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皮膚的顏色主要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人類的膚色千差萬別。不同的人種有著不同的膚色,白種人的皮膚是白色的,黑種人的皮膚是黑色的,而黃種人的皮膚是黃色的,此外還有紅色、棕色等。同一人種的不同個體膚色的深淺亦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個體,不同部位的膚色也有差別。這些差別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呢?黃種人的皮膚要怎麼樣才是健康的,讓我們來瞭解一下吧。

黃種人的膚色怎樣才算健康

上個月,有個小夥子發現自己腰部以下皮膚顏色發黑,以為是得瞭重病,嚇得闖進急診室就醫。而醫生的話卻令他十分尷尬:牛仔褲掉色,也把你的皮膚染成瞭藍色,回傢洗個澡就行啦。

這雖是個例,但皮膚顏色的改變真的可以反映很多健康問題。

健康的黃種人皮膚應該是微黃、紅潤有光澤的,如果你的膚色出現其他改變,可能由以下原因導致:

不過,春雨君還是要提醒各位:掉色嚴重的衣服大多使用劣質染料,或含有重金屬,對健康有害,甚至增加致癌風險,要盡量避免。

變成藍色

來自紐約大都會醫院的皮膚外科醫生Dendy Engelman醫生稱,他的一位患者因為長期服用膠質銀(一種抗菌藥物,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都有效,目前主要用於口腔和皮膚炎癥),而產生銀中毒,全身皮膚變成藍色,酷似阿凡達。

除瞭皮膚變藍之外,銀中毒還會導致許多危險的癥狀,包括血小板減少、支氣管疾病、以及癲癇。

變成黃色

肝炎或肝功能受損的患者,往往因膽紅素代謝障礙,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而發生黃疸,癥狀表現為鞏膜、虹膜、皮膚及其他組織泛黃。

變成橙色

美國新澤西州的皮膚科Rebecca Baxt稱,皮膚變成橙色,很可能由胡蘿卜素血癥所致——即食用過多的胡蘿卜或者柑橘之後,大量的胡蘿卜素進入血液,導致皮膚顏色改變。

胡蘿卜素血癥患者還同時伴有惡心、嘔吐、食欲減退、乏力等癥狀,如不及時糾正,可影響肝腎功能。

減少蘿卜素攝入之後,癥狀即可緩解。

變成紫色

血液中的去氧血紅蛋白(不與氧氣結合的血紅蛋白)增多時,人的皮膚和黏膜就會呈紫色改變,即紫紺。

它好發於皮膚較薄,色素較少和毛細血管較豐富的區域,比如嘴唇,指(趾)甲等。

常見於呼吸道阻塞、重癥肺炎或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變成白色

如果你皮膚及黏膜變得蒼白,很可能提示貧血。

貧血時,機體會通過神經體液調節,對有限的血容量進行重新分配,相對次要的臟器,如皮膚和黏膜的供血量就會相對減少,導致顏色蒼白。

出現紅斑

有些人在海邊度假,或夏季長時間戶外活動之後,皮膚上會出現紅色斑塊,即日光性皮炎。這是一種正常皮膚經過暴曬之後所產生的急性炎癥反應。其他癥狀還包括水腫、水皰和皮膚脫屑。

避免或減少日光照射最強(通常是上午10時至下午2時)時的戶外活動,外出時註意戴遮陽帽或遮陽傘,並常規應用日光保護因子(SPF)15以上的防曬霜,可以有效預防日光性皮炎的發生。

如何通過臉色判斷身體健康狀況

口訣如下:

腎虧眼肚黑。肺熱準頭紅。肝盛雙眉赤。寒喘兩顴烏。多風籃眼白。

痰濕眼中黃。多痰眼肚腫。寒胃口唇青。腎絕耳黑槁。濕盛面皮黃。

肝燥皮毛燥。血熱眼顴紅。夾色眼昏暗。足傷月孛沉。失血烏年壽。

遺泄面青黃。氣虛面黃腫。多許唇面青。痛甚眉心皺。面黑月孛青。

忽病忙何急。面紅又須紅。額烏宜補水。唇白忽嘗寒。顴赤宜清肺。

肥盛要除痰。瘦人肝火盛。贏弱虛氣防。困喉須噎食。血燥須疵紅。

泄漏面黃白。腹痛白面唇。面黑藍防盅。眼仰突防狂。人瘦面筋現。

似鶴狀成癆。面藍青鬼昧。絕胃口門藍。服毒白人口。鼻暗身將亡

痰盛面光亮。氣急瘦癆亡。

好瞭,秘訣已經傳給瞭大傢。

那麼一個人的臉在你面前,我們首先應該看什麼?

