎多伴有全身中毒癥狀,發熱、頭痛、食欲缺乏。風濕性關節炎多伴有心臟炎,舞蹈病,環形紅斑、皮下結節。牛皮癬性關節炎伴有皮膚病損。痛風性關節炎可有脈管病,腎臟尿酸鹽結石。血友病性關節炎可有其他部位出血。急性白血病關節受累,常見脾臟腫大,肝臟腫大,淋巴結病或紫癲。

淋病性關節炎可有淋病性尿道炎,眼結膜炎等。潰瘍性結膜炎性關節病可有發熱,貧血,腸道排出血液和新液。結核性關節炎可伴有皮膚斑丘疹。發熱和肌痛。類風濕關節炎可有肌肉萎縮,骨質疏松,貧血,鞏膜炎等。骨關節病可伴有遠端指間關節Heberden結節。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關節受累,並可有食欲缺乏,嘔吐與便秘,多尿,煩渴,虛弱疲乏,普遍性骨質疏松。

骨關節炎一般癥狀包括:深部的關節疼痛、輕度的關節僵直、活動受限、關節功能喪失、關節發出吱吱聲或噼啪聲、腫脹等等。不同部位的具體表現如下:

1、手指骨關節炎

一個或多個手指紅腫發痛,手指末端關節發生骨膨大,骨膨大也可發生在近端指關節。為多發性,中年女性多見,以累及遠端指間關節為主;男性少見。都有傢族遺傳傾向。女性的手指骨關節炎表現:晨起指關節僵硬與疼痛,活動後好轉,慢慢有對稱的隆起逐成結節,最後出現手指畸形,有時還有小囊腫形成。傢族性傾向非常明顯。

2、膝關節炎

可為單發性,或雙側性,女性偏多且往往是體重超標者。中年後的癥狀:當坐起立行時覺得膝部酸痛不適,走瞭一時癥狀消失,這是早期表現。疾病的發展,活動並不能緩解疼痛,且上下樓梯或下蹲與座起站應都有些困難,需手在膝蓋上撐助才行。多走之後膝關節有些腫,或腫得厲害,還可以抽出一些淡黃色液體。由於滑膜與關節囊有病變而增厚,活動時可有響聲,如果是關節內有遊離體形成,可影響關節活動,並不時有“關節絞鎖”現象。到最後出現膝關節畸形,例如膝關節屈曲攣縮,O形腿或X形腿,甚至拄拐杖才能行走。

3、足部的骨關節炎

當鞋子太緊或穿高跟鞋時,大腳趾根部疼痛;骨膨大結節突出發生趾滑囊炎。

4、脊柱的骨關節炎

出現頸部及下背部的疼痛;遊走於胳膊及腿的疼痛;關節周圍骨質向外生長形成的骨刺可刺激脊椎神經,引起受累身體部位的麻木和麻刺感。

5、髖關節的骨關節炎

出現腹股溝、臀部或大腿外側的疼痛。

關節炎預防

1.避免誘發關節炎發病的環境因素

潮濕的環境有助於某些病原菌生長,與關節炎的發病有一定關系。因此,平時應註意衛生,保持居室通風和空氣良好,防潮、保暖,避免病原菌尤其是鏈球菌傳播。除此之外,其他環境因素如紫外線、某些化學物質的接觸,有可能會導致某些易感人群產生異常的免疫反應,導致不同關節炎的發生,易感人群應避免強紫外線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接觸。

2.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營養缺乏可能導致關節炎加重,而營養過剩、肥胖則可誘發或加重痛風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因此,科學合理的飲食是預防某些關節炎發生的措施,如減少攝入動物內臟、海鮮、禽肉、豆類等富含嘌呤的食物,能有效預防痛風性關節炎。吸煙人群罹患類風濕關節炎的機率明顯升高,戒煙已成為類風濕關節炎的預防措施之一。

3.適量運動,保持心情愉悅,提高機體免疫力

免疫系統的穩定與情緒具有相關性。臨床上很多患者都是在經歷瞭不良生活事件後出現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現,因此,保持樂觀、穩定的心態,有利於預防由自身免疫病引起的關節炎。

關節炎的治療

1.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直流電療及藥物離子導入、低頻脈沖電療、中頻電流療法、高頻電療、磁場療法、超聲療法、針灸、光療法即紅外線、紫外線、冷療。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根據關節受累的部位和性質,選用合適的物理治療能更好地緩解關節癥狀及促進功能恢復。急性關節炎期,使用紫外線照射可減輕關節炎癥,亞急性期及慢性期以溫熱療法為主。

