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頸骨折多發生於老年人,女性發生率高於男性。由於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而女性活動相對較男性少,由於生理代謝的原因骨質疏松發生較早,故即便受傷不重,也會發生骨折。

股骨頸骨折的原因有哪些

股骨頸骨折多發生於老年人,女性發生率高於男性。由於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而女性活動相對較男性少,由於生理代謝的原因骨質疏松發生較早,故即便受傷不重,也會發生骨折。84%的股骨頸骨折病人,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專傢在給股骨頸骨折病人做人工關節置換術時,取下股骨內側皮質進行組織學觀察,與對照組相比,發現骨單位明顯減少,哈弗管變寬。

老年女性股骨頸骨折與骨質疏松的關系,認為在65歲女性中,50%的骨骼礦物質含量低於骨折臨界值。在85歲女性中,100%的骨骼礦物質含量低於骨折臨界值。

目前普遍認為,盡管不是惟一的因素,骨質疏松是引起股骨頸骨折的重要因素,甚至有些學者認為,可以將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看作為病理骨折。骨質疏松的程度對於骨折的粉碎情況(特別是股骨頸後外側粉碎)及內固定後的牢固與否有直接影響。

大多數老年人股骨頸骨折創傷較輕微,年輕人股骨頸骨折則多為嚴重創傷所致。專傢認為損傷機制可分為2種:①跌倒時大粗隆受到直接撞擊。②肢體外旋。在第2種機制中,股骨頭由於前關節囊及髂股韌帶牽拉而相對固定,股骨頭向後旋轉,後側皮質撞擊髖臼而造成頸部骨折。此種情況下,常發生後外側骨皮質粉碎。年輕人中造成股骨頸骨折的暴力多較大,暴力延股骨幹直接向上傳導,常伴軟組織損傷,骨折也常發生粉碎。

造成老年人發生骨折有2個基本因素,內因骨強度下降,多由於骨質疏松;雙量子密度儀證實股骨頸部張力骨小梁變細,數量減少甚至消失,最後壓力骨小梁數目也減少,加之股骨頸上區滋養血管孔密佈(據200根成人股骨頸上區觀察測量平均14.6±0.22個標準差為3.1),均可使股骨頸生物力學結構削弱,使股骨頸脆弱。另外,因老年人髖周肌群退變,反應遲鈍,不能有效地抵消髖部有害應力,加之髖部受到應力較大(體重2~6倍),局部應力復雜多變,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轉,甚至在無明顯外傷的情況下都可以發生骨折。而青壯年股骨頸骨折,往往由於嚴重損傷如車禍或高處跌落致傷,偶有因過度過久負重勞動或行走,逐漸發生骨折者,稱之為疲勞骨折。

股骨頸骨折的偏方

1。 生黃芪30~60克,濃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2。 當歸20克,黃芪100克,嫩母雞1隻,加水同煮湯食用。

3。 紫丹參50克,洗凈,加水煮,取汁,其汁與豬長骨1 000克、黃豆250克同煮,待爛熟,加入少量桂皮、鹽即成。

4。 生螃蟹500克,搗爛,熱黃酒沖服250克,餘渣敷患處,約半日“各各”有聲即好。用於骨折接骨。

股骨頸骨折其實是不能夠給予治愈的傷害疾病,因為骨頭的一個恢復需要的時間比較的漫長,所以說生活中最主要的還是身體的一個調理,多一些滋補能夠幫助骨頭生長的食物,這樣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接骨恢復作用。

股骨頸骨折為什麼易發生股骨頭壞死

目前,股骨缺血性壞死是依據X線表現來判斷的。股骨頸骨折後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X線表現最早時間是2個月,最長可達10幾年。多數在骨折後2~3年內出現。

有些病人是在股骨頸骨折愈合後數年才發生壞死 。因此,骨折病人愈合後並不等於治療完全結束,還應倍加註意,防止股骨頭壞死的發生。骨折後2~3年應密切觀察,定期復查X線片。