眼睛?鼻子?印堂?

都不對,答案是看整體。

那麼整體要看什麼?一是望神,二望色。

望神

望神這個方法,要靠長期積累,在醫院待久的醫生,往往可以看一個重癥病人一眼,就知道他大概還能活幾天, “神”是生命活動的總稱,望神是一項需要大量積累經驗的技術,就望面部來說,望神是將臉上所有器官的細微信息綜合起來,得出一個結論。

望神望什麼?這是一項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學問,素問將總結為,觀察幾個要點:有光與無光,靈動與呆滯,自然與異常。

望色

《素問·脈要精微論》裡面有句話:“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意思是說,人的五種面色是由臟腑氣血向外榮潤所表現出來的。

五種顏色與五臟對應關系如下:

心——紅

肝——青

脾——黃

肺——白

腎——黑

但不能說,如果你臉色是上面哪種顏色就說明那個臟腑有問題,皮膚黑的人不一定是因為腎有問題,也可能是太陽曬多瞭。

我們的面色又分為常色和病色。常色是指正常面色啦,我國人正常的臉色是“紅黃隱隱,明潤而含蓄。”就是黃種人的膚色,帶點紅潤,有光澤,不枯槁,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隱隱”、“含蓄”,就是不外露,不誇張。

如果外露瞭就是五臟失去藏的功能,臟腑精氣外泄,是重癥。

常色又分為主色和客色,主要是指一個人正常狀態下的臉色或是受外部環境影響面色的變化,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不是病。要關註的是病色,就是指人體處於疾病狀態時的面色。由於病情的輕重不同,因此病色也分善色和惡色。

如果五色光明潤澤,稱為善色,說明雖然病瞭,但是臟腑的精氣還沒有衰竭,胃氣還能滋養榮潤於面部,預後一般比較好。如果五色晦暗枯槁,稱為惡色,說明臟腑可能已經敗壞,胃氣不夠瞭,不能榮潤面部,結果多是不好的。

實踐中還可以通過善色惡色的動態互相轉換來預測病情的變化。

下面我們講講五色主病,這部分是重點,即使與其他部分結合起來太復雜,單純掌握這部分也是可以舉一反三的。

青色:主寒證、痛證、瘀血和驚風。(下面橙色的字最好記一記哦!)

皮膚發青是體內有淤血的癥狀哦,這一點大傢都不陌生吧,平時磕磕碰碰身體上很容易產生“淤青”。此外,寒邪的性質的凝滯,會使血脈運行不流暢,因而面色發青。不通則痛,血流不暢,所以疼痛,面色也會發青。因而,血流不暢又會產生瘀血。青為肝的本色,肝主風,所以青色又主驚風。

紅色:主熱證,很紅主實熱,微紅為虛熱。

有些人一熱臉就會發紅,那是熱邪使血運行加快,小血管擴張,而面部脈絡豐富,所以導致面部呈紅色。實熱者一般是滿面通紅;虛熱者顴部嫩紅。

黃色:主虛證,濕證。

黃色和脾對應。如果脾虛不能運化水谷,營養不良,就會導致面色萎黃。如果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濕邪阻止,就會導致脾面黃虛浮。如果濕邪阻滯再嚴重,脾的本色露與臉上,則是黃疸。

白色:主虛證、寒證、脫血、奪氣。

生完孩子以後的媽媽臉色都不會太好,為啥?血虛,血太少不能榮潤於臉面,因而面色淡白。氣虛和陽虛,推動血行運行的動力不足,陽虛水濕不化,面色就會白而虛浮。這個氣虛常指肺氣虛,因為肺和白色相對應。失血時血脈空虛,不能上充於面,也會面色蒼白。

