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患者的飲食是很重要的。我們在進行治療的時候,必須將飲食這一重要因素算進去,這樣治療效果才會更好。飲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格外重視的,一些疾病就是由於飲食不當才導致的。那麼,骨質疏松癥的飲食治療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來為大傢詳細介紹一下。

骨質疏松是怎麼引起的

內分泌因素(30%):

女性病人由於雌激素缺乏造成骨質疏松,男性則為性功能減退所致睪酮水平下降引起的,骨質疏松癥在絕經後婦女特別多見,卵巢早衰則使骨質疏松提前出現,提示雌激素減少是發生骨質疏松重要因素,絕經後5年內會有一突然顯著的骨量丟失加速階段,每年骨量丟失2%~5%是常見的。

約 20%~30%的絕經早期婦女骨量丟失>3%/年,稱為快速骨量丟失者,而70%~80%婦女骨量丟失<3%/年,稱為正常骨量丟失者,瘦型婦女較胖型婦女容易出現骨質疏松癥並易骨折,這是後者脂肪組織中雄激素轉換為雌激素的結果,與年齡相仿的正常婦女相比,骨質疏松癥患者血雌激素水平未見有明顯差異,說明雌激素減少並非是引起骨質疏松的惟一因素。

遺傳因素骨質疏松(30%):

骨質疏松癥以白人尤其是北歐人種多見,其次為亞洲人,而黑人少見,骨密度為診斷骨質疏松癥的重要指標,骨密度值主要決定於遺傳因素,其次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有報道青年雙卵孿生子之間的骨密度差異是單卵孿生子之間差異的4倍;而在成年雙卵孿生子之間骨密度差異是單卵孿生子的19倍。

近期研究指出,骨密度與維生素D受體基因型的多態性密切相關,1994年Morrison等報道維生素D受體基因型可以預測骨密度的不同,可占整個遺傳影響的75%,經過對各種環境因素調整後,bb基因型者的骨密度可較BB基因型高出15%左右,在椎體骨折的發生率方面,bb基因型者可比BB型晚10年左右,而在髖部骨折的發生率上,bb基因行者僅為BB型的1/4。

此項研究結果初步顯示在各人種和各國傢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最終結果仍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其他如膠原基因和雌激素受體基因等與骨質疏松的關系的研究也有報道,但目前尚無肯定結論。

營養因素(15%):

已經經發現青少年時鈣的攝入與成年時的骨量峰直接相關,鈣的缺乏導致PTH分泌和骨吸收增加,低鈣飲食者易發生骨質疏松,維生素D的缺乏導致骨基質的礦化受損,可出現骨質軟化癥,長期蛋白質缺乏造成骨機制蛋白合成不足,導致新骨生成落後,如同時有鈣缺乏,骨質疏松則加快出現。

維生素C是骨基質羥脯氨酸合成中不可缺少的,能保持骨基質的正常生長和維持骨細胞產生足量的堿性磷酸酶,如缺乏維生素C則可使骨基質合成減少。

廢用因素(10%):

肌肉對骨組織產生機械力的影響,肌肉發達骨骼強壯,則骨密度值高,由於老年人活動減少,使肌肉強度減弱,機械刺激少,骨量減少,同時肌肉強度的減弱和協調障礙使老年人較易摔跤,伴有骨量減少時則易發生骨折,老年人患有腦卒中等疾病後長期臥床不活動,因廢用因素導致骨量丟失,容易出現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癥的飲食治療

1) 黃豆豬骨湯 :

鮮豬骨250克、黃豆100克。

制法: 黃豆提前用水泡6-8小時;將鮮豬骨洗凈,切斷,置水中燒開,去除血污;然後將豬骨放入砂鍋內,加生薑20克、黃酒200克,食鹽適量,加水1000毫升,經煮沸後,用文火煮至骨爛,放入黃豆繼續煮至豆爛,即可食用。每日1次,每次200毫升,每周1劑。

功效:鮮豬骨含天然鈣質、骨膠原等,對骨骼生長有補充作用。黃豆含黃酮甙、鈣、鐵、磷等,有促進骨骼生長和補充骨中所需的營養。此湯有較好的預防骨骼老化、骨質疏松作用。

2)桑葚牛骨湯 :

桑葚25克,牛骨250~500克。

制法: 將桑葚洗凈,加酒、糖少許蒸制。另將牛骨置鍋中,水煮,開鍋後撇去浮沫,加薑、蔥再煮。見牛骨發白時,表明牛骨的鈣、磷、骨膠等已溶解到湯中,隨即撈出牛骨,加入已蒸制的桑葚,開鍋後再去浮沫,調味後即可飲用。

功效:桑葚補肝益腎;牛骨含有豐富鈣質和膠原蛋白,能促進骨骼生長。此湯能滋陰補血、益腎強筋,尤甚適用於骨質疏松癥、更年期綜合征等。

3) 蝦皮豆腐湯:

蝦皮50克,嫩豆腐200克。

制法:蝦皮洗凈後泡發;嫩豆腐切成小方塊;加蔥花、薑末及料酒,油鍋內煸香後加水燒湯。

功效:蝦皮每100克鈣含量高達991毫克,豆腐含鈣量也較高,常食此湯對缺鈣的骨質疏松癥有效。

4)豬皮續斷湯:

鮮豬皮200克,續斷50克。

制法:取鮮豬皮洗凈去毛、去脂、切小塊,放入蒸鍋內,加生薑15克,黃酒100克,食鹽適量;取續斷煎濃汁加入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至豬皮爛為度,即可食用。1日1次,分次服。

功效:豬皮含豐富的骨膠原蛋白,膠原蛋白對人體的軟骨、骨骼及結締組織都具有重要作用。續斷:有強筋健骨、益肝腎等作用。此粥有利於減輕骨質疏松引起的疼痛,延緩骨質疏松的發生。

骨質疏松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哪些

1)疼痛:

半數以上患者有疼痛,主要為多發性和全身性,最常見的是腰背酸疼,其次是肩背、頸部或腕、踝部疼痛,患者不易說清引起疼痛的原因,疼痛可發生於坐位、立位、臥位或翻身時,癥狀時輕時重;

(2)骨骼變形:

彎腰駝背,身材變矮;

(3)骨折:

脊椎、腕部(橈骨遠端)和髖部(股骨頸)骨折常見。脊椎骨折中,常是壓縮性、楔形骨折,使整個脊椎骨變扁變形,這也是老年人身材變矮的原因之一。骨質疏松導致骨折,可明顯增加老年人病死率和致殘率,調查顯示,骨質疏松性骨折後1年內男性死亡率(31﹪)是女性(17﹪)的2倍。

髖部骨折是最嚴重的骨質疏松性骨折,一般需要外科手術,術後隻有少數患者能夠完全恢復至骨折前水平,有25﹪~35﹪的患者出院後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髖部骨折更嚴重的危害性是有20﹪的髖部骨折患者會在1年內死亡,有20﹪的髖部骨折患者將在1年內再次發生骨折。老年人骨折可引發或加重心腦血管並發癥,導致肺部感染和褥瘡等多種並發癥的發生,嚴重危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可達10﹪~20﹪。

骨質疏松的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應從兒童,青少年做起,如註意合理膳食營養,多食用含Ca,P高的食品,如魚,蝦,蝦皮,海帶,牛奶(250ml含Ca300mg),乳制品,骨頭湯,雞蛋,豆類,精雜糧,芝麻,瓜子,綠葉蔬菜等,盡量擺脫“危險因子”,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如堅持體育鍛煉,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煙,不飲酒,少喝咖啡,濃茶及含碳酸飲料,少吃糖及食鹽,動物蛋白也不宜過多。

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過長,盡可能保存體內鈣質,豐富鈣庫,將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預防生命後期骨質疏松癥的最佳措施,加強骨質疏松的基礎研究,對有遺傳基因的高危人群,重點隨訪,早期防治。

二級預防:人到中年,尤其婦女絕經後,骨丟失量加速進行,此時期應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對快速骨量減少的人群,應及早采取防治對策。

近年來歐美各國多數學者主張在婦女絕經後3年內即開始長期雌激素替代治療,同時堅持長期預防性補鈣,以安全,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日本則多主張用活性VitD(羅鈣全)及鈣預防骨質疏松癥,註意積極治療與骨質疏松癥有關的疾病,如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脂肪瀉,慢性腎炎,甲旁亢/甲亢,骨轉移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三級預防:對退行性骨質疏松癥患者應積極進行抑制骨吸收(雌激素,CT,Ca),促進骨形成(活性Vit D)的藥物治療,還應加強防摔,防碰,防絆,防顛等措施,對中老年骨折患者應積極手術,實行堅強內固定,早期活動,體療,理療心理,營養,補鈣,止痛,促進骨生長,遏制骨丟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體素質等綜合治療。

骨質疏松如何鑒別診斷

1.骨軟化癥

臨床上常有胃腸吸收不良、脂肪痢、胃大部切除病史或腎病病史。早期骨骼X線常不易和骨質疏松區別。但如出現假骨折線(Looser帶)或骨骼變形,則多屬骨軟化癥。生化改變較骨質疏松明顯。

(1)維生素D缺乏所致骨軟化癥則常有血鈣、血磷低下,血堿性磷酸酶增高,尿鈣、磷減少。

(2)腎性骨病變多見於腎小管病變,如同時有腎小球病變時,血磷可正常或偏高。由於血鈣過低、血磷過高,患者均有繼發性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癥。

2.骨髓瘤

典型患者的骨骼X線表現常有邊緣清晰的脫鈣,須和骨質疏松區別。患者血堿性磷酸酶均正常,血鈣、磷變化不定,但常有血漿球蛋白(免疫球蛋白M)增高及尿中出現本-周蛋白。

3.遺傳性成骨不全癥

可能由於成骨細胞產生的骨基質較少,結果狀如骨質疏松。血及尿中鈣、磷及堿性磷酸酶均正常,患者常伴其他先天性缺陷,如耳聾等。

4.轉移癌性骨病變

臨床上有原發性癌癥表現,血及尿鈣常增高,伴尿路結石。X線所見骨質有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