股骨頭缺血後雖有細胞壞死,但這時並不出現異常X線表現。股骨頭缺血壞死早期X線檢查可能是正常的。當壞死股骨頭出現修復、吸收及塌陷時X線檢查才能表現出密度不均勻、囊變及股骨頭扁平等異常征象,而這時病變多數已處於中晚期。

股骨頸骨折發生股骨頭壞死的高危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骨折部位:股骨頸骨折越靠近股骨頭,發生骨不愈合和股骨頭壞死的機率越高;

2、年齡:中老年患者的股骨頸骨折易發生不愈合,而青壯年股骨頸骨折易發生股骨頭壞死;

3、負重:過早棄拐活動是導致股骨頭壞死的普遍原因;

4、錯位程度和復位質量:股骨頸骨折輕度錯位,股骨頭壞死率為15.7%,中度錯位者為35.7%,重度者則為51%,復位質量越好,股骨頭壞死發生率越低。

股骨頸骨折術後如何鍛煉

鍛煉方法要結合病人的全身狀況、手術情況,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執行康復方案。

1、空心釘固定術後鍛煉方法:

1)愈合期的康復鍛煉

手術後3~5天開始臥位坐保健體操練習,每日1~2次,主要內容包括趾與踝的主動練習、股四頭肌和臀大肌的靜力性收縮;第2周在醫護人員的扶持下不使股骨旋轉與內收,做髖、膝主動屈伸運動,動作輕柔,幅度小,重復次數少,以不引起明顯疼痛為度;同期上肢行支撐肌肉的抗阻練習,包括胸大肌、背闊肌、肱三頭肌等。術後第2個月,坐在床邊雙小腿下垂,膝關節緊貼床沿,患肢行主動屈伸練習,以雙下肢不腫脹、膝關節主動伸直達60°以上為佳;術後6周後可在坐位行主動屈髖、伸膝練習。不宜在床上盤坐,以免髖關節外旋影響股骨頸骨折的穩定性。在床沿坐,雙小腿踩踏腳凳上,練習用雙臂撐起上身和雙臂支撐並向後上方抬起臀部。

術後3個月,可增加下列練習:①仰臥位,患肢伸直做主動下肢內收、外展運動,以及俯臥位患肢伸直抬高做伸髖肌力練習。②坐位做抗阻股四頭肌練習,必要時做恢復膝關節屈、伸活動范圍的練習。年齡較輕、體質較強的患者可作雙掖杖兩點步行,患肢不負重。

2)恢復期

骨折愈合進入恢復期,此期要加強髖、膝、踝部的練習活動,患肢逐步恢復負重,以恢復髖與膝的關節活動范圍,恢復行動能力,加強下肢的穩定性。

第一個月增加下列練習:①髖關節屈伸的關節活動范圍牽伸。扶桿雙足站立做踝關節主動的屈伸、內翻、外翻運動及下蹲起立。再1周後,增加扶桿站立做雙下肢交替步運動。平行桿內步行和用雙掖杖做四點步行。

第2個月,可練習用健側上肢拄單拐步行,2周後可改由患肢上肢扶拐。

第3個月,可改為由健側上肢扶手杖步行。增強髖關節的內收、外展和旋轉練習。2周後改由患側上肢扶手杖步行。

以後再逐步提高下肢負重能力、耐力和行動能力及adl功能,包括變速行走、跨越障礙、拾取落地物件、上下樓梯、用廁所、洗浴等。這一過程可長達1~1.5年,期間應定期復查,包括x線片復查,查看功能恢復情況,觀察有無股骨頭壞死的傾向。

股骨頸骨折病人標準護理計劃

股骨頸骨折比較常見,多發生於老年人,其治療按骨折分型而異。護理上依老年人特點和不同治療方式(牽引、手術)施護、常見護理問題包括:(1)自理缺陷;(2)有牽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3)有體位不當的可能;(4)有發生意外的可能;(5)潛在並發癥--褥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肌肉萎縮等。