黑色:主腎虛、寒癥、痛癥、水飲和瘀血

腎和黑色相對應,腎虛水邪泛濫,尤其是是眼框、眼下黑,都是體內水液代謝失常,導致多餘的水瀦留體內的重要表現。體內陰寒之邪太重,或者痛得太厲害血液運行不暢也會導致膚色變黑,也導致瘀血。如果面色黑而膚粗糙、幹燥、角化過度如魚鱗狀,是體內有瘀血。

記住瞭這些,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上面秘訣的第一句

“腎虧眼肚黑”:黑色主腎虛,所以符合。

“肺熱準頭紅”:紅色主熱證,也是對的。

“肝盛雙眉赤”:這裡的赤色就是紅色,所以這裡肝盛是有肝火的意思。

“寒喘兩顴烏”:黑色也主寒癥,所以這裡跟我講的也一樣。

“多風籃眼白”:藍色和綠色在古代都屬於青色,青色主驚風,所以又對上號瞭。

怎麼樣,是不是很簡單?後面幾句基本都是這樣的,大傢可以抄下來自己學著分析一下。

除瞭要知道面部的整體望診,還需要知道面部的各個部位分別對應哪些臟腑。

網上有很多相關的資料,但是不懂醫的人看瞭很容易糊塗。

舉個例子好瞭,就像眼瞼,有人會說對應脾,又有人說下眼瞼腫瞭是腎的問題。

那麼到底哪個對呢?其實是都有道理的,從眼的五輪學說來說,眼瞼屬於肉輪,對應脾,而從五臟方位的角度,下眼瞼是低垂部位,為腎所主,如果情況嚴重也會累及上眼瞼。

這矛盾嗎?其實不矛盾,中醫理論裡,脾主濕,如果脾出瞭問題,不能運化濕氣,水濕泛溢,眼瞼就可能會腫。而腎主水,腎出瞭問題就更嚴重瞭,像決堤一樣,下眼瞼腫也可以理解的。再從五行的角度,腎屬水,它本身出問題就會有水腫的問題,脾屬土,克水,脾出瞭問題,土不能治水,就出現瞭水的問題。

關於下眼瞼,口訣中也有“腎虧眼肚黑”、“多痰眼肚腫”兩句,可以印證我的說法。如果是脾的問題,可能隻是單純的腫,而腎的問題,除瞭腫,還會夾黑。因為腎主水,對應的就是黑色。

為什麼每個人的膚色不同

(1)皮膚內色素的含量:皮膚內有4種生物色素,即褐色的黑素、紅色的氧化血紅蛋白、藍色的還原血紅蛋白和黃色的胡蘿卜素。胡蘿卜素不能由人體自身合成,需要從飲食中攝取,稱為外源性色素,其餘3種均由機體自身合成,稱內源性色素。皮膚由外向內依次為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皮下脂肪層)。上述4種生物色素在皮膚中的部位有所不同,黑素分佈於表皮角朊細胞內,胡蘿卜素分佈於表皮角質層和皮下脂肪層,血紅蛋白則分佈在真皮內。其中,黑素是皮膚顏色最主要的決定因素。皮膚內黑素含量多皮膚就黑,黑素含量少皮膚就白。黃種人皮膚黑素的含量介於白種人和黑種人之間。而黑素量的多少則主要取決於黑素細胞中酪氨酸酶活性的強弱,酪氨酸酶活性越強,合成的黑素量就越多。

(2)皮膚解剖學上的差異:主要指皮膚的厚薄而言,特別是角質層和顆粒層的厚薄。光線在厚薄不一的皮膚中散射後,皮表顏色會出現變化,較薄的表皮層易顯出真皮乳頭中血管內血液的顏色,如顆粒層厚,透光性即差,皮膚顏色則發黃。另外,皮膚血管數目的多少、血流量的多少,以及是否有毛細血管擴張等也會影響皮膚的顏色。

皮膚顏色的病態改變除上述幾種生物色素含量增多或減少超出正常范圍以外,還可由於藥物(如阿的平、氯法齊明)、金屬(如金、銀、鉍)、異物(如文身及泥沙、火藥、煤末等粉粒沉著)及其他代謝產物的沉著(如黃疸)而引起,長期接觸某些染料、化妝品以及過食某種食品(如番茄、胡蘿卜、柑橘、菠菜、黃玉米等)亦可引起皮膚著色。另外,皮膚在病理變化後組織異常變薄、增厚、皮炎、水腫、浸漬、軟化等,皆可造成皮膚顏色的病理改變。

膚色發黃預示有健康問題

雖然我們是黃種人,但如果皮膚太過於發黃,也隻能說明我們的健康有可能出現瞭問題。俗話說,“天黃有雨,人黃有病”,即天空、空氣發黃預示著天要下雨,人的膚色發黃預示著健康出現問題。

皮膚發黃的原因?