2.藥物治療

選擇治療藥物時主要註意以下幾點:1)關節炎的種類、癥狀的特點;2)患者年齡、是否伴發其他疾病、是否並用其他藥物、是否妊娠;3)藥物的功效、耐受性、安全性、劑量、依從性;4)藥物的價格及患者的承擔能力。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非甾類抗炎藥物(NSAIDs)、糖皮質激素(Gs)、改善病情慢作用抗風濕藥物(DMARDs)、植物藥、生物制劑等。非甾類抗炎藥物為一線抗風濕藥物,能迅速緩解關節癥狀,但不能阻止疾病進展,需酌情聯用其他藥物合用。Gs是最強的抗炎藥物,如果正確使用,能迅速緩解患者炎癥,控制病情,但不能濫用,適用於存在關節外表現、過渡治療及局部應用。2010年中華風濕病學雜志類風濕關節炎治療指南提出類風濕關節炎使用Gs的原則為短期、小劑量、聯合維生素D3和鈣劑、關節腔註射。對於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早期、聯合、個體化方案使用DMARDs能早期控制病變,明顯減緩病情進展,改善預後。此類藥物主要包括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SASP)、來氟米特(LEF)、硫酸羥氯喹(HCQ)等。但DMARDs對緩解疼痛的作用差,且起效需要一定時間,因此關節炎急性期應聯合NSAIDs或Gs。A組B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可引起風濕熱的關節炎表現,急性期使用青黴素是控制鏈球菌感染的最有效的藥物,急性風濕熱患者長期使用長效抗生素以預防遠期風濕性心臟炎的發生,成人預防不得短於5年,兒童至少維持到18歲。結核性關節炎、真菌性關節炎需在積極有效抗結核或抗真菌藥物的基礎上結合上述治療,但病毒性關節炎無需進行抗病毒治療。反應性關節炎與微生物感染亦有關,但大多數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多在3-5個月消退,部分患者的病程長達1年,是否需要抗感染治療,目前意見不一。植物藥能輔助治療關節炎,但目前尚無研究證實其在延緩骨破壞方面的確切療效。生物制劑的出現是風濕病相關關節炎患者的福音,可顯著改善患者預後。但使用之前需嚴格地篩查其適應癥及禁忌癥,權衡利弊。

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也以NSAIDs及DMARDs(SASP、MTX)為主,生物制劑尤其是腫瘤壞死因子(TNF)-α拮抗劑效果最佳,尤其對於對DMARDs反應不好的中軸關節受累患者。

骨關節炎的治療除瞭對癥止痛(對乙酰氨基酚、NSAIDs)外,還可在關節局部應用透明質酸。氨基葡萄糖類藥物及雙醋瑞因在骨關節炎的治療中可以延緩疾病進展,建議長期應用。

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包括急性期的抗炎止痛(NSAIDs首選),及緩解期的降尿酸治療。應根據患者腎功能情況、有無腎結石等選擇具體用藥。降尿酸藥物主要包括抑制尿酸生成類(別嘌呤醇)及促進尿酸排泄類(苯溴馬隆)。通常以後者為首選。

3.免疫及生物治療

此類治療是針對關節炎發病及導致病變進展的主要環節,如針對細胞因子的靶分子治療、血漿置換、免疫凈化、免疫重建、間充質幹細胞移植等,主要應用於其他治療無效、迅速進展及難治性重癥關節炎患者,主要為類風濕關節炎。

4.外科治療

外科治療主要包括關節腔穿刺、滑膜切除、關節置換、關節矯形、關節融合。並非每個患者均需進行關節腔穿刺,要嚴格掌握臨床適應癥。已經確診的關節炎,但個別關節持久不愈的關節腔較多積液,影響患者關節功能時可進行關節腔穿刺抽液並給予腔內註射藥物。關節腔註射常使用的藥物為糖皮質激素、甲氨蝶呤及透明質酸。前二者多用與類風濕關節炎。其中關節腔內註射激素同一關節穿刺頻率無限制,但若註射1-2次後效果差不應繼續註射。骨關節炎患者首選透明質酸。關節腔註射後避免關節過度活動,以免藥物滲出引起局部腫脹。

關節滑膜切除術適用於臨床、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不能確診、藥物治療半年無明顯好轉時。術前但需要患者充分的精神、心理準備及術前藥物治療準備。關節矯形、關節置換用於具有關節畸形、功能嚴重受限的患者。關節融合術可人為引起關節骨性強直以減輕疼痛,終止病變,或提供關節穩定。

綜上所述,關節炎的病因不一,治療亦不同。對不同的關節炎予以正確診斷是治療的前提。治療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患者的病因、病程、個體差異,予以綜合治療,以達到最佳的治療目的。根據不同的病因,其預後各異。

關節炎中醫治療

1.濕熱型

【治法】濕熱重者治宜清熱利濕、活血通絡。

【方藥】宣痹湯合二妙散加減,防已,山梔,黃柏,連翹,赤小豆,滑石,半夏,蠶砂,杏仁,牛膝,赤小豆,薏苡仁。

【治法】熱毒為主者治宜清熱解毒,活血涼血通絡。

【方藥】四妙勇安湯加味,玄參,生地,銀花,生甘草,毛冬青,白花蛇舌草,當歸,牛膝,赤芍,萆薢,薏仁,老鶴草。

2.寒濕型

【治法】溫陽祛寒止痛。

【方藥】烏頭湯,麻黃,烏頭,黃芪,芍藥,甘草,蜂蜜。

3.肝腎兩虛型

【治法】滋陰補腎,養血和血,暢筋骨、利關節。

【方藥】六味地黃合四物湯加味,熟地黃,山萸肉,幹山藥,澤瀉,牡丹皮,白茯苓,白芍藥,川當歸,川芎,桑枝,伸筋草,稀薟草,續斷,枸杞。

4.腎陽(氣)虛型

【治法】溫陽益氣、活血通絡。

【方藥】桂附地黃湯,黨參,黃芪,桂枝,附子,地黃,山萸肉,山藥,茯苓,澤瀉,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