一、自理缺陷 參照骨科病人一般標準護理計劃中的相關內容。

二、有牽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 參照骨科常用外固定病人標準護理計劃中的相關內容。

三、有體位不當的可能

相關因素

缺乏維持治療體位。

身體不適。

不配合。

主要表現 出現各種異常體位。

護理目標

病人及其傢屬瞭解保持正確體位的重要性。

病人及其傢屬能配合保持正確體位。

護理措施

告訴病人及其傢屬保持正確體位的重要性。

指導病人及傢屬配合保持正確體位。(1)外展型骨折行皮牽引:①仰臥位,患肢稍外展,穿丁字鞋,防止外旋。②1個月後下肢肌力好,用雙拐下地行走,患肢不負重。③3個月後去拐活動。(2)內收型骨折:①患肢置於外展、中立位皮牽引5-7天。②行三翼釘內固定術後第2天可會起,幾天後坐輪椅下床活動。 ③術後第3-4周扶雙拐下地,患肢不負重,以防跌倒。④6個月後去拐,患肢負重。⑤術後恢復期間防外旋、內收,以免釘子脫出。⑥不盤腿以防內收和外旋患肢。⑦不側臥,仰臥時兩大腿之間置一枕頭,以防內收。(3)陳舊性骨折行粗隆間或粗隆下截骨術後,帶石膏下地時扶雙拐,並用一根長佈帶兜住石膏腿掛在頸部,以免石膏下墜引起不適。(4)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後的體位參照關節置換術病人標準護理計劃中的相關內容。

重點評價 病人體位是否保持正確。

有發生意外的可能

相關因素

合並有內臟疾病。

外傷後應激反應。

生理機能退化。

主要表現

突然的腦血管意外、心絞痛、心跳聚停、昏迷等。

嘔血、便血。

護理目標

突然的腦血管意外、心絞痛、心跳聚停、昏迷等。

嘔血、便血。

護理目標

病人全身情況能得到密切觀察,出現異常時能得到及時處理。

無明顯意外發生。

護理措施

評估病人健康狀況:有無伴隨疾病,重要臟器和組織系統的生理功能情況,以便有針對性、有重點地觀察與護理。(1)心血管疾病病人:觀察脈搏和血壓、有無胸悶、胸前區疼痛及劇烈頭痛,謹防心絞痛、心肌梗死及腦血管意外的發生。(2)糖尿病人:觀察有無低血糖及酮癥酸中毒先兆,如大汗淋漓、乏力、血壓下降、呼吸有爛蘋果味。(3)呼吸系統病人:觀察咳嗽、咳痰性質及缺氧程度(呼吸、面色、神志、血氧飽和度)。

觀察有無嘔血、便血等消化道出血癥狀,謹防應激性潰瘍。

嚴密觀察用藥反應與療效,謹防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重點評價

病人是否得到瞭悉心的觀察。

病人有無意外跡象。

病人出現意外時處理措施的效果。

潛在並發癥--褥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肌肉萎縮等

相關因素

臥床時間較長。

機體功能退化。

主要表現

皮膚潰爛。

呼吸急促、聽診有濕囉音。

尿混濁,尿常規及尿培養陽性。

大便次數減少,伴腹脹。

肌肉無力,肢體周徑縮小。

護理目標

病人未發生或少發生並發癥。

一旦出現並發癥,能得到及時控制。

護理措施

預防褥瘡:

保持床鋪柔軟、清潔、幹燥、平整。

定時更換體位,按摩受壓部位。

經常用溫水擦身。

預防肺部感染:

鼓勵擴胸、深呼吸、咳嗽、以增進肺功能。

保持口腔清潔。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溫度適宜。

預防泌尿系感染:

多飲水。

保持會陰部清潔。

預防便秘:飲食平衡,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預防肌肉萎縮:協助肢體活動,按摩肌肉;鼓勵主動活動。

一旦出現上述並發癥,配合醫師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重點評價

病人是否出現並發癥。

病人出現並發癥時能否得到妥善處理。