一般情況下,正常人的面色應該是微黃,略帶紅潤,稍有光澤。中醫學認為,顏面皮膚黃色鮮明屬於濕熱;黃色晦暗多屬於寒濕;面色萎黃,多為心脾虛弱、營血不足;面黃浮腫為脾虛有濕。還有一種可能是面部皮膚及手腳掌呈現明顯的黃色,多出現在秋冬季,原因很可能是進食大量的南瓜、胡蘿卜,導致體內胡蘿卜素異常增高。如果全身都發黃,則可能是黃疽型肝炎、膽道結石、膽囊癌等疾病導致。

另外,食物中毒、瘧疾也能導致面色發黃。女性如果面色枯黃,在排除甲亢、肺結核、月經過多、貧血等疾病或過度減肥原因後,要首先考慮補充營養和皮膚護理。

如何應付皮膚發黃?

有關專傢認為,如果不是疾病導致的臉色發黃,可以進行飲食、生活調理,以改善面色。比如服用一些補氣血的藥物食物。

如西洋參、黨參可以切成小片沏茶飲用,每天5克左右,沏1—2杯即可;阿膠、桂圓、大棗、花生、核桃、黑芝麻、木耳等食物,可以煮粥或做菜。此外,平時要少吃寒涼傷害脾胃的食物,如冷飲。

生活應對皮膚發黃

其次,生活要規律。按時睡眠,不熬夜,加強運動,多曬太陽,保持樂觀情緒,以促進內分泌的平衡從而改善膚色。

不少女性為保持體形苗條而節食減肥,如果控制不得當,就會造成營養不良,出現面色發黃,此類女性要註意補充營養,改用健康的減肥方式。

怎麼知道自己的皮膚是否健康

皮膚對人體健康起到四大功能

皮膚指身體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組織,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由表皮層、真皮層、皮下組織三大層次組成。其中表皮層是皮膚與外界接觸的第一層皮膚。

作為人體的第一道屏障,皮膚有哪些主要的功能和作用呢?首先,皮膚是人體與外界的交通途徑,通過皮膚實現物質交換。比如分泌油脂、排泄代謝產物等,都是通過皮膚排泄出人體。

其次,對人體起到保護作用。皮膚可以抵擋外來損傷,包括緩沖機械壓力,曲永彬副主任解釋道,“有瞭皮膚的保護,這使內臟不至於受到重大傷害。”

再有,皮膚還具有調節作用。皮膚是體溫調節重要器官,曲永彬副主任舉例說道,“人體在發燒時,出一身汗燒就退瞭。這是因為出汗可以帶走人體熱量,進行體溫調節。”

最後,人體的免疫調節與皮膚息息相關。皮膚很多疾病與人體內臟有關系。銀屑病可能與多代謝代謝綜合征有關,高血脂甚至心血管有關系。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是典型的有系統損害的疾病,在皮膚表現皮膚紅斑等癥狀,實則內臟也出現問題。

你的皮膚健康嗎?這些標準要知道

所以大傢要重視皮膚健康,不要以為皮毛刺激就無大礙,皮膚不單止是一張皮而已,它甚至與五臟六腑都有密切關聯。那麼,怎樣的皮膚才是健康的皮膚?

對黃種人而言,健康的皮膚要潤澤,看上去皮膚顏色是紅黃均勻、顏色黃中透一點紅,有光澤的皮膚,不幹也不過於油膩。

其次,毛發正常,不稀不密,不長不短,曲永彬副主任表示,有些人毛發過長其實並不健康,而沒有體毛也不正常,健康的皮膚上要覆蓋一層正常的毛發。

另外,指甲也是判斷皮膚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曲永彬副主任表示,指甲應紅潤含蓄,堅韌而呈弧形,並且平滑而有光澤。

綜上所述,大傢可以參照以上標準判斷自己的皮膚是否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